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预制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简介:
预制预应力管桩,又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形式。其施工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施工准备:首先,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确保平整和稳固。然后,根据设计图纸和地质报告,确定桩位和桩深,同时准备好预制管桩、施工设备(如打桩机、吊车等)和相关材料。
2. 桩制作:预制预应力管桩通常在工厂内生产,采用混凝土浇筑,然后在混凝土初凝前预应力张拉,提高其承载力。管桩尺寸、形状、长度和预应力大小等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桩基开挖:在选定的桩位上,挖出桩孔,通常采用钻孔或挖孔的方式。桩孔尺寸应略大于管桩尺寸,以方便管桩的安装。
4. 桩的安装:安装时,先将管桩放入桩孔,然后使用打桩机进行锤击或振动沉桩,使管桩在地下形成稳定的支撑。沉桩过程中应监测桩的垂直度和承载力。
5. 浇筑垫层:桩沉到位后,应在桩顶浇筑垫层,以保护桩头不受损坏,同时与上部结构形成良好的连接。
6. 成品养护:桩体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预应力的稳定。
7. 桩头处理:桩头应进行切割、打磨和防水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接桩或地基处理。
以上就是预制预应力管桩的基本施工流程,具体操作会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建筑规范进行调整。
预制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部分内容预览:
由于结构较长,为了有效利用生产资源,根据结构自身特点在~轴之间设置一条后浇带,将各层结构分成A区和B区,每层先施工A区,再施工B区,从而形成流水作业。(流水段划分图详见附图)
3.1.3确定打桩顺序
由于施工从总体上分成A区和B区,而且同时投入4台打桩机作业,为了减少打桩机移动距离,防止交叉作业互相影响,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打桩路线DB11/T 1746-2020标准下载,提高生产率。根据现场桩位分布情况,以相对集中为原则将A区划分成4个小区,分别由4 个打桩机独立承担一个小区的任务。由于桩距分布较大,采用逐排打设。(打桩顺序详见附图)
为了控制桩顶标高,应在打桩地区附近设置不准点。作为水准测量用,水准点不少于2个,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
3.1.5垫木、桩帽与送桩
桩锤与桩帽之间应放置垫木,为增加其锤击数,垫木上应配置钢箍。垫木下为桩帽,其内孔尺寸一般大于桩截面尺寸1~2cm,深为桩15~20cm。由于设计桩顶低于目前地面标高,另需准备送桩。
为了控制桩的入土深度,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画上标尺,用以观测桩入土深度。
3.1.7其它准备工作
做好现场清理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打桩机按照指定打桩路线就位后,先将桩锤和桩帽吊起高于桩顶,并固定在桩架上。
吊桩,是用桩架上的卷扬机将桩吊成垂直状态送入龙门导杆内。使桩尖对准桩位,扶正桩身,然后使桩插入土中。在桩顶放上弹性垫层,放下桩帽套入桩顶。桩帽上放好垫木,降下桩锤轻轻压住桩帽。此时在锤重压力下,桩会沉和入土中一定深度,待下沉停止,再全部检查,校正合格后,即可开始打桩。
打桩应“重锤低击”,“低锤重打”。桩开始打入时,桩锤落距宜小,以便使桩正常深入土中,待桩入土到一定深度后,桩尖不易发生偏移时可适当增加落距逐渐提高到规定数值,继续锤击。
由于本工程为端承桩,桩的入土深度的控制,以贯入度为主,标高作为参考。
打桩工程是一项隐蔽工程,因此对每一条桩的施工必须进行详细记录。如在打桩开始时,记录桩身每沉1m所需要的锤击数及桩落距的平均高度。当桩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奕在规定落距下,每一阵(10击)后测量其贯入度。当其数值达到或小于按设计所要求的结入度时,应测量每分钟沉入的数值,经保证桩的设计承载能力。
4.1.1桩基轴线位置偏差不得超过2cm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文件编写和印制格式(办水保[2018]135号 水利部办公厅2018年7月),单排桩的轴线位置偏差不得超过1cm。
4.1.2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
4.1.3桩锤底面、桩帽上下面和桩顶都应保持水平。桩锤、桩帽和桩身中心线应在同一直线上。
4.1.4打混凝土管桩最大落距不得大于1.5m。桩尖遇到孤石或穿过硬夹层时,桩锤落距不得大于0.8m。
4.1.5贯入度记录以最后10击的入土深度为准。测量记录时,桩顶没有破坏GB/T 39412-2020 信息安全技术 代码安全审计规范.pdf,锤击没有偏心,锤击落距符合要求,桩帽和桩垫工作正常。
桩的质量标准包括两部分:一是能否符合设计要求的最后贯入度或标高的要求;二是打桩的位置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