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168-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4168-2022 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业化建造技术规程.pdf简介:
DB34/T 4168-2022 是中国安徽省的一项地方标准,全称为《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业化建造技术规程》。该规程主要针对的是装配式混凝土T梁在工业化生产、运输、安装等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规范。T梁,即简支梁,是桥梁结构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常用于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中。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T梁的设计、生产、质量控制、验收、施工方法、安全措施等内容,旨在提升装配式混凝土T梁的建造效率,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时推动预制构件的标准化和工业化进程。它涵盖了预制构件的选用、加工、组装、质检、运输、吊装、安装等各个环节,以确保整个建造过程的规范性和质量可控性。
遵循此规程,可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从设计、材料、施工技术还是验收,都有明确的标准和指导,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实现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
DB34/T 4168-2022 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业化建造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7.5.6.1喷淋系统应配置储水罐,保证养护过程水源供应的充足。 7.5.6.2在保证喷淋雾化效果的前提下,应选择合适大小的喷头, 7.5.6.3喷头的间距应以能保持梁体全部湿润为宜,要根据喷头距梁体的距离和喷头的喷淋面积来确 定,喷头间距小于0.5m。 7.5.6.4喷淋时间的设定应以梁片喷湿为准,达到特定时间节点后开启,满足喷淋要求后关闭。 7.5.6.5喷淋后的水宜通过排水沟将其转入沉淀净化池内,经过特定的沉淀工艺后回至储水池,在储 水池内设置水泵,抽送到各喷淋管道,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7.5.6.6每片梁设喷管不应少于3条,顶部一条,两侧面各一条,每条喷管长度应大于梁体长度,
7. 5. 7混凝土检验
DB34/T 41682022
.5.7.1混凝主制备前应进行3次~5次配比试验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pdf,检验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保证混凝主强度、耐 久性、落度等工作性能满足工程施工需求。 .5.7.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安排相关人员检查模板是否变形或漏浆,结构件及螺栓是否拧紧。 .5.7.3混凝土蒸养后应对试块进行检测,检验混凝土构件是否满足强度及弹模要求,检测方法按 B/T50107的规定执行。
7.6.1.1钢绞线穿入波纹管前,应预先编束,编束时应将钢绞线逐根理顺,防止缠绕,并应每隔1~ 1.5Ⅱ捆绑一次,使其绑扎牢固、顺直,且采用塑料胶带包头,梳编后整束穿过波纹管道。 7.6.1.2钢绞线的端头宜做成锥形包以达到顺利贯穿的目的,保证每根钢绞线的顺利贯穿。
7.6.2.1预应力张拉应采用张拉力和引伸量双控,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土6% 以内。 7.6.2.2所用的锚板、夹片应进行硬度和锚固试验,所用的钢绞线应送检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和锚 固性能试验。 7.6.2.3张拉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千斤顶侧面,严禁站在千斤顶的正后面。 7.6.2.4张拉时在张拉千斤顶正前方设置挡板,防止工具夹片意外崩出或钢绞线意外断裂时出现安全 事故。 7.6.2.5锚固完毕并经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切割端头多余的预应力筋,切割后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不 应小于30mm,且不应小于1.5倍预应力筋直径。 7.6.2.6在设计无要求情况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弹性模量达到混凝土28d弹 性模量的80%以上,方可进行预应力张拉
7.6.3.1预应力筋张拉后,孔道应及早压浆,应在48小时内真空智能灌浆完毕。 7.6.3.2水泥浆强度不小于50MPa,要求压浆饱满,至少能保证一根束道灌浆用量(至少为 的1.5倍),水泥浆的水灰比控制在0.26~0.28,泌水率在2%以内,3h钢丝间不得出现 水应能在24h内全部被水泥浆吸收
a)应严格把控水胶比、氯离子含量、流动度、泌水率及自由膨胀等浆液性能指标 b)膨胀剂采用钙矾石系列或复合型膨胀剂; C 外加剂要与水泥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7.6.3.4压浆应采用循环压浆工艺,进浆口位于最低处的预应力孔道一端,出浆孔位于最高处的预应 力孔道一端。 7.6.3.5压浆后应立即将梁端水泥浆冲洗干净,清除支承垫板、锚具及端面混凝土的污垢。 7.6.3.6封锚混凝土浇筑后,应静置1h~2h,带模浇水养护,养护7d后脱膜。 7.6.3.7冬季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时间应增长,并采取保温措施。 7.6.3.8所有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均应严格凿毛处理。
7.6.4张拉压浆检验
DB34/T41682022
7.6.4.1 张拉所用的千斤顶和压力表应预先进行标定,并配套使用,确保张拉力符合设计。 7.6.4.2 当千斤顶与配套设备未出现异常或无需检修与配件更换,但处于下列任一情况时,应进行重 新标定: a 使用时间超过6个月: b) 张拉次数超过300次; C 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情况: d)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 7.6.4.3应对张拉压浆智能系统进行检验,通过试验方式,验证系统控制的稳定性、系统参数的精确 程度。 7.6.4.4预应力张拉前对孔道进行摩阻试验,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张拉控制应力进行修正;张拉后对 锚下预应力进行抽检,
7.1.1移梁采用同生产线的龙门式起重机进行起吊,及时实现预制梁的转运。 7.1.2移运T梁时应正确设置支承点位置,应增设专用托架,确保预制梁受力状态不变化。 7.1.3捆绑索或吊索与预制混凝土接触面应采用弹性物质衬垫,如木块、废轮胎等,
7.7.2.1存梁区两端应设枕梁,堆梁层数不宜超过2层,上下层梁端的支承点应位
7.2.1存梁区两端应设枕梁,堆梁层数不宜超过2层,上下层梁端的支承点应位于同一截面。 7.2.2T梁与枕梁间、T梁与T梁间应设方木块支垫,应设短钢丝绳,保证稳定性。
8.1.1装配式混凝土T梁预制生产应利用智能化管控系统统筹生产人员、智能化生产设备等一系列硬 件,基于全过程监测、全流程追溯的理念,实现单机智能、多机联动要求,达到生产符合品质要求预制 构件的最高效率。 8.1.2智能化管控系统应采取简易的操作方式实现管控软件的功能,以提高实用性与降低操作失误的 可能。 8.1.3 智能化管控系统平台主要由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存储层、生产层、展现层组成。 8.1.4智能化管控系统实施流程应按照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共享、管控措施制订的步骤执行。 8.1.5智能化管控系统平台面向业主、监理、梁厂、设计以及安装施工等单位,应满足各单位的管理 需要,开发不同的资料存储、流转、展示等机制。 8.1.6预制生产过程中应对人员、设施设备、材料、工艺流程、流水线作业、产品等开展管理,建立 完善的产品信息可溯源体系。 8.1.7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厂应设置视频监控,实时调取摄像头,对厂内的情况进行监测,提高生产 与安全管理效率。 8.1.8设备管理上应在设备上安装位置与状态的监测元件,采用物联网的方式对设备状态进行更新。 3.1.9 设备的动态信息应定期记录与管理,内容包括设备的运转时长、周转次数、所处位置和维修记 录。
DB34/T 41682022
反馈在系统平台上,及时预警超标,开展相应控制。 8.1.11在生产过程中,应能对每一构件进行快速定位追踪,实时读取构件信息,排查并记录有质量缺 陷的预制构件。 8.1.12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厂危险区域应设置电子围栏,抓拍进入危险区域的工作人员,并通过语音 提醒预警。 8.1.13装配式混凝土T梁工厂应建立安全帽佩戴智能识别系统,抓拍不规范行为,并配合语音提醒现 场人员,推送管理人员,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8.2大数据采集与分析
8.2.1预制T梁生产 的智能化管控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a 收集预制构件的数字化设计信息: 实时采集模台与构件的位置以及生产状态信息,监控生产物料的供应状态; 实时采集设备的工作状态、运行模式以及人员工作状态信息; d 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采集的预制T梁生产状态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 存储所有预制构件生产过程关键监控数据,实现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信息可追溯; f) 扫描预制构件成品,并生成数字化信息,与预制构件设计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g) 分析生产过程记录的数据,提供必要的生产管理决策支持数据。 8.2.2 采集的信息数据应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a 基础数据包含人员信息、设备信息及物料信息等: 生产数据包含构件加工的工序信息、进度信息、质量信息、蒸养温度及湿度信息、构件成品信 息; 监控数据包含对工厂安全、环境的监控信息。 8.2.3 智能化管控系统除具备信息的采集、存储等功能外,还应具备一套对系统数据库信息进行智能 化分析、对异常信息主动响应与反馈的预警机制,可分为三个阶段: a 对关键信息的分析与呈现,使信息接收者能够直接发现信息存在的问题; 对单个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以预设的指标及检验标准,分析各项管控内容的稳定程度DB12/T 598.13-2015标准下载,及时 预见可能产生的风险; C 对多个信息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数据之间的深入联系,及时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为管理提供 决策辅助。 8.2.4在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上应安装各类状态传感器,实现生产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并通过5G传输技 术将数据实时传送到系统。 8.2.5为提高数据获取和预处理效率,应采用自动数据采集器编写生产数据自动采集流程框架,自动 盾坏提取信息系统中存储的生产数据。 8.2.6关联的智能设备应能在智能化管控系统中实现信息数据交互,提高智能设备之间生产配合的效 率,互联互通,
.3.1装配式混凝主T梁工厂应建立用于管理的全B1M模型,并内置索引界面,用于局部模型的展示: 模型中应集成工程问题、进度预警、质量预警、安全预警等关键功能。 8.3.2BIM技术应实现信息的全面集成,嵌入管理流程,实现基于BIM的信息交互。 8.3.3BIM技术应能开展模型更新、工程计量、人员管理等工作,提高信息化程度。
DB34/T41682022
3.5.1预制T梁构件宜采用三维激光技术,取代人工检测的方式,以适应高精度、大批量、快速化的 检测需求,保证预制尺寸的精确性。 8.5.2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在相邻的两个扫描站之间应设有3个及以上的公共标靶。 3.5.3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中考虑到受镜头的畸变、测量时的光线、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应进行数 据预处理,以免造成误差,通常包括异常点的处理、去噪处理、点云采样等步骤。 8.5.4在三维激光扫描的点云模型建立过程中,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应采取以下措 施避免误差累积对质量偏差大小评估精度产生影响: a)三维扫描仪系统参数设置需通过多次试拍扫描,当扫描图像中红点数量很小时可视为参数设 置合理; b) 点云数据利用标靶进行自动拼接,其拼接精度可控制在2mm以内: C 异常点处理可采用软件删除法,在软件中设置精度较高的参数值,使软件根据特定算法自动识 别删除: d)可采用高斯滤波法去噪。
GB∕T 7920.9-2020 土方机械 平地机 术语和商业规格1.1装配式混凝土T梁质量检测应符合JTGF80/1的要求。 1.2装配式混凝土T梁合格证书应包含全部质量指标及检测详细信息
9.1.1装配式混凝主T梁质量检测应符合JTGF80/1的要求。
9.2.1钢筋加工及绑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