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4/T 2149-201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pdf简介:
DB44/T 2149-2018《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是一个地方标准,适用于广东省的森林资源规划和设计调查工作。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森林资源调查的方法、内容、精度要求、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它旨在指导和规范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包括森林资源的调查、评估、规划和利用,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具体内容可能包括森林类型、面积、生长状况、分布、生产力、生态价值等的调查测量和数据分析方法。此规程的出台,对于保障广东省的森林资源健康管理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DB44/T 2149-201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单层和复层两类,按GB/T26424执行
按GB/T26424执行
按GB/T26424执行
CJ∕T 273-2008 聚丙烯静音排水管材及管件DB44/T 21492018
分为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针叶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五种类型
林分的针阔叶树种组成,共分为7个类型,见表
表9树种结构划分标准
6.16郁闭度和盖度测定
6.16.1.1郁闭度
按LY/T2084执行,以十分法表示。采用树冠投影点观测。复层林应分层测定郁闭度,并应测定林 分总闭度。林分总郁闭度不大于1.0。
6. 16. 1. 2盖度
按LY/T2084执行,用百分比来表示。
按LY/T2084执行,用百分比来表示。
6. 16.2技术规定
按GB/T26424执行
6.17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
6. 17. 1森林覆盖率
按GB/T26424执行
按GB/T26424执行
6.17.2林木绿化率
按GB/T26424执行。
按GB/T26424执行。
6.17.3四旁树占地面积
5.17.3四旁树占地面积
通过森林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结构等有关因子,按权重综合评定森林生态功能等级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因子及类型划分标准详见表
DB44/T 21492018
表10森林生态功能评价因子及类型划分标准
注:价林的蓄积量统一按类型Ⅱ确定。
按下式计算综合得分:
X:为第I项评价因子的类型得分值(类型I、I、IⅢI分别取1、2、3); W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分别取0.2,0.15,0.15,0.15,0.1,0.1,0.1,0.05)
根据综合得分值评定生态功能等级,详见表11
表11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定标准
划分为I、II、IⅢI、IV和V5个等级,各等级划分要求见表12.
DB44/T 21492018
表12森林自然度划分标准
6.20.1.1森林灾割
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见表13。
表13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
6. 20. 1. 2树冠脱叶
DB44/T 21492018
表14树冠脱叶等级评定标准
6.20. 1.3树叶褪色
表15树叶褪色等级评定标准
6. 20. 2 评分计算
按下式计算综合得分值:
式中: X:为第i项评价因子的等级评定得分值(等级无、轻、中、重分别取1、2、3、4); W;为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分别取0.50、0.25、0.25)
采用森林灾害、树冠脱叶、树叶褪色三项评价因子,按权重综合评定森林健康等级。见表16
表16森林健康等级评定
采用林分类型、层次、古树和色彩作为评定因子,各因子状况划分为1、11、1和1V等4种类型, 其中,I类型分值为20分~25分,II类型分值为16分~19分,IⅢI类型分值为10分~15分,IV类型分值为 10分以下。根据评定因子与类型得分总和法综合评定森林景观等级。此外,具有独特景观的森林追加分 值70分,特色景观的森林追加分值50分。
DB44/T 21492018
DB44/T 21492018
6. 21.2技术规定
各评定因子及类型划分标准见表17.
表17森林景观等级评定标准表
定因子的得分值累计综合得分,确定森林景观等
表18森林健康等级评定
6. 22. 1类型划分
按GB/T24255执行。
6. 22. 2技术规定
沙化土地按沙化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级。 a) 轻度:植被盖度≥50%,基本无风沙流活动的沙化土地,或一般年景作物能正常生长、缺苗较 少(一般<20%)的沙化耕地。 b 中度:植被盖度30%~49%,风沙流活动不明显的沙化土地,或作物长势不旺、缺苗较多( 般20%~30%)且分布不均的沙化耕地。 重度:植被盖度10%~29%,风沙流活动明显或流沙纹理明显可见的沙化土地,或作物生长很 差、缺苗率>30%的沙化耕地。 极重度:植被盖度<10%的各类沙化土地(不含沙化耕地)
DB44/T 21492018
采用土壤侵蚀程度、基岩裸露、植被覆盖度、坡度和土层厚度作为评定因子,按石漠化状况分 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中度土地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土地和极重度石漠化 个类型。按GB/T29391执行。
石漠化程度评定标准见
表19石漠化程度评定标准
6.24.1林业部门管理
6.24.2非林业部门管理
有森林植被分布,但由农业、交通、水利、建设等其它部门依法管理的土地。
森林根据其所处地域斑块部门管理属性情况分为林业用地森林、非林业用地森林2种管理类型、10 种森林位别类型(见表20)
表20森林位别分类表
DB44/T 21492018
注:非林业用地分类参照国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6.26林地士壤侵蚀类型
表20森林位别分类表(续)
林地土壤侵蚀分为面状、沟状、崩塌3种类型。林地土壤侵蚀类型与侵蚀等级划定技术标准见表21、 表22。
林地土壤侵蚀分为面状、沟状、崩塌3种类型。林地土壤侵蚀类型与侵蚀等级划定技术标准见表21 表22。
表21土壤侵蚀类型与侵蚀等级标准(面状)
表22土壤侵蚀类型与侵蚀等级标准(沟状、崩塌)
安LY/T2084执行。采用目测调查,其值在0~1.00之间,取2位小数。等级按GB/T26424执行,
DB44/T21492018
按LY/T2084执行。采用目测调查,其值在0~1.00之间,取2位小数。等级按GB/T26424执行。
按LY/T2084执行。
人工用材林必须进行生长类型调查,根据生长量或年均蓄积生长量划分I、IⅡI、IⅢI三种类型,未成 林造林地可参考高生长、成活率、保存率等因子确定其生长类型。
林生长类型按年均高生长量划分,申、近、成、过熟林按照年均蓄积生长量来划分。见表23、
表23幼龄林年均高生长类型标准
按GB/T26424执行
按GB/T26424执行。
按GB/T26424执行
DB44/T 21492018
按以下要求进行区划: a)县级行政单位区划系统为县(市、区)一乡镇一行政村一林班一小班五级。 b)林场区划系统为林场(分场)一工区一林班一小班四级。 c)小班最小区划面积0.0667hm(1亩),数据库面积以公顷为单位,保留2位小数
按GB/T26424执行
安GB/T26424执行
原则按GB/T26424执行,且小班面积不能过大。商品林小班不应大于30hm;公益林小班一般不大 于35hm。其中自然保护区不大于70hm,核心区可以放宽标准,但不大于100hm;非林地的面积应小 于1000hm。
地中按森林(林地)类别一一林种一一亚林种送
记载市、县(市、区)、乡(镇、场)、村委会(工区)、外业林班号、外业小班号、调查者、调 查日期等。
8.1.2森林资源因子
记载地类、权属、森林公园、森林公园等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分区、工程类别、林地管理 类型、被占林地类型、森林位别、地形地貌、土壤名称、土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林地因子、森 林类别、林种、事权等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优势树种(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森林起源、起源、 郁闭(盖)度、平均年龄、龄组、植被总覆盖度、生产期、森林群落结构、林层结构、天然更新等级、 交通区位、经营措施、生长类型、成活(保存)率、公顷株数、散生木蓄积
8. 1. 3 生态状况因子
中铁五局五公司项目部管理人员工作细节-如何当好项目部的部长记载自然度、森林健康度、森林景观等级、森林灾害、沙化、沙化类型、沙化程度、石漠化程度 曼蚀、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等级
8.1.4植物生物量调查
殖物生物量、碳储量包括乔木层、下木层及灌木层(含藤本)和草本层等四部分生物量、碳储量 生物量、碳储量采用小班角规绕测调查成果和相应的生物量、碳含率系数计算,下木层、 (含藤本)和草本层按下述方法另行调查
DB44/T21492018
a)乔木层:指平均胸径大于或等于5cm的乔木树种,其生物量可利用相应乔木蓄积量进行转换 计算。 6 下木层:指胸径5cm以下的乔木林及未成林。在小班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一个10m×10 m的样方,确定其下木优势树种,测定下木的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和样方株数,目估平均年龄 下木优势种类按杉木、松木、杂木的其中一种调查记载。 C 灌木层(含藤本):指灌木林、灌木型红树林。设一个10m×10m的样方确定灌木优势种、 调查优势灌木的盖度、平均高和平均地径和灌木株数、目测平均年龄。灌木优势种类按杜鹃、 桃金娘、岗松、杂灌、竹灌、红树林的其中一种调查记载。 d 草本层:设一个2m×2m的样方确定草本的优势种、调查总盖度、平均高、目测平均年龄 草本优势种类按芒箕、蕨类、大芒、小芒、杂草的其中一种调查记载。
8. 1. 5 蓄积量调查
8. 1. 5. 1 调查对象
DBJ04∕T 407-2020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技术标准对有蓄积的小(细)班进行调查
8. 1. 5. 2 调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