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943-2015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0943-2015 海岸软土地基堤坝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GB/T 50943-2015 海岸软土地基堤坝工程技术规范》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部推荐性国家标准。该规范主要针对海岸线及海洋区域的软土地基(如淤泥、淤泥质土、粉土等)条件下堤坝的工程技术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等环节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
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海岸软土地基堤坝工程的安全、稳定和经济性,防止由于地质条件和施工不当导致的堤坝损坏或失效。内容涵盖了堤坝的设计标准、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检测、监测与维护等多个方面,详细规定了堤坝的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流程、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标准。
由于这是一个专业的工程技术规范,具有一定的技术深度和专业性,非专业人士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其内容。如果你需要这个规范的完整版和清晰无水印文档,建议你通过正规的官方渠道或者相关专业机构获取,以确保其权威性和准确性。
GB/T 50943-2015 海岸软土地基堤坝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表5.4.10堤身两侧边坡坡比值
2当临海侧设置消浪平台时,其顶面及顶面以下1.0m范围 内的护面结构应加强,对于3级及以上堤坝,应根据波浪模型试 验,加强消浪平台及上下段护面结构。 3临海侧坡脚应设置护脚,防止冲刷堤脚。对滩涂冲刷严重 的堤段,应增设堤脚防护措施。
5.5.1堤身的防渗土体宽度和厚度应经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确 定,并应满足施工和构造的要求。渗流计算及渗透稳定验算应符 合本规范第6章的规定。
5.5.2堤坝不同填料与士体之间应设置反滤层。土工纠
反滤层时《电弧故障保护电器(AFDD)的一般要求 GB/T31143-2014》,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E 50290的规定进行设计。
5.5.3堤坝防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渗土体顶部宽度不应小于1.0m,其顶部高程应高于设 计高潮位0.5m,并应对防渗土体薄弱部位进行渗流稳定验算。 2防渗土体顶部应预留沉降量,预留值宜为0.3m。 3堤身的防渗土料应就地取材,当采用多种土料时,宜将抗 渗性好的土料填筑于临海侧。 4主、副石堤坝之间的防渗土体宽度应大于最大水位差的 4倍。
袋,不宜用于护面结构。充泥管袋长宽比宜为2.1~3.5。每层填 筑高度宜为0.6m,边坡坡比不宜大于1:1.5。
5.6.1护面形式应根据工程等级、波浪高度、堤型等条件选用。 护面结构的厚度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 的有关规定计算。对允许部分越浪的堤坝,顶面和背海侧坡面及 坡脚应根据越浪量大小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6.2砌石及混凝土防护墙和护坡应在顺线方向设变形缝,砌 石结构分缝间距宜为10m,混凝土结构分缝间距宜为15m,钢筋混 凝土结构分缝间距宜为20m。 5.6.3堤坝顶应在堤身基本稳定后进行护面,护面可采用碎石、 泥结石、沥青混凝土、浆砌块石、混凝土等材料,并应根据不充许越 浪和充许部分越浪的工况和防护要求选用护面材料和进行结构设 计。顶护面应设置横向坡度,坡度宜为1%~3%。 5.6.4防浪墙应采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毛石混凝土、灌砌块石 或浆砌块石等结构,不应采用干砌块石,并应进行自身的强度和稳
5.6.1护面形式应根据工程等级、波浪高度、堤型等条
5.6.1护面形式应根据工程等级、波浪高度、堤型等条件选用。 护面结构的厚度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 的有关规定计算。对允许部分越浪的堤坝,顶面和背海侧坡面及 坡脚应根据越浪量大小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石结构分缝间距宜为10m,混凝土结构分缝间距宜为15m,钢解
5.6.3堤坝项应在堤身基本稳定后进行护面,护面可采用碎石 泥结石、沥青混凝土、浆砌块石、混凝土等材料,并应根据不充许越 浪和允许部分越浪的工况和防护要求选用护面材料和进行结构设 计。堤顶护面应设置横向坡度,坡度宜为1%~3%。
5.6.4防浪墙应果用混凝工、钢筋混凝土、毛石混凝士、灌砌块石 或浆砌块石等结构,不应采用干砌块石,并应进行自身的强度和稳 定计算
石、混凝土灌砌块石、钢筋混凝土面板、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异形
块体、混凝土栅栏板及混凝土连锁护堤块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3级及以上堤段临海侧坡面,宜采用砌石或混凝土护坡, 其护面层结构尺寸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 计算确定。3级以下堤段临海侧在平均高潮位以上范围可采用草 皮、混凝土框格草皮等护坡。 2波浪作用小的堤段可采用干砌块石或条石护面,护坡砌石 的始未处及与建筑物的交接处应采取封边措施。也可采用混凝土 或浆砌块石、灌砌块石框格,加强固定干砌块石护面的整体性,并 应设置沉降缝,沉降缝的间距宜为8m~12m,当地基软弱时取 小值。 3波浪作用强烈的堤段临海侧护面宜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 凝土异形块体,异形块体的结构及布置可根据消浪要求,经计算确 定。重要段应通过波浪模型试验确定。 4对不直接临海的堤段,宜沿堤线采取植草、空心螺母块植 草等形式护坡;对堤前滩地宽且风浪较小的堤段,可选用植物护 坡;对于风浪较大、生态景观要求高的堤段,也可采用工程措施与 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护坡形式。 5在护面层与抛石体之间应设垫层,面层表面应平整。垫层 可采用自然级配石渣或碎石,其厚度宜为20cm~40cm,含泥量不 应大于5%;对透空式混凝土异形块体护坡的形式,垫层以上尚应 设置块石找平层,其块石粒径不宜小于混凝土异形块体的最大空 隙;护面层与土体之间,在垫层以下尚应设置反滤层,反滤层可采 用土工织物或充砂管袋。 5.6.6临海侧陡墙式挡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挡墙应进行抗滑、抗倾覆稳定计算,挡墙基底的最大压力 不应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2倍。 2挡墙基底宜设垫层,并宜根据堤身高度设置堆石基础。 3挡墙应设置排水孔。
5.6.6临海侧陡墙式挡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6.6临海侧陡墙式挡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挡墙应进行抗滑、抗倾覆稳定计算,挡墙基底的最大压力 不应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2倍。 2挡墙基底宜设垫层,并宜根据堤身高度设置堆石基础。 3挡墙应设置排水孔。 4挡墙与墙后填土之间应设碎石或石渣过渡层,也可设土工
5.6.10已建堤坝护面的加固措施应根据其等级、波浪状
有护面的损坏程度等综合确定。新加固部分墙体的沉降缝位置应 与原墙一致。
6.1.1在海岸软王地基上筑堤应进行渗流与渗透稳定验算、抗滑 与抗倾覆稳定验算及沉降计算。 6.1.2宜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堤高和波浪条件基本相 同的原则,将堤坝划分为若干段,每段应选择1个~2个有代表性 的断面进行渗透稳定、整体抗滑稳定验算。 6.1.3渗流场的水头、压力、坡降和渗流量等水力要素可按现行 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的有关方法计算。 6.1.4防护墙基底应力应按不同水位与波浪力的最不利组合验 算。在进行堤坝边坡和堤基整体抗滑稳定验算时,应计入渗流作 用及潮位升降的影响。 6.1.5应根据堤基的地质条件、土层的压缩性、地基排水条件、堤 身的断面尺寸、地基处理方法、荷载大小及加载过程等,选取有代 表性的断面进行沉降计算。 6.1.6黏性土层的压缩量计算宜包括应力历史和加载路径的 影响因素。原始地基在非正常固结状态时,沉降计算应包括超 固结比的影响因素。计算软土地基的沉降过程宜采用应变固 结度
6.1.5应根据堤基的地质条件、土层的压缩性、地基排水条件、提
6.1.6黏性土层的压缩量计算宜包括应力历史和加载路径的 影响因素。原始地基在非正常固结状态时,沉降计算应包括超 固结比的影响因素。计算软土地基的沉降过程宜采用应变固 结度。
.2.1 堤坝渗流坡降及出逸坡降应按下列水位计算: 1 设计高潮(水)位; 2 潮水降落时临海侧堤身内的水位; 3 施工期间的高潮(水)位。
6.2渗流计算及渗透稳定验算
6.2.2渗流应按堤身和地基渗透系数各向异性进行计算。计算 渗透流量时宜采用土层渗透系数的大值平均值,计算水位降落时 的浸润线宜用小值平均值。
6.2.2渗流应按堤身和地基渗透系数各向异性进行计算。
的浸润线宜用小值平均值。 6.2.3 渗透稳定应进行下列判断和验算: 1 管涌、流土、接触冲刷或接触流失等土的渗透变形类型; 堤身和堤基土体的渗透稳定; 3 堤坝背海侧渗流出逸段的渗流坡降。 6.2.4 无黏性土渗透变形形式的判别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均匀系数不大于5的土,其渗透变形为流土。 2对于不均匀系数大于5的土,可采用下列方法判别: 1)流土:
2)过渡型取决于土的密度、粒级、形
2)过渡型取决于土的密度、粒级、形状:
式中:df 粗细粒的区分粒径(mm); d.7o一 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mm),小于该粒径的 土含量占总质量的70%; d1o 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mm),小于该粒径的 土含量占总质量的10%。
5)士的不均匀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Cu一土的不均匀系数; d6o一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mm),小于该粒径的 土含量占总质量的60%。 3对双层结构的地基,当两层土的不均匀系数均等于或小于 10,且符合下式规定时,可判别为不发生接触冲刷
式中:D10 较粗层土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mm),小 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10%; dio一 较细层土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mm),小 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10%。 4接触流失宜采用下列方法判别: 对于渗流向上的情况,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判别为不发生接 触流失: 1)不均匀系数小于或等于5的土层:
式中:D15 较粗层土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mm),小 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15%: d85— 较细层土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mm),小 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85%。 2)不均匀系数小于或等于10的士层:
式中:D20 较粗层土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mm),小 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20%;
DB13/T 1717-2013标准下载于该粒径的土含量占总质量的70%
于该粒径的含量占总质量的70%。 .2.5流土与管涌的临界水力坡降确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流土型宜采用下式计算:
6.2.5流土与管涌的临界水力坡降确定方法应符合下
式中:Jcr——土的临界水力坡降; G。—土粒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 n一土的孔隙率(以小数计)。 2管涌型或过渡型宜采用下式计算:
Jer=2.2(G,—1)(1—n)2 ds d20
式中:d5 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mm),小于该粒径的 土含量占总质量的5%; d20一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mm),小于该粒径的 土含量占总质量的20%。 3管涌型也可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k一一土的渗透系数(cm/s); d3一一颗粒大小分布曲线上的某粒径(mm),小于该粒径的 土含量占总质量的3%。 4土的渗透系数应通过渗透试验测定。当无渗透系数试验 资料时,可根据下式计算近似值
JGT327-2011 植物纤维工业灰渣混凝土砌块.pdfk=2.34n3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