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4401T 134—2021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规范.pdf简介:
DB4401T 134—2021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电子系统分级标准见表A.14。
表A.14电子系统分级标准
A. 3. 3. 2 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分级标准如下。 a)I级:电力负荷中仅有三级负荷,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全线采用电缆埋地敷设。 b)IⅡI级:电力负荷中仅有三级负荷,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全线采用架空电缆,或仅部分线路采用电缆埋地敷设。 2) 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全线采用绝缘导线穿金属管埋地敷设,或部分线路采用绝缘导线穿金属 管埋地敷设。 c)IⅢI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1)电力负荷中有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全线采用电缆理地敷设 2)电力负荷中仅有三级负荷,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全线采用架空裸导线或架空绝缘导线。 d)IV级:电力负荷中有一级负荷、二级负荷,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全线采用架空电缆,或部分线路采用电缆埋地敷设。 2 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全线采用绝缘导线穿金属管理地敷设,或部分线路采用绝缘导线穿金属 管理地敷设。 e)V级:电力负荷中有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全线采用架空裸导线或架空绝缘 导线。
JC∕T 553-2010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离心通风机A.3.4灾害防御能力
A.3.4.1区域雷电防护水平
区域雷电防护水平分级标准如下。 a)I级:区域内建(构)筑物按一类建筑物防雷标准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b)IⅡI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区域内建(构)筑物按一类建筑物防雷标准采取了相应的防直击雷措施,但防闪电感应或 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保护不全:
2)区域内建(构)筑物按二类建筑物防雷标准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c)IⅢI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区域内建(构)筑物按二类建筑物防雷标准采取了相应的防直击雷措施,但防闪电感应或 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保护不全: 2 区域内建(构)筑物按三类建筑物防雷标准采取了防护措施。 d)IV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 区域内建(构)筑物按三类建筑物防雷标准采取了相应的防直击雷措施,但防闪电电涌侵 入措施保护不全; 2)区域内建(构)筑物采取了防闪电感应或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但防直击雷措施保护不全。 e)V级:区域内建(构)筑物无采取任何防雷措施或各类防雷设施均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主:当区域内建(构)筑物雷电防护水平不同时,通过对建(构)筑物的建筑面积按不同危险等级赋予权重(取I级 危险等级的权重系数为0.6,II级危险等级的权重系数为0.7,III级危险等级的权重系数为0.8,IV级危险等级 的权重系数为0.9,V级危险等级的权重系数为1.0),并根据建筑面积大的建(构)筑物来定最终的危险等级。
A.3.4.2区域雷电安全管理
区域雷电安全管理分级主要依据雷电预警服务、雷击事故应急预案以及雷电安全教育与培训,具体 分级以是否满足或部分满足下述三个条件为判断准则: a)区域所在地有雷电预警服务; b)区域内单位制定有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c)区域内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雷电防护安全教育和培训。 具体分级标准见表A.15。
表A.15区域雷电安全管理分级标准
DB4401/T1342021
现场勘测小组可由委托单位、地方有关部门、评估机构等单位的人员组成,
估区域内入驻企业情况、公共设施情况等。确定勘测内容、 路线、时间、地点、重点企业或雷电敏感企业名单等
3.3.1根据勘测方案,进行现场勘测。掌握评估区域边界范围、边界拐点位置、评估区域内入驻企业 况、区域内公共设施情况等内容,同时查看其周边环境情况。 注:掌握评估区域内入驻企业情况尤其是重点企业、雷电敏感企业以及存在有毒有害危险源、有易燃易爆风险的企 业的情况。 B.3.2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平面图和地形图,勘测项目区域的地形、地质、地貌等,评估区域内和 周围的地势、大型天然地物、大型人工地物的位置及地表形态,主要内容包括: a)勘测项目区域范围及周边的建筑环境,包括建筑密度、高度、分布等,特别注意易燃易爆或人 员密集公共场所的分布: 勘查项目区域范围及周边的地形、地理环境,如是否靠近水域或其他特殊地形、地理位置; 统计、估测项目区域内人员流动情况,包括人员分布、逗留时间等; d 统计历年雷电灾害情况。 注:“项目周边”泛指区域内所有建筑物外扩3H高度后形成的最大边界范围,其中H指建筑物平均高度。 B.3.3对现场环境勘测内容进行记录,内容包括评估区域的经纬度、入驻企业以及区域内公共设施情
B.3.1根据勘测方案,进行现场勘测。掌握评估区域边界范围、边界拐点位置、评估区域内入驻企业 情况、区域内公共设施情况等内容,同时查看其周边环境情况。 注:掌握评估区域内入驻企业情况尤其是重点企业、雷电敏感企业以及存在有毒有害危险源、有易燃易爆风险的企 业的情况
B. 4. 1测量要求
对评估区域内重点企业、 业或规划功能区块所在地区土壤电阻率测量及记录。每个重点 不少于4组
GB/T21431规定的方法。
C.1极小型指标隶属度
计算公式如下。 a)对于I级(i=1):
DB4401/T134202
b)对于中间等级II、III、IV级(j=2,3,4
计算公式如下。 a)对于I级(i=1):
DB4401/T1342021
Av,(ri,) 第i个子指标隶属第j级的隶属度; ri 一指向同一上层指标的第i个子指标实际值;
D. 1.1构造判断短
DB4401/T134202
表D.1两两比较赋值表
根据上表,可得出指向同一上层指标的各子指标的判断矩阵A如下:
式中: m—一指向同一上层指标的子指标数量,下同。
一指向同一上层指标的子指标数量,下同。
D. 1. 2 计算相对权重
D. 1.3一致性检验
au a12 .. aim a21 a22 a2m A=(aij)mxm = .+. ·+ · aml am2 .· + amm
特殊的,当成对比较得出的判断矩阵的阶数大于等于3时,则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检验 下。 a)根据判断矩阵按下式得出一致性指标C.I.
DB4401/T1342021
b)根据判断矩阵阶数,按表D.2找出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表D.2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
据CI.和R.I.的值,按下式计算一致性比例C
C.R. = C.1. R.L
C.R. = C.1 +..++....+.. R.I.
.R.≤0.I时,则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是符合要求的,反之,需要对判断矩阵A的两两比较值 直到计算出符合一致性要求的C.R.值。
D.2不同类型项目评估指标权重比的推荐值
D.2.1住宅区、一般性的工业园区
评估指标权重比的推荐值见表D.3
表D.3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
D.2.2办公、酒店区域
HG 20202-2000 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平估指标权重比的推荐值见表D.4。
DB4401/T134—2021表D.4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指标层次指标名称权重比推荐值二雷电风险:地域风险:承灾体风险3:1:2雷击大地密度:雷电流强度2 : 1三土壤结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1 :1 :2项目属性:建筑物特征:电子电气系统:灾害防御能力1:1:1:2土壤电阻率:土壤垂直分层:土壤水平分层3 :1 :1安全距离:相对高度1 : 1使用性质:人员密度:影响程度2:3:1四建筑密度:等效高度:材料结构1 :3:1电子系统:电气系统1 : 2 区域雷电防护水平:区域雷电安全管理3: 1D.2.3商业设施区域、大型游乐场所、旅游景区、体育场馆、展览区等人员聚集公共场所评估指标权重比的推荐值见表D.5。表 D.5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指标层次指标名称权重比推荐值二雷电风险:地域风险:承灾体风险3:1:2雷击大地密度:雷电流强度3: 1三土壤结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1 : 1: 1项目属性:建筑物特征:电子电气系统:灾害防御能力1:1 :1:2土壤电阻率:土壤垂直分层:土壤水平分层3:1 :1安全距离:相对高度2 : 1使用性质:人员密度:影响程度3:3:1四建筑密度:等效高度:材料结构1 : 1 : 1电子系统:电气系统1 :2区域雷电防护水平:区域雷电安全管理1 :1D.2. 4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大型桥梁、交通枢纽、油气输送管道等)评估指标权重比的推荐值见表D.6。23
DB4401/T134—2021表D.6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指标层次指标名称权重比推荐值二雷电风险:地域风险:承灾体风险3:2:2雷击大地密度:雷电流强度3:1 三土壤结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1 : 1 : 1项目属性:建筑物特征:电子电气系统:灾害防御能力2:1:2:2土壤电阻率:土壤垂直分层:土壤水平分层3:2:2安全距离:相对高度1 :1 使用性质:人员密度:影响程度2:3:2四建筑密度:等效高度:材料结构1:1 : 1电子系统:电气系统1 :2区域雷电防护水平:区域雷电安全管理3 : 2D.2.5医院、养老院、教学区域评估指标权重比的推荐值见表D.7。表 D.7评估指标权重比推荐值指标层次指标名称权重比推荐值二雷电风险:地域风险:承灾体风险3:1 :2雷击大地密度:雷电流强度3: 1三土壤结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1: 1 : 3项目属性:建筑物特征:电子电气系统:灾害防御能力1 : 1:1:1土壤电阻率:土壤垂直分层:土壤水平分层3: 1 : 1安全距离:相对高度2: 1使用性质:人员密度:影响程度1: 3 : 1四建筑密度:等效高度:材料结构3: 3: 1电子系统:电气系统1:1区域雷电防护水平:区域雷电安全管理2: 124
DB4401/T134202
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计算示例
根据子区域划分方法,广州市某区某项目被划分成ABCDE五个子区域,下面以A(商业、商务办公区) 子区域为例说明雷电灾害风险g值的计算过程
E.2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E. 2. 1雷电风险
DB51/T 2768-2021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pdfE.2.1.1雷击大地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