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79-2012 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pdf

JGJT279-2012 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8.7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637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T279-2012 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pdf简介:

"JGJT279-2012 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pdf" 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技术规程。这份规程主要针对的是建筑结构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它详细规定了在建筑物原有结构中应用体外预应力的方法、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是一种在不改变原有结构外形的情况下,通过在结构外部施加预应力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一种加固技术,常用于建筑物的改造、加固和维修中,特别适用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处理。

JGJT279-2012规程涵盖了预应力加固的设计原则、预应力筋的选择和布置、预应力的施加和控制、预应力的松弛控制、预应力加固的验收等方面,是建筑结构工程中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确保加固工程的安全、有效和经济性有着重要作用。

JGJT279-2012 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Opu=Ope 十Aop 值(N/mm²):

中:Ope 有效预应力值(N/mm); △op 预应力增量,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对于简支 受弯构件△o,取为100N/mm²,连续、悬臂受弯构

件△o取为50N/mm²;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 Ag,取为 50N/mm²

5.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33-2001》矩形截面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倒T形截面受弯构件(图 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按下式确

受压区高度(α)尚应符合下

图5.2.1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一截面重心轴

图5.2.2T形截面受弯构件受压区高度位置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α)应按下式确定:

V< 0. 25β f.bl

3当4

β一一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 C50时,取β等于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 时,取β等于0.8;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6一矩形截面的宽度,T形截面或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mm); ho一一原截面的有效高度(mm); hw w一一截面的腹板高度(mm):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 度;对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对I 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5.2.5当既有结构受剪截面不符合本规程第5.2.4的规定时,

V=Vcs+Vp+0.8fwAsbsinαs+0.8opuApbsinα

Asho Vcs=αcyfbho+ + yv S Vp = 0. 05(Npo +N2)

V 一考虑次剪力组合的斜截面上最大剪力设计值(N); 一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N); V—一由预加力所提高的构件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Asv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mm²):As=nAsvl,此处,n为在同一截面内箍筋 的肢数,Asvl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mm²); S 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mm); ho 原截面的有效高度(mm); fy 受剪计算非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²); Asb、Apb 分别为同一平面内的弯起非预应力筋、弯起预应力 筋的截面面积(mm²); αs、αp 分别为斜截面弯起非预应力筋、弯起预应力筋的切 线与构件纵轴线的夹角; αcv 斜截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系数,对一般受弯构件取 0.7;对集中荷载作用下(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 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 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的独立梁,αc为 1.75 入为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取入等于a/ho, 入十1, 当入<1.5时,取入为1.5,当入3时,取入为3, a为集中荷载作取点至支座或节点边缘的距离; No—一计算截面上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的纵向预应 力筋及非预应力筋合力(N);当Npo十N2>0.3fAo 时,取Npo十N2=0.3fAo,此处,A为构件的换 算截面面积。 注,对合五引起的截面查箱

1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 值应根据使用环境类别和结构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度限值应根据使用环境类别和结构类别,按现行国家标

沟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确定。 体外预应力加固已开裂的混凝土梁,裂缝完全闭合时所 本外预加力(Nclo)可按下式计算:

5.3.2体外预应力加固已开裂的混凝土梁,裂缝完全闭合时所

5.3.2体外预应力加固已开裂的混凝土梁,裂缝完全闭合时

M; Oclo+ W Nelo = Epo 1 W 1 A

表5.3.2混凝土名义压应力

注:中间值按线性插值确定。

3.3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矩形、T形、I形截面的受 构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加固后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Mcr): 1加固前未开裂:

Mer = Ope W

式中:pc 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由预加力在抗裂验算边缘 产生的混凝土法向预压应力(N/mm²); Y 加固混凝士构件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 定确定;

ftk一一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N/mm)。 当体外预应力受弯构件考虑次内力组合的外荷载弯矩大于开 裂弯矩值(Mcr)时,裂缝宽度应按本规程第5.3.4条规定计算。 5.3.4体外预应力加固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混凝 土受弯构件中,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 大裂缝宽度(mm)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取αcr 1.5; 中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Φ<0.2 时,取出为0.2;当出>1时,取出为1;对直接承 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中为1; Osk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构件纵向受拉钢筋的 等效应力(N/mm²),按本规程第5.3.5条规定 计算; E一 既有结构钢筋弹性模量(N/mm²); 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 (mm);当c<20时,取c为20;当c>65时取 c为65; Pte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非预应 力筋配筋率,当te<0.01时,取te为0.01; Ate 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mm),对受弯、偏心 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取Ate为0.56h十(bf一6)hf

此处bf、hf为受拉翼缘的宽度、高度; 受拉区纵向非预应力筋的等效直径(mm); d;一 受拉区第i种纵向非预应力筋的公称直径(mm); n一 受拉区第i种纵向非预应力筋的根数; V一 受拉区第i种纵向非预应力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 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取值。

5.3.5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考虑次内力影响的你

加固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应力可按下列 土算:

中:Mk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N:mm), 取计算区段内的最大弯矩值; Ap 受拉区体外预应力筋截面面积(mm²): 受拉区纵向非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合力点至截面 受压区合力点的距离(mm); ho 受拉区纵向非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合力点至截面 受压区边缘的距离(mm); ep 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预加力N的作用点至 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合力点的距离 (mm); yps 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合力点的偏心 距(mm);

式中: M一 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N· mm),取计算区段内的最大弯矩值; B一花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N·mm²),按本规程第5.3.7条计算; 9一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 取 1. 5。

5.3.7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作用下,

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B)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以及加固后裂缝完全闭合未重新 开裂构件:

Bs=0.85E.1o

2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以及加固后裂缝闭合又重新开裂 构件:

式中: α。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O 纵向受拉非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换算配筋率, 取(As+0.30Ap)/bho; 构件换算截面惯性矩(mm4); Mcr 构件正截面开裂弯矩(N·mm),按本规程第 5.3.3条确定; 受拉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hf 受拉翼缘的宽度、高度(mm); Kcr 预应力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弯矩 Mcr与弯矩Mk的比值,当kcr>1.0时,取kcr为1.0

拱值,宜根据加固梁开裂截面完全闭合前、后的反向短期抗弯刚 度分两阶段按结构力学方法计算,计算中预应力筋的应力应扣除 全部预应力损失,反向短期刚度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1预加力(N,)从O增加达到裂缝完全闭合预加力(Nlo) 过程中,构件短期刚度可按下式分段取值计算:

E,A.h? Np : 0.85E.I Nelo 6αePs Nclo 1.15+0.2+ 1+3.5%

5.3.9对重要或特殊构件的长期反拱值,可根据专门的

斤确定或采用合理的收缩、徐变计算方法经分析确定;对恒载较 小的构件,应考虑反拱过大对使用的不利影响。

5.4转向块、锚固块设计

5.4.1体外预应力加固采用钢制转向块、锚固块时,除应 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对转向块、锚固 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外JG∕T 295-2010 空调变风量末端装置,尚应 向块、锚固块与原混凝土结构的连接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计

5.4.2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钢制转向块、锚固块

时,预应力等效荷载标准值应按预应力筋极限强度标准值 得出。

时,预应力等效荷载标准值应按预应力筋最大张拉控制应力 得出。

5.4.4与转向块、锚固块连接处的既有结构混凝土应按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受冲切承载力和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在预应力张拉阶段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中,局部压力设计值应取1.2倍张拉控制力进行计算;在正常使 用阶段验算中,局部压力设计值应取预应力筋极限强度标准值进 行计算。

6.1预应力筋布置原则

6.1.1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时,体外束可采用直线、双折线或 多折线布置方式,且其布置应使结构对称受力,对矩形、T形或 I字形截面梁,体外束宜布置在梁腹板的两侧。 6.1.2体外束转向块和锚固块的设置宜根据体外束的设计线形 确定,对多折线体外束,转向块宜布置在距梁端1/4~1/3跨度 的范围内,当转向块间距大于12倍梁高时,可增设中间定位用 转向块;对多跨连续梁、板,当采用多折线体外束时,可在中间 支座或其他部位增设锚固块,当大于三跨时,宜采用分段锚固 方法。

支座或其他部位增设锚固块,当大于三跨时,宜采用分段锚固 方法。 6.1.3体外束的锚固块与转向块之间或两个转向块之间的自由 段长度不宜大于8m;超过8m时DL/T 5536-2017标准下载,宜设置固定节点或防振动 装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