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37/T 4203.2-2020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2部分:森林碳汇监测方法.pdf简介:
DB37/T 4203.2-2020《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2部分:森林碳汇监测方法》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地方标准局发布的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林业碳汇的计量和监测提供详细的指导,特别是针对森林碳汇,这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对缓解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
第2部分的名称表明它专注于森林碳汇的监测方法,可能包括了碳汇的测量技术,如碳汇的估算方法、监测技术、数据收集和处理流程、质量控制标准等。具体内容可能涵盖了如何通过实地调查、遥感技术、模拟等方式来测定森林的碳汇量,以及如何评估森林管理活动对碳汇的影响等。
这份标准对于林业部门、碳汇交易市场、环保组织以及科研机构等进行森林碳汇管理、碳交易和环境影响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DB37/T 4203.2-2020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 第2部分:森林碳汇监测方法.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全省样地数量理论值n按公式(1)计算
t2 y t2c2 +2 F2 △2 △2
QB∕T 3836-1999锁具测试方法A 一一绝对误差; 一—总体平均数估计值; 一一样地数量。
4. 1. 3. 1样地间距
式中: A一一总体面积,单位:km"; n一一样地数; D一一样地间距,单位:km,整数
4. 1. 3. 2 样点定位
DB37/T4203.22020
随机选择公里网交叉点为抽样起点,作为样地的西南角点(样点),按样地间距将全部样点布置至 地形图上。公里网交叉点坐标即为样点坐标,利用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直接对样点进行现地定位,确定 样点位置。
4. 1.3.3样地面积与形状
4.1.4 调查监测项目
调查监测项目应包括:样地号、地类、树种、胸径、树高、生长状况、地貌、群落类型、优势树种、 郁闭度、龄组、林龄、起源、土壤类型等。具体调查监测内容及相关技术指标按GB/T26424一2010第5、 8、9章规定执行。
量调查监测精度不低于90%,各地类面积调查监
4.2.1调查监测方法
以小班为基本单位,对区域内森林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方法,或使用符合监测时限要求的县级森林 资源二类调查数据。 具体调查监测项目及相关技术指标按GB/T26424一2010第5、8、9章规定执行。
4. 2. 2 精度及控制
4. 2. 2. 1精度
小班的蓄积调查监测精度要求不低于90%。
4. 2. 2. 2 样地数量
小班调查样地数量按公式(3)计算,但不得低于7个
式中: n一一样地个数; A—一小班面积,单位:hm。
式中: n一一样地个数; A—一小班面积,单位:hm。
4.2.2.3样地面积
DB37/T4203.22020
根据林分密度确定小班调查的样地面积,小班内样地面积应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 a)密度在1350株/hm²以上者,样地面积50m; b)密度在1050株/hm~1350株/hm者,样地面积66.7m; c)密度在1050株/hm以下者,样地面积100m²
4. 2. 2. 4 样地形状
5.1.1蓄积量和精度计算
总蓄积或类型蓄积依照公式(4)计算。
式中: M一一全省或某个类型立木蓄积,单位:m; V一 每个样地内某个类型立木蓄积,单位:m W一一全省实设样点总数; 样地间距,单位:kml
5. 1.1.2精度计算
全省总蓄积精度依照公式(5)计算。
M, =ZV, ×1500D
Zv? x100% (Ev) N
Zv? x100% (Ev) N
式中: P一一全省总蓄积精度; t一一可靠性指标; V一一第i个样地蓄积,单位:m; N一—全省实设样地数。
5.1.2各地类面积计算
各地类面积按公式(6)计算。
DB37/T4203.22020
A =n, ×100D
式中: A一一某一地类总面积,单位:hm"; n一一该地类的样点数;
5.2.1数据统计按GB/T26424一2010中12.1成果统计要求进行。 5.2.2蓄积量精度计算以小班为单位JT∕T 944-2014 沥青布洛克菲尔德黏度仪,按公式(7)、(8)、(9)、(10)计算。
式中: T 一一样地平均蓄积,单位:m; 第i个样地蓄积,单位:m; 样地个数。 ?
Y一一小班每公蓄积,单位:m; 一一样地平均蓄积,单位:m; 一—样地面积,单位:m。
txsy P=1 (10
DB37/T4203.22020
式中: P一一小班蓄积调查精度; t 可靠性指标; Sp 每公顷蓄积标准差; Y 小班每公顷蓄积某五层框架结构住宅楼设计全套图纸及计算书2700平米左右,单位:m。
3.1碳汇造林项目数据统计依照LY/T 2014中第5章监测程序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