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J/T13-363-2021 福建省智慧杆建设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简介:
"DBJ/T13-363-2021"是福建省地方标准,全称为《福建省智慧杆建设技术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福建省范围内智慧杆(也称为智能杆、综合杆、多功能杆等,是一种集通信、照明、监控、环境监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规范。智慧杆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传统单一的路灯等基础设施升级为多功能的集成设施,旨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城市服务,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附条文说明"部分是对标准中各项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方法、验收标准等进行详细解读和说明,帮助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和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标准,确保智慧杆的建设和运营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
总的来说,这个标准对智慧杆的建设过程进行了全程规范,包括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对于推动福建省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BJ/T13-363-2021 福建省智慧杆建设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pdf部分内容预览:
电系统远程集中监控与管理。可根据管理需求设置单灯控制系 统,实现单灯状态查询、调光等功能
4.4.9交通指挥管理设备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交通
检测器、交通监控设备等设备。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符合《城市道 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的相关规定:交通信号灯 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的相 关规定:交通流量检测应符合《城市交通流信息采集与存储》GB/T 29192的相关规定:交通监控设备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信息 监测记录设备设置规范》GA/T1047的要求。 4.4.10基站布设应满足无线网络通讯信号的覆盖需求,结合业
务分布及宏基站布设情况,合理确定微基站的布设位置,实现目 标区域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效覆盖,
4.4.11充电桩设于杆体底部GB/T 35386-2017标准下载,内置集成充电模块;充电桩的设
计应符合《福建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DBI13 278、《民用建筑设计标准》GB51348的规定
4.5综合变配电箱与综合机箱
4.5.2综合变配电箱和综合机箱应满足安全性、功能性和
4.5.3综合变配电箱和综合机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设直于负何中心; 2应避开具有火灾、爆炸、化学腐蚀等潜在危险的环境,通 风良好; 3应设置于不易积水处,当设置在地势低洼处,应抬高基础 并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4宜设置在公共设施带、绿化带,不应设置于人行道。对景 观要求较高或用地紧张的地段变配电箱可采用地埋式。
5.4箱体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4,使用年限应不小于20年: 2箱体材料应满足机械强度要求,外壳宜进行防粘贴处理 防粘贴层应采用无色透明材料: 3箱体宜配备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箱体环境参数和 运行状态,保障设备配电、通讯环境安全; 4箱门应安装门禁设备,实现门锁状态监测、违规开关触发 报警功能,并上传箱门状态信息到管理平台。 金业
4.5.5 变配电系统设计应满足挂载设备的用电需求,不同功能 的配电回路宜相对独立。
4.5.6综合变配电箱内的照明控制设备应与管理平台通信。
4.5.6综合变配电箱内的照明控制设备应与管理平台通信。
4.5.7综合机箱内设备应统一规划,宜采用分仓设计,满, 备管理要求
备管理要求。 4.5.8综合机箱采用一路进线,不同功能用电可根据管理需求 分项计量。由箱内电源仓进行电源的引入、分配、保护、分合、 接插(插座或端子)等。
4.6.1智慧杆供配电系统应统筹考虑、共建共享,负荷容量应满 足近、远期各类设施用电需求。
重要道路、交通枢纽及人流集中的厂场等区段的照明可为二级负 荷,其余用电设备按三级负荷供电。
1宜采用UPS蓄电池作为交通信号及视频监控设备的紧急备 用电源; 2二级负荷的照明用电,宜由两回线路供电。
GB5005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 标准》CJIT45的相关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 1以配电区块作为变配电单元设置变配电箱,配电系统设计 宜使三相负荷平衡:
涌保护装置的选择和配置应按《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 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选择和使用导则》GB/T18802.12 以及《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22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 保护器(SPD)选择和使用导则》GB/T18802.22执行。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城市道路照明 设计标准》CJJ45、《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 的相关规定。
的电气通路,智慧杆系统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弱电接地应共用 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在智慧杆及综合机箱处做重
4.7.1通讯传输方式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传输
4.7.1通讯传输方式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传输方式如图 4.7.1
图4.7.1通讯传输方式
4.7.2采用光纤传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光纤传输时,应符合下列要
1宜采用光纤环网,提高系统可靠性,保密需求高时采用独 立光纤; 2光纤规格和线缆管道数量应满足近、远期使用需求,并与 强电管道分开铺设
4.7.3根据传输数据流量及可靠性要求,视频监控设备、交通
监控、信息发布、基站等挂载设备与平台通讯方式宜采用有线传 输;照明、环境检测、充电桩等挂载设备与平台通讯方式可采用 有线或无线传输
4.7.4智能网关应根据管理模式、传输数据需求确定布置方
式。两个及以上挂载设备需要进行信息交互时,宜配置智能网 关。
表4.7.6挂载设备通信传输接口类型及传输方式
续表 4. 7. 6
4.7.7智能网关应支持对接入设备进行在线配置、编程、
1.7.7智能网关应支持对接入设备进行在线配置、编程、调试 升级等能力,应具备监控挂载设备的业务数据、杆体状态等信息。
4.7.8智能网关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应满足工业级温湿
境要求,盐雾防护等级应符合《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10125的规定
4.7.9智能网关电磁兼容性应符合《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 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 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6中3级指 标的规定,
及协议栈等功能于一体,具有良好的协议兼容性,北向接口支持 TCP/UDP、HTTP、MQTT、SOAP等主流协议,南向接口支持ModbuS、 PLC、HTTP、MQTT等主流协议
4.7.11智能网关应满足二级网络安全等级的要
4.8.1电力、通信线缆宜采用保护管理地敷设,敷设要求应符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 准》GB50217、《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城 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的相关规定。
8.2管道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强、弱电管线应分别设置管道: 2照明、交通及其他电力电缆应分别设置管道: 3应预留备用管道。
4.8.4智慧杆配电电缆和通讯光纤的分支接线在设备仓或
宜设置防盗防开启报警装置
4. 9. 1 管理平台至少包含智能照明管理功能和杆箱的运维管理 功能。 4.9.2 管理平台应具备手机端、PC端,支持云服务的平台架构
力 4.9.2管理平台应具备手机端、PC端,支持云服务的平台架构 支持云端和本地两种方式部署
求方进行身份鉴别和授权管理,数据提供方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完整性和数据流转过程的安全性,数据需求方应依法依规使用共
享数据信息,并配合做好共享数据信息使用全过程监管。政府各 相关部门需要共享公安监控设备视频图像信息的,不得从采集源 头直接获取。
4.9.5平台搭建可采用分级模式,总平台统一数据的南向、北向
接口和数据库结构,以便向外提供数据及下级平台接口上报。子 平台可根据管理要求各系统自行搭建,所有非保密数据可汇合到 一个平台。
4.9.6智能照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对照明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4.9.7杆体及挂载设备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杆体和挂载设备安装状态的监测、查询、定位等功能: 2实时显示杆体和挂载设备的关键数据信息,数据图表及故 障信息:
3应根据设备荷载和挂载位置,判断杆体结构荷载安全性, 对杆上设备挂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 4宜具备电子地图管理功能,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将月 有杆件位置信息载入管理平台,形成站点地图,实现对智慧杆的 资产统计、精准定位及追溯。
4.9.8箱体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安全管理要求》GB/T2026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 管理要求》GB/T2028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 求》GB/T 20270的相关要求。
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不应低于二级。
4.9.12管理平台应作为CIM基础平台的应用子系统。
5.1.1智慧杆的施工与验收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 标准》GB5030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城市道路 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及《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 程》IGI 81 的相关规定。
5.1.2施工单位应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变
相应程序报审,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试后的功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5.1.4施工中应做好施工、检验、调试、试运行和变更设计等 相关记录
5.2.1施工前应做好材料报验和设备复验。 5.2.2杆体应有型式试验报告。报告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 沟出具,检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外观检测、材质及性能检测、杆 件的规格检测、焊缝检测、热浸镀锌层检测、喷塑检测等
5.2.1施工前应做好材料报验和设备复验。
5.2.2杆体应有型式试验报告。报告由具有相应资质
构出具,检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外观检测、材质及性能检测 件的规格检测、焊缝检测、热浸镀锌层检测、喷塑检测等。
《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集成规范 GB/T18729-20115.2.3产品出厂前应进行预拼装,
避免涂层损坏、外观形变。产品到场后,外观目测检查、尺寸规 格和壁厚等抽样检查。
5.2.4基础施工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
的有关规定,做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基础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土建基础复测记录。
5.2.5杆体及挂载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挂载设备必须安装稳固,并具有防正设备坠落的防护措施; 2露出基础顶面的地脚锚栓在杆体安装前应做防腐处理,并 妥善保护,防止螺栓锈蚀与损伤
GB/T 27021.7-2019 合格评定 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第7部分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5.2.6保护管及线缆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