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122-2022 桥梁基桩检测技术规程.pdf

DB12/T 1122-2022 桥梁基桩检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2/T 1122-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76529
免费资源

DB12/T 1122-202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2/T 1122-2022 桥梁基桩检测技术规程.pdf简介:

DB12/T 1122-2022《桥梁基桩检测技术规程》是一部地方性技术标准,主要针对中国北京市的桥梁基桩检测工作进行规定。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桥梁建设中,桩基的施工质量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承载力检测、沉降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方法、步骤和验收标准。它旨在保证桥梁桩基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预防和减少因桩基问题引发的桥梁事故。

该规程可能包括的内容有:桩基的选型原则,桩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常用方法如超声波法、钻芯法、低应变法等的实施要求,以及对桩基承载力、沉降等性能的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它还可能规定了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和报告格式,以及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和处理方式。

总的来说,DB12/T 1122-2022是桥梁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份技术指导文件,为桥梁桩基的施工和检测工作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DB12/T 1122-2022 桥梁基桩检测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3.2.3声波发射应采用高压阶跃脉冲或矩形脉冲,其电压值宜为250V~1000V,且分档可调。

接收放大器的频带宽度为5kHz~200kHz,增益分辨率不应小于0.1dB,放大器的噪声有效值 不大于10μV;仪器动态范围不小于100dB,测量误差小于1dB; 声时测量范围大于2000μs,分辨率优于1us,测量误差不应大于2%; 采集器模一数转换精度不低于*bit,采样频率不小于10MHz,最大采样长度不应小于*kB。 .2.5 径向振动换能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径向水平面应无指向性; 谐振频率宜大于25kHz; 在1MPa水压下能正常工作; 收、发换能器的导线均应有长度标注,其标注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mm; 接收换能器宜带有前置放大器,频带宽度宜为5kHz~60kHz; 单孔检测采用一发双收一体型换能器,其中发射换能器至接收换能器的最近距离不应小于 300mm,两接收换能器的间距宜为200mm。

1声测管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桩径小于1000mm时,应埋设不少于2根管;当桩径大于或等于1000mm且小于或等于1600ml 时,应埋设不少于3根管,按等边三角形均匀布置;当桩径大于1600mm且小于2500mm时, 应埋设不少于4根管,按正方形均匀布置;当桩径大于或等于2500mm时,应增加声测管的娄 量; 声测管宜采用金属管,其内径应比换能器外径至少大15mm,壁厚不宜小于2mm,保证足够的 径向刚度;当对换能器加设定位器时,检测管内径可比换能器外径大20mm;管的连接宜采用 螺纹连接或套管焊接等工艺,光滑过渡且不渗漏; 声测管应牢固焊接或绑扎在钢筋笼的内侧,且互相平行、定位准确,并通长理设至桩底,管 口宜高出桩顶面100mm以上; 声测管管底应封闭,管口应加盖或者堵头,管身不得有破损,管壁不得有油污,管内无异物; 声测管在钢筋笼上有效固定,声测管呈对称形状布置,宜以路线前进行方向的顶点为起始点,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编号,每两根编为一个部面(图3)

巨测管的埋设应符合下列

DL/T 1139-2009标准下载DB12/T 11222022

金测前的准备应符合下列

声测管内应灌满清水,且保证畅通; 标定超声波检测仪发射至接收的系统延迟时间to; 准确量测声测管管径和壁厚,测量精度为土0.1mm,测量桩头处声测管外壁相互之间的距离, 测量精度为±1mm; 利用钻芯法孔道进行检测时,取芯孔的垂直度误差不应大于0.5%,检测前应进行孔内清洗。 在检测开始前或检测过程中,应避免如强电流、磁场或与检测信号频率相当的其他振动干扰 *.3.3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一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按照深度标记分别置放于待测检测剖面的两个声测管中;当被检 有三根及三根以上声测管时,应将每两根声测管编为一个检测部面,分别进行检测; 一平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相同深度:斜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 持固定高差(图4):

*.3.3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图4平测、斜测示意图

测点间距宜为100mm,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以相同标高同步升降,其累计相对高差不应大于 20mm,并随时校正。提升过程中应保持缓慢提升,确保测试波形的稳定性,提升速度不宜超过 0.4m/s; 检测中,应实时显示和记录接受信号声参量,同时应存储各测点包含首波的波形或波列; 一在同一根桩各检测剖面的平测和斜测过程中,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之间的距离和中点连线 的水平夹角、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 3.4对桩身质量可疑部位,应采用加密测点、交叉斜测、扇形扫测、CT影像技术等方式进行复测和 密测试,进一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空间分布范围

*.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4.1声时的修正值应按下式计算

DB12/T11222022

Vt一一声测管壁厚度方向声速值(km/s),对钢质声测管,波速一般可取6000m/s; Vw一一水的声速值(km/s),20℃时水的声速可取14*0m/s。 *.4.2声时、声速和声速平均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t一一声时值(μus); ti一一超声波第i测点声时值(μs); to一一声波检测系统延迟时间(μs); t'一一声时修正值(μs)); Vi一一第i个测点声速值(km/s); l一一两根检测管外壁间的距离(mm),当采用斜测时,[取声波发射换能器中点对应的声测 管外壁处与声波接受换能器中点对应的声测管外壁处之间的净距离,由桩顶处两声测 管的外壁间净距离和发射接收换能器的高差计算而得:

单孔折射法的数据应按下列方式计算、处理:

声时差、声速值应按式(16)、式(17)计算

DB12/T11222022

++....++++ . .7.

*.4.5.3对逐一去掉V;序列中k个最小数值和k个最大数值后余下的数据运

4.5.3对逐一去掉V.序列中k个最小数值和k个最大数值后余下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

DB12/T11222022

*.4.5.5剖面各测点的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按下列方法确定

4.5.5剖面各测点的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按下列方法确定

Vo1 k'+1V02

式中:Vo一一部面各测点声速异常判断概率统计值。 6剖面的声速临界值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根据预留同条件混凝土试件或钻芯法获取的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与声速对比试验,结合 经验,分别确定桩身混凝土声速的低限值V和平均值Vp; b)当ui,< Uo < v,时 ,

DB12/T11222022

式中:Vc一一检测部面的声速异常判断临界值, c)当Vo≤Vi或Vo≥Vp时,应分析原因,V.的取值可参考同一桩的其他检测剖面的声速异常 临界值,或同一工程相同桩型的混凝土质量较稳定的受检桩的声速异常判断临界值综合在 d 声速异常时的临界值判据为:

当公式(2*)成立时,测点的声速可判定为异常,应将其作为可疑缺陷区。 4.7波幅临界值应按公式(29)、公式(30)计算,当实测波幅低于波幅临界值时,应将其作 缺陷区。

AD = Am (30

式中:AD一一波幅临界值(dB); Am一一波幅平均值(dB); Ai一一第i个测点相对波幅值(dB); 几一一测点数。 *.4.*采用斜率法作为辅助异常声测线判据时,PSD值应按下式(31)计算山西地标12J*.pdf,当PSD值在某测点附近 变化明显时,应将其作为可疑缺陷区

式中:Ap一一波幅临界值(dB) Am一一波幅平均值(dB);

3.4.*采用斜率法作为辅助异常声测线判据时,PSD值应按下式(31)计算,当PSD值在某测点附近 变化明显时,应将其作为可疑缺陷区

DB12/T11222022

9.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淀厚度、桩身缺陷 评判桩身完整性,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

1.3每根受检桩的钻芯孔数和钻孔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桩径小于1.2m的桩的钻孔数量不应少于个1孔,桩径1.2m~1.6m的桩钻孔数量不应少于2 个孔,桩径大于1.6m的桩钻孔数量不宜少于3个孔; 当采用钻芯法仅对桩身混凝主强度、桩长、桩底沉淀、桩端持力层进行验证检测时,钻芯孔 数可为1孔; 当钻芯孔数为1个时,宜在距桩中心10cm~15cm的位置开孔;当钻芯孔为2个或2个以上时 开孔位置宜在距桩中心0.15D~0.25D范围内均匀对称布置。 1.4对桩端持力层评判的钻探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若设计未有明确规定时,1孔进入桩端持力层 度不宜小于3倍桩径,其余钻孔应进入桩端持力层不小于0.5m。 1.5对桩身局部缺陷进行验证取芯时,钻进深度可控制为缺陷位置以下不少于1m。

2.1钻取芯样宜采用液压操纵的高速钻机,并配置适宜的水泵、孔口管、扩孔器、卡簧、扶正稳定 和可捞取松软渣样的钻具。 钻杆应顺直,直径宜为42mm。钻机设备参数应满足:额定最高转速不低于790r/min;转速 调节范围不少于4档;额定配用压力不低于1.5MPa; 一水泵的排水量宜为50L/min~160L/min,泵压宜为1.0MPa~2.0MPa; 孔口管、扶正稳定器(又称导向器)及可捞取松软渣样的钻具应根据需要选用。桩较长时, 应使用扶正稳定器确保钻芯孔的垂直度。桩顶面与钻机塔座距离大于2m时,宜安装孔口管, 孔口管应垂直且牢固。 22其桩桩身湿凝土钻芯检测钻机应配冬单动双管钻具

DB12/T11222022

9.2.3钻头应根据混凝主设计强度等级选用合适粒度、浓度、胎体硬度的金刚石钻头,且外径不宜小 于100mm。当被检桩混凝土集料最大粒径小于30mm时,可选用外径为91mm的钻头;不检测混凝土抗压 强度时,可选用外径为76mm的钻头;当仅检测桩底沉淀或验证桩端持力层时《建设工程劳动定额 建筑工程-木结构工程 LD/T 72.5-200*》,钻头外径可适当减少, 但不宜小于50mm。钻头胎体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缺边、少角、倾斜及喇叭口变形。 9.2.4锯切芯样试件用的锯切机应具有冷却系统和夹紧固定装置,芯样试件端面的补平器和磨平机 应满足芯样制作的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