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5560-2022 大型活动碳中和评价规范.pdf

DB13T5560-2022 大型活动碳中和评价规范.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7348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13T5560-2022 大型活动碳中和评价规范.pdf简介:

"DB13T5560-2022"是中国某地方标准中关于"大型活动碳中和评价规范"的编号。这个标准可能是河北省或与之相关的地区为推动大型活动的绿色低碳、碳中和目标而制定的具体实施规定。

碳中和,即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减少排放、增加吸收等方式达到与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等,实现零排放。大型活动由于涉及人数众多、规模大,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制定这样的评价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实施过程,以减少碳排放,提高碳管理效率,实现活动的环境友好和可持续。

具体的内容可能包括活动策划阶段的碳足迹评估、低碳技术的应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废弃物管理、绿色交通方案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活动结束后碳排放的核算、抵消和报告等环节。这个标准可能还包含了对活动组织者的责任、义务和激励机制,以推动大型活动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DB13T5560-2022 大型活动碳中和评价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31598 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32150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DB13/T5560—2022 注:1个单位碳信用额相当于1吨二氧化碳当量。 3.7 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 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 注: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件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甲烷(CH)、氧化亚氮(N.0)、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与三氟化氮(NFs)。 [来源:GB/T32150,3.1] 3.8 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gas emission 在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来源:GB/T32150,3.6 3. 9 二氧化碳当量(COze)carbondioxideequivalent 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 注: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势值。 [来源:GB/T32150,3.16] 3.10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direc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大型活动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3.11 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energyindirectgreenhousegasemission 因大型活动所消耗的外部电力、热力或冷量的生产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3.12 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otherindirectgreenhousegasemission 因大型活动引起的,而被其他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交 通排放、住宿餐饮排放、活动用品隐含的排放、废弃物处理产生的排放),但不包括能源间接温室 气体排放。

DB13/T5560—2022 注:1个单位碳信用额相当于1吨二氧化碳当量。 3.7 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 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 注: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件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甲烷(CH)、氧化亚氮(N.0)、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与三氟化氮(NFs)。 L来源:GB/T32150,3.1] 3.8 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gasemission 在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 [来源:GB/T32150,3.6] 3. 9 二氧化碳当量(cOze)carbondioxideequivalent 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 注: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势值。 [来源:GB/T32150,3.16] 3.10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directgreenhousegasemission 大型活动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3.11 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energyindirectgreenhousegasemission 因大型活动所消耗的外部电力、热力或冷量的生产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3.12 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otherindirectgreenhousegasemission 因大型活动引起的,而被其他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交 通排放、住宿餐饮排放、活动用品隐含的排放、废弃物处理产生的排放),但不包括能源间接温室 气体排放。

人尘活动恢中和 星活动组织者自我评价结论 于大型活动组织者自我声明。鼓励做出碳中和承诺或宣传的大型活动组织者委托符合要求的独 三方机构开展评价工作,确认实现碳中和, 以增强公信力

做出碳中和承诺或宣传的 气体排放行动,再通过碳抵消等手 口大型活动实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碳中和。 大型活动碳中和评价应在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计划所覆盖的活动阶段结束后进行 大型活动碳中和评价采用打分法。应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及要求(5.2)和附录A中的评分标准 通过综合打分进行评价云南省市通用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公共篇.pdf, 评价结果应形成报告,对打分情况进行说明,并附相关符合性证明文件。

5.2评价指标体系及要求

5.2.1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DB13/T 55602022

评价指标应涵盖的评价内容见7.1,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系统、层次清晰,注重定性与定量评价 相结合。

5.2.1.2可量化和可测量(或可评价)原则

评价指标应可量化、可测量或可评价,满足大型活动碳中和定量分析和客观评价需要。 5. 2. 1. 3独立性和代表性原则

5.2.1.3独立性和代表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相对独立并且具有代表性。指标及权重应体现大型活动碳中和的实质,突出减排 抵消。

5.2.2指标体系构成

评价指标分为两级,其中一级评价指标3项,二级评价指标12项,见附录A。 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二级评价指标分为基础项指标、优选项指标和否决项指标三类,其中7个 为基础项指标,4个为优选项指标,1个为否决项指标。根据指标可量化程度,评价指标分为定量指 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其中3个为定量指标,9个为定性指标

5.2.3指标选取及要求

5.2.3.2从基础项指标、优选项指标和否决项指标三个方面,选取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础项评 价指标是大型活动碳中和要满足的基本条件,优选项评价指标是大型活动碳中和建议具备的优选条 牛,否决项评价指标是大型活动碳中和必须满足的首要条件。 5.2.3.3定量指标主要包括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中和程度,其中碳中和程度是 香决项指标。定量指标应统一计算方法,数据要求准确、统一、真实,应对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进 行分析和说明。 5.2.3.4定性指标主要包括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核算边界界定、排放源识 别以及核算方法、抵消方式和碳中和类型的符合性等。定性指标应说明评价的依据

.2.3.4定性指标主要包括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核算边界界定、排放源识 定性指标应说明评价的依据

第三方评价过程应根据评价流程(参见附录B,大型活动组织者的自我评价流程可适当简化 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的关键环节,收集评价信息,核实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并进行综 价。

6.2.1评分计算方法

6. 2. 2评价结论

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合格分为优秀和良好,详见

DB 13/T 55602022

7.1.1碳中和承诺及碳中和实施计划

碳中和承诺评价依据大型活动组织者在大型活动的筹备阶段制订的碳中和实施计划进行。碳中 口实施计划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碳中和承诺的陈述,包括大型活动名称、举办时间、举办地点、活动内容等; b) 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 ? 大型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包括核算边界、核算方法、预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1 与实现碳中和时间表相对应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计划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 f 所采用的抵消策略,包括抵消方式(河北省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建碳汇林、碳配额 或碳信用)和抵消数量。

7.1.2温室气体排放量

1.2.1核算边界的界

大型活动的核算边界包括地理边界、时间边界、设施边界: a)地理边界包括大型活动举办场地的地理范围以及参加活动人员往返差旅活动涉及的地理范 围: b 时间边界包括大型活动的筹备、举办和收尾阶段: C 设施边界包括为大型活动举办场地服务的固定设施与移动设施(如车辆)

7.1.2.2排放类型及排放源

在任何情况下,排放类型及排放源的核算应符合以下原则: a)全部纳入与大型活动相关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并将其转换为tCOze; 如果存在较大技术困难,可将估值小于大型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5%的排放源排除在基本 计算之外,并说明原因 如果大型活动所采购的某项产品或服务已获得政府部门认可的碳中和证书,其排放量按0 处理,并附相关证据

7.1.2. 3核算方法

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的时间边界应与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计划所覆盖的活动阶段一致 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方法参见附录C。

7.1. 2. 4排放量的核实

核算大型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应遵循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原则并做到公开透明,温室气体 量应依据证明文件核实。证明文件主要为大型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7.1.3.1碳中和实现基本要求

当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计划所覆盖的活动阶段的最终温室气体排放量小于等于降碳产品、碳 碳信用或(和)碳汇量时,评价主体应按6.2.2和附录A规定,进入碳中和评价分级:反之,则

GB/T 50200-2018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DB13/T 55602022

能判定为实现碳中和,评价主体应按6.2.2和附录A规定,直接给出不合格的评价结论。

7.1.3.2大型活动碳中和类型判定

大型活动碳中和类型分为以下两种: a)将大型活动的三个阶段(筹备、举办和收尾阶段)中部分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施碳中 和,为部分碳中和。涉及场馆建设、改造的大型活动可实施部分碳中和,但应至少包含大 型活动举办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b) 将大型活动的三个阶段(筹备、举办和收尾阶段)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施碳中和,为 全部碳中和。不涉及场馆建设、改造的大型活动应实施全部碳中和。

7.1.3.3大型活动碳中和抵消方式

JT/T 1108.3-2018标准下载7.1.3.3.1基本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