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4321-202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pdf

DB65/T 4321-202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5365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5/T 4321-202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pdf简介:

DB65/T 4321-202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是一部由中国浙江省发布的行业技术指导性文件。该导则主要针对已经建成并运行的建设项目,旨在对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以了解项目运行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并为项目的进一步优化管理、环境改进或者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该导则详细规定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方法、内容、程序和报告编写要求,涵盖了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后评价指标的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环境影响的量化评估、环境风险与应急响应评估、环境管理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通过后评价,可以评估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是否遵循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环保措施,以及是否对环境产生了长期的、潜在的影响。

总的来说,DB65/T 4321-2020 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对于建设项目在运营阶段的环境监管和持续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B65/T 4321-202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pdf部分内容预览:

区域环境变化regionalenvironmentalqualitychanges 建设项目后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变化、污染源或者其 热分析

建设项目后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变化、污染源或者其他影响源变化、环境质量现状 势分析。

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effectivenessanalysis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measures 分析建设项目采取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的措施是否适用、有效,能否达 者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环境影响预测验证verification 对比建设项目运行对各环境要素的实际影响与预测影响的差异NB/T 10148-2019 微电网 第1部分:微电网规划设计导则,分析差异的原因,核实环境影响报 告书内容和结论有无重大漏项或者明显错误。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原则上在通过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且稳定运营后三至五年内进行, 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也可以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要素变化特征 角定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限。 .1.2下列建设项目应当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鼓励其它类型的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a)水利、水电、采掘、港口、铁路、公路等行业中实际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较大,且主要环境影 响在项目建成运行一定时期后逐步显现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行业中穿越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 的建设项目; b)冶金、石化和化工等行业中有重大环境风险,建设地点敏感,且持续排放重金属或者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c)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其他建设项目。 .1.3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综合考虑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全面反映建设项目的 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 料.1.4应充分收集环境和相关规划等各方面资料,突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分析验证环境影响 平价预测影响的正确性和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明确项目实施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针对项目运行中存在 的环境问题,对相关环保措施提出补救方案和改进建议。鼓励同步开展预测选择、参数本地化修正 等研究工作。为今后区域内同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4.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程序分为前期准备阶段,调查分析阶段、报告编制阶段,见图1。

DB65/T4321——2020接受委托环境现状初步调查与资料收集前期准收集环评、验收与监督检查收集项目设计资料,生产现状与环境管理,污染物产生与防治、生态备阶段资料,例行监测与监控资料生产管理资料,环境特征资料影响及生态整治现状调查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重点确定后评价方法与监测、调查工作调查分工程概况调生态现状与环境质量污染防治设施与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现状环保投诉及处理情况析阶段查调查措施调查调查调查建设工程回顾与工程区域环境变化环保措施有效性评价与预评价评价测验证报告编制阶段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环境保护补救方案与改进措施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编制项目环境管理决策图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工作程序3

4.2.1前期准备阶段

收集分析工程基本信息和资料、环境特征资料,掌握项目环评、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监督检查、环 境质量和污染源例行监测与监控、环境管理等相关资料,现场踏勘初步调查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内容:项目实施现状、配套环保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工程变更情况、环境保护目标变化情况、生态环 境影响以及配套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配套搬迁安置工程实施情况、项目主要 环境问题等。确定评价时段、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重点、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评价工作进度 安排,收集的资料不能满足评价工作要求时,提出补充调查或监测工作方案。

4.2.2调查分析与评价阶段

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深入开展现场调查与监测,全面掌握工程运行期的 境影响,环保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及治理效果,环境监测情况等,分析验证环境影响评价预测 性和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识别项目运行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4.2.3报告编制阶段

汇总、分析上述阶段各类资料、数据。开展建设项目工程评价、建设项目过程回顾、区域环境变化 评价、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估及环境影响预测验证,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明确环境影 响后评价结论。报告书编制内容可参照附录A。

4.3.2当工程实际建设内容发生变更,工程运用方式、生态敏感目标、环境保护要求发生变化,或环 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工程运行的实际影响时,应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工程实际影响情况 结合现场调查对评价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区域环境特 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但不限:建设项目工程概况、区域环境变化评价、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 估及环墙影响预测验证、环境保护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环境影响后评价结论等。

4.5.1应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评价方法为主。 4.5.2宜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评价方法。

4.5.1应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评价方法为主。

4.6.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标准应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保持一致。 4.6.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中无明确要求的,可参考国家和自治区环境保护标准,或参考其 他相关标准。 4.6.3评价范围内存在环境保护要求和标准调整时,应依据最新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生态标准 对原有标准进行校验,并满足最新标准要求。

应说明工程建设实施情况:工程实际建设内容发生变更的,应予以说明

DB65/T43212020

应说明工程投产运行准备、竣工验收、运行方式、运行管理等情况。运行过程中出现非正常工况、 事故工况等特殊运行工况的,应予以说明。不符合环境影响审批文件批复规模的,应对工程实际规模予 以说明。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说明为满足生态敏感目标要求,提出的工程调度运行方案及运行情 况。

5.4环境保护工作回顾

5.4.1应回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情况,包括工程主要生态环境影响、环境影响预测内容和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的要求等。 5.4.2应回顾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工作的执行情况 回顾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在国家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查阅排污单位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 5.4.3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文件、环境保护专项设计文件及审查文件、环境保护设施施工 图设计文件及审查文件、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文件等,回顾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新增及变更情况。

5.4.4应回顾工程运行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包括:

a)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机构建设、环境管理制度制定及运行情况; b 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管理情况,包括:给出工程运行环境影响工艺环节及实际环境影响评价范 围,分析建设项目污染防治设施实际建设及运行情况、生态恢复治理措施情况、地下水环境保 护措施情况,核算污染物“三废”排放,并分析是否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要求; 排污口规范化管理情况; d)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提出的跟踪监测方案的实施情况; e 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 f) 档案管理情况; g) 分析环境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6.1.1调查自然环境变化情况;在历史资料和现状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域环境变化进行评价,主 要包括环境保护目标变化、污染源或其他影响源变化、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等。 6.1.2应对评价范围内建设项目运行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等环境要素产生的影响 开展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6.1.3评价采用的监测与调查资料应能够反映后评价期间项目稳定运行时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状 况,引用资料应为后评价开始前一年内项目稳定运行时的实测数据并满足后评价工作相关技术要求;环 境质量和污染排放监测布点位置及监测因子原则上与环境影响报告书相衔接,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现 行标准规范进行必要的调整,监测频次、采样要求和监测分析方法按相关标准规范执行。

6.2环境保护目标变化

利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遥感解译等方法,分析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并与环 评价文件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相比,说明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的变化情况及采取的保护

6.3污染源或其它影响源变化

利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 境保护验收文件相比, 化情况及防治措施。

6.4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6.4.1生态环境调查

生态环境调查可采用资料收集、现场勘察与遥感 解译等方法。遥感调查影像数据宜采用高分辨率。 星影像数据或航空遥感数据,影像获取时间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季节

6.4.2其它环境要素环境质量调查

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等。主要通过收集资料或监测手 段对项目所在区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等。 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价与环境影响预测验证

CECS 562-2018-T标准下载7.1.1生态影响回顾

7.1.1.1回顾项目建设影响范围内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类型、植被 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植被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等变化分析,并给出相应图件。 7.1.1.2回顾范围内植被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情况,可采用样方实测数据作对比分析,并给出样 方调查路线和点位分布图。样方调查应涵盖影响区内所有的地貌类型和植被类型,并在未影响区设置相 同类型的样方作为对照,

7.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份

设项目已采取的生态保护设施及生态恢复治理措

7.1.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验证

根据后评价阶段项目实际产生的生态影响程度和范围,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结果。

回顾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的产排情况,回顾分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分析现有污染防治设施 的有效性,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结果。

回顾污废水的产生、综合利用木 分析污废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环境影响,分析现有污 染防治设施的有效性GB 16895.1-1997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1部分:范围、目的和基本原则,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结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