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831-2021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pdf简介:
"DB11/T 1831-2021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pdf" 是一份关于装配式建筑评价的行业标准。DB11/T 是北京市地方标准的标识,1831是标准的顺序号,2021则是修订或发布的年份。装配建筑,又称为模块化建筑,是将建筑的各个部分在工厂预先制作,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建筑方式。这份标准可能包括了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环境影响、安全、经济性等方面的具体评价指标、方法和要求。它旨在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建筑的效率、质量和环保性能。
DB11/T 1831-2021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张裕照王志军彭雄王强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刘东卫武振黄小坤 李晓明魏素巍李晨光胡育科
DB11/T1831202
火 2术语 3基本规定, 4装配率计算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10
1General 2 Terms 3Basic Requirements 4Prefabrication Ratio Calculation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X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000kV单相油浸式自耦电力变压器技术规范 GB/Z24843-2009》DB11/T1831202
1.0.1为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建筑业生 产方式转变,促进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的装配化程度评价, 1.0.3装配式建筑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DB11/T18312021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2.0.2装配率prefabrication ratio
现场采用王作业施工工艺的建造方法
2.0.4全装修decorated
.7集成卫生间inted
地面、吊、墙面、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 成的卫生间,
DB11/T1831202
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和评价; 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 为计算和评价单元。 3.0.2装配式建筑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 2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 3.0.3装配式建筑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1装配率不低于50%; 2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应低于本标准表4.0.1中最低 分值的要求; 3采用全装修。 3.0.4当装配式建筑进行等级评价时,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1满足本标准第3.0.3条的规定; 2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 3符合现行地方标准《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T513的规定。 3.0.5装配式建筑评价等级划分为A(BJ)级、AA(BJ)级、AAA(BJ)级,等级评价应符合表3.0.5 的规定,其中,装配率应按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计算
3.0.2装配式建筑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3.0.5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
3.0.6装配式建筑宜采用装配式装修
3.0.6装配式建筑宜采用装配式装修。
DB11/T1831202
91a = ×100%
式中:q1a一一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 V1a一一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混凝土体积之和,符合本标准第 4.0.3条规定的混凝土体积也可计人计算; V一一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 4.0.3符合下列规定的混凝土可计入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 1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段和高度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 浇混凝土体积; 2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体积; 3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浇混凝土体积; 4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中外叶墙的混凝土体积; 5预制空心板剪力墙结构、叠合剪力墙结构等体系,现场灌孔或后浇筑的混凝土体积,计入数量不 应大于相应构件体积的30%。 4.0.4梁、楼板、屋面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式(4.0.4)计 管:
9ab = × 100%
式中:q6一一梁、楼板、屋面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 A1b一一各楼层中预制装配梁、楼板、屋面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A一一各楼层建筑平面总面积,计算时可扣除电梯洞口面积。 1.0.5预制装配式楼板、屋面板水平投影面积可包括: 1叠合或全预制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 2预制构件间宽度不大于300mm的后浇混凝土带水平投影面积;
A一一各楼层建筑平面总面积,计算时可扣除电梯洞口面积。 4.0.5预制装配式楼板、屋面板水平投影面积可包括: 1叠合或全预制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 2预制构件间宽度不大于300mm的后浇混凝土带水平投影面积; 3当主体结构中预制竖向构件的应用比例不小于35%时,楼承板及其他在施工现场免支模的楼盖和 室盖的水平投影面积; 4木楼盖和木屋盖的水平投影面积。 1.0.6围护墙非砌筑非现浇的应用比例应按式(4.0.6)计算,
A2a一一各楼层围护墙中非砌筑非现浇墙体的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 的面积;
式中:q2b一一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装饰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比例; A2b一一各楼层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装饰一体化技术的墙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 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4.0.8内隔墙非砌筑的应用比例应按式(4.0.8)计算。
式中:q2c—一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 A2c一一各楼层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2一一各楼层内隔墙墙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1.0.9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的应用比例应按式(4.0.9)计算。
式中:q2一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比例; A2d一一各楼层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技术的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 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4.0.10公共区域装修采用于式工法的应用比例应按式(4.0.10)计算
式中:q3a一公共区域中墙面、顶面、地面采用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 Asa一一各楼层公共区域中墙面、顶面、地面采用干式工法的面积之和; A一一各楼层公共区域中墙面、顶面、地面的总面积。 4.0.11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的应用比例应按式(4.0.11)计算,并符合下列规
1a = × 100%
式中:q3b一一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的应用比例; Asb一一各楼层采用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计算时应扣除公共区域、厨房、卫 生间采用干式工法楼面、地面面积; A一一各楼层建筑平面总面积,计算时应扣除公共区域、厨房、卫生间面积。 4.0.12集成厨房的橱柜、厨房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墙面、顶面和地面中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应按 式(4.0.12) 计算。
42 = x 100%
DB11/T1831202
Asc一一各楼层厨房中地面、顶面和墙面采用干式工法的面积之和; A一一各楼层厨房中地面、顶面和墙面的总面积。 4.0.13集成卫生间的洁具、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墙面、顶面和地面中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应按式 (4.0.13)计算,
式中:q3—集成卫生间中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 As一一各楼层卫生间中地面、顶面和墙面采用干式工法的面积之和; A一一各楼层卫生间中地面、顶面和墙面的总面积。 4.0.14管线分离的比例应按式(4.0.14)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3e =4 ×100%
式中:q3e一管线分离比例; L3e一一各楼层管线分离的长度之和; L一一各楼层管线的总长度。 1本公式适用于电气、给(排)水、供暖三个专业的管线分离比例计算; 2管线计算范围为竖向管道井之外的管线长度; 3裸露于室内空间、敷设在墙地面架空层和吊顶内及非承重墙体空腔内,满足可检修和易更换要求 的管线可认定为管线分离, 4.0.15装配式建筑信息化技术应用应满足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的建筑信息创建、使用和管理 的要求,应能实现建设工程各相关方的协同工作与信息共享。 4.0.16绿色建筑评价星级等级应按国家和北京市相关规定进行评价。
DB11/T 18312021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
DB/T 10-2016标准下载1《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T513
DB11/T1831202
DB11/T 1831—2021
2术语 13 3基本规定, 14 4装配率计算
GB/T 17850.11-2011标准下载DB11/T 1831—2021
DB11/T 183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