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3371-01-202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T 3371-01-2022 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pdf简介:
JTG/T 3371-01-2022《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是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一部关于公路沉管隧道设计的技术规范。该规范主要针对公路上的海底隧道、大跨度桥梁隧道以及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设计,提供了一系列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施工技术、安全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
以下是该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1. 基本规定:包括对沉管隧道的定义、适用范围、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以及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和计算依据。
2. 地质与水文:详细规定了沉管隧道所处地质条件的分析和评价,以及水文条件的考虑,以确保隧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结构设计:包括沉管结构形式、尺寸选择、材料性能、受力分析和结构稳定性等方面的详细设计内容。
4. 施工技术:涉及沉管预制、安装、接头处理、防水密封、防腐蚀等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5. 安全与防护:对沉管隧道的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安全监控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6. 质量控制:强调了沉管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和验收要求。
7. 环境保护:指导如何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规范的最新版本于2022年发布,旨在提高公路沉管隧道的设计水平,保障工程的安全、经济和环保。
JTG/T 3371-01-2022 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5.0.9行车孔装饰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侧墙装饰材料宜采用高强、防火、防水、耐腐蚀、耐洗刷、易清洗、耐久性 材料。 2装饰材料在日常使用及高温下不应分解出有毒、有害气体
6.1.1总体设计应包括隧道位置、平纵线形、横断面布置、沉管段布置、防灾救接 工筹划等内容。
符合工程影响区域内的路网、航道、岸线等规划。 2 满足管节预制及浮运安装等工艺要求。 3满足行车安全舒适、运维便捷经济、防灾救援高效的运营功能要求
6.2.1沉管隧道位置宜选在河势稳定、河(海)床平缓等地段。水文条件窗口期 足管节浮运、沉放施工作业的要求,
6.2.2沉管隧道位置应避免穿越地质或环境条件极为复杂的区域,以及对环境敏 建(构)筑物:不能避免时,应进行专项论证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DB65T 3954-2016 反恐怖防范设置规范 加油、加气站.pdf,
条文说明 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主要是指活动断裂带、震陷、液化、滑坡、泥石流等。 6.2.3沉管隧道位置应便于两岸衔接段布设,减少对驳岸、码头等既有建(构)筑 物的不良影响。
6.3.1沉管隧道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 程》(JTG 3370.1)的规定。
6.3.2沉管段平面线形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沉管段宜采用直线线形。 2当沉管段位于圆曲线或缓和曲线时,应根据平面线形控制条件,结合施工工艺 确定合理的线形指标及曲线起终点位置
6.3.3沉管段纵面线形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面线形应满足通航尺度、冲刷深度、防锚击深度等要求,利于纵向排水及减 少基槽开挖量。 2沉管段护面层应位于100年重现期的预测冲刷包络线以下;不能满足时,应开 展专项论证。
6.4.1横断面宜采用矩形断面或类矩形断面,其形式与布置应根据功能分区、建筑 限界、结构受力等要求经综合比选确定
管节横断面一般采用矩形断面,也有采用侧墙顶部带折角的类矩形断面的。 国内外沉管隧道横断面多为两孔一管廊或两孔形式。为满足公轨(铁)合 他需求也有采用两孔多管廊或多孔多管廊形式的
6.4.2行车孔主体结构净空断面(图6.4.2)除应满足建筑限界要求外,其构造尺 寸尚应考虑下列因素: 1净空断面顶部与建筑限界之间最小间距L应根据设施设备安装空间、竖曲线影 向值、顶板变形、施工误差及相邻管节允许竖向错台、基础沉降、设施设备与建筑限界 的最小净距、干计算等因素确定,设施设备与建筑限界的最小净距宜取150~200mm。 2净空断面侧面与建筑限界之间最小间距L,应根据平曲线影响、防火及装饰构件
布置空间、施工误差及相邻管节充许横向错台等因素确定,不宜小于150mm。 3净空断面底部与建筑限界之间最小间距L应根据抗浮需求所设置压舱层厚度、 路面厚度、横坡影响、超高及调坡要求等因素确定。
图6.4.2行车孔净空断面
对于曲线段管节,净空断面侧面与建筑限界之间最小间距L,需在直线段管节的 上,根据曲线指标、预制工艺水平确定合理值。
服务管廊可布置管线通道、排烟道、逃生通道。 2 管线通道尺寸应满足管线电缆布置及其日常检修要求。 3 排烟道尺寸规格应满足排烟要求,便于检修维护。 逃生通道断面建筑限界应满足设计要求
沉管段管节划分应遵循标准化、模数化原则,综合考虑平纵线形、地质条件 牛、浮运沉放装备与工艺、施工工期等因素,合理确定管节数量与长度。
节按标准化、模数化划分,有助于实现标准作业、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工效。 节长、数量少,有利于缩短施工工期,但管节纵向受力会增大,对干坞场地、施
6.5.3标准管节长度应根据纵向结构形式、预制浮运沉放条件、工期计划等因系确 定,整体式管节长度不宜超过130m,节段式管节长度不宜超过180m。 6.5.4最终接头的布置应根据管节安装顺序、水深条件、结构方案、施工工艺、装 备能力等因素确定。
6.6.1 防灾救援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救并重、以人为本、快速疏散的原则。 6.6.2逃生通道设置、安全疏散时间、防灾救援机制等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水下 遂道设计规范》(JTG/T3371)的规定。
确定干坞、浮运航道、管节浮运安装等总体方案。 6.7.2干坞的类型、布置及规模应与管节预制工艺相匹配,便于原材料等生产生 源的组织,以及管节的装、系泊与出运。
国内沉管隧道采用的干坞类型主要有轴线干坞(如广州珠江隧道、宁波甬江隧道、 天津海河隧道、广州洲头咀隧道、襄阳鱼梁洲隧道等)、固定干坞(如上海外环隧道、南 昌红谷隧道等)、工厂法干坞(如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移动干坞(如广州仑头隧道)。 6.7.3浮运航道规划应综合考虑干坞位置、管节出坞条件及航路状况等因素,满足 管节的浮运与转向作业安全要求,并充分利用既有航道及隧道基槽。 6.7.4管节浮运安装方案应综合考虑工期要求、管节结构、航道条件与航路状况 水文地质等因素,满足施工安全、对接精度控制等要求,合理确定施工工序、工艺与 装备。
7.1.1管节结构设计除应满足使用功能、结构安全耐久要求外,尚应满足施工及运 营养护等要求。 7.1.2管节结构设计应包含管节横截面尺寸、结构类型及纵向结构形式、接头类型 主体结构与接头的承载能力及构造要求、防水措施等内容。
7.1.3管节结构的横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节结构横断面尺寸宜统一。
2管节结构受力应满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W.+W. H, =H B.l.%
式中:H一管节干(m); H一管节设计高度(m); B一管节设计宽度(m); [一管节长度(m); W管节自重(kN); W,一瓣装件重量(kN); 一水体重度(kN/m)。 精确计算干航时,还需要考虑端封墙与管节纵向端部之间排水体积、管节预制尺寸 误差、管节侧墙顶部折角等因素的影响。
式中:H,管节干航(m); H—管节设计高度(m); B—管节设计宽度(m); l—管节长度(m); W—管节自重(kN); W,—瓣装件重量(kN); Yw 一水体重度(kN/m²)。 精确计算干航时,还需要考虑 误差、管节侧墙顶部折角等因素的
7.1.4管节结构类型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管节、钢壳混凝土管节。结构类型的选择应 考虑结构受力与防水、管节预制、运营维护、造价、工期等因素。
国内外已建成的沉管隧道多为钢筋混凝土管节,其中极少量工程设置了横向预应 力,如古巴哈瓦那沉管隧道。 钢壳混凝土管节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日本得到较广泛应用,1989年开工建设 的大阪洲隧道首次应用,之后陆续建设了神户港港岛隧道、衣浦港隧道、大阪梦洲隧 道、北九州新若户隧道、东京港临港道路南北线海上隧道。钢壳混凝土管节采用工厂 制作的空钢壳在隧址附近浮态浇筑混凝土,用于解决无合适的干坞用地问题。国内在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开始应用钢壳混凝土管节,在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全面应 用,主要解决受力复杂及钢筋混凝土管节配筋多引起的混凝土浇筑质量与防水性能难 以保证等方面的问题。
接头宜采用柔性接头,并应满足接头受力
沉管隧道大部分采用柔性接头,通过压接GINA止水带实现柔性连接,并设置竖向 和水平向剪力键实现管节间的限位与传力。 国外也有极少数案例,考虑抗震要求,在管节沉放完成后,对管节接头进行混凝土 浇筑或钢板连接实现刚接的案例,如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沉管隧道
7.1.6管节可采用整体式、节段式、半刚性纵向结构形式,纵向结构形式的选择 虑受力条件、管节长度、结构安全与防水、施工工艺、造价等因素。
国外第一条沉管隧道采用的是整体式管节,整体式管节也是目前沉管隧道应用最多 的管节纵向结构形式。 为了控制混凝土浇筑早期裂缝,同时降低管节纵向受力、加大管节长度,荷兰科恩 遂道(CoenTunnel)首次成功采用节段式管节,后续在欧洲,尤其是荷兰有较多采用, 厄勒海峡隧道(OresundTunnel)、韩国釜山沉管隧道(BusanTunnel)等10余座隧道 采用了这类结构。 管节采用半刚性纵向结构形式,既能降低结构纵向受力,又能增强节段接头刚度和 防水性能,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首次应用这种形式。
7.1.7管节主体结构设计应考虑管节晒装设施、附属构造、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留预埋等要求。
7.2.1钢筋混凝土管节的基本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 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JTG2232)的规定。
钢壳混凝土管节的基本构造要求应符合下
注:当连接件采用其他截面形式时,可参照表中数值。
6钢壳混凝土管节应采用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指标应考虑灌 控制等因素确定。
6钢壳混凝土管节应采用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指标应考虑灌注工艺及质 制等因素确定。
DB64∕T 1645-2019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标准管隧道设计规范(JITC/T337
7.2.3整体式管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节应沿纵向形成刚性连续整体,管节中间不设置可变形接缝。 2钢筋混凝土管节的后浇带与施工缝应满足结构纵向受力和防水要求;钢壳混 管节的钢材焊接质量应满足结构纵向受力和水密性要求
钢筋混凝土整体式管节通常采用环向施工缝分段、水平施工缝分块来浇筑混凝土 施工缝容易成为薄弱环节。钢筋混凝土整体式管节的工艺发展呈现减少施工缝的趋势 如襄阳鱼梁洲沉管隧道采用顺次全断面浇筑工艺,广州车陂路况管隧道采用分段跳舱全 断面浇筑工艺,均取消了水平施工缝。 钢壳混凝土管节通过钢材焊接质量来保证结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水密性要求针对 的是迎水面钢材的焊缝
7.2.4节段式管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节应沿纵向由多个节段拼接而成,节段接头应满足受力、变形和防水要求。 2节段长度宜取18~25m,应采用全断面浇筑、匹配预制工艺,节段接头相邻混 凝土界面应采取隔离措施。 3施工期应采用临时预应力连接,满足管节系泊、浮运、沉放阶段的刚性连续要 求,管节沉放完成后应在适当时机解除临时预应力。
2节段长度取18~25m,能较好平衡混凝土浇筑质量、总体施工工效、 等要求。 3一个管节的所有节段预制完成后进行纵向临时预应力张拉;完成管节, 运、浮运、安装后,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时机对临时预应力进行剪断
JC∕T 2282-2014 快凝快硬硫铝酸盐水泥节上预留的剪断手孔进行封堵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