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425-2020 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标准.pdf

GBT 51425-2020 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55636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425-2020 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标准.pdf简介:

"GBT 51425-2020 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GB/T)中的一项技术标准,全称为《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规范》。该标准主要针对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提出了一系列详细的要求和指南。

这个标准涵盖了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功能要求、硬件配置、软件设计、数据处理、通信网络、系统集成、安全防护等方面。它旨在确保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的高效、准确和及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标准可能用于指导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森林火情预警系统的建设,确保其符合国家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提升火灾防控能力。

GBT 51425-2020 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1.0.3本标准规定了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的各项设计要

进行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的依据;是编制、评估、审批森林 火情瞻望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审查森林火情瞭望监测 系统建设项目设计和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 1.0.4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应明确建设目的、设计原则和 标准,设计阶段应分为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1.0.5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

行森林火情瞻望监测系统设计的依据;是编制、评估、审批森材 情瞭望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审查森林火情望监测 统建设项目设计和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

1.0.4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应明确建设目的、设计原则和 标准2019甬DX-04 宁波市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产品建筑工程应用技术标准,设计阶段应分为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1.0.5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1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的主要形式应为瞭望塔(台)瞭望、视频 监测、地面巡护三种主要类型。各地在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本 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林区的实际环境,同时将林火监控和其他林 业资源监控建设结合起来,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林火监测 类型。

易发区域范围最大为原则。

应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后端监控系统应设在县级(林业局)防火 办,并应与国家、省、市建立四级联网的立体监控体系

设施的监测盲区为主,兼有火源管理、排查火险隐患和及时扑救初 发火情的职能

2.1.5总平面设计方案应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所规定的 建设地点、功能以及各类建设内容和与外部保持联系的方式等 编制。

2.2.1瞭望塔(台)瞭望应由瞭望塔(台)、塔房、塔道、瞭望设 图像采集设备、通信设备,以及供电、供水、供暖、防雷等附属设 组成。

2.2.2系统组成应包括下列内容:

监控中心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网络系统的建立除应基于国家、省、市、县地理信息系统 和定位系统,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远程视频联网监 控,远程控制前端供电、传输及主要设备上下电智能管 理,尚应通过中心管理系统实现前端主要设备程序开级、 维护管理及报警联动; 2)县(林业局)级监控中心应存储全部所属前端基站采集的 实时视频数据; 3)各级监控中心应实时显示点播的前端基站采集的视频, 应具有采用前端反馈的数字转台(云台)姿态参数和指挥 系统结合与视频同步定位火点的功能; 4)附属设施应包括供电、防雷、防静电、综合布线和设备 集成。 2前端基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铁塔和立杆:塔高在10m以上应选铁塔,10m以下宜选 立杆,铁塔、立杆均应满足设备正常运行及人工维护承 载能力; 2)前端设备应包括数字转台(云台)、图像采集、智能管理 视频传输和防护罩; 3)烟火识别和定位应采用基于视频图像分析技术的烟火智 能处理嵌人式设备,将数字转台(云台)参数、报警信息和 烟火方位实时上传至上级监控中心; 4)附属设施应包括供电、机柜、防雷电、防盗设施。 3网络传输应视前端建设地点的具体情况,宜选择租用光 新建光缆或新建无线网络方式,优选为双网传输方式。 3地面巡护应包括巡护道路、交通工具、瞭望设备、定位跟踪 、通信设备扑火机具和防护装备

工程项目的勘察工作宜按各设计阶段的勘察要求分阶段

2.3.1工程项目的勘察工作宜按各设计阶段的勘察要

进行勘察;或采用一次性现场勘查,分阶段设计。 2.3.2瞭望塔(或前端基站)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各项工程设施,同 时应与监测范围内的其他防火建设工程相结合,不应重复建设。 2.3.3瞭望塔(或前端基站)应根据建设地点的地质、地形以及相 关的气象、水文等资料,布设防震、防地质灾害、防水土流失、防风 等安全保护措施。

进行勘察;或采用一次性现场勘查,分阶段设计。

2.4.1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实地勘察,通过 方案比较和论证,采用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2.4.2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总平面设计的前端设施、巡护路 网、通信线路、基层监控中心应符合下列规定: 1总平面图设计中前端监测设施、塔道、巡护道路应统筹布 设,相互协调: 2前端监测设施、巡护道路、通信方案的设计应按相应的技 术要求在图上选点、选线; 3巡护路网应根据工程区的地形、植被、火险等级等条件,按 现行行业标准《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5104执行; 4应按察成果进行设计,形成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工程 总平面设计图。

3.1.1瞭望塔(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2塔房、塔道应符合下列规

1塔房及附属设施应设置在钢结构瞭望塔附近,应采用砖混 结构,满足2名工作人员值守;钢筋混凝土结构瞭望塔的较底层可 乍为塔房,建筑面积应为20m~40m²; 2塔道系应是瞭望塔与最近的林区道路的连接线,分为步行 搭道和车行塔道,步行道宽度宜为2m,车行塔道宽度按现行行业 准《林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LY5104执行。 3.1.3瞭望、通信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瞭望设备应包括定位刻度盘和高倍望远镜、便携式红外望 远镜、测距仪;

1监测塔宜采用铁塔,高度视控制范围而定,宜为7m~ 30m,且设备安装平台高于附近林冠2m以上; 2数字转台(云台)应具有防抖动、抗风、防腐、防磨功能《砂基透水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CECS244:2008》,最

大载重应视具体需要而定,不应小于15kg;云台对外辅助开关接 口数目不应少于4个; 3视频监控摄像机应根据监测面积而定,宜采用不小于130 万像素的CCD高清网络摄像机,镜头接口为C/CS类型;电源 DC12V±10%; 4应根据观测距离和面积选择高倍镜头,宜根据需要选择红 外镜头,后台应实时读取镜头的变倍数量; 5烟火智能识别处理器宜采用前置嵌入式硬件烟火智能识 别技术,烟火识别准确率不应低于90%; 6摄像机的防护罩应具有自动恒温装置和雨刮器,具备防 晒、抗风、抗震、防雷、防雨、防尘、防冻、防盐雾、防锈蚀、防变形、防 盗等功能,并可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7视频服务器应根据选用的网络类型选择; 8前端其他设备应包括音箱和功放,并应远程控制。 3.2.2数据传输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前端视频监控到县级(林业局)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应根 据实际需求和建设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光缆、电缆、微波、无线局域 网、卫星、电信运营商等方式传输。新建微波传输工程应使用数字 微波,使用频率和功率应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并 应到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备案。 2使用无线数字微波传输方式组网时,应保证每路图像不小 于3M带宽,点对点方式的最远传输距离不应小于30km,无线网 桥方式最远传输距离不应小于10km,以保证图像质量的要求。 3视频图像可采用数字微波、光纤、移动通信网。数字传输 通道应采用TCP/IP方式,支持图像组播、网络流量平衡控制等功 能,支持DNS、NAT端口映射,支持代理服务器转发等服务。实 时数字图像传输的控制响应时间应小于或等于1s,数学图像编解 码的延时应小于0.5S。 4前端基站与后端监控中心的通信采用无线方式传输,当距

大载重应视具体需要而定,不应小于15kg;云台对外辅助开关接 口数目不应少于4个; 3视频监控摄像机应根据监测面积而定,宜采用不小于130 万像素的CCD高清网络摄像机,镜头接口为C/CS类型;电源 DC12V±10%; 4应根据观测距离和面积选择高倍镜头,宜根据需要选择红 外镜头,后台应实时读取镜头的变倍数量; 5烟火智能识别处理器宜采用前置嵌入式硬件烟火智能识 别技术,烟火识别准确率不应低于90%; 6摄像机的防护罩应具有自动恒温装置和雨刮器,具备防 晒、抗风、抗震、防雷、防雨、防尘、防冻、防盐雾、防锈蚀、防变形、防 盗等功能,并可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7视频服务器应根据选用的网络类型选择; 8前端其他设备应包括音箱和功放.并应远程控制

1前端视频监控到县级(林业局)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应根 据实际需求和建设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光缆、电缆、微波、无线局域 网、卫星、电信运营商等方式传输。新建微波传输工程应使用数字 微波,使用频率和功率应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并 应到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备案。 2使用无线数字微波传输方式组网时,应保证每路图像不小 于3M带宽,点对点方式的最远传输距离不应小于30km,无线网 桥方式最远传输距离不应小于10km,以保证图像质量的要求。 3视频图像可采用数字微波、光纤、移动通信网。数字传输 通道应采用TCP/IP方式,支持图像组播、网络流量平衡控制等功 能,支持DNS、NAT端口映射,支持代理服务器转发等服务。实 时数字图像传输的控制响应时间应小于或等于1s,数字图像编解 码的延时应小于0.5S。 4前端基站与后端监控中心的通信采用无线方式传输,当距

离大于50km后,或两者之间有高山阻隔,或移动运营商尚未覆盖 的区域,会影响到数据的传输MT/T 503-2019 光控自动喷雾降尘装置通用技术条件,需要设置中继站。中继站应选择在 地势较高处,新建或在已有的望塔(台)上安置中继设备。

3.2.3后端控制设备应符合下列

1监控中心应包括机房和监控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面积:县(林业局)级以下单位建筑面积应为15m²~ 20m;县(林业局)级以上单位建筑面积应为20m²~ 30m(宜与指挥中心或会议室合建)。 2)监控机房环境要求:温度应为10℃~30℃;湿度应为 40%~70%,不凝露;机房内照明应大于或等于2001x (灯光不能直射到大屏幕电视墙及操作台);机房内无线 电干扰场强应小于或等于126dB;地面应采用抗静电活 动地板,安装高度应为150mm~180mm,地板下应敷设 静电泄放系统;顶面应采用吊顶方式,具有隔热、吸音 美观、轻质等功能,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3)机房其他要求:机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场地通 用规范》GB/T288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 规范》GB50198的规定。 2林火视频监控平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林火视频监控平台应为多层结构,辖区内县市及重点区 域(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宜视情况设置监控 中心,国家、省(区、市)、地(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设立森 林防火指挥中心,上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在发生重天森 林火灾时按需要调用相关下级监控、指挥中心的视频监 控图像。各级指挥(监控)中心应实现对其管辖内的前端 图像进行实时监控、录像、报警联动等功能,且上级指挥 中心可任意调用下一级的图像信息,对系统有优先控 制权。 2监控中心应中前端传输控制及显示记录四个主要部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