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617-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5617-2022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pdf简介:
DB13/T 5617-2022《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是一部由中国河北省地方标准制定的指南性文件,主要针对精细化工行业中的反应过程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该导则的出台,旨在规范和指导精细化工企业在进行新项目、新技术引进或现有工艺改进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评估,以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该导则可能包括的内容有: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风险监控与更新等方面。它涵盖了风险评估的全过程,强调了风险的源头管理,主张从设计、工艺选择、设备选型、操作规程制定等各个环节,对风险进行预防和管理。
总的来说,DB13/T 5617-2022是精细化工行业在风险防控方面的技术性规范,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能力,确保生产活动的稳定、安全运行。
DB13/T 5617-2022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DB13/T 56172022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TMRac 是温度的函数,是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 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4.1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应由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的机构组织开展。 4.2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单位应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培养,配备完善实验测试设施,规范服务工作,提 高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和质量,具备必要的工艺技术、工程技术、热安全和热动力学技术团队和 实验能力,具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认可实验室)资质,技术团队的构建应尽可能 地覆盖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分析化学等专业。 4.3评估机构应围绕“人、机、料、法、环”等要素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 4.4企业应加大对工艺反应测试分析条件的投入,培育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逐步形成自身开展反应 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能力。
4.4企业应加大对工艺反
GTCC-108-2019 铁道货车铸钢侧架闪点测试仪; 爆炸极限测试仪; 差热扫描量热仪; 热稳定性筛选量热仪; 绝热加速度量热仪: 高性能绝热加速度量热仪: 微量热仪: 常压反应量热仪; 高压反应量热仪; 最小点火能测试仪; 水分测试仪; 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等。
5.1.1企业中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金属有机物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的间歇和半间歇 反应,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a) 国内首次使用的新工艺、新配方投入工业化生产的以及国外首次引进的新工艺且未进行过 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 b 现有的工艺路线、工艺参数或装置能力发生变更,且没有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 c)因反应工艺问题,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的。 5.1.2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的精细化工生产装置应进行生产工艺全流程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DB 13/T 56172022
对相关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物进行热稳定性测试。蒸馏、干燥、储存等单元操作可参考精 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采用适用的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5.1.3对于同一个反应过程中的多步副反应,或完成一个产品生产的多步反应,或同一产品微调后 的不同系列反应,应对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反应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按以下流程进行: 明确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目的,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组建评估项目组, 收集、整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所需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工艺 信息、工艺质控指标、物料、产能规模等, 物料热稳定性风险评估,对反应中涉及的原料、中间物料、产品等化学品进行热稳定测试 分析, 目标反应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导致的严重程度评估,根据绝热温升等参数,评估反应可 能导致的严重程度,对失控反应进行矩阵评估,判定失控过程风险可接受程度, 目标反应工艺危险度评估,根据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等参数评估反应失控的可能性,结 合相关反应温度参数进行多因素危险度评估,确定反应工艺危险度等级, 得出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结论,提出对策措施建议, 编制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6.2单因素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依据反应热、失控体系绝热温升、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进行单因素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物 学反应热估算方法及试验测定方法可参照T/CIESC0001进行。
6.3混合叠加因素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以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作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失控体系绝热温升作为风险导致的严重程度, 进行混合叠加因素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24小时对应的温度 及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进行反应工艺危险度评估,
7评估等级划分指标要求
7.1物料热稳定性等级指标要求
.1.1物料热稳定性,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对物质进行测试,获得物质的分解放热情况,开展风 险评估,分解热评估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分解热评估指标要求
DB 13/T 56172022
表1分解热评估指标要求(续)
7.1.2超低温、超高温反应量热设备量热准确性较低,应采用仪器测量和理论计算相结合,修正量 热数据。 7.1.3气固反应、超高压反应中反应量热仪无法测试,应采用模拟法和理论推演相结合,找出反应 的主要风险数据。
7.2失控反应严重度等级指标要求
2.1利用严重度评估失控反应的危险性,可将危险性分为以下4个等级,失控反应严重度等级 定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失控反应严重度评估指标要求
7.2.2反应释放出的热量越大,失控后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情况越显著,易导致反应体系中温度超 过某些组分的热分解温度,发生分解反应及二次分解反应,产生气体或造成某些物料本身的气化, 导致体系压力的增加,可能致使反应容器的破裂及爆炸事故的发生,失控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情况 越显著,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越高。
7.3失控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等级指标要求
3.1失控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利用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 时间尺度,对反应失控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评估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失控反应发生可能性评估指标要求
.3.2对于工业生产规模的化学反应来说,事故发生的概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a)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大于等于24小时,人为处置失控反应有足够的时间,导 致事故发生的概率较低;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小于等于8小时,人为处置失控反应的时间不足,导致事 故发生的概率升高。 b)化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高低,
c)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培训情况, d)生产保障系统的故障频率, e)工艺安全管理等。
7.47反应工艺危险度等级指标要求
DB 13/T 56172022
.4.1对反应工艺危险度进行评估,预测反应失控后事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5个等级,4个 重要的温度参数,即工艺操作温度T,、技术最高温度MTT、失控体系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为 24小时对应的温度Tp24,以及失控体系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作为评价基准,评估等级的确定应 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反应工艺危险度等级评估指标要求
7.4.2对于危险度等级在3级及以上的工艺,应进一步获取失控反应温度、失控反应体系温度与压 力的关系、失控过程最高温度、最大压力、最大温度升高速率、最大压力升高速率及绝热温升等参 数,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7.5风险评估等级指标要求
7.5.1失控反应安全风险的危险程度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带来后果的严重度两个方面决定
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标准化指南5.1失控反应安全风险
分级可分为以下3个等级: I级,可接受风险,工艺潜在的热危险性是可接受的,采取常规的控制措施,并适当提高 安全管理和装备水平; II级,有条件接受风险,在控制措施落实的条件下,通过工艺优化、工程、管理上的控 制措施,降低风险等级; III级,不可接受风险,常规的技术控制措施不能奏效,已有工艺不具备工程放大条件, 应通过工艺优化、技术路线的改变,工程、管理上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等级,或采取必 要的隔离方式,全面实现自动控制。
7.5.2风险评估矩阵以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作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失控体系绝热温升作为风险 导致的严重程度,通过组合不同的严重度和可能性等级,对化工反应失控风险进行评估,并按照可 接受风险、有条件接受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分别用不同的区域表示。风险评估矩阵参见图1。
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结论的内容应包括评估结果,确定反应安全风险特征,判断评估对象安全 可接受的程度,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明确评估对象整体安全风险
8. 2. 1总体要求
综合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考虑不同的工艺危险程度,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在设计中体 并同时考虑厂区和周边区域的应急响应, 8.2.2 反应工艺危险度为1级的工艺过程,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 配置常规的自动控制系统 b 对主要反应参数进行集中监控及自动调节(DCS或PLC) 8.2.3 反应工艺危险度为2级的工艺过程,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 配置常规的自动控制系统 b) 对主要反应参数进行集中监控及自动调节: c 设置偏离正常值的报警和联锁控制, d 在非正常条件下有可能超压的反应系统,应设置爆破片和安全阀等泄放设施, e) 根据评估建议,设置相应的安全仪表系统 8.2.4 反应工艺危险度为3级的工艺过程,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 配置常规的自动控制系统, b 对主要反应参数进行集中监控及自动调节, C 设置偏离正常值的报警和联锁控制, d 设置爆破片和安全阀等泄放设施, e) 设置紧急切断、紧急终止反应、紧急冷却降温等控制设施,
DB37/T 3598-2019标准下载DB 13/T 561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