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993-201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37/T 1993-2011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pdf简介:
"DB37/T 1993-2011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pdf" 是一份由中国山东省的地方标准(DB37/T)制定的文件,名称为《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这份规范主要针对工贸企业中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的安全管理规定。有限空间作业通常指的是在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受限,可能存在危害安全健康因素的环境(如地下管道、储罐、井坑等)中进行的作业活动。该规范旨在确保此类作业的安全性,预防由于窒息、中毒、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以及企业的生产安全。它详细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前期评估、进入和退出程序、安全防护措施、应急救援等内容,为工贸企业的日常管理和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标准。
DB37/T 1993-2011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有限空间作业 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4.1企业应针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危险、有害
DB37/T19932011
作业空间小,工作场地狭窄,通风不畅,照明不良,工作人员出入困难,不利于工作监护和施 救; b) 作业空间内湿度较大,易发生电器设备设施漏电触电事故; C 作业空间温度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疲劳; d 存在酸、碱、易燃、易爆、有毒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气体和蒸汽、烟、尘等或存在缺氧或富氧 环境,易引发室息、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作业场所位于地下时,受地质条件影响,存在冒顶、塌等危险有害因素; f 作业场所进行高处作业或机械施工时,存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g 作业场所位于交通道路上时,存在车辆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h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5.1.1对有限空间作业应做到“先准备、后检测、再作业”的原则。 5.1.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实行安全许可,应办理《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以下简称《作业证》)。 《作业证》格式见附录A。 5.1.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JJF(京)004-2019标准下载,应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风险分析,辨识危害因素,制定消除、控制 危害的措施,编制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应急预案制定 指南见附录B。安全施工方案制定见附录C. 5.1.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人员都应接受培训,培训指南见附录D。 5.1.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将相关的《作业证》、安全施工方案、应急预案、检测记录等文件经 确认并存放在现场
5.2有限空间确认与标识
5.2.1企业应对每个装置或作业区域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建立有限空间清单并根 据作业环境、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保持更新。 5.2.2对于需用钥匙、工具打开或有实物障碍的有限空间,应在进入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识。除上 述外的有限空间,应设置足够数量且固定的警示标识。所有警示标识应包括提醒有危险存在和须经授权 才允许进入等内容
5.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
3.1进入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个班次。作业期限需要延长的,延长 作业期限不能超过24小时。
DB37/T19932011
5.3.3作业结束后,应清理作业现场,解除相关隔离设施,确认无任何隐患,并经申请人与批准人或 其授权人签字确认,方可关闭安全作业证,
4.1.1进入有限空间前应事先编制隔离核查清单,隔离相关能源和物料的外部来源。同时按清 逐项核查隔离措施。在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前应对放射源进行屏蔽处理。 4.1.2当进入与输送工艺介质管道相连接的密闭设备内作业时,应加盲板或拆除部分管道,防 内气体或液体等有害物质进入有限空间,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5.4.3气体及有害物质检测
a 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有害物质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 爆炸性粉尘)浓度值等: b) 凡是有可能存在缺氧、富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的有限空间,事前应进行 气体检测,注明检测时间和结果; C 取样和检测应由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检测仪器应在校验合格有效期内,每次使用前后应检查; d 取样应有代表性,应特别注重人员可能工作的区域,取样点应包括空间顶端、中部和底部,取 样时应停止任何气体吹扫,测试次序应是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 e 当取样人员在有限空间外无法完成足够取样,需进入空间内进行初始取样时,应制定特别的控 制措施,获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 进入有限空间期间,气体环境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进行气体监测。气体监测宜优先选择连续监 测方式,若采用间断性监测,间隔不应超过2h,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 频率。连续检测仪器应安装在工作位置附近,且便于监护人、作业人员看见或听见; 8 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应重新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或在有限空间涂 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连续监测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 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6.4.3.2气体及有害物质检测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若空气中 含氧量低于18%,应有报警信号。当必须进入缺氧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符合GB8958的规 定; 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1的规定; c)不论是否有焊接、敲击等情形发生,有限空间内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挥发物的浓度都应满足以 下条件: 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5%(体积); 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2%(体积)。 同时还应考虑用于作业的设备是否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挥发性气体。 d 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接触限值时,不得进入或应立即停止作业。
DB37/T19932011
作业前30分钟,应对有限空间内氧含量和有害物质浓度采样,经分析合格且办理《作业证》后,方可 进入有限空间。如作业中断,再次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重新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施工作业中涉及到其 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不得在 下作业,作业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或 故与监护无关的事情。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应明确联络方式并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进入特别狭小空间 作业,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可靠的保护绳,监护人可通过系在作业人员身上的保护绳进行沟通联络。
5.5.2.1有限空间内的温度应控制在不对人员产生危害的安全范围内。当有限空间内正常作业温度为 高温或低温时,应当采用安全的方法,缓慢地降温或者升温,使有限空间内部环境温度为常温。 5.5.2.2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进行有效温度、湿度调节的场所,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限和个体防护必须 符合GB/T4200、GB/T14440、GB3869等规范的要求。
5.5.3.1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保持有限空间空气流通,确保作业场所空气申的氧气 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5.3.2可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应采取强制通风,严禁向有限 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管道送风前,应确保风源清洁,进入期间的通风不能代替进入之前的吹扫工作。 5.5.3.3机械通风可设置岗位局部排风,辅以全面排风。当操作岗位不固定时,则可采用移动式局部 排风或全面排风。 5.5.3.4有限空间的排风口应设置在下部。当存在与空气密度相同或小于空气密度的有毒有害物时 还应在顶部增设排风口。 5.5.3.5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 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佩戴软管面具时,应仔细检查气 密性,并防止通气管被挤压:
5. 5.4 有限空间内设备
对有限空间内阻碍人员移动、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影响救援的设备(如搅拌器),应采取固定 要时应移出有限空间。
5.5.5防坠落、防滑跌
有限空间内可能会出现坠落或滑跌,应特别注意有限空间中的工作面(包括残留物、工作物料或设 备)和到达工作面的路径,并制定预防坠落或滑跌的安全措施
5.5.6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风险种类和风险程度,依据相关防护标准,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正确佩戴。
5. 5. 7静电防护
上静电危害,应对有限空间内或其周围的设备接
5.5.8人员、工具和材料清点
DB34∕T 3584-2020 公路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规程5.6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
DB37/T19932011
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宜使用安 全电压,安全电压应符合GB/T3805中有关规定。在潮湿环境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其安装高 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有漏电保护装置。 5.6.2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的有限空间,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应符合GB3836.1中的 有关规定。实现整体电气防爆和防静电措施。 5.6.3进入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金属容器的有限空间时,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 灯具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5.6.3.1作业时使用的照明灯具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照明灯 具的带电部位不准外露。 5.6.3.2照明灯具使用的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设置在有限空间之外,不得放在锅炉、加热器、 水箱等金属容器内和特别潮湿的地方;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2,并定期检测。 5.6.3.3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 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5.6.4手持电动工具应进行定期检查,并有记录,绝缘电阻应符合GB3787中的有关规定。 5.6.5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按GB/T13869规定架设和拆除,
5.9.1有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DB37/T19932011
气瓶应处于通风口的下风侧,有限空间动火作业的气体检测需待动火作业设施和器具布置到位后方可按 5.4.3进行;有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宜采用强制通风和连续监测。 5.9.9作业结束后,由有限空间所在单位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有限空间内外,需由双方确认无问题后 方可撤离作业场所。
6.1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6.1.1企业应建立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制度应至少明确下列内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 培训教育要求;作业人员健康查体要求;有限空间安全设施监管要求;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因素检测要求;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程序及要求等。 6.1.2企业应按作业工种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DL∕T 5167-2002 水电水利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6.3.1作业负责人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