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J 1223-2021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应急测定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法.pdf简介:
HJ 1223-2021 是中国的一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全称是《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应急测定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法》。这部标准主要针对在环境应急事件中,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快速、便携式检测方法进行了规定。
挥发性有机物是一类在常温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许多常见的有机溶剂、气体和蒸汽,如甲醛、甲苯、乙醇等。这些化合物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潜在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监测。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是一种常用的VOCs检测技术,它结合了气相色谱(GC)的分离能力和质谱(MS)的鉴定能力。GC能够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分离,MS则能对每个组分进行精确的分子鉴定。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样品处理简单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和应急响应。
HJ 1223-2021 标准规定了便携式GC-MS设备的性能要求、样品采集和处理方法、分析步骤、结果评价以及数据报告等内容,旨在确保在环境应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VOCs浓度,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HJ 1223-2021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应急测定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气相色谱分离,用质谱检测器检测。对于52 合物,通过与标准物质质谱图和保留时间比较定性,内标法定量;对于52种目标化合物以外白 通过与标准物质质谱图比较定性,根据其响应值与内标的响应值之比,估算其浓度。
5.1真空气体采样箱:由进气管、真空箱、阀门和抽气泵等部分组成,样品经过的管路材质应不与被 测组分发生反应。
DB44/T 1797-2016 防雷装置检测服务通用要求.pdf7. 2 空白样品的制备
将氮气(4.4)注入预先清洗好的气袋(5.2)
8.1.1吸附热脱附参考条件
条件1:采样探头温度:40℃;加热管线温度:70℃;进样流量:100ml/min;吸附管脱附温层 C;吸附管预脱附时间:0.1min;吸附管脱附时间:0.5min;不分流;进样量:5ml~100ml
HJ1223—2021
条件2:采样探头温度:40℃;加热管线温度:70℃;进样流量:100ml/min;吸附管脱附温厚 ℃;吸附管预脱附时间:0.1min;吸附管脱附时间:0.5min;分流比为50:1;进样量:6ml~600n 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设定
8.1.2气相色谱参考条件
条件1:柱压:80kPa;不分流;程序升温:60℃保持3min,以18℃/min升至130℃,再以30℃/min 升温至200℃,保持1min。 条件2:柱流量:0.2ml/min;分流比50:1;程序升温:60℃保持1min,以10℃/min升至80℃,再 以40℃/min升至220℃,保持1min。 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设定
8.1.3质谱参考条件
离子源:EI;离子化能量:70eV;扫描方式:全扫描;扫描范围:41u~300u。或按照仪器使用 说明书进行设定。 参考条件下测定目标化合物标准物质得到的总离子色谱图参见附录C。 注:当目标化合物检出限不满足标准限值要求时,可选择离子扫描方式
表2全氟三丁胺的关键离子丰度要求
8. 2. 2校准曲线的绘制
8.2.2.1预制校准曲线
在实验室中,通过气体稀释仪(5.7)用氮气(4.4)稀释标准气(4.1),或采用静态稀释法(参见附 录B)配制标准使用气体,配制成低、高2种浓度系列。低浓度系列为2.0nmol/mol、5.0nmol/mol、 0.0nmol/mol、25.0nmol/mol、50.0nmol/mol(进样量为100ml,不分流;或进样量为600ml,分流比 为50:1);高浓度系列为50.0nmol/mol、100nmol/mol、200nmol/mol、400nmol/mol、600nmol/mol(进 详量为5ml,不分流;或进样量为25ml,分流比为50:1),可根据实际样品情况调整浓度系列。按照仪 器参考条件(8.1)依次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进行测定,绘制校准曲线,储存在仪器中。在应急监测现场, 若校准符合11.3中相关要求,则用预制校准曲线定量。
8. 2. 2. 2 现场校准
8.2.3平均相对响应因子法
式中:RRF—标准系列中第i点某目标化合物的相对响应因子; A:标准系列中第i点某目标化合物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Aisi—标准系列中第i点内标化合物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Jis——标准系列中内标化合物的摩尔分数,nmol/mol; yi—标准系列中第i点目标化合物的摩尔分数,nmol/mol。 某目标化合物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RRF,按照公式(2)进行
式中:RRF一一某目标化合物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RRF,一标准系列中第i点某目标化合物的相对响应因子;
Er=1 RRF; RRF =
以目标化合物的浓度为横坐标, 以目标化合物定量离子响应值与内标化合物定量离子响应值白 内标化合物浓度的乘积为纵坐标,建立校准曲线
样品测定前,应通过仪器说明书规定的速查方法、样品稀释或其他方法,结合现场调查情况, 品浓度。
HJ1223—2021
用气体采样模块直接采集样品或将气袋(5.2)连接至气体采样模块,按照8.1的参考条件和8.1 农度预判的结果选择合适的进样量进行测定
9. 1. 1定性分析
碎片离子质荷比及其丰度比等信息比较,对目 标物进行定性。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应控制在t士3S之内,其中t为初始校准时各浓度级别目 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均值,S为初始校准时各浓度级别目标化合物保留时间的标准偏差。目标化合物标 准质谱图中相对丰度高于30%的所有离子应在样品质谱图中存在,同时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定性判断。如 果实际样品存在明显背景干扰,比较时应扣除背景影响
9. 1. 2定量分析
采用校准曲线法或平均相对响应因子法进行定量计算。当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定量离子有干扰时: 可使用辅助离子定量。定量离子和辅助离子参见附录D
9. 1. 3 结果计算
9.1.3.1平均相对响应因子法
Ayis XMXD As XRRFX V..
式中:Px 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度,μg/m3; A 样品中目标化合物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yIS 样品中内标化合物的摩尔分数,nmol/mol; M 目标化合物的摩尔质量,g/mol; D 稀释倍数; A1s 样品中内标化合物定量离子的响应值; RRF 某目标化合物的平均相对响应因子; Vm 根据相关质量或排放标准确定相应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参比状态下为24.5L/mol, 标准状态下为22.4L/mol
9.1.3.2校准曲线法
当目标化合物采用线性校准曲线进行校准时,样品中目标化合物质量浓度p,按照公式(4)计算
式中:P 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度,μg/m3; 校准曲线得出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摩尔分数,nmol/mol; 目标化合物的摩尔质量,g/mol; D 稀释倍数; 根据相关质量或排放标准确定相应状态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参比状态 标准状态下为22.4L/mol
以全扫描方式进行测定,比较样品质谱图和谱库标准物质质谱图,谱库标准物质质谱图中相对丰度 高于30%的所有离子应在样品质谱图中存在,定性离子的信噪比应大于3:1,主要定性离子和辅助定性 离子的离子峰顶点应在同一个扫描段内最大共流出。依据质谱图和谱库匹配度等信息,结合现场实际情 况判断得出样品定性结果。
A,XyisXMXD 2.= Ars X Vm
测定结果小数位数与方法检出限一致,最多保留3位有效数字。 且标外化合物GBJ 42-1981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定性结果后应附质谱图及检索结果等原始信息。
6家实验室分别对5.0nmol/mol、 25.0 nmol/mol、 45.0nmol/mol和200nmo1/mol的实际样品加权 生行了精密度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2.2%~25%、1.1%~24%、0.6%~14%、1.0% 6: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1%~32%、3.5%~20%、2.9%~24%、2.5%~28%:重复性图
HJ1223—2021
3.3μg/m3~20μg/m3、17μg/m3~70μg/m²、19μg/m3~1.3×102μg/m3、34μg/m3~4.3×102μg/m²; 主限分别为4.7μg/m3~36μg/m²、21 μg/m3~1.5×102μg/m²、26μg/m²~1.4×102μg/m3、1.4×102μg/m 102ug/m。参见附录E中表E.1。
6家实验室对加标量为5.0nmol/mol、45.0nmol/mol、200nmol/mol的样品重复进行6次实际 不回收率测定,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6.5%107%、92.7%~105%、94.3%~106%;加标回 冬值分别为98.6%±36.2%、100%±27.0%、99.0%±33.0%。参见附录E中表E.2。
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1.1每测定20个样品或每批次(≤20个样品)应分析1个空白样品(7.2),空白样品中目标物化合 物浓度应小于方法测定下限。 注:若未满足以上条件,则空白样品中目标化合物浓度应小于标准限值的10%,否则应采取措施排除污染并重新分 析同批样品。 11.2校准曲线核查和样品测试时,内标与校准曲线中间点内标的保留时间变化不超过10s,定量离子 峰面积变化在60%140%之间。 11.3定量分析前,用预制校准曲线的中间点浓度样品进行校准核查,目标组分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应 土30%以内;连续测定时,每12h分析一次校准曲线中间浓度点,其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的相对误差 应在土30%以内。否则应按照8.2.2.2进行单点校准。
的标准气体《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pdf,应依法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目标化合物方法检出限及测定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