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12/T 1104-2022 “美丽乡村路”建设指南.pdf简介:
DB3212/T 1104-2022 是江苏省的地方标准,名为“美丽乡村路建设指南”。这个指南的出台,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美丽乡村路的建设工作,以提升农村道路的品质,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和生活环境。
该标准可能涵盖了美丽乡村路的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等多个方面,内容可能包括道路选线、路基处理、路面材料选择、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绿化景观设计、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等方面的要求。它可能强调了绿色环保、生态友好、服务群众的原则,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
具体来说,它可能对美丽乡村路的宽度、路面平整度、排水设施、路灯照明、标识标线、路缘石、绿化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旨在打造既满足交通需求,又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的乡村道路。
这个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乡村路网的品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DB3212/T 1104-2022 “美丽乡村路”建设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是主体工程优质、附属(安全)设施完善、绿色生态优先、乡土特色突出、管护机制健全、服务成 效明显、运营设施齐全、沿线群众获得感强的高质量“四好乡(农)村路”。 3.2 路田分家 采用绿化、边沟、防护网等形式,将乡村公路与沿线田地予以有效隔离。 3.3 路宅分家 采用排水沟铺设盖板、草坪砖、种植绿篱、花池、栅栏等形式,将乡村公路与沿线房屋建筑物予以 分隔。
DB3212/T11042022
DB3212/T11042022
乡村公路+ 乡村公路与区域特色产业、生态旅游、历史人文等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乡村公路服务效能 公路由“单向推进”向“融合发展”转变的发展模式。
4.1美丽乡村路建设应符合GB/T51224、JTGB01、JTGB05和JTG2111的相关规定,满足安全、鸭 通、技术状况优良等基本功能, 4.2美丽乡村路建设应考虑节约建设和后期养护成本开支,并发挥助推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作用 4.3美丽乡村路建设应充分尊重当地政府、沿线村镇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发挥社会影响的长期效应 到宜居宜业宜游CJ∕T 462-2014 直连式加压供水机组, 4.4道路建设宜与当地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公路+”产业联动效应。 4.5美丽乡村路设计应因地制宜,避免大填大挖,以“节能减排、环境友好、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 组织施工,注重“四新”技术的科学应用。
5.1.1美丽乡村路技术等级应为四级及以上公路,四级公路应为双车道,镇村路段应设置必要的速度 控制设施。 5.1.2美丽乡村路新改建时,县道原则上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受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时,设 计服务水平、设计速度等技术指标可取低限标准。 5.1.3通达县级及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业、服务业集聚区等产业节点,A级及以上景区或乡村旅 游点的美丽乡村路应满足满足JTGB01要求,达到双车道四级及以上公路技术要求。 5.1.4通达较大规模村庄的美丽乡村路宜达到双车道四级及以上公路技术标准。
JTGH11等规定。 5.2.2线形不应过分追求高标准的技术指标,宜因地制宜做到线形自然流畅、视线连续、行车安全舒
5.3.1美丽乡村路应符合GB/T920规定,做到路基稳定、防护到位、排水通畅,路基技术状况评定为 尤(SCI≥90) 5.3.2美丽乡村路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 5.3.3美丽乡村路支挡结构物整体无沉陷、位移,伸缩缝、沉降缝完好,工体无裂缝、损坏、空洞, 悦落及表面生长杂草现象, 5.3.4美丽乡村路宜尽量放缓路基边坡坡率,与原地貌融为一体,形成缓冲带 5.3.5路基边坡防护应以植物防护为主,内外侧边坡易发生地质或水毁灾害路段应设置挡墙等构造物 确保路基稳定和通行安全
5.4.1路面应符合JTGD40、JTGD50等规定,保证路面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无严重水毁 病害现象。 5.4.2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达到90以上。 5.4.3 路面结构层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大小及荷载等级予以确定,最低厚度不得低于JTG2111等相关要 求。
DB3212/T11042022
5.5.1排水设施应完好,排水畅通,并与自然沟渠、农田排灌设施相协调。 5.5.2排水设施应做到宽、浅、隐,外观线形美观流畅。 5.5.3排水设施与美丽乡村路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5.5.4边沟沟底纵坡大于3%的路段应采取浆砌片石或水泥砼加固措施。穿越城镇、村庄路段宜采用盖 板暗沟,特殊困难路段可采用浅碟式或倒三角式水沟。
桥梁设计应满足JTGD60相关规定,并按照JTGH11的相关规定进行桥梁养护,桥梁技术状况 在2类以上,规范设置桥铭牌及桥梁限载标志,
5.7.1 美丽乡村路与干线公路、铁路、管线等相交时,应符合JTGB01、DB32/T3219相关规定。 5.7.25 路线交叉时应考虑农业耕作机械需求,合理选择相交位置、形式、间距。 5.7.3平面交叉宜为直角。斜交时,其锐角应不小于70°,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 小于45° 5.7.4平面交叉口应有足够的视距,通视三角区内不得存在任何有碍通视的物体。 5.7.5平面交叉口排水设施布设应科学合理。 5.7.6 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量大小科学设置交通安全信号灯或警示桩等。
3.1.1安全设施应符合JTG2111、JTGB01、JTGD81和JTG/TD81的相关规定,应按交通运输部要 求设置沿线安全设施,合理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完好率达100%, 6.1.2宜鼓励具备条件的单车道公路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增设错车道。 6.1.3路侧防护设施应考虑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6.1.4路域景观应符合交通安全要求,与沿线村镇风貌相协调。 6.1.5安全设施应与道路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临水等危险路段安全设施应 防护到位。 6.1.6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宜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6.1.1安全设施应符合JTG2111、JTGB01、
6.2.1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开展作业人员安全教育,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律观念。 6.2.2 施工作业区域,应设置相关的安全标语、安全标志和防护设施。 6.2.3 施工机械投入使用后,应专人负责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运作。
6.3.1美丽乡村路可实施乡村道路运输安全智能监控,推进乡村客运车辆安装卫星定位,将车辆纳入 动态监管平台监控范围。 6.3.2美丽乡村路宜推进重要路段、重大桥梁视频监测全覆盖,并接入公路网监测与应急管理平台。 6.3.3美丽乡村路宜与公安等其他系统积极开展视频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及视频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工 三 6.3.4应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完善应急预案,
化美化应与沿线自然、植被、人文景观等协调统
DB3212/T 1104202
DB3212/T 11042022
7.2美丽多村路建设环境保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降低美丽乡村路建设对沿线水、土壤、空气的污染, 7.3美丽乡村路建设应避免景观过度设计或刻意追求“新、奇、最、特”,应立足突出地域环境和人 文特点,使田园、滨水、城镇段的美丽乡村路各具特色,体现“一路一景”。 7.4采用“露”“透”“诱”“封”的设计手段,突出自然景观。通过近远景的结合,借景障景的运 用,营造出自然多变的自然景观。 7.5美丽乡村路绿化景观设计应因地制宜、确保安全,宜体现地方特色,道路绿化宜绿则绿、宜林则 林,做到乔灌结合、四季有花。 7.6沿线绿化应合理覆盖路堤、分隔带等可绿化的公路用地。可绿化路段的绿化率应达到100%,使乡 村公路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相协调,有条件的可建设小游园。 7.7濒临河流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 之间留出透景线。 7.8乡村公路绿化种植保存率和成活率应达到90%以上,定期组织公路绿化巡查,确保树冠不妨碍行 车视线和交通安全。 7.9单侧绿化宽度县道不小于5m,乡道不小于3m,村道单侧至少一排行道树。绿化树种、间距应满足 要求。 7.10施工中应优先采用有利于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施工技术、施工机械设备与施工材料,鼓励绿色 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
美丽乡村路应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规划设置乡村公路驿站、观景台、房车营地、慢行 游导览系统以及其他公路服务设施,满足沿线居民及游客的游憩、观景、休息、停车、如厕 等功能。
8.2.1美丽乡村路沿线应结合公路承担的主要功能、交通流量、地域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 不同级别的乡村公路驿站,并设置乡村公路驿站提示标志。 8.2.2根据乡村公路驿站规模、提供的服务功能,可分为一级驿站、二级驿站、三级驿站 8.2.3驿站设置应符合如下要求。
3.2.1美丽乡村路沿线应结合公路承担的主要功能、交通流量、地域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设置
a一级驿站: 1)满足停车休息、如厕、加水、小商品和农产品零售等功能; 2)可根据需要选择确定餐饮、车辆维修、加油、住宿、景观等功能; 3)占地面积控制在5亩左右,停车位15个左右,场地应进行硬化。 b)二级驿站: 1)满足停车休息、如厕等功能; 2)可根据条件和需要拓展其功能; 3)利用沿线加油站、公路站、农家乐、旅游集散中心等场地进行改造为主,占地面积控制在400 平方米左右,停车位8个左右,场地应进行硬化。 c)三级驿站: 1)为停车休息点,满足停车休息功能; 2)可根据条件和需要拓展其功能; 3)原则上利用公路边的边角地进行改造,停车位5个左右,以开放式建筑为主。
布设慢行系统,满足游客及乡村居民的游憩 8.3.2慢行系统设置应满足步行道宽度不小于1.5米GB 51283-2020标准下载,自行车道宽度应在2米~3米之间, 综合道不小于3米。
DB3212/T11042022
8.4.1通城乡客运的美丽乡村路沿
4.1通城乡客运的美丽乡村路沿线人 且汽车停靠点设有乘客候车设 4.2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在客运 励详细标出线路途经地及重要资源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停车区、新能源充电桩、公厕、加油、加气、加水等 其他公路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路的服务功能。
加快推动乡村公路由“单向推进”向“融合发展”转变,全面提升乡村公路支撑服务效能,增 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满足本文件第7章的规定上,宜注重美丽乡村路建设养护过程中“绿色”科技的应用《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151-2008》,提升 路绿色发展水平。
9.5.1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宜充分利用美丽乡村路自身或两侧有效空间,因地制宜建设骑行绿道、健身 步道等设施,结合驿站、停车区建设,合理配套体育健身器材。 9.5.2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相关赛事对于场地的要求,针对性提升乡村公路技术标准和配套设施 建成符合体育赛事的合格场地,并常态化引入相关体育赛事,共享赛事营收红利。
创建和品牌提升行动,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 乡村路发展模式,有效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生态、文化和民生等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