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3020-2018 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工艺规程.pdf简介:
DB62/T 3020-2018是《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工艺规程》的地方标准,适用于甘肃省的地下工程防水施工。这个规程详细规定了地下工程防水施工的各种工艺流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标准和验收要求。
主要内容可能包括:
1. 工程概况:对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工程类型、规模、地质条件等。 2. 防水材料选择:规定了防水材料的性能要求、选择原则和使用方法。 3.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前的场地准备、施工队伍组织、技术交底等。 4. 施工工艺:详细描述防水层的施工步骤,如防水材料的铺设、接缝处理、保护层施工等。 5. 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检测进行了规定,如防水层的厚度、完整性、接缝处理等。 6. 安全防护: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环保要求。 7. 验收标准:给出了防水工程的验收标准和方法。
这个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甘肃省地下工程的防水施工行为,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确保地下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DB62/T 3020-2018 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工艺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4.4.3涂料防水层严禁在雨天、雾天、五级及以上大风时施工,
得在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及高于35℃或烈日暴晒时施工
得在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及高于35℃或烈日暴晒时施
4.4.4涂膜固化前如有降雨可能时,应及时做好已完涂料的保护 工作。 4.4.5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不得小于3.0mm;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用量不应小于1.5kg/m²,且厚度不 应小于1.0mm:有机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得小于1.2mm。 4.4.6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低 于设计厚度的90%。 4.4.7防水涂料为多组分材料时,配料应按配合比规定准确计 量、搅拌均匀,每次配料量必须保证在规定的可操作时间内涂刷完 毕,以免固化失效。
注:1浸水168h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是在水浸取出来后只擦干即 进行试验所得的值; 2耐水性指标是指材料浸水168h后取出擦干即进行试验GB/T 38173-2019标准下载,其粘结强度及 抗渗性的保持率。
4.4.9涂料防水层所用的材料必须配套使用,所有材料均应有产 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 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 4.4.10防水涂料使用时应注意涂料的出厂日期及使用期限,严 格按规定的配合比配料,严禁使用过期防水涂料。 4.4.11涂料应有适合大面积防水涂料施工的可操作时间。 4.4.12防水涂料品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潮湿基层宜选用与潮湿基面粘结力大的无机防水涂料或 有机防水涂料,也可采用先涂无机防水涂料而后再涂有机防水涂 料构成复合防水涂层; 2冬期施工宜选用反应型涂料: 3理置深度较深的重要工程、有振动或有较大变形的工程 宜选用高弹性防水涂料: 4有腐蚀性的地下环境宜选用耐腐蚀性较好的有机防水涂
料,并应做刚性保护层;
5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应选用Ⅱ型产品。
1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腐蚀性及耐菌性; 2应无毒、难燃、低污染; 3无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良好的湿干粘结性和耐磨性,有机防 水涂料应具有较好的延伸性及较大的适应基层变形能力。 4.4.14防水涂料与基层要有一定的粘结强度(特别是在潮湿基
4.4.15涂料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以下工艺
基层清理、修补一喷(涂)基层处理剂一→配料搅拌一涂刷防水涂 料(特殊部位加强处理)→铺贴胎体加强材料一节点密封收头处理 →涂膜保护层施工一成品保护。
4.4.16施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4.4.16施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合偏差不得大于5%。 2)涂料的搅拌配料先放人搅拌容器内,然后放入固化剂, 并立即开始搅拌;搅拌容器应选用圆的铁桶,以便搅拌 均勾:采用人工搅拌时,要注意将材料上下、前后左右 及各个角落都充分搅匀,搅拌时间一般在3min~5min; 掺人固化剂的材料应在规定时间使用完毕。 3)搅拌的混合料以颜色均匀一致为标准。 4)涂层厚度控制试验:涂膜防水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要 求的涂膜厚度及涂料的固化量确定(计算)每平方米涂 料用量及每道涂刷的用量以及需要涂刷的遍数;施工时 就要严格按实验数据分遍分层施工。合成高分子涂料 还要保证涂层达到1mm厚才可铺设胎体增强材料,以有 效地、准确地控制涂膜层厚度,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5)涂刷间隔时间实验:涂刷防水涂料前必须根据其表干和 实干时间确定每遍涂刷的涂料用量和间隔时间。 4 涂刷防水涂料应符合如下要求: 1)涂料涂刷可采用棕刷、长柄刷、橡胶刮板、圆滚刷等进行 人工涂布,也可采用机械喷涂。涂布立面最好采用蘸 涂法,涂刷应均匀一致。涂刷平面部位倒料时要注意 控制涂料的均匀倒洒,避免造成涂料难以刷开、厚薄不 匀现象;前一遍涂层干燥后应将涂层上的灰尘、杂质清 理十净后再进行后一遍涂层的涂刷;每层涂料涂布应 分条进行,分条进行时GB∕T 16309-1996纤维增强水泥及其制品术语,每条宽度应与胎体增强材料宽 度相一致。每次涂布前,应严格检查前遍涂层的缺陷和 题,并立即进行修补后,方可再涂布后遍涂层。 2)地下工程结构有高低差时,在平面上的涂刷应按“先高 后低,先远后近的原则涂刷。立面则由上而下,先转角 及特殊部位,再涂大面。同层涂层的相互搭接宽度宜为
30mm~50mm。涂料防水层的施工缝(甩槎)应注意保护 搭接缝宽度应大于100mm,接涂前应将接槎处表面处 理干净。 5铺贴胎体增强材料应符合如下要求: 1)胎体增强材料可以是单一品种的,也可采用玻纤布和聚 酯毡混合使用。如果混合时,一般下层采用聚酯毡,上 层采用玻纤布。 24 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时,应使胎体层充分浸透防水涂料 不得有露槎及褶皱。 3)胎体增强材料铺设后,应严格检查表面是否有缺陷或搭 接不足现象。如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修补完整,使它形 成一个完整的防水层。 6节点密封收头处理应符合如下要求: 为防止收头部位出现翘边现象,所有收头均应用密封材料压 边,压边宽度不得小于10mm。收头处的胎体增强材料应裁剪整 齐,如有凹槽时应压人凹槽内,不得出现翘边、皱折等现象,否则应 先进行处理后再涂封密封材料; 7涂膜保护层施工应符合如下要求: 涂膜施工完毕,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做隔离层并进行保护层 的施工,保护防水层免受损伤。保护层材料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要 求及所用防水涂料的特性而定; 8有机防水涂料施工完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底板、顶板应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层和40mm~50 mm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宜 设置隔离层; 2)侧墙背水面保护层应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 3)1 侧墙迎水面保护层宜选用软质保护材料或20mm厚1:2.5
水泥砂浆; 9成品保护应符合如下要求: 防水层施工前,应将穿过防水层的管道、设备及预理件安装完 毕,严禁事后凿孔打洞或重物冲击破坏防水层的整体性,从而导致 渗漏。
4.4.17涂料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层表面应洁净、平整,不得 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的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 4.4.18涂料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 须符合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 4.4.19涂料防水层与基层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 得有流尚、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4.4.20涂料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 度均匀一致。保护层不得有空鼓、裂缝、脱落的现象。 4.4.21配料要准确、均匀。双组分防水涂料操作时必须做到各 组分的容器、搅拌棒、取料勺等不得混用,以免产生凝胶。 4.4.22严格控制防水涂膜层的厚度和分遍涂刷厚度及时间间 隔。涂刷应厚薄均匀、表面平整。 4.4.23,涂膜防水层的基层一经发现出现强度不足引起的裂缝应 立刻进行修补,凹凸处也应修理平整。基层干燥程度仍应符合所 用防水涂料的要求方可施工。 4.4.24涂层防水层分层施工过程中或全部涂层施工完,在涂层 未固化前禁止上人或放置工具材料等,施工中应保护涂层的完整。 4.4.25防水涂料施工后,应尽快进行保护层施工,在平面部位的 防水涂层,应经一定自然养护期后方可上人行走或作业
5.1.9熟悉设计图纸,了解施工缝的做法、位置、配筋等情况,以 确定后浇带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修改建议。× 5.1.10施工缝施工前应对材料、施工时间、现场状况进行检查核 对,以确定符合设计要求。 5.1.11确定施工方案,针对施工缝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功能要 求、不同的现场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 5.1.12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 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要求及技术质量要求。
5.1.13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设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 的墙体上。拱、板与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和墙交接 处以下150mm~300mm处;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 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5.1.14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 度不应小于1.2MPa。 5.1.15■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 然后铺设净浆、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 涂料,再铺30mm~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 5.1.16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及时浇筑混 凝土。 5.1.17遇水膨胀止水胶应采用专用注胶器挤出粘结在施工缝表 面,并做到连续、均匀、饱满、无气泡和孔洞,挤出宽度及厚度应符 合设计要求;止水胶挤出成型后,固化期内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止水胶固化前不得浇筑混凝土
面,并做到连续、均匀、饱满、无气泡和孔洞,挤出宽度及厚度应符 合设计要求;止水胶挤出成型后,固化期内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止水胶固化前不得浇筑混凝土。
5.1.18预理式注浆管应设置在施工缝断面中部,注浆管与施工 逢基面应密贴并固定牢靠苏G9406-1 钢筋混凝土三角形屋架,固定间距宜为200mm~300mm;注浆导 管与注浆管的连接应牢固、严密,导管埋人混凝土内的部分应与结 构钢筋绑扎牢固,导管的末端应临时封堵严密。
5.2.1防水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 易等要求。 5.2.2防水变形缝的设置必须依据设计要求且符合相关规范的 规定。 5.2.3防水变形缝处的混凝上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5.2.4用于沉降的变形缝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宽 度宜为20mm~30mm Ⅱ材料要求 5.2.5橡胶类中孔式中埋止水带与外贴式止水带的宽度宜大于 2×300mm+B(B为变形缝宽度),其厚度应根据所施工变形缝处的 埋置深度及水压,参照相关规范及产品说明书进行选用。 5.2.6金属止水带应用于变形相对比较稳定的结构中,并应制定 防止接缝渗水及变形破坏的技术措施与施工作业措施。 5.2.7止水带表面不允许有开裂、缺胶等影响使用的缺陷,中心 孔偏心不充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1/3;止水带表面深度不大于 2mm、面积不大于16mm²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