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T/ZZB 1988-2020 地铁道岔.pdf简介:
,我无法直接提供PDF文件的简介,但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这似乎是一个关于"地铁道岔T/ZZB 1988-2020"的文件。"T/ZZB"可能是一个标准代码或者技术规范编号,1988-2020表示该标准的制定和更新范围,从1988年开始到2020年,可能是中国地铁道岔的设计、制造或者使用的一个技术标准。
这个文件可能包含地铁道岔的设计参数、材质要求、安装和维护指导、安全标准以及性能评估等内容,是地铁轨道工程的重要参考文献。它可能详细规定了道岔的几何尺寸、结构形式、电气和机械性能等,以确保地铁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
如果你需要更具体的信息,建议你查阅该文件或者联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T/ZZB 1988-2020 地铁道岔.pdf部分内容预览:
T/ZZB 19882020
本文件规定了地铁道岔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运输、贮存以及质量承诺。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合金钢组合辙叉且列车直向容许通过速度不大于160km/h的各类地铁单开道岔 交叉渡线(以下简称地铁道岔)。
室外排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标准/T13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地铁道岔metro turnout
T/ZZB1988—2020铺设在城市地铁轨道上,一条线路和两条线路之间允许车辆通过的轨道连接设备,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基本轨导轨尖轨翼轨合金钢心轨叉跟轨尖轨锻压变形段导轨翼轨合金钢段图1地铁道岔产品结构图3. 2焊接式翼轨加强型合金钢组合辙叉reinforcedalloyed steelassembledcrossingwithweldedwing rail翼轨易磨耗部位焊接插入一段合金钢段的一种合金钢组合辙叉,主要结构如图2所示:翼轨合金钢段合金钢心轨双跟轨與轨翼轨翼轨合金钢段间隔铁又跟轨图2焊接式翼轨加强型合金钢组合辙叉产品结构图3. 3TV镶嵌式合金钢钝角撤叉obtusecrossingwithinsertedalloyed steelpoint在钝角辙叉基本轨内侧镶嵌合金钢镶块的一种合金钢组合钝角辙叉,主要结构如图3所示:基本轨冷金钢镶块合金钢心轨短心轨护轨长心轨图33镶嵌式合金钢钝角辙叉产品结构图4基本要求2
T/ZZB19882020
2.1道岔用合金钢轨件(尖轨、基本轨)、合金钢心轨、翼轨合金钢段及镶块应符合表1要求
合金钢轨件、合金钢心轨、翼轨合金钢段及镶
3.1跟端锻压加热方式采用中频电阻加热,加热次数不超过2次 3.2合金钢心轨的热处理宜采用恒温循环净化水冷却。 3.3应具备5000t及以上压力机,15m及以上数控铣床,17m及以上数控卧式钻床等关键设
4.1应具备拉伸、冲击、硬度、金相、无损检测的能力。 4.2应具有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硬度计、金相显微镜、无损检测仪、测温仪等检测设备
5.1.1零件加工面粗糙度不低于MRRRa25μm,加工后应按不小于C1mm倒棱或R≥1mm倒圆,并应清 除毛刺。 5.1.2金属零部件应进行防锈处理,用户无特殊要求时,螺栓件、弹条、垫板件防锈效果要求达到中 性盐雾试验120h9级。
T/ZZB 19882020
5.1.3翼轨闪光焊接时焊缝的平直度、外观、超声波探伤、落锤、静弯、疲劳、硬度、冲击、断口、 焊接接头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应符合TB/T1632.2一2014的规定 5.1.4尖轨跟端变形段和过渡段非机加工表面不应有裂纹、折叠、横向划痕、结疤、压痕。纵向划痕 深度不应大于0.5mm。不应有超过Φ2.0mm人工缺陷当量的缺陷。 5.1.5尖轨锻压后应进行淬火处理,轨头硬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疲劳经2x10°次循环加载不应断裂。
表2钢轨轨头硬度(HBW)
5.1.6高强螺栓应按照设计扭矩的100%~110
5.2基本轨、尖轨组件技求
5.2.1应将道岔基本轨、尖轨、辙跟垫板组装成组件。 5.2.2尖轨固定端支距极限偏差为土1.0mm,跟端支距极限偏差为土1.5mm。 5.2.3限位器子母块间隙极限偏差为土1.0mm。 5.2.4顶铁与尖轨轨腰的间隙≤1.0mm;调整片不应多于2片,厚度不应大于3mm。
5.3合金钢组合辙叉组件要求
5.4镶嵌式合金钢钝角组合辙叉组件要求
轨轨头与心轨、镶块等贴合面倒角C1.5mm~C2
5.5整组合金钢组合撤叉要求
组合金钢组合撤叉完成厂内组装后应满足表3要
T/ZZB19882020
表3整组合金钢组合辙叉要求
T/ZZB 19882020
整组道岔厂内组装后应满足表4要求
整组道岔厂内组装后应满足表4要求
T/ZZB 19882020
T/ZZB 19882020
T/ZZB1988—2020表4(续)序号项目技术要求分类出厂检验型式检验51≤0.015%合金钢中硫、磷、氢的含量52P≤0.025%B(每热处理炉1个)H≤0.000 15%B检验方法6.1机加工面粗糙度采用与样块进行比对,判断其粗糙度。6.2中性盐雾试验和评级分别按GB/T10125和GB/T6461的规定进行试验和评级。6.3焊接式翼轨的焊接接头按照TB/T1632.2一2014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6.4钢轨直线度和平面度应采用1m刀口平尺和塞尺进行检测,钢轨全长直线度采用紧线器、钢板尺测量,轨底平面度和轨底坡采用专用测试平台检测。6.5尖轨跟端锻压变形段、热影响区和正火区采用着色渗透探伤和目测检查表面缺陷,超声波探伤检测内部缺陷;渗透探伤按GB/T26953一2011中2级进行判定;超声波按照TB/T2344一2012规定执行。6.6锻压跟端纵向轨头硬度检查:应将锻压区轨顶面机加工去掉1mm,按图4所示测量轨顶面硬度。锻压变形段范围内测点间距为50mm,锻件热影响区范围内测点间距为30mm。出厂检验时,采用抛光砂轮打磨,深度≤0.5mm,在变形段、过渡段、母材处进行硬度检测,各取3点。30X 115050X 11000000000000300(热影响区)600(锻压变形段)1000图4锻压区轨顶面硬度测量点的位置6.7锻压变形段疲劳试验应符合TB/T1354的规定,加载方式见图5。100个500150350个1001200图5尖轨锻压变形段疲劳性能试验加载图式试验参数:Pmax=390kN,Pmin=78kN,载荷比=0.2,支距1m。6.8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扭矩采用扭矩扳手检测。6.9长度采用卷尺进行测量,支距和轨距应采用支距尺和轨距尺进行检测,开口、轮缘槽宽度、咽喉宽度等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检测,间隙采用塞尺进行检测。6.10降低值采用2m刀口平尺和深度尺或塞尺配合检测,或采用轮廓测试仪检测。9
T/ZZB 19882020
表5合金钢轨检验方法
6.17合金钢心轨、镶块、焊接翼轨合金钢段检验方法见表6。
T/ZZB19882020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3.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初次投产时; b) 同一工艺部件停产一年以上后恢复生产时: C) 材料、结构、工艺有重大改变时; d) 连续生产每3年时(焊接接头连续生产每5年时)。 3.2 合金钢组合辙叉型式检验项目按照表3规定,道岔型式检验项目按照表4规定
A类项点合格率应为100%,B类项点合格率应为90%,C类项点合格率应为80%。计算合格率时 项点中某一项点若有多处时,按多个项点计。B类项点尺寸极限偏差超过限值的2倍,C类项点尺 偏差超过限值的3倍判定道岔不合格
GB/T 37606-2019标准下载8标志、包装、运输、购存
T/ZZB 19882020
8.1.4防锈处理后的零部件标志应清晰
8.2.1转辙器部分的尖轨、基本轨和铁垫板组件,包装时应用夹具将尖轨和基本轨采用尼龙等软质带 固定在一起。扎带或捆扎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m,捆扎牢固,整体发运。 8.2.2紧固件、扣件等其他零部件应分类,先装袋,再装箱。 8.2.3垫板件应按部件分类装箱发运,包装箱内应有装箱单,包装箱外应标志产品名称、规格、主要 零件名称和装箱编号。 8.2.4组件应涂刷起吊点标记和防止碰撞标记
8.3.1码放尖轨和基本轨组件、合金钢组合撤义、配件的场地应平整。码垛数不应多于4层,每层用 不小于(60×60)mm木质垫块垫实垫平,垫块应按高度方向垂直设置。 3.3.2岔枕多层码垛时,每层应用木质垫块垫实垫平,垫块应摆放在同一竖向位置《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3部分:导体和连接件 GB/T 4728.3-2005》, 8.3.3吊装时,尖轨和基本轨组装应使用起重机械和吊具在标明的起吊点起吊,不应立产生塑性变形。 8.3.4运输过程中,尖轨和基本轨组件、合金钢组合辙叉的垫块间距不得大于3m,不应产生塑性变形 8.3.5尖轨和基本轨组建、合金钢组合辙叉在运输过程中不应碰摔。 8.3.6发运用包装箱应具备防雨功能。
9.1企业对产品提供现场安装、运营维保等技术指导。 9.2用户有诉求时,应在8小时内做出处理意见,如需现场解决应在24小时内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或售 后服务人员赴现场解决问题。 9.3产品在正确安装、使用、保养的条件下,3年内出现产品不能使用的损伤时,制造单位应根据客 户要求提供备品备件和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