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花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怡和花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52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7978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怡和花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怡和花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份详细的施工计划,它通常包括项目概述、施工目标、工程范围、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配置、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内容。以下是一个简要的介绍框架:

1. 项目背景:介绍怡和花园工程的基本情况,如项目位置、规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预计工期等。

2. 工程概述:描述怡和花园的总体设计,包括建筑风格、功能布局、主要建筑物等。

3. 施工目标:明确工程的完成标准,如质量、工期、成本等。

4. 施工进度计划:详细的施工时间表,包括各个阶段的任务分解和关键节点的时间安排。

5. 资源配置:列出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并说明如何合理配置和调度。

6. 施工方法:介绍主要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包括基础施工、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

7. 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品质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8. 环保与文明施工:强调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如噪音控制、扬尘治理、废水处理等,以及文明施工的要求。

9.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如恶劣天气、设备故障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10. 结论与展望:总结整体施工组织设计,展望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这是基本的框架,具体的内容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进行详细编写。

怡和花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2、在底层楼面处,设立垂直基准控制点,以基准点来进行楼层的垂直控制测量,基准点之上的楼板上留出20cm×20cm的通视孔。

3、为防止高空坠物对工作人员及仪器的伤害,应在控制基准点上方安装防护罩,防护罩上铅垂线经过处留孔,并配活络盖板。

4、凡留有平台支架处,若无脚手,应搭设操作平台,并以不挡铅垂线为原则。

5、由于激光经纬仪在测量时不受风振、日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作为竖向传递可以做到速度快、精度高。

6、每一层的投递DB11/T 3023-2019标准下载,应在一个作业班内完成,并经业主、监理等有关人员复核,作好测量记录,及时整理形成资料验收签字,作为档案保存归档。

7、主控轴线间的关系采用红外测距仪进行复核,这样可检验偏差情况,及时纠正。

6.1.9竖向标高基准点布置及层高测量方法

1、以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作为高程控制点,引测若干基准标高至建筑物内外墙面作为基准点。

2、引测至建筑物上的水准点需做好明显标记并进行保护。

3、以基准水准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至平台处,用钢尺通过支架平台向上引测,然后用普通水准仪引测至所需部位,操作时应注意钢尺的温度修正值和检定后的修正值。

4、基准水准点的检测可与沉降观测同时进行。

5、每一层高程测设结束应做好资料整理,请业主及监理进行复核认可。

6.1.10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及测设方法

1、观测点布置在建筑物的钢筋砼柱+200mm位置,采用予埋钢板,焊接20mm圆钢制成弯钩形顶端做成半球形,埋设完毕后对观测点采用防锈漆保护,防止因观察点锈蚀而影响精度。施工期间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详见06#楼结构图中分布示意图。

2、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做到固定人员观测,使用固定水准点,按规定的日期、方法、路线进行观测,整理数据。

3、沉降观测在观测点制成后,以基准点测得初始数据,然后结构每完成一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直至竣工交付使用,由业主继续观测到基本稳定为止。

5、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沉降情况的根据,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确定数据。

6、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6.2土方开挖、支护及降排水施工

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及基坑周边实际情况,土方施工时,为了保证边坡稳定,采用喷锚支护边坡。

2、土方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由于场地土层内存有地表水,同时考虑天气降水,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组织降排水,使基础施工正常安全开展,降排水采用明沟和盲沟集水井施工方法进行降排水,以保证在基坑开挖时边坡稳定和基底无积水。

(2)开挖前对具体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同时现场备有应急材料,防止边护塌方,保证施工安全。

(3)土方开挖根据挖土深度较深的特点,采用机械大开挖为主,人工清方为辅的方法。

(4)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上看,在基础部位有可能出现流砂现象。为了保证施工进度与质量的要求,采用井点降水。

土方开挖程序为:06#楼均由西向东进行开挖

7、土方开挖顺序、原则、要求

(1)整个工程的土方采取分段分区域的开挖顺序。土方开挖要求由深至浅,多机并进,开挖土方堆放在业主指定场所或场内空地上,在开挖前基坑周边必须设置好排水沟集水井。

(2)挖土前在桩顶中部先筑一条道路,用石块、碎石铺设,以便运土方车辆行驶。

(3)土方开挖到基底必须保留20~30cm土层进行人工开挖修平,均用1立方米以上挖土机完成大面积土方开挖。

(4)为了保证地表面无积水,迅速排除地面雨水,在基础四周设排水沟,四个角设集水井采用潜水泵排水。

(5)在机械开挖后进行现场人工基底铲平。

1、地下室底板垫层做法为100厚C15砼,每边各放出100。

2、挖至基坑底标高后,在基础中设置排水盲沟和集水井。

3、盲沟和集水井周边填入的碎石,碎石规格应采用粒径50毫米左右的大拷,面层铺设粒径20毫米~40毫米石子一层。

4、垫层砼采用塔吊吊运砼结合砼搅拌机搭滑槽至基坑,小车人工推运,滑槽高度不大于2m。

5、砼浇捣时,应用平板振动机来回振捣密实,交叉拉两遍以上。

6、砼垫层表面平整光洁,如果垫层表面泛浆不足不能达到表面光洁要求时,采用表面增加水泥砂浆的方法,来达到表面平整光洁。砼按面标高基准点用铁锹拍平压实,长括尺括平。

7、砼初凝前用铁板抹平,终凝前用木蟹打磨,铁抹子抹光。

8、已浇筑完的垫层砼,应在12小时左右覆盖草包养护。

9、本工程基底有遇到暗浜的可能,本组织设计对对暗浜的技术处理如下:首先应全部挖除淤泥(以1:2放坡,每步≤500mm),然后再以40%粗砂加10%瓜子片石子,加50%(2、4、6)碎石回填至基底,分层夯实,每层不大于200,用平板振动机振实,振夯在6遍以上,边角处用蛙夯补足,并分层检测,每层不超过0.5米,要求密实度λC≥0.96、f=200kpa。

6.3.2地下室底板施工方法

(1)地下室底板施工将分区域组织施工,由多个作业队分条线作业,总体由西向东进行施工。底板混凝土浇灌由西向东一次浇灌完成。

(2)地下室结构墙、柱与梁、板二次浇捣砼。

地下室墙、柱施工缝留设位置的确定。

第一条墙施工缝设在底板板面以上,具体高度不得小于500,中间设置钢板止水带。形式见下图。

第二道墙板施工缝留设在梁底5cm处,如果有倒挂钢筋者,必须留设在倒挂钢筋锚固长度以下5cm处。

3、底板钢筋施工方法

(1)严格按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的标准由钢筋翻样按图进行分批列单断料后方能加工。

(2)制作成型的钢筋必须根据清单进行整理分类,按照施工计划分点堆放整齐。

(3)基础底板钢筋底面保护层垫块采用50×50×100立方体C30砼块,先预制、浇制养护,待达到强度要求后使用。

(4)为承受上层钢筋和施工作业荷载重量,我们将采用在上层钢筋底部制作Ф25、Ф18钢筋马凳,@1000梅花形布置,以保证顶部钢筋位置的正确性和施工作业的安全,另在布料机布置点适当加密布置。

4、本工程钢筋连接接头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底板的外模采用钢模及钢管扣件支撑系统。

(1)06#房基础底板厚度为1500mm,砼等级为C40,抗渗等级S8,采用商品砼浇捣。

(2)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混凝土需一次浇筑完成,施工中将采用斜面分层法,混凝土初凝时间以3小时计,设置两台汽车泵,以保证每层的施工搭接符合规范的要求。

(3)混凝土浇捣时,在基坑北侧布置1台汽车泵,由西向东浇捣。每台泵每小时砼浇捣方量约30m3 。本工程预计43小时可完成地下室的底板浇捣。

(5)混凝土振捣时,在斜坡底部及模板处上部会出现大量泌水,可采取在两侧模板下口预留出水口或集水井,也可在施工到最后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从东端回向浇筑,与原坡面形成集水坑,用软轴水泵排水处理。

(6)浇筑时,每隔半小时,采取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一次重复振捣,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增强密实度,提高抗裂性。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水泥砂浆较厚,应按设计标高用刮尺括平,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抹平、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

(7)混凝土在浇筑完后3小时内,在混凝土上面先盖一层塑料薄膜,再盖草袋一层,或仅在表面盖草袋二层淋水,侧面盖一层草袋,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根据测温情况,必要时加盖草袋护盖养护,基础施工完毕后,应抓紧基坑侧面的回填土,以防止长期暴露。

(8)本工程施工为不出现温度收缩裂缝,应对混凝土内温度的情况进行监测,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的温度差不超过25℃。方法是在底板中部沿宽度方向设置间距为1米,管径为250mm的PVC管,每三根为一组,内通循环水,以调整混凝土凝固水化热产生的内外温差,同时,管中的水需进行测温。用混凝土温度测定记录仪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测,以便随时采用措施,保证工程质量。监测系统应设有报警装置。

(9)本工程为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水泥水化热在内部产生的最高温度值Tmax或按下式估算。T=T0+WQ/C.ρψ

这个温度是很高的,基础底部受桩基极强的约束,足以使混凝土基础产生裂缝,为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浇灌温度,减少基础的约束,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减少温度收缩应力,预防裂缝的出现,根据施工具体条件拟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选用中热42.5强度等级矿渣水泥配制混凝土,减少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发热量。

2)在混凝土中掺加水泥用量12‰的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和15%左右的I级粉煤灰外墙外保温(膨胀聚苯板薄抹灰)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可降低水泥用量10%,减低水化热量,并减缓浇灌速度,有利于散热。

4)做好混凝土的原材料检查,控制骨料径的含泥量,石子控制在1%以下,黄砂控制在2%以下,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加强搅拌的操作控制,混凝土薄层浇筑,并二次进行振捣,以配制优质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5)坍落度:控制在120±20mm。

6)对混凝土进行保湿、保温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拆模时间,提高混凝土的拆模强度,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必要时采取保温养护,使缓慢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徐变松驰效应,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同时加快基础四侧回填土,避免长期裸露,导致降温收缩与干缩共同作用,使应力叠加。

7)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测量时间不少于14天,前7天每隔4小时测温一次,后7天每隔8小时测温一次,实行情报信息化施工,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以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如覆盖保温等。当温差少于25℃时,可停止测温。

6.3.3 地下室墙、柱、梁、板施工

DB51∕T 5066-2018 四川省居住建筑油烟气集中排放系统应用技术标准1、地下室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1)本工程地下室结构为一层。混凝土等级为C40,抗渗S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