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2/T 1609-2021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pdf简介:
DB52/T 1609-2021 是《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的地方标准,由中国湖北省公路局发布,适用于湖北省内山区普通公路的改扩建工程。该规范主要规定了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包括路基、路面、桥梁、隧道、防护工程、排水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的施工标准和安全控制措施。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由于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对工程技术的要求较高。该规范旨在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以满足山区公路的行车需要,同时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要求。具体内容可能包括工程地质勘查、设计原则、施工工艺选择、质量控制、环境保护措施等。
总的来说,DB52/T 1609-2021 是一项指导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实践的重要技术文件,对于规范施工行为,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DB52/T 1609-2021 山区普通公路改扩建工程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12.1.1安全设施设计应满足国家和行业规范的要求。 12.1.2应设置完善的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视线诱导、警示设施及防护设施等。 2.1.3应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方案及既有公路现状、交通量和交通组成、运行速度、交通事故情况、气 象环境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应结合调查与评价进行经济比较,确定安全设施设计重点和设计方案。 12.1.4应结合既有公路的安全性评价结果,对发生过重大交通事故或交通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的路段 进行专项分析论证,提出安全设施的设置方案。 12.1.5合理利用既有公路交通标志设施,对满足使用功能的设施予以利用。 12.1.6根据设计速度的不同,分段设置交通安全设施。 12.1.7兼具城市道路功能的路段,应结合城市道路的使用要求,交通标志、里程碑、百米桩的设置应 符合《国家公路网标志调整工作技术指南》的要求,保证公路设施的连续性。百米桩的设置可参考附录
12.2既有公路交通条件与安全状况调查
12.2.1收集周边路网既有公路交通工程的相关资料。 12.2.2收集对既有公路交通造成影响的气象资料。 12.2.3收集既有公路的交通事故资料,包括事故位置、事故原因、事故处理、后期运营改善情况等相 关记录。 2.2.4 调查既有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现状,并对护栏材料利用的必要性、标志版面及结构支撑 材料利用的必要性等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DB52/T1609202
a 路侧15m范围内(路堤坡脚起向外的距离)与高速公路并行,或与铁路并行达到JT/T1116 规定的条件时建设工程设计合同_道路工程,车辆驶出路外后有可能影响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营安全的填方路段; b 公路沿线小半径圆曲线或连续小半径圆曲线外侧填方路段: 连续长陡下坡填方路段; d 通过饮用水源地的填方路段; e) 凝冻和雾区填方路段。 12.5.6设计速度采用60km/h的二级公路护栏防护等级按JTGD81相关规定执行,采用其他设计速度 的公路路基护栏防护等级应符合表9的规定
DB52/T1609202
表9其他设计速度的路基护栏防护等级的选取
注:事故严重程度按JTGD81相关规定执行
2.5.7当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路基护栏防护宜在表9的基础上提高一个防护等级 公路沿线连续下坡段长度≥3km的长陡纵坡路堤: 6 等于或接近JTGD20规定的最小半径极限值的弯道外侧及纵坡≥7%的路堤、事故多发路段; C 急弯曲线、回头曲线的弯道外侧路堤; d 设计交通量中,总质量大于或等于25t的车辆自然数所占比例大于20%时。 2.5.8考虑到今后有路面加铺、罩面的需求,波形护栏立柱高度宜预留加铺路面面层的空间,一般为 曾高7.5cm。
1凸面镜主要用于容易发生因不能及时发现对向车道而造成正面碰撞,或因避让不及而发生车 路外事故的路段。 2根据设计速度及弯道半径,凸面镜直径宜选择600mm、800mm及1000mm规格。当设计速 km/h时,宜选择直径1000mm规格。
急弯路段、陡坡路段、不良气候等特殊路段及重要构造物的标志、标线配合设置,可参考附录(
DB52/T1609202
13.1.1应遵循“安全性、协调性、功能性、地域性、经济性”原则,全方位考虑路线绿化景观、场地 设计、交旅融合拓展、智能化融入等。 13.1.2应与周边环境紧密融合并体现当地风土人情、民俗特色,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公路景观。 13.1.3公路绿化及景观宜在体现公路主题绿化的基础上,进行点缀打造。生态敏感区应以生态恢复为 主,沿线古树名木、文化资源等应保留利用:场地条件优越、工程起止点、省(市)交界等关键节点路 段可重点打造 13.1.4公路各种类型的土建构筑物可结合周边环境及人文风情进行设计,体现公路构筑物的设计美学。 13.1.5宜选用环保材料,采取节能措施,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雨水等资源。有条件的场地宜与 地方城镇规划结合,进行海绵设施设计。 13.2绿化设计 13.2.1绿化及景观设计应进行现场调研和动态设计。 13.2.2绿化设计的范围包括:公路两侧红线内的路侧主题段落绿化,宽平台,弃土场,场地绿化等区 域绿化。 13.2.3应根据道路本身特点,结合周边环境进行分段设计,确定段落的绿化主题,选择对应的骨干树 种,点缀树种。植直物规格宜采用常用规格。 13.2.4绿化设计应明确种植土壤要求, 必要时应进行土壤改良。 13.2.5绿化设计应发挥植物在造景、柔化挡墙等硬质构造物、遮挡工程创伤等方面的功能,减少对原 生地境的破坏。 13.2.6路侧绿化应满足行车安全、符合驾乘人员视觉心理需求,回头曲线、急弯曲线内侧绿化景观应 通透式配置。 13.2.7弃土场绿化应以生态复绿、保水固土为主要目的。在条件允许时,可种植经济林、形成宽平台 绿化或设计为景观功能性场地等。 13.2.8绿化设计应注重绿化景观连续性。与市政道路、高速公路等道路相接时,设置过渡段,使不同 的道路景观自然过渡,避免形成过于破碎的绿化景观感受。 13.2.9交叉路口等部位绿化时,应满足视距要求,通视要求范围内不得栽种乔木,宜栽植低于驾驶员 视线的矮灌木及地被。 13.2.10场地绿化设计宜进行微地形景观营造,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形成场地植物空间疏密有致,各 观赏面舒适美观的绿化景观。 13.2.11植物选择应满足乡土性、功能性、适应性、经济性、多样性原则。具体选择可参考附录E。 13.2.12公路路堤、路堑边坡的植物防护和绿化应选用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的低矮灌木及草本 植物。 13.2.13土质边坡绿化应重视草、花、灌不同配比的发芽率、覆盖率等指标,岩质边坡不宜采用喷播 种植土方式绿化,应在坡脚及平台上砌筑种植池并选用藤本(攀援)植物进行绿化,
3.3.1公路沿线景观场地主要包含:停车区、观景台、服务驿站等。全线景观场地应进行统筹 对场地的类别、面积、功能提出要求。
DB52/T1609202
13.3.2公路景观场地应因地制宜的进行场地布局,宜尽量利用现有场地(弃土场、路侧平台等)进行 改造,提升公路服务功能。 13.3.3观景台选址应保证视野开阔,有景可观、有位可设、交通安全、服务便利;服务驿站应结合道 路村镇、观光园区、风景区出入口或有需求的地方进行设置。 13.3.4景观场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场地类型,可考虑满足停车、餐饮、休憩、观景、如厕、售卖 集会、购物、加水等部分功能,公厕设计应满足厕所革命相关要求。 3.3.5在满足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场地可通过雕塑、文字叙述、文化标牌等方式展示路域文 化,宣传地方特色。 13.3.6景观场地的设置应满足相应的安全要求
3.4.1旅游资源丰富的公路,有条件时宜结合地方规划和实际需求进行交旅融合设计。 13.4.2充分考虑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功能,整合串联区域资源。 13.4.3宜设计符合公路特征的文字符号、主题标志。 13.4.4建筑小品、标识标牌应体现地区特色文化元素。 3.4.5大型驿站或有条件的驿站宜包含住宿、露营、商业、娱乐等拓展功能。 3.4.6在适当位置可设置智能查询系统,介绍相关信息,宣传地方特色,实时查询天气、旅游、交通 信息,满足购物、预定等需求,
DB52/T1609202
14.1.1公路改扩建路段应进行保通方案设计,并遵循安全可靠、便于实施、减少社会影响的原则,协 调好通行与施工的关系,提高施工区域的通行效率。 14.1.2改扩建公路必要时应设置临时保通道路,并进行工程设计。 14.1.3改扩建公路拆除原有交通安全设施后,应补充设置相应标志。 14.1.4维持通车路段应考虑开挖、爆破、清渣调运等因素,提出相应施工要求,保证通行安全。 14.1.5利用交通广播、信息服务平台、网络媒体、可变信息标志、临时交通标志等,及时发布施工作 业信息。
DB52/T1609202
A.1桥梁拼宽应遵循以下原则!
a)桥梁拼宽部分上部结构型式和跨径宜与既有桥梁保持一致;仅利用既有桥梁下部结构的,上 部结构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型式; b 当桥梁拼宽的宽度较小时,可选择与桥面整体浇筑的悬臂方案;当桥梁拼宽的宽度较大时, 可选择增加梁、板或拱圈宽度方案,宜选择单侧拼宽的改扩建形式; C 桥梁拼宽设计应考虑新建桥梁与既有桥梁间的相互作用,如基础差异沉降、结构差异变形 温辉士差龄期等因素
GB/T 40020-2021 信息物理系统 参考架构.pdfA.2结构拼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b 宜在既有横隔梁的对应位置设置横隔梁,新横隔梁与既有横隔梁之间宜采用刚接; 接缝施工宜在新建部分形成整体之后进行,横隔梁的接缝连接宜先于桥面板湿接缝的连接; 下部结构不连接时,同一梁板不应骑跨墩台分隔缝布置; e 现浇箱梁宜采用分离方式进行拼宽,对于中小跨径的现浇箱梁也可采用整体方式拼宽; f)拼宽拱桥和既有拱桥之间应设置沉降缝。 3基础拼宽设计除应满足JTG3363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a)拼宽部分的基础设计应采取减少沉降的措施,并考虑对既有桥梁基础受力及变形的影响;
b)宜在既有横隔梁的对应位置设置横隔梁,新横隔梁与既有横隔梁之间宜采用刚接: C 接缝施工宜在新建部分形成整体之后进行,横隔梁的接缝连接宜先于桥面板湿接缝的连接; d 下部结构不连接时,同一梁板不应骑跨墩台分隔缝布置: e 现浇箱梁宜采用分离方式进行拼宽,对于中小跨径的现浇箱梁也可采用整体方式拼宽: f 拼宽拱桥和既有拱桥之间应设置沉降缝。 A.3基础拼宽设计除应满足JTG3363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8 拼宽部分的基础设计应采取减少沉降的措施,并考虑对既有桥梁基础受力及变形的影响; 同一墩台处拼宽部分的摩擦桩桩基长度不宜小于既有桥梁桩基长度; 拼宽部分的桩基布置应考虑既有桥梁桩基位置以及施工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并应满足施工作 业空间要求; d 拼宽部分的桩基直径和既有桥梁桩基直径不同时,其中距应满足以下要求: 摩擦桩:d ≥1.25(d+d); 端承桩:d≥d+d; 其中,d为中距,d为既有桥梁桩基直径,d为拼宽部分的桩基直径。 A.4桥梁拼宽部分的伸缩装置,应与既有桥梁对应设置,且宜整条更换
附录B (资料性) 水沟盖板平面示意图
DB52/T1609202
图B.1水沟盖板平面示意图
DB36/T 1080-2018 高速公路货车ETC技术规范DB52/T1609202
附录C (规范性) 标志、标线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