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简介:
"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其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规程》。该规范主要针对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量领域的应用,为GPS技术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和规范。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GPS测量的原理、设备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精度评估、作业流程以及数据质量控制等内容,旨在确保GPS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为用户提供了一套完整的GPS测量操作和数据质量管理标准。它适用于各类需要GPS技术的测量项目,包括地形测量、变形监测、定位导航、工程放样等。
2009年发布,表明该规范是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制定的,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化,可能需要定期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进步和行业需求。
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表3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有奖的同步图形。 12.5.3对需补测或重测的观测时段或基线,要具体分析原因,在满足表4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安排 起进行同步观测。
12. 6± GPS 网平差
12.6.1.1无约束平差时,根据外业作业期的分期及作业技术要求的不同,可以分成若干子区,分别进 行无约束平差。若进行相邻子区间联合无约束平差时,可引人若于系统误差参数(尺度、定向等),并对 每一系统误差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12.6.1.2无约束平差应进行方差分量因子估值。2检验和每个改正数粗差的检验。 12.6.1.3无约束平差应输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各点的地心坐标和大地坐标、各基线的改正数和 基线向量平差值、各基线的地心坐标分量、大地坐标分量及其精度等。 12.6.2A、B级GPS网整体平差 12.6.2.1整体平差应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或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中进行。各子网历元不同 时,应利用板块运动和速度场进行统一归算。 12.6.2.2整体平差中,应引人起算点的全方差一协方差阵,并乘以适当的松弛因子定权。 12.6.2.3整体平差应进行验后单位权方差因子。的检验和转换参数的显著性检验。检验后,应消去 不显著的转换参数,并重新平差。 12.6.2.4整体平差后,应输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各点的地心坐标和大地坐标、各基线的地心坐 标分量和大地坐标分量、各基线改正数、平差值及其精度等。 12.6.2.5A、B级GPS网平差后,其精度应分别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还应符 合5.2.3的规定。
时,应利用板块运动和速度场进行统一归算。 12.6.2.2整体平差中DB51∕T 2797-2021 高速公路新型中央分隔带 SAm级混凝土护栏技术指南,应引人起算点的全方差一协方差阵,并乘以适当的松弛因子定权。 12.6.2.3整体平差应进行验后单位权方差因子。的检验和转换参数的显著性检验。检验后,应消去 不显著的转换参数,井重新平差。 12.6.2.4整体平差后,应输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各点的地心坐标和大地坐标、各基线的地心坐 标分量和大地坐标分量、各基线改正数、平差值及其精度等。 12.6.2.5A、B级GPS网平差后,其精度应分别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还应符 合5.2.3的规定。
12.6.3C、D、E级GPS网无约束平差
12.6.3.1在基线向量检核符合要求后,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一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 个点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应输出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中各点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 12.6.3.2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Vax、Vy、Vzz)应满足公式(11)的要求。
12.6.4C、D、E级 GPS网约束平差
Vax≤30 Var ≤ 30 Vaz ≤ 30
.........+........(11
12.6.4.1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观测量,应选择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中进行三维 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加权 约束。 12.6.4.2平差结果应包括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 数及其相应的精度。 12.6.4.3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改正数与经过12.6.3.2规定的粗差剔除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 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dVax、dVay、dVz)应满足公式(12)的要求。
dV 式中: —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mm),其计算按12.2.5规定执行。 12.6.5C、D、E级GPS网平差后,其精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国家三、四等大地控制网还应符合5.2.3 的规定。 12.7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和技术总结编写 12.7.1基线解算、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或整体平差)的结果,均应拷贝到磁(光)盘和打印各一份文 件。磁(光)盘要装盒,打印成果要装订成册,并要贴上标签,注明资料内容。 12.7.2外业技术总结应包括下列各项内容: a) 测区范围与位置,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交通及电讯、供电等情况; b) 任务来源,测区已有测量成果,项目名称,施测目的和基本精度要求; 施测单位,施测起时间,作业人员数量,技术状况; 作业技术依据; e) 作业仪器类型、精度以及检验和使用情况; f 点位观测条件的评价,埋石与重合点情况; g) 联测方法、完成各级点数与补测、重测情况,以及作业中存在问题的说明; h) 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与数据检核情况。 12.7.31 内业技术总结应包含以下内容: ) 数据处理方案、所采用的软件、星历、起算数据、坐标系统、历元,以及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 情况; b) 误差检验及相关参数和平差结果的精度估计等; 上交成果中尚存问题和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建议或改进意见; d) 各种附表与附图。 13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 13.1.1成果验收按CH1002的规定执行。交送验收的成果,包括观测记录的存储介质及其备份,内 容与数量必须齐全、完整无损,各项注记、整饰应符合要求。 a)实施方案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 b)补测、重测和数据剔除是否合理; c)数据处理的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处理的项目是否齐全,起算数据是否正确; d)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3.1.3验收完成后,应写出成果验收报告,在验收报告中应按CH1003的规定对成果质量做出评定 上交的资料包括下列各项: a)测量任务书(或合同书)、技术设计书; b)点之记、环视图、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选点和埋石资料; c)接收设备、气象及其他仪器的检验资料; d)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及其他记录; e)数据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成果表; f)GPS网展点图; g)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报告。 A.1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的定义和地球球参数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大地坐标系有关说明 A.31954年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基本参 长半径:a=6378245m 扁率:f=1/298.3 GB/T18314—2009表B.1(续)地质概要、构造背景地形地质构造略图埋石情况标石断面图接收天线计划位置单位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埋石员张勇日期2000.7.12利用旧点及情况利用原有的墩标天线可直接安暨在保管人陈生明墩标顶面上保管人单位及职务山西省平陆县上岭村会计.70单位:cm保管人住址山西省平陆县上岭村备注B.1.2点之记填写点之记填写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概略位置由手持GPS接收机测定,经纬度按手持GPS接收机的显示填写,概略高程采用大地高标注至整米。b)所在地填写点位所处位置的由省(直辖市)至最小行政区的名称及点位具体位置,级别填写GPS级别,所在图幅填写1:5万地形图图幅号,网区填测区地名。点位略图须在现场绘制,注明点位至主要特征地貌(地物)的方向和距离。绘图比例尺可根据实地情况,在易于找到点位的原则下适当变通。d)电信情况填写点位周边电信情况。e)地类根据实际情况按如下类别填写:荒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沙漠、戈壁、楼顶。f)土质按如下类别填写埋石坑底的土质,黄土、沙土、沙砾土、盐碱土、黏土、基岩。g)最近水源填写最近水源位置及距点位的距离。h)交通情况填写自大(中)城市至本点的汽车运行路线,并注明交通工具到点情况。i)交通路线图可依比例尺绘制,亦可绘制交通情况示意图。i)地质概要、构造背景和地形地质构造图,根据工程项目需要,由专业地质人员填绘制。k)点位环视图按点位周围高度角大于10°的遮挡地貌(地物)方向及高度角绘制遮挡范围,遮挡范围内填绘阴影线。1)标石断面图按埋设的实际尺寸填绘。B.2GPS点环视图GPS点环视图见图B.1。16 标石类型图见图 B.2、图 B.3、图B.4、图B.5、图 B.6、图 B.7、图 B.8、图 B.9、图 图B.5岩层普通标石 大型混凝土上标石 图 B. 6土层天线域 图B.8冻土基本标石 主1:本图例单位为厘米(cm); 主2:天线墩足筋(12~20)mm,裹筋(6~10)mm 生1:本图例单位为厘米(cm); 生2:天线墩足筋(12~20)mm,裹筋(6~10)mm 图B.7普通基本标石 图B.9固定沙丘基本标石 图B.11建筑物上标石 C.1 通风干湿表的主要技术要求和使用 C.1.1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a 在温度一10℃~十45℃的范围内,可测10%~100%的相对湿度; b) 温度表的刻度应在一26℃~十51℃或一26℃~十41℃的范围内,其最小分度值应为0.2℃ C 通风器开动后,在第4分钟末,温度表球部周围的通风速度不应小于2.5m/s,在第6分钟末 不应小于2.2m/s 每分钟末通风速度的改变不应大于0.2m/s。 C.1.2 通风干湿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再检定。 a) 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发条盒转动第二周的作用时间增长6s以上; b) 检定或更换温度表; c) 修理及更换配件; d) 对检定结果有怀疑时。 C.1.1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a 在温度一10℃~十45℃的范围内,可测10%~100%的相对湿度; b) 温度表的刻度应在一26℃~十51℃或一26℃~十41℃的范围内,其最小分度值应为0.2℃ C 通风器开动后西南 03J201-1 屋面,在第4分钟末,温度表球部周围的通风速度不应小于2.5m/s,在第6分钟末 不应小于2.2m/s 每分钟末通风速度的改变不应大于0.2m/s。 C.1.2 通风干湿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再检定。 a) 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发条盒转动第二周的作用时间增长6s以上; b) 检定或更换温度表; c) 修理及更换配件; d 对检定结果有怀疑时。 [1.1主要技术要求如 C.2空盒气压表的主要技术要求和使用 C. 2. 1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D. 1.1 测量手簿封面见图 D. 1。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测量手薄记录及有关要求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测量手薄记录及有关要求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JGJ188-2009》图D.1GPS测量手封面 D.1.2GPS测量手薄记录格式见图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