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CJJ/T 250-2016 城镇燃气管道穿跨越工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城镇燃气管道穿跨越工程技术规程CJJ/T 250-2016" 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燃气工程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一份技术标准。这份规程主要针对城镇燃气管道的穿跨越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它涵盖了管道的选型、埋设位置、穿越结构的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措施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旨在保障燃气管道的稳定运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该规程适用于城镇燃气管道穿越道路、河流、建筑物、地下设施等的工程建设,对规范燃气管道施工过程,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涉及大量专业技术和数据,PDF格式的完整版文件通常包含了详细的图表、规范要求和示例,以帮助相关专业人员理解和遵循。
请注意,由于版权原因,可能无法直接提供完整版、清晰无水印的PDF文件。您可以在相关权威机构或购买正版书籍中获取。
CJJ/T 250-2016 城镇燃气管道穿跨越工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注:1当遇流砂时,沟底宽度和边坡数据应根据施工方案另行确定; 2当采用围堰方法挖沟,在沟下焊接时,沟底宽度应为8m~12m; 3D为管道外径(包括防腐层或保温层厚度); 4括号内的值为采用沟下组焊规定值
注:1当遇流砂时,沟底宽度和边坡数据应根据施工方案另行确定; 2当采用围堰方法挖沟,在沟下焊接时,沟底宽度应为8m~12m; 3D为管道外径(包括防腐层或保温层厚度); 4括号内的值为采用沟下组焊规定值。
注:1当遇流砂时,沟底宽度和边坡数据应根据施工方案另行确定; 2D为管道外径(包括防腐层或保温层厚度)。
2河底管沟应平直DB52/T 1409-2019标准下载,不得有土坎。
2河底管沟应平直,不得有土
4带水开挖穿越施工时,河底管沟中心线偏移不应超过 500mm,管沟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应为士300mm。 5管沟开挖过程中,应定时测量管沟尺寸。管沟开挖完成 后,应对管沟进行测量,并应做好记录。 5.2.5不带水开挖穿越的管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敷设的任何工序均应对管道进行保护。当采用钢管 时,应对防腐层进行保护,不得损坏防腐层,管道下沟前应进行 电火花检漏,发现漏点应及时补伤,合格后方可下沟。 2管道就位前,应对管沟的标高、中心线位置和几何尺寸 按设计要求进行复测。 3管道安装、下沟、回填宜在围堰内进行。 5.2.6带水开挖穿越的管道牵弓就位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牵引前,应将发送沟、发送架、牵引场地、牵引设备等 准备完毕。 2管道牵引就位前,应对管沟的沟底宽度、标高、中心线 位置和几何尺寸按设计要求进行复测。 3管道敷设可采用底拖法、浮拖法施工。 4底拖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在水中的重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G = 1. 2Px 2g
式中: G 管道在水中的重量(kg); Px 水平推力(N); 管道与河底的摩擦系数: Cx~ 取决于管道表面粗糙度和水流态的系数,取0.8; DH 单位长度管道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投影面积(包括防
N=g(aXGXf+T)
3复壁管环形空间注水泥浆前,内管应充满水,并应且保 持一定的压力。注浆时应在排放口取样,并应测定排放口水泥浆 的相对密度,待达到设计相对密度时应停止注浆。 4水泥浆性能应符合表 5. 2. 7 的规定
5.2.7水泥浆性能
5.2.8管沟回填应符合下列规
5.2.8管沟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回填前应对下沟管道进行标高测量和管道中心线测量: 合格后方可进行管沟回填; 2设计为自然回淤的管沟,应在管道下沟敷管完成后,采 用人工回填1/3的覆盖深度,或采取其他稳管措施; 3回填后应对管道的中心线、标高进行复验,并应符合设 计要求
5.2.9 施工期间应保持施工现场周围的生态环境。工程完
应立即拆除临时设施并恢复地貌,并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完成 和护坡的砌筑工程。
5.3.1测量放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5.3水平定向钻法穿越
1测量放线前,应根据设计确定的控制桩位、设备情况、 工程情况、地形地貌等编制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 2应用测量仪器确定穿越中心线及穿越人土点、出土点。 人土点、出土点应至少放桩1个。 3应根据穿越人土点、出土点及穿越中心线,确定钻机安 装场地、管道侧施工场地、泥浆池以及穿越管段预制场地的边界 线,并应做好标记。
井、材料堆放和管道地面安装等工作区的位置。施工场地地面应
根据土层的稳定性和密实性采取防止塌陷的措施,
纳泥浆涌出的泥浆池或泥浆罐。施工完成后,应使用槽车将废 清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排放。
5.3.4水平定向钻机的选用应根据计算的最大回拖力确定,
拉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质管道水平定向钻回拖时的拉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50424的有关规定。 2PE燃气管道水平定向钻回拖时的允许拖拉力按下式 计算:
式中:F 允许拖拉力(N); de 管道公称直径(mm); SDR 标准尺寸比。
14元de2 F= 3 × SDR
5.3.6钻进液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钻进液的配置参数: 钻进液的黏度应根据地质和管径情况确定,可采用马日
漏斗测量; 3配置钻进液用的膨润土含砂量应小于3%,水源应使用 清洁淡水,钻进液pH值应调配至8~10; 4 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配置,并应使其充分膨化。 5.3.7导向孔钻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向孔应根据设计曲线钻进,每根钻杆的折角应根据管
漏斗测量; 3配置钻进液用的膨润土含砂量应小于3%,水源应使用 清洁淡水,钻进液pH值应调配至8~10; 4应按规定的顺序进行配置,并应使其充分膨化。 5.3.7导向孔钻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向孔应根据设计曲线钻进,每根钻杆的折角应根据管 经大小和管道的最小充许弯曲半径确定; 2钻进导尚孔时,每根钻杆的测量不得少于1次,当发现 定向钻偏离设计轨迹时,应及时进行纠偏。纠偏应渐进进行,不 得在一根钻杆的长度内完成所有的纠偏; 3导向孔充许偏差应符合表5.3.7的规定,且偏差不应天 于穿越长度的1%。
表5.3.7导向孔允许偏差(m)
5.3.8扩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终扩孔直径应根据穿越管道的直径、长度、穿越地质 条件和钻机能力确定,最小扩孔直径可按表5.3.8的规定执行。
表5.3.8最小扩孔直径
2当管径大于DN300时,扩孔宜采取多级、多次扩孔的 方式进行。 3扩孔过程中,当扭矩、拉力较大时,可采取洗孔作业。
元的绍果后,可继续近孔。 5.3.9定向钻穿越燃气管道的地面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穿越段管道应在平整且具有承载能力的场地进行预制; 2预制管道应与入土点、出土点成一直线,当受现场条件 限制时,预制管道可适当弯曲,并应符合本规程第4.3.10条的 有关规定; 3预制管道宜根据设计长度全线焊接,当场地局限时,也 可分段焊接,在回拖过程中连接; 4当采用热收缩带进行穿越段钢管焊口补口时,应采用定 可钻专用热收缩带; 5在穿越管道回拖前,钢管应采用电火花检漏仪对防腐层 进行检验; 6聚乙烯燃气管道焊接应使用全自动焊机: 7管道回拖前,应对焊接完成的管段进行水压试验: 8聚乙烯燃气管道应对表面划痕进行检查。 5.3.10管道回拖施工前,应对场地、机具、人员等情况进行检 查落实,并应编制回拖专项施工组织方案,回拖专项方案应包含 下列内容: 1回拖前管道铺设位置及管位调整方案,管道回拖进孔前 的机械配合方案; 2管道防腐层保护及修复的方案; 3 各工序时间点安排及控制措施: 4 挖机、吊机、焊机、发电机等机械配备情况; 5 施工人员配备情况,定人定岗; 6 回拖过程中的通信手段及通信要求; 7 夜间施工照明条件; 回拖过程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发生卡管时的处置 预案; 9安全应急预案及组织架构。 5.3.11 重要的、地质情况复杂的燃气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工
程,在回拖前宜进行试拖,并应根据试拖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 调整。
5.3.12回拖时应保持连续作业。当采取两段或多段管段接
拖时,中途停止回拖的时间不宜超过4h。 5.3.13水平定向钻穿越燃气管道接头处的防腐层外宜设置保护 套,防腐等级不应低于原管道,在管道穿越时,接头处的外防腐 层不得被损坏。
5.3.14回拖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避免损伤管道及外防腐层的有效措施。可采取发 送沟蓄水漂管、发送架及吊机送管等方式,避免管道与地面直接 接触。管道人洞口前与地面的接触处部位应进行润滑。 2应实时记录回拖过程的回拖力、扭矩、回拖速度、钻进 夜流量等数据,并应附于工资料中。 3宜对钢管的外防腐层进行电火花测试,对防腐层的损伤 部位应及时修补。
5.3.15出土点和人土点两端管道应各出地面1m~3m。
5.3.15出土点和入土点两端管应各出地面1m~3m。 5.3.16穿越铁路、重要道路施工时,应进行地表沉降监测,并 应做好记录。
5.3.17回拖结束后,应将管道放置24h以上,待管道在穿越过 程中的拉伸应力充分释放后,方可与两端管道进行连接
5.3.18施工完毕后,应测量出、入土点坐标,做好施
并进行防腐层完整性评价,检测合格后方可与两端管道进行 连接。
5.4.1顶管穿越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放线,设置穿越中心桩 施工带边线桩,确定顶管工作井的位置和尺寸,并应做出明显 标志。
5.4.2当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段进行顶管穿越时,应采取降 水措施。
5.4.3顶管工作并的长度和宽度应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深度
5.4.3顶管工作并的长度和宽度应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天津]16层住宅楼雨期施工方案(22P),深度
5.4.3顶管工作开的长度和觉度应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深度 应根据穿越管道的敷设深度确定。工作井的底部应平整、结实。 后坐墙表面应平直,且应垂直于顶进管道的轴线。工作并及装配 式后坐墙的施工充许偏差应符合表5.4.3的规定。
4.3工作并及装配式后坐墙的施工允
5.4.4顶管工作井的开挖方法及支护设施应根据现场地质情况
5.4.4顶管上作并的开挖方法及支护设施应根据现场地质情 及工作并的尺寸确定。工作并深度达到深基坑深度时,尚应符 深基坑施工的相关规定
5.4.5顶管工作并后坐墙的施
1当采用装配式后坐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坐墙土体壁面应与后坐墙贴紧,间隙应采用砂石料 填塞密实; 2)组装后坐墙的构件在同层内的规格应一致,各层之间 的接触应紧贴,并应层层固定; 3)顶管工作井及装配式后坐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 2当利用已顶进完毕的管道作后座墙时,后坐墙钢板与管 口之间应衬垫缓冲材料,不得损伤已顶入管道的接口。 3当顶管施工过程中发现后坐墙变形过大时,应采取加固 或其他辅助措施。 5.4.6顶管法施工时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瓮马铁路无线列调技术规格书(1)5.4.6顶管法施工时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1 进人井应设置安全逃生梯。 2并内及隧道内应配备照明设施。 3工作人员进井前,应使用气体浓度检测仪器,确定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