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06.8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4693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简介: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详细规划深基坑施工过程的文档,它包括了从规划、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高效和质量可控。以下是一个简要的实例介绍:

1. 项目背景:例如,项目可能是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地下停车场,由于地层复杂,需要进行深基坑支护,以保证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2. 设计依据:包括地质报告、设计图纸、相关施工规范等,这些是进行支护设计的基础。

3. 施工方案:可能采用地下连续墙、桩基、土钉墙、支撑式结构等支护方式。详细说明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施工设备、施工人员配置等。

4. 进度计划: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各个阶段的起止日期。

5. 质量控制:设定质量控制点,明确检验标准和方法,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

6. 安全措施:包括应急预案、防坍塌措施、防尘降噪措施等,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7. 环保与文明施工:如何处理施工废料,如何进行噪音和尘埃控制,确保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8. 验收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验收标准,明确工程质量验收的标准和程序。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是为项目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施工指导,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细节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详细设计。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部分内容预览:

4.2.4 预应力锚杆施工

⑴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TCECS_479-2017_砌体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_最新结构规范钻进就位→校正孔位调整角度→钻孔至设计孔深→插放钢绞线束及注浆管→压注水泥浆并二次注浆→养护→安装钢腰梁及锚头→预应力张拉→锁定

位于离锚杆施工工作面较近处,面积为5m×25m。

设置移动式水泥浆搅拌站1个,随锚杆施工工作面的变化而移动。

a) 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锚杆体,保证杆体长度。

b) 隔离架间距1.5~2.0m设置一个。

c) 注浆管与锚杆体绑扎牢靠。

d) 非锚固段应用塑料套管包裹,与锚固体联接处用铅丝绑牢。

a) 锚杆机就位前应先检查锚位标高、锚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就位后必须调正钻杆,符合设计的水平倾角,并保证钻杆的水平投影垂直于坑壁,经检查无误后方可钻进。

b) 钻进时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控制钻进速度,防止蹩钻。遇到障碍物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钻,待情况清楚后再钻进或采取相应措施。

c) 钻至设计要求深度后,空钻出土,以减少拔钻杆时的阻力,然后拔出钻杆。

③ 杆体运输及插入孔内

a) 插筋前应检查锚筋,包括长度、自由段部分的处理、注浆管是否有漏浆等。

b) 杆体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扭曲、碰撞,严格保护杆体不受损伤。

c) 插筋时应抬起后部使之与孔成一个角度徐徐插进,防止碰坏孔壁。筋插入孔时应留出锚筋外露部分的长度以满足张拉要求。

d) 插入钻孔内的杆体应达到设计要求深度,若插入时杆体不能到达要求深度,则应拔出杆体查明原因并处理后再行插入。

a) 选用优质灌浆管,灌浆管出口应位于离杆体底端200mm处。

b) 浆液搅拌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进行,不得随意更改。应注意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水泥。水泥浆体的强度不小于20MPa,水灰比0.5。

c) 浆液由孔底开始并浇筑向外返出,边注浆边向外缓慢拔管,直至浆液溢出孔口后停止注浆。浆液必须在初凝前连续不断一次注完。第一次注浆完毕后,过半小时再补浆一次,如渗浆严重可补浆二至三次。

a) 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杆轴线方向垂直。

b) 锚杆张拉应在一次注浆体强度达到15MPa(浆体强度的75%)时进行。

c) 每根钢腰梁长度为一个张拉单元,为使各单元锚杆受力均匀,首先对单元中部锚杆进行张拉,再向两侧对称张拉。

d) 张拉主要步骤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并按设计要求确定锁定荷载。

① 锚杆所用原材料,钢绞线、水泥等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并按规范要求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 锚杆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10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50mm。倾角允许偏差1°。如遇障碍物需调整时,必须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确认。

③ 水泥浆体试块每30根做两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

④ 杆体组装时钢绞线应平直通顺。组装好的杆体放在指定存放场,下杆体前应检查注浆管的通气性能。

⑤ 水泥浆随用随搅,搅拌均匀,浆液初凝前必须用完。注浆时应继续搅拌,避免水泥沉到容器底部,从而使水灰比达不到设计要求。

⑥ 张拉设备使用前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⑦ 张拉的加荷分级及加荷速率按规范进行。锚杆张拉荷载分级及观测时间见表7。

锚 杆 张 拉 分 级 时 间 表 表7

⑴ 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开挖→修坡→定孔位→成孔→插筋→堵孔注浆→二次注浆→绑扎、固定钢筋网→钉端焊接→喷射混凝土面层→混凝土面层养护→循环下一层土钉施工

基坑开挖作业用挖土机。预留20~30cm厚人工修整,确保边坡的立面角和坡面的平整度。当遇有上层滞水影响时,要在坡面上每隔1米插放一根泄水管,以减少滞水对坡面的压力。

本工程主要采用人工洛阳铲成孔,成孔直径120mm。在成孔过程中,需将孔中的残土清除,确保有效孔深,才能保证下道注浆工艺的质量。

为保证土钉能定位于孔的中心位置,需沿长度每隔2m焊上定位支架,定位支架的高度要确保使锚筋能够居中,注浆管绑在锚筋上。

插筋前应检查锚筋,包括长度、注浆管是否有漏浆等。插筋时应抬起后部使之与成孔角度相同,徐徐插进,防止碰坏孔壁。筋插入孔后应注意留出锚筋外露部分以满足固定的长度。

注浆质量是保证土钉抗拔力的关键。在施工中必须认真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配料比,并根据施工需要,在浆液拌制过程中添加早强剂,以确保浆液的流动性和提高早期强度,使土钉早日进入工作状态。注浆方式为底部注浆,即将注浆管插入孔底(距孔底200mm左右),浆液从孔底开始向孔口灌填。注浆一般不少于2次,保证浆液充满孔。

向孔内注入浆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

浆体应搅拌均匀并立即使用,开始注浆前、中途停顿或作业完毕后需用水冲洗管路。

土钉端部应与加强筋、固定筋相互焊接。各钢筋的位置由里向外是:钢筋网,水平加强筋,土钉端头固定筋。

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其配比为:水泥∶砂∶碎石∶水= 1∶2∶2∶0.5(以试验室确定为准),碎石的最大粒径不超过12mm,喷射混凝土机的工作压力为0.3~0.4Mpa。采用两次喷射,第一次喷射厚度以不完全覆盖钢筋网为宜,以便第二次施喷时有部分钢筋网与第二层喷射混凝土层连接。

每层喷射混凝土应从下至上螺旋进行,这样可防止喷射混凝土自重悬吊于上层土钉,增加上一层土钉荷载,尤其是当上层土钉注浆和喷射混凝土尚未达到一定强度时,更要尽量避免。

① 根据土层的特点,确定满足要求的成孔方法,本工程采用人工成孔,如不易成孔地层,采用打钢管成孔。

② 修坡时应将表面松动部分清除干净,并设专人进行测量,确保不吃槽。

③ 成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作出标记和编号。孔距允许偏差±100mm,成孔的倾角偏差不大于±5%,孔径允许偏差±5mm,孔深允许偏差±50mm。当成孔过程中遇有障碍物需调整孔位时,不得损害支护原定的安全程度,具体位置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决定。

④ 插入钢筋时,由专人检查,若插入深度不足,则继续取土成孔。

⑤ 水泥浆体的强度应大于20MPa,水灰比不宜超过0.5,并宜加入适量的速凝剂等外加剂以促进早凝和控制泌水。注浆时要严格按配比搅浆,并随成孔随注浆,注浆渗漏较多时,要进行二次补浆直到注满。

⑥ 锚筋长度=设计深度+0.2m。锚筋制作长度误差不得大于20mm。

⑦ 水泥浆体的试块每层做二组,每组试块不应少于3个。

⑧ 在喷射混凝土前,面层内的钢筋网应牢固固定在边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护层厚度要求。钢筋网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喷射时应不出现振动。

⑨ 为保证施工时的喷射混凝土厚度达到规定值,在边壁面上垂直打入短的钢筋段作为标尺。当继续进行下部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应仔细清除施工缝结合面上的浮浆层。

⑩ 钢筋网在每边的搭接长度至少不少于一个网格边长。

⑩+① 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及下层土钉施工。

4.2.6 连梁、桩间土施工

① 连梁截面为850×500mm。配筋图略。

② 护坡桩主筋伸入到连梁中500mm。

③ 连梁随护坡桩进度施工。

① 护坡桩之间用网喷进行保护,喷射豆石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厚度40mm。

② 桩间土要求清到距离护坡桩外边线约150~200mm的位置,用镐头及铁锹把桩间土削平整,然后挂20~30目的钢板网。

③ 然后喷40mm厚的碎石混凝土,水泥:砂:碎石=1:2:2。

4.2.7挂网抹灰施工

① 修坡:基坑开挖作业用挖土机,每步支护施工高度为2.5m。边坡预留20~30cm厚人工修整,确保边坡坡面的平整度。当遇有上层滞水影响时,要在坡面上每隔1米插放一根泄水管,以便把滞水有效的疏导出来,减少滞水对坡面的压力。

② 编扎钢板网:钢板网的横向及纵向搭接必须大于50mm,以保证钢板网的整体性,有利于传力。如遇到边坡土方稳定性差,在修好坡后,先抹一层水泥砂浆,然后再按正常顺序编扎钢板网。

③ 固定钢板网:用φ18钢筋制作T形卡与土体固定,T形卡长1.5m,端头宽200mm。纵横向各1.0m设置1个T型卡。

④ 水泥砂浆抹面:采用砂浆机现场搅拌砂浆,砂浆强度达到M7.5。人工抹灰,保证抹面厚度50mm。

4.2.8 工程监测与信息施工

为在基坑开挖期间,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做到隐患的早发现、早分析、早处理,拟对基坑边坡进行施工监测。

基坑现场监测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测及分析工作,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

① 支护体系的顶部侧向位移。

② 基坑内外地下水水位的变化。

③ 周围水管、排污管等重要地下市政设施变位的监控。

④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及地表裂缝。

⑤ 周边建筑物沉降情况。

本工程现场监测的主要任务为支护体系的侧向位移变化,拟在每个基坑四周设置边坡支护位移观测点。

1) 支护结构体系的监测

根据规范要求,基坑边坡支护位移允许值为H/300,本工程水平位移允许值按3‰控制。

监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布点原则是在通长的基坑边每隔约20~30m设置一个观测点,在变形最大、受力最大及局部地质条件最为不利的地段调整观测点的间距,加密设置观测点,具体布置要求如下:

a)基准点应布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靠近观测目标DLT 1641-2016 磁保持继电器可靠性试验通则.pdf,便于长期保存和观测的位置。

b)监测点应设在变形量大的地段,一般为基坑中部及支护的阳角部位。

c)监测点、基准点应在桩顶连梁施工完成后进行布设,监测点、基准点应设有明显的标识。

d)施工时要对观测线路提供有效的保证,所有点位不得被碾压、扰动及遮挡。

a)变形监测的观测采用J2经纬仪和S3水准仪。

b)在正式开挖前,要核对基准点并对其进行保护,设置明显标识。

GB/T 23517-2022 钌炭.pdf特别要求:雨后4小时之内必须进行支护体系位移观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