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037-2021 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 杯式增重与减重法.pdf简介:
GB/T 1037-2021 是中国国家标准《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其中的杯式增重与减重法是一种用于测量塑料薄膜和薄片的水蒸气透过率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薄膜或薄片上放置一个装有已知水量的密封杯子,然后将该系统置于恒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测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杯子里的水重量的变化。
1. 测量步骤: - 准备一个透明杯子,内部放有一定量的水,确保杯子的密封性能良好。 - 将薄膜或薄片置于杯口下方,让水蒸气透过薄膜/薄片。 - 将整个系统置于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 - 定时记录杯子里水重量的变化,直到达到稳定状态或者达到预设的测试时间。
2. 原理: - 水蒸气透过薄膜/薄片后,会附着在薄膜的另一侧并凝结成水,导致杯中水的重量增加。 - 通过测量水重量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单位时间内透过薄膜/薄片的水蒸气量,进而得到水蒸气透过率。
3. 适用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塑料薄膜和薄片,如食品包装膜、建筑材料膜等,用于评估其在包封后对内含物保护性能的影响。
4. 注意事项: - 测量过程中需要保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少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 杯子的选择和操作需要精确,以减少误差。
总的来说,GB/T 1037-2021 中的杯式增重与减重法是一种科学、精确且常用的薄膜水蒸气透过性能测试方法。
GB/T 1037-2021 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 杯式增重与减重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037202
GB/T1037202
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 杯式增重与减重法
《电工术语 核仪器 物理现象和基本概念 GB/T 2900.81-2008》斗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测
本文件规定了塑料薄膜与薄片水蒸气透过性能的两种杯式测定方法一一增重法和减重法, 本文件适用于塑料薄膜与薄片的水蒸气透过性能测定。纸张、无纺布、人造革等材料的水蒸气透过 性能测定可参照使用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6672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ISO2602:1980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均值的估计 置信区间(Statisticalinterpretationof testresultsEstimationofthemeanConfidence interval)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蒸气透过量watervaportransmission;WVT 在规定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及试样两侧保持一定的水蒸气压差的条件下,24h内透过单位面积试样 的水蒸气质量。 3.2 水蒸气透过系数watervaporpermeability P 在规定的温度与相对湿度环境中,单位水蒸气压差下,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厚度和单位面积试样的 水蒸气质量
在规定的温度与相对湿度条件 内试样两侧保持一定的水蒸气压差,测试透过 水蒸气质量,以此计算水蒸气透过量和水蒸气透过系数等性能参数。
GB/T 10372021
按照试验过程中透湿杯质量变化趋势,杯式法可分为增重法(即透湿杯质量逐渐增大)与减重法(即 透湿杯质量逐渐减小)。增重法与减重法在测试同一种样品时两种试验方法所得出的试验结果不完全 相同。应根据样品自身及其实际使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按照所采用的仪器,文可进一步细分为恒温恒湿箱法与水蒸气透过性能测试仪法, 注:通常,水蒸气透过量高的样品更适宜采用减重法。纸张、无纺布、人造革等具有吸湿性的样品,在采用减重法测 试时需注意平衡时间;若增重法和减重法均可满足吸湿性样品或其他特殊材料样品的水蒸气透过量测试范围 的需求,则需额外考虑减重法中透湿杯内100%的相对湿度对样品的影响,
试样应具有代表性,应平整、均匀且无污染,不得有孔洞、针眼、折痕、划伤等缺陷。裁切试样时, 样无毛边。试样面积应大于透湿杯的透过面积。 每一组至少取三个试样。根据测试需求及实际应用情况正确选择试样的测试面。 X
除另有规定外,按GB/T2918的规定,试样应在“23/50"的标准环境下状态调节至少4h, 等级为2级
控温波动度不大于0.5℃.相对湿度波动度不大于2%,风速为0.5m/s~2.5m/s。关闭箱门后 15min内应重新达到规定的温度与相对湿度
控温波动度不大于0.5℃.相对湿度波动度不大于2%,风速为0.5m/s~2.5m/s。关闭箱门后 min内应重新达到规定的温度与相对湿度,
应由质轻、抗腐蚀、不透水、不透气的材料制成,有效测试面积至少为25cm",干燥剂或蒸馏水的面 积应不小于杯口的面积。常用的透湿杯包括含有导正环的圆形透湿杯、含有固定模具的方形透湿杯和 不使用密封剂的圆形透湿杯,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也可根据测试需要制作其他形状结构的透湿 杯。图1所示的含有导正环的圆形透湿杯不适用于水蒸气透过性能测试仪测试
GB/T1037202
图1含有导正环的圆形透湿杯结构示例
图2方形透湿杯结构示例图
图3不使用密封剂的圆形透湿杯结构示例图
7.1.4水蒸气透过性能测试仪
7.1.4.1重要结构
图4水蒸气透过性能测试仪结构示例图
可控温控湿,并保证恒温恒湿。腔体内应设置合适的支撑结构用于放置透湿杯,并保持一定的空气 流速,保证腔内各个位置的试验条件均匀一致。至少间隔每15min监测并记录温度与相对湿度,控温 波动度不大于0.5℃,相对湿度波动度不大于2%,风速为0.3m/s~2.5m/s。 7.1.4.3天平称重系统 可实现自动称重,系统分度值不大于0.1mg。
可用于十燥透湿杯,例如玻璃十燥器、聚碳酸酯十
测量薄膜厚度的仪器的分度值不大于0.001mm;测量片材厚度的仪器的分度值不大于0.
用于增重法试验。通常使用可通过一定规格筛网的粒度为0.60mm2.36mm的无水氯化钙, 应在200℃土2℃烘箱中干燥2h。如需使用其他吸附作用的干燥剂,如硅胶、分子筛等,使用前 自应条件下活化,
GB/T1037202
在38℃、相对湿度90%的环境条件下不应软化变形。以暴露表面积为50cm²计,24h内质 不能超过0.001g。一般通用的密封剂为密封蜡,常见配方如下: a)85%石蜡(熔点为50℃~52℃)和15%蜂蜡组成; b)80%石蜡(熔点为50℃~52℃)和20%黏稠聚异丁烯(低聚合度)组成。
塑料薄膜与薄片的水蒸气透过性能,应优先从下列三种试验条件中选择,也可根据实际应用环境选 择其他试验条件。 条件A:温度23.0℃±0.5℃,相对湿度90%±2%。 条件B:温度38.0℃±0.5℃,相对湿度90%±2%。 条件C:温度23.0℃±0.5℃,相对湿度50%±2%。 注:对于增重法,仪器内部湿度值即所述相对湿度数值;对于减重法仪器内部湿度值为100%减去所述相对湿度 数值的差值。
9.1.1干燥剂的加入
将干燥剂装人清洁干燥的透湿杯内,其加人量应满足干燥剂距试样下表面
燥剂装人清洁干燥的透湿杯内,其加人量应满足干燥剂距试样下表面约3mm
9.1.2.1封装试样前,按照GB/T6672的规定测量每片试样的厚度。不同结构的透湿杯对应的试样封 装步骤分别按照9.1.2.2、9.1.2.3、9.1.2.4所述步骤进行。 9.1.2.2将试样封装至含有导正环的圆形透湿杯时,先将盛有干燥剂的杯皿放入杯子中,再将杯子放至 杯台上。试样放在杯子正中间部位,加上杯环后,用导正环固定试样位置,再加上压盖。小心地取下导 正环,将熔融的密封剂灌人杯子凹槽中。待密封剂凝固后,取下压盖和杯台,清除附着在杯壁及底部的 密封剂。 9.1.2.3将试样封装至不使用密封剂的圆形透湿杯时,先将试样置于杯内托盘上,再用O型密封圈紧 玉在试样上表面,保证密封圈与试样之间的充分接触。将聚四氟乙烯垫圈放在密封圈上,拧紧压杯。杯 内托盘面积即为试验面积。 9.1.2.4将试样封装至方形透湿杯时,将试样放在杯中支撑内壁上,用固定模具夹紧试样,实现与试样 紧密接触。将熔融的密封剂灌人模具外侧与杯壁之间的凹槽,待密封剂凝固后取下模具,清除附着在杯 壁的密封剂。模具内壁与试样接触的面积即为试验面积。 9.1.2.5透湿杯在注人密封剂时,应保证密封剂凝固后不产生裂纹及气泡
9.1.3恒温恒湿箱法
9.1.3.1称量封装好的透湿杯质量,记为社
3.1称量封装好的透湿杯质量,记为初始质量!
GB/T 10372021
9.1.3.2将透湿杯以杯口朝上的状态置于已处于稳定试验条件的恒温恒湿箱内,对透湿杯进行间歇性 你重,即每间隔固定的时间称量透湿杯的质量,直到前后两次透湿杯的质量增量相差不大于5%时,结 束试验。常见称量间隔时间为:16h(初始平衡时间)后进行第一次称量,以后每两次称量的间隔时间可 选择24h、48h或96h。每两次称量的间隔时间可根据试样透过量进行适当选择,若试样透过量过大, 可对初始平衡时间和间隔时间进行相应缩减。但应控制透湿杯质量变化量不少于0.005g。 9.1.3.3对于水蒸气透过量低或精确度要求较高的样品,应另取一个或两个试样进行空白试验,即透湿 杯内不放入干燥剂。 9.1.3.4每次称量透湿杯之前,应将透湿杯置于23℃土2℃环境下的干燥器内平衡30min,取出后需 在23℃士2℃的标准环境下进行称量,每次称量结束后应立即将透湿杯放人已保持试验环境的恒温恒 湿箱内。 9.1.3.5每次称量时,透湿杯的先后顺序应一致,称量时间不超过每两次称重的间隔时间的1%。每次 称量后应轻微振动杯中干燥剂使其上下混合均匀,干燥剂吸收水分后的总增量不得超过其初始质量的 10%否应中止试验
DB31/T 962-2015标准下载9.1.4水蒸气透过性能测试仪法
9.1.4.1将封装试样的透湿杯以杯口朝上的状态置于测试腔内,关上腔门。 9.1.4.2通过软件界面设置温度、湿度、风速等试验条件及称量间隔时间、结束试验的质量增量比例,开 始试验。 9.1.4.3测试仪先称量透湿杯质量,记为初始质量。待测试腔达到所设置的试验环境后,对透湿杯在测 式腔内进行自动地间歇性称重,试验过程中无需在每次称量后取出透湿杯并振动干燥剂,相关试验参数 可参考9.1.3.2。其他试验步骤按照9.1.3.3与9.1.3.5。
9.2.1蒸馏水的加入
在干燥洁净的透湿杯内加入蒸馏水,水位高度至少为3mm,保证整个试验过程中蒸馏水均可覆盖 杯底且不与试样接触。为防止试样在放人仪器内出现水蒸气冷凝附着,封装试样前,蒸馏水温度应控制 在不超过试验温度士1℃的偏差范围。
按照9.1.2对试样进行封装
9.2.3恒温恒湿箱法
按照9.1.3.1、9.1.3.2、9.1.3.3所述步骤进行试验。每次取出透湿杯后需立刻在23C土2C的标准 环境下进行称量,每次称量结束后应立即将透湿杯放入已保持试验环境的恒温恒湿箱内。每次称量时 应避免蒸馏水接触到试样表面,特别对于吸湿性样品需更加注意。 注:如果试样表面不容许出现冷凝水,则透湿杯需避免暴露在与试验环境温度有明显差异的环境中,以避免水蒸气 凝结在试样表面。
9.2.4水蒸气透过性能测试仪法
GB51179-2016 煤矿井下煤炭运输设计规范.pdf按照9.1.4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