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砼中面层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

沥青砼中面层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08.03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9496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沥青砼中面层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简介: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是公路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概述:

1. 施工组织设计:首先,需要对整个工程进行详细的规划,包括施工区域划分、施工流程设计、机械设备配置、人力资源安排等。施工流程通常包括基层处理、混合料的搅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和养生等步骤。施工区域的划分要考虑到施工的连续性和效率,避免交叉施工和交通干扰。机械设备的选择要考虑其性能、效率和适用性,确保能够满足施工需求。

2. 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混合料的配比设计、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等。混合料的配比是关键,需要根据路面设计要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整,确保混合料的性能稳定。摊铺是工艺的核心,要求均匀、平整,可以通过摊铺机和振动振动器等设备来保证。碾压和养生是保证沥青混凝土密实度和稳定性的关键步骤,需要控制好碾压速度和频率,养生期也要根据气温和材料特性合理设定。

3. 安全和环保: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方案中还应包含安全措施和环保措施,如设立警示标志,保障施工人员和行人安全;使用低污染的设备和施工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需要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兼顾环保和安全。

沥青砼中面层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按三个阶段进行配合比设计,即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目前已完成了目标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的设计。

目标配合比已由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中心试验室设计并经业主同意,报驻地监理组批准、审核。其主要指标如下:

A 、油石比:4.5%(最佳沥青用量4.3%)

DB11T 213-2022标准下载 1#:2#:3#:4#:矿粉=21.0:37.5:14.0:25.5:2.0

C、空隙率:4.3%

D、饱和度:70.28%

E、稳定度:14.94KN 残留稳定度:92.46%

F、流值:34.7(0.1mm)

G、粒料间隙率:13.2%

H 、材料物理、力学性质均符合规范要求

(2)、生产配合比设计

从间歇式拌和机二次筛分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中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中的材料用量比例,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的进料比例以达到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和最佳沥青用量±0.6%等五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以确定生产配合比。试验资料征得市高指同意,其主要指标为油石比:4.4%(沥青含量4.2%),集料配合比1#:2#:3#:4#:矿粉=18:41.5:16:20:4.5。

⑶、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拌和设备用生产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及最佳沥青用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拌料,取拌制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验证各项技术指标,以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以标准配合比作为生产上的控制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试验段验证了生产配合比是合理的,并上报监理组审核。

㈢、材料准备:进场的材料均按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⑵、粗集料:采用赣榆班庄伸舟石料厂生产的石灰岩碎石,其各项技术指标详见表(2)

⑶、细集料:采用赣榆班庄伸舟石料厂生产的石灰岩机制砂,其各项技术指标详见表(3)

⑷、矿粉:采用赣榆班庄水泥厂生产的石灰岩质矿粉,外观干燥洁净、无团粒。其各项技术指标详见见表(4)

摊铺段段落的下面层按下面层质量检查标准进行质量检查验收,表面清洗干净、无污染。

2、拌和现场准备

两台沥青拌和机已安装完毕,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料场及拌和设备周围场地均已硬化处理,确保材料不被污染。

3、 机械设备、试验仪器准备

(机械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详见附表五)

⑸、试验室配置了先进的检测仪器,仪器安装、调试、计量认证、日常维护良好,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平面位置的设置

(1)、复核导线点坐标和水准点高程。

(2)、设置路中线控制桩(百米桩),加密路线每10米或5米的中桩。

(3)、按铺筑宽度由中桩沿横断面方向用钢尺量距,定出摊铺两侧边桩。

(4)、用放样线连接各边边桩,检查线型是否顺适,然后再撒布灰线。

2、沥青砼混合料拌制

(2)、拌和厂设计考虑了风向、运输等,有安全防火设施,运离居民点,地势干燥,具备较良好的生产条件。

(3)、拌和厂各种规格矿料均分仓堆放,并有防雨设施。

(4)、拌和厂动力设备配有足够的发电机组。若遇停电,可全部采用自发电保证均衡生产不受影响。

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标准

(6)、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为干拌5s、湿拌35s并以沥青全部裹复矿料,均匀、无花白料、无结块成团和离析现象,发生异常时需及时调整。

(7)、出厂的沥青砼混合料逐车测量温度并填发出厂料单,施工现场凭出厂料单测温收料。

3、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热拌沥青混合料采用载重20T以上的解放自卸汽车运输,运料前做到车厢底部及两侧均清扫干净并涂防粘剂。

(2)、从拌和楼卸料口向自卸车卸料时,每卸一斗自卸车适当挪动位置,分三堆堆放以减少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离析现象,料车均用篷布覆盖。

(3)、运料车到达施工现场后,交验出厂料单,然后测温收料,合格后由专人指挥卸料,在对准摊铺机受料斗倒车时距摊铺机30cm处空档停车,然后由摊铺机推动汽车前进,自卸汽车厢顶起的角度和速度根据需要仍由同一人指挥,以达到摊铺需要。

(4)、配置足够的车辆,确保在摊铺机前等候的卸料车不超过5辆,既保证摊铺机能够连续均匀不断地进行摊铺,又减少因摊铺机前压车引起混合料温度降低。

4、沥青混合料摊铺

(1)、对下面层进行彻底清扫、检查、报检。

(2)、摊铺机在开始受料前应在料斗内喷洒少量防止粘料用的防粘液。

(4)、调试好熨平板的振夯频率、振幅,确保摊铺的混合料具有足够的初始密度;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调位仪,使布料器内的料置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2/3为度。

(5)、确保摊铺机速度与拌和设备生产能力相适应,保证摊铺过程匀速、连续不间断。

(6)、摊铺机因机械原因引起缺陷时,应立即停止摊铺。

(7)、对于局部出现的离析现象,应采用人工找补的方法进行处理,对大面积出现离析的现象应铲除沥青混合料后再填补细料。

碾压应遵循“高温、振压、紧跟摊铺机 ”。初压、复压、终压三个碾压阶段紧密衔接。压路机的碾压速度与其类型和压实阶段相适应,压路机机型及碾压速度按下表执行。

初压、复压、终压的压路机类型及行进速度(km/h)

⑴、初压采用DD110、VSH102双钢轮压路机前静和后振碾压一遍,碾压时驱动轮都朝向摊铺机,匀速前进,后退时沿前进碾压时的轮迹行驶,碾压速度控制在2.5—3.0km/h,初压时温度控制在140℃以上。

⑷、在以上三个阶段碾压过程中,碾压时以压路机碾压长度与摊铺机摊铺速度平衡为原则,并保持大体稳定,碾压时做到:

碾压时压路机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型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

设专人指挥压路机,确保压实质量和压实遍数。

碾压中为了防止混合料粘附压路机,在轮胎低温时采用拖把向碾压轮檫洗衣粉水的方法防止粘轮,待轮胎温度提高时即可停止。

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桥梁、挡墙等构造物接头、拐弯死角、加宽部分及某些路边缘等局部地区,采用小型机具压实。

压路机不应停止在刚压好的沥青路面上或温度较高的工作面上,压路机停放在已冷却的路面上或其它地方。

⑴、施工结束时,在端头50—60cm范围内撒适量砂子,便于接缝处端头容易铲除。

⑵、对于施工结束时留下的横缝,尽量控制在桥梁伸缩缝处。横向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接,充分压实,连接平顺),当碾压完毕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将超过3mm的端头切除,切面为垂直面,并将路面及接缝面清洗干净,涂刷粘层沥青。

⑶、下一次施工接缝时,先用热料将接头处预热,然后再摊铺,以便于新旧面的结合。从接缝处起继续摊铺混合料前应用3m直尺再检查端部平整度,当有不符合要求者,应趁混合料尚未冷却时立即处理。

⑶、下一次施工接缝时,先用热料将接头处预热,然后再摊铺,以便于新旧面的结合。从接缝处起继续摊铺混合料前应用3m直尺再检查端部平整度,当有不符合要求者,应趁混合料尚未冷却时立即处理。

⑴、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底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⑵、注意天气预报,加强工地现场与沥青拌和厂联系,使各工序紧密衔接。

⑶、当遇雨或下层潮湿时,不得摊铺沥青混合料,对未经压实即被雨淋的混合料,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

⑷、严格按规定遍数进行碾压CECS 394:2015标准下载,以保证压实度的要求。

⑸、在用大吨位双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时,终压温度应严格控制,防止温度过高时碾压推移。

⑹、严格控制油石比和粉胶比防止贫油和碾压后泛油。

⑺、定期、定员、定岗进行机械设备的检查、维修,确保各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转,保证摊铺的顺利进行。

沥青砼中面层计划投入一个作业组并根据当地气候及施工实际情况拟定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施工完,2002年六月施工450Km2,占工程数量的78%,七月上旬完成沥青砼中面层主线施工新清单中工程变更综合单价的确定,到七月十五日全部结束沥青中面层的施工。

1、 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经理部以“充分准备、精心施工、严格把关、确保质量”为指导思想。由总工牵头,把经理部实验室、测量队、质检组和施工队等专业技术机构组织起来,按照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性质的不同特点,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对立而统一的质量保证体系。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