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275-2013 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pdf

JGJT275-2013 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3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637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JGJT275-2013 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pdf简介:

"JGJT275-2013《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的一份技术规程,正式名称为《建筑工程中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规程》。这份规程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密肋复合板结构进行详细的规定和指导。密肋复合板结构通常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楼板、屋面板、墙体等部分,因其具有轻质、高强、防火、隔热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密肋复合板的选型、设计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旨在确保这类结构的合理设计、安全施工和有效使用,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它还包含了相关的检测、验收和维护等内容,为设计者、施工人员、监理和检验人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依据。

JGJT275-2013 密肋复合板结构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当 lel ≥>h时

当 < S,hwo 时

N.= f.btr N.= 0 Mq = 0

墙体按等效壳体进行内力分析得到的 区高度(mm); hwo 墙体截面有效高度,hwo=hw一a(mm)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6.1.4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密肋复合墙体的正截面受拉承载力 符合下列规定:

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Nou和Mwu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N\ eo YRE 1 No Mw

式中:As 一 密肋复合墙体内距离竖向拉力较远一侧边缘构件 纵筋截面面积之和(mm²); Asw一 密肋复合墙体内竖向贯通的肋柱和连接柱纵筋截 面面积之和(mm)。 6.1.5密肋复合墙体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2地震设计状况: 剪跨比入大于2.5时

剪跨比入大于2.5时 V 1(0.20αaf.A.) YRE

1(0.15αgf.A) 剪跨比入不大于2.5时 V< YRE fo.5A.

V< 0. 25auf.A

式中:V 密肋复合墙体剪力设计值(N); f。一一墙体内肋柱、连接柱及边缘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 度设计值(N/mm²),强度等级不同时可按水平投 影取加权值; A一 一墙体内各混凝土肋柱、连接柱及边缘构件(不包括

翼缘部分)横截面面积之和(mm²); αq"填充体对墙体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当αg>2 时,取αg =2。 6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密肋复合墙体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 下列规定: 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翼缘部分)横截面面积之和(mm²); 填充体对墙体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当αq2 αq

6.1.6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密肋复合墙体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厂 符合下列规定: 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当为偏心受拉且上式右端计算值小于fA。时,应取等于 fyAs。

当为偏心受拉且上式右端方括号内计算值小于0.8fA。时: 应取等于 0. 8 f,As 。

剪切截面内肋梁纵筋的截面面积之和(mm²),剪切 截面可取45°斜线; 墙体的轴向力设计值(N);当N为压力且N> 0.2f.Ac时,取N=0.2fAc;当为拉力时以负值 代人计算。 抗震等级为一级的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应进行墙板水平 的受剪承载力验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6.1.7抗震等级为一级的高层密肋复合板结构应进

接缝处的受剪承载力验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 当轴向力N为压力时

2地震设计状况: 当轴向力N为压力时

V<(V.+V, +VN)/YRE VN = 0. 3N

V<(V.+VN)/YRE

.1.7连接柱共同工作系数(值

6.1.8密肋复合墙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板高度应根据结构层高确定;墙板宽度应根据房屋开 间、进深确定,但不宜大于4.5m;单块墙板重量宜控制在30kN 以内; 2不宜采用立面为L形的墙板: 3墙板厚度应由计算荷载、楼板形式及热工性能要求等因 素确定;当采用现浇楼板时,承重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0mm; 当采用预制楼板时,承重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200mm; 4密肋复合墙板的框格划分应根据构造及受力计算确定 墙板内肋柱间距不宜大于900mm;肋梁间距不宜大于800mm; 5密肋复合墙板肋梁、肋柱截面尺寸应根据构造及受力计 算确定;中间肋梁肋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80mm,边肋梁、边肋 柱不宜小于100mm,门洞、窗洞顶部肋梁高度不宜小 于150mm; 6肋梁、肋柱钢筋外伸长度应符合受拉锚固要求,并应与 边缘构件、连接柱或连接梁可靠连接;

7墙板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关于墙与壳的保护层厚度规 定,当采用工厂化制作时,可适当减小保护层厚度: 8墙板布置时应按房屋平面尺寸和施工安装的要求,除每 侧预留25mm的墙板标志缝外,对十字、丁字连接柱节点,尚 应留有施工操作空间:

9当墙板内填充体采用拼砌时, 并缝宜沿墙板竖向布置,并应采用水 泥砂浆填实,各肋格间严禁有水平通 缝出现; 10带洞墙板洞口不宜过大,洞 口宽度宜小于墙板总宽度的50%,且 不宜大于2.0m;洞口两侧实墙板宜等 宽、对称(图 6. 1. 8)。

6.1.9轻钢密肋复合墙体,当轻钢密

图6.1.8窗洞尺寸限值 1一窗洞

采取措施能保证与混凝土的良好粘结时,其承载力验算可按钢 混凝土密肋复合墙体相关内容执行,

3.2密肋复合楼盖设计

6.2.1密肋复合楼盖的整体布置应能合理传递荷载,设计应有 明确的计算简图,计算分析应能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 柱支承楼板结构可根据建筑设计和结构计算的要求设置柱帽或 托板

6.2.2密肋复合楼盖宜采用空间有限元方法或等代框架杆

系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

结构分析宜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在有可靠依据时可采用塑性 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并应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 密肋复合楼盖在荷载作用下各区格板的梁挠度和裂缝宽度的 土算及相关设计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中的相关规定。

6.2.3密肋复合楼盖的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密肋复合楼盖中,肋格各项承载力设计均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计算规定; 2边梁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为柱支承楼盖时,密肋复合楼盖的外周边官布置框 架梁,且框架梁高度应大于密肋复合楼盖厚度,框架 梁截面尺寸和配筋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 2)边梁的截面抗弯刚度可按“1形”或“倒L形”截面 计算,边梁宽度不宜超过柱截面高度。 3抗震设计时宜沿柱轴线设置主肋梁或框架梁; 4楼盖节点区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盖与框架柱连接的节点及周围相关区域,应根据刚 度和承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案;在楼盖与框架柱相 交的节点区域及周围内力较天处,宜采用现浇实心楼 盖及托板式柱帽; 2)楼盖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受冲切截面的控制条件 及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 3)当节点附近设置托板式柱帽时,应进行楼盖厚度变化 处的受冲切承载力验算,选择最不利冲切破坏截面进 行冲切承载力验算; 4)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及相关设计要求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的相 关规定。 ,2.4密肋复合楼盖的设计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6.2.4密肋复合楼盖的设计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5.2.4密肋复合楼盖的设计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边支承楼盖的跨高比:对于单向楼盖不宜大于25, 于双向楼盖按短边不宜大于35;

2)柱支承楼盖的跨高比:跨度按长边计,有柱帽或托板 时不宜大于35,无柱帽时不宜大于30。 2楼板周边可伸出边柱外侧,从楼板边缘至边柱中心的伸 出长度不宜超过内跨跨度的0.4倍。 3肋梁的宽度不应小于60mm,肋梁截面高度与宽度之比 不宜大于5,肋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50mm,并应满足设备管 线的穿行要求。 4当密肋复合楼盖中填充体上下均有现浇叠合层形成I形 肋梁受力截面时,上部叠合层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下部叠合 层的厚度不应小于40mm,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不 应大于250mm。 当密肋复合楼盖中填充体仅上部有现浇叠合层形成T形肋 梁受力截面时,上部叠合层的最小厚度应为50mm,其钢筋间距 不应大于250mm;填充体底部现浇有较薄的构造面层时,面层 内应配置抗裂钢丝网片,钢丝网片应锚入两侧现浇肋梁内。 当密肋复合楼盖中填充体为配筋空心箱体且上下均无现浇叠 合层时,空心箱体的上面板设计应满足区格的传力要求,下面板 设计应满足抗裂及局部吊重要求。 5密肋复合楼盖中,区格板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对于板构件 的规定取值,密肋梁按梁的规定取值

6.3.1密肋复合外墙板、密肋复合楼盖因密肋所形成的热桥部 位宜采取加强的保温措施,可采用局部或整体外保温处理措施。 6.3.2当密肋复合板结构采用EPS模块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 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进行保温一体化设计时,导热系 数的修正系数可取1.0。 6.3.3当采用结构与保温一一体化构造的密肋复合板结构,在预

制密肋复合墙板或现场浇筑密肋复合楼盖时,应采用E

DBJ61∕T 142-2018 农村危房改造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应用技术导则为底模或侧模进行整体制作;其他现浇部分的外保温也应进行整 体制作。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设置 防火隔离带;当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厚抹灰面层时,可耶 消防火隔离带。

6.3.5当密肋复合楼盖填充体为空心箱体时,可在肋梁高度中

部设置空心箱体间贯通管道;肋梁梁腰开设孔洞后应满足结构受 力和构造要求。

6.3.6结构与保温一体化的设计应

1密肋复合墙板所有的EPS模块组合时,均应企口插接或 错缝搭接,对无法实现企口插接的热桥部位施工,设计时应在该 部位预留10mm~15mm缝隙,并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封堵; 2应采用耐碱玻纤网格布作为抹灰面层的抗裂增强材料; 3当密肋复合墙板的外表面采用厚抹灰面层时,应将金属 热镀锌电焊网用自攻钉固定在连接桥外露的端头上。 6.3.7有保温要求的密肋复合墙板或密肋复合楼盖,不宜在板 件上开凿洞口和设置脚手眼。

6.3.8密肋复合板结构

程附录 C的有关规定。

CJ∕T 127-2000 压缩式垃圾车7多层密肋复合板结构设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