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X/T 622-2021 应用气象观测站建设规范 海港.pdf简介:
"QX/T 622-2021 应用气象观测站建设规范 海港.pdf" 是一份中国标准规范,具体名称可能指的是《海港应用气象观测站建设规范》。这份规范是针对海港地区特定设计和建设气象观测站的规定,它详细规定了海港气象观测站的选址、设计、设备配置、数据采集、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它旨在确保海港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海洋活动、港口运营、防灾减灾等提供科学依据。这份规范可能涵盖了气象要素如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水量等的测量方法,以及在特殊气象条件下(如台风、风暴潮等)的观测要求。它对于保障海港安全和提升港口运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QX/T 622-2021 应用气象观测站建设规范 海港.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914.2—2019海洋观测规范第2部分:海滨观测 GB/T 311622014: 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 GB/T 33703—2017 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GB/T 35224—201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天气现象 GB/T 37467—2019 气象仪器术语 QX/T 162—2012 风廓线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QX/T504—2019 地基多通道微波辐射计 QX/T522—2019 海洋气象观测用自动气象站防护技术指南 QX/T523—2019 激光云高仪 QX/T525—2019 有源L波段风廓线雷达(固定和移动)
37467一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4.1.1海港气象观测一般由多个观测站组成.分布在港区、锚泊地、进港航道等
4.1.1海港气象观测一般由多个观测站组成重建项目工程施工合同电子版,分布在港区、锚泊地、进港航道等区域及周边。
QX/T622—2021
.1.2港区的码头 、锚泊地和进港航道沿岸等重点区域应设立观测站。 4.1.3需根据进港航道沿岸的地理环境和对航行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如大风、海雾等)易发区域可 增设观测站 4.1.4在易发海雾的海港水域宜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观测。 4.1.5雷电观测应覆盖化学品、油、气等危险品和其他易燃、易爆品专用码头
4.2.1在海岸(海岛)建观测站应选择靠近主要航道,海拔应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潮位5m或以上。在码 头附近建观测站,应靠近海边,海拔不低于港区码头作业面高度。观测站距离海岸线一般不大于 100m。 4.2.2利用海港及附近的钻井或工程平台、灯塔等设施建观测站时,应选择平台安全管理规定的最高 一层或平台面积最大的一层。观测场地宜选在四周遮挡最少地方,远离移动通信基站(至少5m以上), 避开高大构筑物、热源、太阳光反射强烈等对气象要素产生干扰的地方。若平台上有油气(烟)排放,应 远离排放口。 4.2.3观测站场地应符合GB/T33703一2017中4.4的要求,应选择在海面方向空旷或海岸线突出的 地方,对应航道海面方向基本无障碍物遮挡。 4.2.4观测场面积不小于6m(南北)X4m(东西),条件允许可设置观测场围栏。受地形或环境限制 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缩小观测场面积。遥感探测设备体积较小的可安装在观测场内,体积较大的设备安 装在观测场附近。 4.2.5遥感设备的主探测方向上应无遮挡物,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应按照相关设备的具体要求选址 毫米波测云仪、风廓线雷达等主动遥感设备应避免同频干扰。毫米波测云仪与地基微波辐射计宜同地
4.2.1在海岸(海岛)建观测站应选择靠近主要航道,海拨应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潮位5m或以上。在码 头附近建观测站,应靠近海边,海拔不低于港区码头作业面高度。观测站距离海岸线一般不大于 100m
4.2.3观测站场地应符合GB/T33703一2017中4.4的要求,应选择在海面方向空旷或海岸线突出的 地方,对应航道海面方向基本无障碍物遮挡。 4.2.4观测场面积不小于6m(南北)X4m(东西),条件允许可设置观测场围栏。受地形或环境限制 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缩小观测场面积。遥感探测设备体积较小的可安装在观测场内,体积较大的设备安 装在观测场附近。 4.2.5遥感设备的主探测方向上应无遮挡物,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应按照相关设备的具体要求选址 毫米波测云仪、风廓线雷达等主动遥感设备应避免同频干扰。毫米波测云仪与地基微波辐射计宜同地 址布设,若受条件限制不能同址布设的设备间距小于1km为宜。 4.2.6海港水域观测项目应符合GB/T14914.2一2019中相应的观测点选择要求
5.1.1观测项目分为必选和可选两种(详见表1),可根据观测站所处海港区域的位置和功能要求合理 选择观测项目。 5.1.2观测站一般由若干观测设备组成。有特殊需求的地方可设置单要素观测点(如风向、风速或气 象能见度等)。水域观测可采用锚浮标或观测井等设施建立观测点
表 海港观测项目列表
表1海港观测项目列表(续)
观测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气象能见度、天气现象,还可根据实际 曾加太阳总辐射等其他气象要素。气象要素观测通常采用自动气象站进行观测
则对气象能见度有影响的霾、轻雾、雾、降水等现象,符合GB/T35224一2017中第5章要求。性能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自动气象站性能技术指标
表2自动气象站性能技术指标(续)
自动气象站安装应符合GB/T33703一2017中5.2要求。为满足海港一定高度上的气象要素实测 需求,宜在港区增设20m50m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气象能见度观测。可利用码头桥吊、门机机房顶 或其他构筑物安装设备,也可设专用观测塔。当采用横臂支架固定气象传感器于塔柱时,横臂外伸长度 宜为塔柱边长(或直径)的3倍以上。对维护难度较大,又处于关键位置的观测站可配置双套自动气 象站。
观测低云厚度及云底高、海雾厚度及雾顶高。通常采用固定式激光云高仪或垂直扫描式激光云高 仪观测
应符合QX/T523一2019中5.3要求,并能连续记录低云厚度及云底高度,自动识别海雾厚度及雾 顶高度。
设备布设在观测场内或附近,激光束方向上无障
海面水平气象能见度,通常采用激光能见度仪观
5. 4. 2 性能指标
激光扫描高度距离地面不小于2.5m,距离平均海面的垂直高度在10m~50m之间为宜。扫措 角为面向海面的最大张角,在扫描方向上应避开较大(视角大于3)障碍物遮挡。激光能见度仪与 航行或停泊区边界的水平距离至少在50m以上。
5. 5. 1 观测内容
边界层垂直方向上风向、风速的分布。通常采用风廊线雷达观测
5. 5. 2 性能指标
风郭线雷达选用方舱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有条件可选用固定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雷达天线 王方舱顶部或建筑物顶部
应符合QX/T504—2019中第4章要
应符合QX/T504一2019中第4章要求
在地基微波辐射计的观测方向(如南一北或东一西)上水平仰角20°以上无障碍物遮挡
5. 7. 1观测内容
云、雾空间分布及物理结构。通常采用毫米波测云仪观测
皮强度一45dBZ~十30dBZ,10km处可探测最小反射率因子不大于一30dBZ,杂波抑制度不小于 0dB。能获得云雾顶高、云底高、云厚、云水含量、粒子相态等探测数据
毫米波测云仪天线距离地面不小于2.5m,距离平均海面的垂直高度在10m~50m之间为宜。 般选用方舱式毫米波测云仪,天线位于方舱顶部;有条件可选用固定式(含天线罩)毫米波测云仪,天线 安装在建筑物顶部
表层海水温度、盐度。通常采用温盐仪遥测设备
5. 8. 2 性能指标
应符合GB/T14914.2一2019中8.1.1、9.1.1的要求。温盐传感器深度应在海面下0.5m以
QX/T622—2021
5. 9. 1 观测内容
高潮潮高、高潮潮时、低潮潮高、低潮潮时。通常采
应符合GB/T14914.2一2019中6.1.2的要求。潮高准确度等级采用二级,最大允许误差为土5cm。
5. 10. 1观测内容
高、波周期、波型、波向。通常采用测波浮标或岸基
5. 10.2 性能指标
用浮标观测海浪应符合GB/T14914.2一2019中7.1.4的要求。岸基雷达观测海浪需在岸基建 达观测平台,在海浪观测方向上无障碍物遮挡
CJ∕T 3008.3-1993 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测量标准巴歇尔水槽5. 11. 1观测内容
主要观测项目:冰量、冰型、冰表面特征、冰状、最大浮冰水平尺度、浮冰密集度、浮冰漂流方向和速 度、沿岸冰宽度、海冰厚度、海冰温度、海冰盐度、海冰密度等。海冰观测主要依靠人工观测,只观测海港 水域内出现的海冰
5. 11.2 性能指标
则技术符合GB/T14914.2一2019中第11章的要
海冰观测主要依靠人工观测,对人工目测有困难的区域可采用无人遥控飞机辅助观测冰量、冰 表面特征、冰状等。
5. 12. 1观测内容
天气状况(包括晴天、多云、阴天及云系分布)、天气现象(包括影响能见度的霾、轻雾、雾、降水等)、 自动记录和观测
EN 101-1991 陶瓷瓷砖 表面莫式划伤硬度的测定Ceramic tiles – Determination of scratch hardness of surface accor5. 12.2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