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4369-2021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规范.pdf简介:
"DB37T 4369-2021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规范.pdf" 是一份由中国某个地方标准(DB37T)制定的文件,其全称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规范”。这份规范主要针对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管理,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农村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它详细规定了农村居民点建设过程中的用地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流程、以及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减少土地浪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份技术规范可能包括对土地使用效率、土地资源配置、村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
由于这是一份技术规范,它并非公开的网络资源,获取该文件通常需要通过特定的渠道,如当地标准制定机构、政府官方网站或相关行业组织等。
DB37T 4369-2021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B.1乡镇尺度(区域)农村居民点调查表
乡镇尺度(区域)农村居民点调查表见表B.1。
GB∕T 14370-2015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DB37/T43692021
附录 B (规范性)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表
表B.1乡镇尺度(区域)农村居民点调查表
DB37/T4369—2021B. 2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基本情况调查表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基本情况调查表见表B.2。表B.2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基本情况调查表项目类型项目单位与统计方法内容自然条件平原=1;低山丘陵=2;山地=3距县城距离km区位特征距镇中心距离 km距主干道距离 km现有户籍数户人口统计现有户籍总人口数人现有常住人口数人现有劳动力数量人人口特征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人数人劳动力情况从事第二产业劳动力人数人从事第三产业劳动力人数人村内就业(农兼工)人数人就业特征外出打工(非农、半年以上)人数人住宅类型独户宅基地=1;多层、高层住宅楼=2住宅标准独户宅基地面积标准m2独户宅基地数量处住宅数量多层/高层住宅户数户住宅特征独户宅基地建筑总面积m2住宅建筑情独户宅基地建筑基底总面积m2况多层/高层住宅建筑总面积m2多层/高层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m2主导产业农业=1;工业=2;商业=3服务业=4土地总面积 hm2经济产业耕地总面积hm2条件村集体经济收入万元/年第三产业产值万元/年农民人均收入元/人·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人社会保障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人五保户人数人13
B.3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调查表
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调查表见表B.3。
DB37/T4369202
表B.3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调查表
B.4农村居民点内部公共服务设施状况调查表
表B.4农村居民点内部公共服务设施状况调查表
B.5农村居民点内部基础设施状况调查表
农村居民点内部基础设施状况调查表见表B.5。
DB37/T4369202
表B.5农村居民点内部基础设施状况调查表
注:“是”代表该评价对象内存在此基础设施,若存在则标出数量。 “否”代表该评价对象内不存在此基础设施
DB37/T4369—2021附录C(规范性)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分类C. 1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分类表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类型划分见表C.1。表C.1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分类一级二级三级编编备注名称名称编码名称码码地上房屋能够正常利A11用的宅基地A1住宅用地地上房屋塌不能正A12常利用的宅基地农村居民点内部的超市、饭店、旅馆、A2商服用地理发店、浴池等盈利性用地已开发建农村居民点内部的管理办公场所、学校、公共管理与公A设用地A3托幼、卫生、养老、公园与绿地等非盈共服务用地利性用地A41工业用地A4工矿仓储用地A42其他工矿仓储用地A51主干路路面宽度≥4米A5道路用地A52其他道路用地巷道等其他道路未开发建BB1空闲地农村居民点内部没有建设的空闲土地设土地注:对于同一宗用地同时存在多种用途时,按照主要用途确定用地分类。16
DB37/T4369202
(规范性) 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解释说明
D.1土地利用强度指标
D.2.1农村就业人口比例(G):反映农村人口的就业情况,即从人口的角度表征农村的生产环境。GI 农村居民点内常住人口数中村内就业(农兼工)人数/现有常住人口数,单位为%。该指标值越大,表明 农村人口就业程度越高,生产环境越好。 D.2.2二三产业用地面积比例(G2):反映农村产业结构与发展情况,即从用地的角度表征农村的生 产环境。G2=农村居民点内(商服用地面积+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农村居民点总面积,单位为%。该指标 值越大,表明农村产业结构越健全、产业发展越好,生产环境越优。
E.1常住人口与农村居民点变化协调程度分析
E.1.1常住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减变化弹性系数分析
DB37/T43692021
附录E (规范性) 土地利用趋势类型的判别过程及标准
1.1.1主要测算乡镇下辖行政村的常住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减变化弹性系数。计算相关公 义如下:
式中: I一一常住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减变化弹性系数; RP一一农村常住人口年均变化率; RS一一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年均变化率。 常住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减变化弹性系数计算结果
常住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减变化弹性系数计
E.1.1.2常住人口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减变化弹性系数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E.1.2.1根据RP及RS的取值不同,及I值的大小,确定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趋势分类型区。 E.1.2.2按照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趋势分类型区,从优到劣,依次判定为集约趋势型、相对稳定型以 及粗放趋势型三大类型区。
E.2户籍人口与农村居民点变化协调程度分析
计算公式及其分析参考表E.1中内容。
DB37/T4369202
(规范性) 村级尺度(个体)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集约度分值计算表
F.1指标现状值及权重表
指标现状值及权重表见表F.1。
表F.1 年 二县(市、区) 镇(街道) 农村居民点士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权重值及指标现状值
F.2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表
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表见表F.2。
DB37/T4369202
表F.2年县(市、区)镇(街道) 小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表
G.1成果图件编制内容要求
G. 1. 1±一般要求
DB37/T4369202
成果图件应包括政府驻地、行政界线、主要道路交通、主要河流水系、名称注记等基础地理信 及其注记。 成果图件编制时,应开展制图综合,进行要素取舍,突出表达主题内容,确保图面清晰、美观
G.1.2评价范围示意图
应以评价范围(乡镇行政区域)为单元进行编制;编制内容应包括行政村及以上行政界线、行 称、农村居民点用地范围、评价对象等,可以采用高分辨率遥感(航空)影像图作为底图
G.1.3土地利用现状图
.1.4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图
G.1.5集约利用潜力空间分布图
应以评价范围(乡镇行政区域)为单元进行编制;编制内容应包括农村居民点潜力值等,以行政村 辖区为单元进行表达。应分别制作标准值潜力、闲置地整理潜力、容积率提升潜力空间分布图。
图名应位于图廓内正上方居中,均采用黑体字。
G.3.2地理位置示意
图例一般位于图廓内左下方(也可根据图面情况进行位置调整)
G. 3. 4 指北针
DB37/T4369202
评价范围(乡镇行政区域)图件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0,评价单元(行政村)图件比例尺 1:500~1:2000。采用直线比例尺,一般位于图廓内中下方。
G. 3. 7 编制单位、编制时间
一般注于图廓外右下方。
G.4.1评价范围示意图
表G.1评价范围内容详情表
DB37/T4369—2021G. 4. 2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内容见表G.2。表G.2土地利用现状表表达图式要素名称图式符号RGB(数据)评价单元范围线RGB(100,0,205)地上房屋能够正常利用的宅RGB (0, 0, 0)基地(A11)RGB(255, 255, 0)RGB (0, 0, 0)地上房屋塌不能正常利用RGB(255,255, 0)的宅基地(A12)RGB(191, 191,191)RGB (0, 0, 0)商服用地(A2)RGB(230,50,50)农村RGB (0, 0, 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3)RGB(255,115, 35)居民点内RGB (0, 0, 0)工业用地(A41)部用RGB(160,110, 70)地类RGB (0, 0, 0)型其他工矿仓储用地(A42)RGB(160, 110, 70)RGB(191, 191, 191)主干路(路面宽度≥4米)用RGB (0, 0, 0)地(A51)RGB (175, 175, 175)RGB (0, 0, 0)其他道路用地(A52)RGB(175, 175, 175)RGB(191, 191, 191)RGB (0, 0, 0)空闲地(B1)RGB(225, 220, 225)农村居民点外部用地类型类型应按照TD/T1055—2019,应符合附录C.25
G.4.3土地利用趋势类型图
GB∕T 50674-2013 核电厂工程气象技术规范土地利用现状内容见表G.3。
DB37/T4369202
表G.3土地利用趋势类型表
G.4.4集约利用潜力空间分布图
土地利用现状内容见表G.4。
【5层】2661.77平米五层框架商住楼工程量计算、清单计价、基础定额(CAD建筑、结构图)表G.4集约利用潜力空间分布表
1」GB/T21010—201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2] TD/T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DB37/T436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