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451-200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451-2009 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导则简介:
SL 451-2009《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导则》是由中国水利部发布的一项技术规范,主要针对由于地震、滑坡、崩塌、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堰塞湖灾害,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技术指导。
这份导则详细规定了堰塞湖的应急响应程序,包括灾害识别、风险评估、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处置行动的实施、后期的监测与恢复等内容。它强调了灾害预防为主,应急处置为辅的原则,倡导科学决策,有序应对。
在应急处置技术方面,导则涵盖了堰塞湖的紧急泄洪、人工排险、爆破泄流、应急交通保障、人员疏散、次生灾害防范等多个方面,为现场救援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此外,SL 451-2009《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导则》还规定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递,确保了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这份导则是我国应对堰塞湖灾害的重要技术依据,对于提高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SL 451-2009 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导则部分内容预览:
式中Qm坝下游a处洪峰流量,m/s Qm坝址处洪峰流量,m/s; W溃坝下泄总水量,m; L一下游断面至坝址距离,m; —河道洪水期断面最大平均流速,m/s,在有资料 地区可采用实测最大值;如无资料,一般山区可 采用=3.0~5.0m/s。半山区可采用=2.0~ 3.0m/s,平原区可采用v=1.0~2.0m/s
K—经验系数,山区取K=1.1~1.5,半山区取K= 1.0,平原区K=0.8~0.9。 最大流量到达时间可按式(A.4.4一2)计算。 tz = K2 wo.2 H h LI.4 (A.4.4—2) 式中t2最大流量到达时间,S; Kz———系数,取值范围为Kz=0.8~1.2; 最大流量时的平均水深,m,可根据断面水位流量 关系求得。 W一溃坝下泄总水量,m; L—下游断面至坝址距离,m; H—坝前水深,m。
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导则
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未导则 SL 451—2009 条文说明
GB 50453-2008 石油化工建(构)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总则 基本资料 安全性评价 应急处置方案 监测与预测 工程措施· 15 非工程措施 2 应急处置后续评估及
本章为堰塞湖应急处置所应收集的基本资料。鉴于堰塞湖的 复杂性和突发性,基本资料的收集应迅速而准确。收集到的资料 应进行甄别和必要的处理。应用资料时应注意资料的精度和系 统性。
4.1堰塞湖风险等级初步评价
4.1.1堰塞湖应急处置措施与其形成季节、所处河流的降雨和 洪水直接相关。发生在汛期的堰塞体,可能会由于较大降雨和洪 水,应急处置时间很短,应急处置工作十分迫切,因此应急处置 应根据堰塞体形成的具体情况而定。 4.1.2堰塞体形成后应尽快判别其风险等级。在资料缺乏的情 况下,可采用地貌无量纲堆积体指数法(DBI),初步评估堰塞 体的稳定性。 地貌无量纲堆积体指数法(DBI)是佛罗伦萨大学教授 L.Emini等提出的估算堰塞体稳定性的一个经验方法,它考虑 了堰塞体体积、流域面积和堰塞体高度3个因素,反映了堰塞体 自重、河流的流量和水能以及堰塞体遭遇漫顶和管涌破坏时的重 要参数,是在堰塞湖形成之初资料缺之时快速评价堰塞体的一种 评估方法。由于地貌无量纲堆积体指数法(DBI)无法反映堰塞 体的材料特性,评估由降雨、泥石流或地震等不同形式形成的堰 塞体体积、流域面积和堰塞体高度均一致的堰塞体时,其结果并 不一定能反映实际情况,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其适用性,并应与实 际情况进行验证
DBI =log A,Ha
式中V一堰塞体体积,m; A流域面积,㎡?; H堰塞体最大坝高,m。 按L.Emini等根据国际上74座堰塞湖的现场调查和统计分 析,DBI<2.75时,堰塞体稳定;2.75
确定堰塞湖风险等级难度较大,SL450—2009提出了堰塞 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和标准,堰塞湖风险初步评估可参照执行。
4.2堰塞体危险性评价
要依据。应急处置期对堰塞体的勘察,以现场调查分析为主,具 备条件时可采取物探和坑槽探等手段。 4.2.3一般情况下,堰塞湖应急处置期内的渗流是一个非稳定 的渗流过程,但由于应急处置期时间的紧迫,渗流计算可只进行 形成稳定渗流的工况。由于堰塞湖形成之初各项工程水文地质参 数缺乏,渗流计算多根据现场调查采用类比法初步确定各项工程 水文特征参数。如条件许可,可适当进行堰塞体和基础的地勘工 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渗流计算。 4.2.4由于堰塞体形成的不确定性,堰塞体稳定计算断面的选 取应根据最危险断面确定。一般情况下,由于堰塞体规模较大, 堰塞体顶部较宽,堰塞体下游边坡局部滑坡并不一定会导致堰塞 体的整体塌滑,因此应通过渐进滑坡模拟分析以避免出现单一滑 弧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同渗流计算时一样,由于应急处置期的紧迫性,土的抗剪强 度指标一般通过类比或反演计算获得,有条件时可根据地勘试验 成果确定。 计算荷载分为基本荷载和特殊荷载两类,根据堰塞湖形成的 持殊性,其荷载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的渗流过程,但由于应急处置期时间的紧迫,渗流计算可只进行 形成稳定渗流的工况。由于堰塞湖形成之初各项工程水文地质参 数缺乏,渗流计算多根据现场调查采用类比法初步确定各项工程 水文特征参数。如条件许可,可适当进行堰塞体和基础的地勘工 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渗流计算
4.2.5堰塞体物质组成、最大可能冲刷水头是评估堰塞体抗冲
4.2.5堰塞体物质组成、最大可能冲刷水头是评估堰塞体抗冲
刷破坏能力的基本要素,可通过现场调查和计算快速获取。堰塞 体形成机理不同,结构组成和含水量有很大不同,一般由降雨和 尼石流形成的堰塞体由于含水量高,更易在过流情况下发生溃决 破坏,因此对于抗冲刷能力的评估,一定要考虑其形成机理和成 因的影响。 最大可能冲刷水头和堰塞体材料特性是计算堰塞体物质起始
冲刷流速,判断堰塞体的抗冲刷能力和溃决模式的基本依据,由 于堰塞体物质组成的复杂性,目前很多规范使用的允许流速的标 准也不尽一致,因此允许流速的选用还需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由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自身经验,参考《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18一200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一1999)、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一9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 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T/T16453一1996)等规定具体 确定。
4.3 上、下游影响评估
4.3.1初步判断为极高风险和高风险的堰塞湖,有必要对其上、 下游影响作进一步评估,以便进一步确定其风险级别。 4.3.2上、下游影响评估主要是指在堰塞湖最大可能蓄水高程 下和可能的溃决方式时对上、下游人口和重要城镇、重要设施以 及有毒、有害、放射等危险品的生产与仓储设施等可能产生的影 响进行评估。
4.3.4下游的堤防工程或河岸高度等资料,若在堰塞湖溃坝灾 害发生后调查开始进行,则可能花费时间较长,延滞救灾时效。 可根据溃坝洪水分析计算成果,根据现有地形资料推算其洪水泛 蓝预估区域。洪水淹没影响范围应考虑高速水流汽浪波及区。 溃项洪水属非稳定流。自前,溃坝洪水分析计算还没有一致 认可的方法,实际应用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分析计算各种可能的 溃坝洪水。 堰塞湖应急处置的溃坝洪水分析计算强调的是快速而尽可能 准确,其相关基本资料的获取是关键。应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 料,包括历史资料、周边其他工程建设资料、现代科技手段测绘
资料等,还要进行资料可靠性分析。 4.3.5下游河道各断面的可能溃坝洪水位是确定下游淹没区域 及影响范围的重要依据,因此,非工程措施应根据溃坝洪水分析 计算推求的可能溃坝洪峰流量合理确定避险范围。 4.3.6、4.3.7堰塞体溃决方式和溃口形态具有一定的不确定 性,实际工作中可依据河谷形态和堰塞坝形态做大致判断,再根 据已有的经验公式做进一步分析确定。 根据堰塞体岩土结构状况,可在漫顶不溃、1/10溃、1/5 溃、1/3溃、1/2溃、全溃等溃决方式中拟定几种可能的溃决 方式。
4.4堰塞湖风险性综合评价
4.4.1在堰塞湖风险等级初步评价的基础上BS EN 1534-2000木制和拼接地板.耐凹槽性的测定.试验方法,根据4.2节和
4.4.1在堰塞湖风险等级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4.2节和 4.3节的复评结果,按SL450一2009,确定堰塞湖风险等级。 1.4.2应急处置阶段,对堰塞湖危险性评价报告的内容和形式 可不作具体要求。
5.1方案编制的一般规定
5.1.3堰塞湖所处地区一般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资料缺乏,处 置时间紧迫,编制处置方案时可不强求精度,能满足实施要求 即可。 5.1.4为迅速提出处置方案,应优先选择熟悉险情、能快速 获取基础资料且具备乙级以上勘测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技术 方案。 5.1.6受气象水文条件、施工能力、后勤保障水平、人员安全 等各种因素制约,技术方案可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变更。当技术 方案进行重大变更时,牵涉范围可能较大,故需将变更方案报决 策部门重新批准;局部变更影响范围较小时,可在现场确定并报 有关部门备案。
5.2.1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减少生命损 失,降低综合灾害;对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的重要设施,应在编 制方案时优先保证其安全。 5.2.3应急处置应避免洪水与堰塞湖高水位叠加,加大溃坝风 险和损失。汛前如不能满足应急度汛要求,应进行后续处置。 5.2.4堰塞湖的库容是主要的风险源,应急处置工程措施宜降 低堰塞湖的水位,以达到快速解除堰塞湖险情的目标。 5.2.5为应对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当计划实施方案遇到困难 时,应能迅速调整处置方案。
3.1应同时制定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者
辅相成,除险与避险并重,以综合损失最小为原则。由于处置工 程不确定因素多GB∕T 32378-2015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RP)管 湿态环境下长期极限弯曲应变和长期极限相对环变形的测定,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均应有必要的安全裕 度。工程措施以除险为目标,非工程措施应考虑最不利因素 组合。
应有足够的代表 生,需包括大水年、中水年和小水年。流域内由于水利治理、开 发等原因明显影响水文资料一致性,编制水情预测方案时,需作
天气预报的成果,合理选定。多种国内外权威数值天气预报 的预报产品如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日本、 德国和中国等发布数值预报产品(如降水、大气高度场、风场 等)进行解释应用,可用来进行短中期降雨预报。如长江委水文 局于2004年7月引进并建成的面向长江流域的中尺度数值天气 预报系统,即长江流域的MM5气象,能直接提供流域1~ 3d的定量降水预报信息。 有经验的预报员可以依据常规地面、高空探测天气资料,结 合卫星云图等遥感监测信息,综合考虑数值天气预报的预报 成果,进行定量预报降雨范围及倾向值,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