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877-2022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规程.pdf

DB42/T 1877-2022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2/T 1877-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6544
免费资源

DB42/T 1877-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2/T 1877-2022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规程.pdf简介:

DB42/T 1877-2022《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规程》是中国湖北省地方标准,于2022年发布。这个规程主要针对城镇开发边界(也称为城市开发边界或城市边界)的划定提供了技术指导,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城镇空间的规划和管理。

城镇开发边界是指在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允许城市建设活动的范围,包括建设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划定开发边界对于控制城市无序扩张,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规程可能涵盖了以下内容:

1. 界定开发边界的原则:强调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2. 数据获取与分析:如何利用遥感、GIS等技术获取土地利用、地形地貌、生态敏感性等数据,为划定提供依据。 3. 方法与步骤:详细描述了划定开发边界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边界线的确定、边界线的调整、边界线的公示等。 4. 评估与监测:如何定期评估开发边界划定的效果,以及如何进行动态管理。

总的来说,这个规程为湖北省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了规范和标准,对于推动当地城乡规划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DB42/T 1877-2022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镇开发边界urbandevelopmentboundary 城镇开发边界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的,规划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 完善城镇功能、提升空间品质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城镇开发边界内可分 为城镇集中建设区、城镇弹性发展区和特别用途区。城镇开发边界空间关系如图1所示。

图1城镇开发边界空间关系图

最新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pdfDB42/T 18772022

DB42/T 18772022

根据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满足城镇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划定的规划期内允许开展城 集中建设的地域空间。

为完善城镇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保持城镇开发边界的完整性,根据规划管理需划入 内的重点地区,主要包括与城镇关联密切的生态涵养、休闲游憩、防护隔离、自然和历史文化 域空间。

4.1.1安全为本,保护优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安全与发展,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由和生 态保护红线,避让地质灾害风险区、蓄滞洪区等不适宜建设区域,不得侵占和破坏山水林田湖草的自然 空间格局。 4.1.2实事求是,适度承载。确保数据真实、过程真实、判断真实,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城镇 开发建设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和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以下简称“双评估”)的结果以及城镇发 展定位等因素,引导人口、产业及用地的合理规模和布局,在适宜建设的空间内,实事求是划定城镇开 发边界。 4.1.3节约集约,紧凑布局。发挥好城镇周边生态功能空间和永久基本农田对城镇“摊大饼”扩张的 组隔作用,重视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形成多申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布局,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用 地。充分利用现状各类边界使形态尽可能完整,避免城镇开发边界碎片化,推动城镇发展由外延扩张式 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4.1.4因地制宜,刚弹结合。基于自然地理格局和城镇发展规律,结合当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和阶段特 征,在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资源环境底线约束的基础上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科学研判城镇发展潜 力,兼顾近期和长远发展,考虑城镇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为可能的发展留有合理的弹性空间。 4.1.5“三线”协调,明晰边界。城镇开发边界与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不交义、不重叠、不 冲突。城镇开发边界内,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以“开天窗”形式予以标注,不计入城镇开发边 界面积。利用国家有关基础调查明确的边界、各类地理边界线、行政管辖边界等界线,将城镇开发边界 落到实地,做到清晰可辨、便干管理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依照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定位、规模指标等控制性要求,结合地 方发展实际,组织划定市辖区城镇开发边界;统筹提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街道)、各类开发区的城 镇开发边界指导方案。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依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指导方案,划定县域范围 内的城镇开发边界,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街道)、其他建制镇、各类开发区等。

按照“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的组织方式,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 要求,同步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整合形成城镇开发边界“一张图”

城镇开发边界期限原则上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一致。资源环境超载的城镇,应划定永久性城镇开 发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因本级以上(不含本级)重大战略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或行政区戈 调整等确需调整的,按国土空间规划修改程序进行。 规划实施中因地形差异、用地勘界、产权范围界定、比例尺衔接等情况需要局部勘误的,由市级自 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后,不视为边界调整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应基于自然地理格局、城镇发展潜力、用地条件、空间分布特点,体现城镇功能 整体性和开发建设活动的关联性。一般包括资料收集、用地评定、规模预测、城镇空间格局分析和边界 划定等5个流程。其中资料收集与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基础工作一并开展,

调查和收集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所涉及的发展战略、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要素,自然条件与自 然资源、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资源能源、生态环保等方面资料。 基础资料调查应进行实地踏勘,并对资料进行校核和甄别,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切实摸清现 犬城乡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情况。以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和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做好基数转换,形 成划定现状基数。

5.4.1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分析人口城镇化发展规律和用地增长趋势,研判水资源承载能力、用水结构和水平衡方案,综合考 城镇可用水总量、人口增长趋势、社会经济发展等进行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城镇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见 付录A;通过以人定地、以地定地等方法科学预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在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盘活 低效用地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方法见附录B。

5.4.2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分配

DB42/T 18772022

因素及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建设项目的影响, 综合分析全域城镇发展潜力,明确城镇等级结构。以城镇等级结构为基础,将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到 城区和各乡镇。城镇等级结构分析方法见附录C

5.5城镇空间格局分析

综合考虑城镇自然山水格局、自然保护地、历史文化资源、城镇建设空间形态演变、重大线性工程 分布等要素,以用地评定结论为基础,以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和布局为目标,研判城镇发展方向,运用城 市设计思维和大数据手段,采用模型分析、多情景分析等方法,延续历史文脉,控制生态廊道,提升人 居环境品质,协调城镇与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环境的布局关系,塑造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城镇空间形 态。城镇空间格局分析方法见附录D

5. 6. 1 基本要求

城镇开发边界由一条或多条连续的闭合线组成,单一闭合线围合面积原则上不小于30公顷 镇可适当降低。

5.6.2城镇集中建设区划定

5.6.3城镇弹性发展区划定

分析城镇未来发展的潜力和趋势,在与城镇集中建设区充分衔接、关联的基础上,在适宜进行城镇 开发的地域空间,基于城镇空间格局分析,合理划定城镇弹性发展区,做到规模适度、设施支撑可行。 近五年来城镇常住人口规模减少的、存在大量批而未建或闲置土地的市、县(区),要从严预留弹性空 间,并作专门说明。

5.6.4特别用途区划定

憩、防护隔离、农业景观、古迹遗址等地域空间划入特别用途区。做好与城镇集中建设区的蓝绿空间衔 妾,形成完整的城镇生态网络体系。对于影响城镇长远发展,在规划期内不进行规划建设、也不改变现 状的空间,包括林地、草地或湿地等,可一并划入特别用途区。

6.1.1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报告必备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基础和“双评价”“双评估”结论; 载能力、用水结构分析和水平衡方案;现状城乡建设用地情况、存量建设用地现状和盘活低效 的规划安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城镇空间格局分析: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积与现状城镇建设用地的比例,以及边界围合范围内的现状长期稳定利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情况。 6.1.2报告采用pdf文件格式。文件名称按照“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报告.pdf” 的规则命名。对于中心城区所在市辖区,划定报告应合并编制,其中,行政区代码为6位,不足6位的 后面用0补齐。

包括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过程中形成的人口与城镇化、城镇建设用地潜力分析等专题研究报告、工作 报告、基础资料、会议纪要、部门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公众参与记录等。

DB42/T 18772022

A.1常住人口规模预测

A.1.1综合增长率预测法

设定某一时段内,常住人口按某一固定速度增长,其计算见公式(A.1) Pt = Po(1 + r)t..

A.1.2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法

通过选用直线函数,用过去10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预测人口的未来的变化趋势, 得到预测结果。计算见公式(A.2):

A.1.3Logistic模型预测法

Logistic模型考虑到人口增长必将受到环境的约束,在指数模型中加入表征环境约束因子的二次 项,并经过数学变换得到Logistic预测模型见公式(A.3)

式中: P一估计的初始值; P——区域饱和人口即最大人口容量; 一内生增长率。 注: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并调整P值直至

式中: P一估计的初始值; P——区域饱和人口即最大人口容量: 一内生增长率。 注:利用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并调整P值 得出预测结果

A.1.4 经济相关分析法

采用社会经济相关分析法预测人口规模,建立人口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对数相关关系,并按么 计算:

P a bln. (.

Y 一且标年GDP总量。

A.1.5以水定人预测法

以上级政府下发给本地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依据,分析历年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除以 人均生活用水量指标,得出常住人口规模。计算见公式(A.5)

湛江恒大绿洲项目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27P).pdfA.2. 1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法

通过选用直线函数,用过去10年以上的城镇化率,建立回归模型,预测城镇化率未来的变化 到预测结果。计算见公式(A.6):

式中: PUt 为目标年常住人口; a、b 系数; 目标年份。

A.2. 2 联合国法

联合国法是根据已知的两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数据,求得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假 人口增长率差在预期保持不变,则外推可得预测期的城镇化水平。 计算模型见公式(A.7、A.8)

A.3城镇人口规模确定

DB42/T 18772022

根据上述方法测算并确定的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DB63/T 1609-2017标准下载,计算得出城镇人口规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