通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通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8.9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0954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通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通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详细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施工方案,主要用于指导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在建筑工程中,特别是涉及到涵洞、桥梁等通涵工程的施工,这个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这个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概况:对工程的地理位置、工程规模、设计特点、施工条件等进行详细介绍,提供施工的基础信息。

2. 施工部署:明确施工队伍的组织结构、主要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以及施工流程和时间节点安排。

3. 施工方案:详细阐述涵洞的具体施工步骤,包括基础处理、主体结构建设、防水防渗、路面铺设、检查验收等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4. 施工机械和材料计划:根据施工方案,列出需要的机械设备和材料清单,以及供应和管理计划。

5.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表,包括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关键节点的控制。

6. 质量和安全控制:设立质量控制标准和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7. 风险预控和应急措施:对可能遇到的施工风险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总的来说,通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施工指导文件,它对于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控制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1.1明挖扩大基础

1.2基底换填

基底采用3:7灰土拟采用机械就地拌合,小型机械夯实。在施工前,首先试验确定3:7灰土的松铺厚度,然后挂线进行松铺、夯实。

1.3基础施工

基础砼采用组合钢模板,由拌合站集中拌合,砼输送车运输,从中心向两端一次连续浇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基础模板拆除后龙门架施工方案,及时对基坑进行回填、养护。

2、通道箱身施工

箱型通道采用就地现浇,全箱两次浇筑,第一层浇筑底板及底板以上30cm侧墙,第二层浇筑侧墙剩余部分及顶板。

2.1第一层浇筑施工

测量定位后,现场扎焊钢筋,钢筋在加工场下料、弯制成型;机械运输至现场。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立模,测量划线,进行第一层浇筑施工。

第一层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测量放线、定位,安放支架垫木,设置支架,检查支架牢固后,安装内模,涂脱模剂,扎焊顺接钢筋骨架,安装固定预埋件,加固支立外模。检查平面几何尺寸合格后,进行第二层侧墙剩余部分及顶板浇筑,浇筑完毕后,及时拆模洒水养生。

3、翼墙及附属工程施工

待通道箱体完成后,扎焊翼墙钢筋,立模浇筑翼墙墙身。完善通道天井,锥坡等其他附属工程。

本合同段涵洞工程包括圆管涵,盖板涵,具体工程数量详见下表。为保证工程质量,圆管涵的管节、部分盖板涵盖板在预制场预制,然后用汽车运输至工地,汽车吊吊装。

1、盖板涵施工

1.1施工工序

1.2基础开挖

基础开挖采用人工或人工配合推土机开挖,开挖前先进行施工测量放样,按图纸确定的涵洞位置及尺寸准确放样,人工突击清底及基坑整型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换填施工。

1.3 3:7灰土换填施工

基底采用3:7灰土换填,3:7灰土拟采用机械就地拌合,小型机械夯实。在施工前,首先经过试验确定3:7灰土的松铺厚度,然后挂线进行松铺、夯实。

基础砼为15#砼,拟采用组合模板,由拌合站集中拌合,砼输送车运输,从中心向两端一次连续浇注,插入式振捣器辅助平板式振捣。基础模板拆除后,及时对基坑进行回填、养护。

1.5墙身施工

测量放线、定位,安放支架垫木,设置支架,检查支架牢固后,安装内模,涂脱模剂。加固支立外模。检查平面几何尺寸合格后,进行侧墙浇筑,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浇筑完毕后,及时拆模洒水养生。

台帽摸板采用组合钢摸板,Φ50钢管支撑。为防止摸板漏浆,摸板接缝用海面条粘贴,同时摸板拉杆与摸板接触处加垫橡胶片T/CECS 551-2018标准下载,墙身砼水平分层灌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

6.1预制钢筋砼盖板施工

钢筋砼盖板采取工地预制场预制 ,成品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后,用汽车运输至现场,汽车吊吊装。

采用塑料薄膜等材料覆盖,洒水养生。

1.6.2现浇钢筋盖板施工

测量放线、定位,安放支架垫木,设置支架,检查支架牢固后,安装底模及边摸,涂脱模剂,检查平面几何尺寸合格后,进行浇筑钢筋盖板,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浇筑完毕后,及时拆模洒水养生。

圆管涵基础施工同盖板涵,施工时注意浇注好砼管基础。管节采用预制场预制,成品达到规范要求的强度,并在管底以下部分管基完成后,汽车运输至现场,汽车吊吊装。吊装完成,再浇注管底以上部分管基。

砌筑所用原材料、水泥、水、砂、石子应符合质量标准DB32T 4245-2022 城镇供水厂生物活性炭失效判别和更换标准.pdf,各项指标均应符合技术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