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700-2020 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技术规范

WS/T 700-2020 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技术规范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91.9K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4395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WS/T 700-2020 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技术规范简介:

WS/T 700-2020《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技术规范》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制定的一份技术规范,它针对洪涝灾害后环境的特殊性,提出了预防性消毒的相关操作和建议。该规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灾后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受灾人群的健康。

以下是该规范的一些要点:

1. 环境消毒:对于洪涝灾区的环境,如居住区、公共场所、学校、医疗机构等,需要进行彻底的环境消毒,包括清理污水、垃圾,消毒地面、墙壁、家具、生活设施等。

2. 饮用水消毒:确保灾区的饮用水安全,可通过煮沸、氯消毒等方法对水源进行处理。

3. 食品安全:对灾区的食品加工和存储环境进行消毒,防止食物中毒。

4. 医疗卫生:对医疗机构的病房、手术室、诊疗设备等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院内感染。

5. 个人卫生:强调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染物等。

6. 应急救援人员的防护:对救援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防止他们在消毒过程中被感染。

该规范是针对洪涝灾害后特定环境下的消毒措施,旨在通过科学的消毒手段,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公众健康。对于灾区的管理者、救援人员以及受灾居民来说,理解和执行这一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WS/T 700-2020 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为预防疾病发生和传播采取的措施,包括清污、消毒等卫生措施。 3.5 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disinfection 在洪涝灾区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处

4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的处理原则

WS/T7002020

GB 50260-1996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5各类消毒对象消毒方法

1.1对室内外进行彻底的环境清污,改善环境卫生。对遭受灾害的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卫生处 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尽可能消除导致疫病发生的各种隐患。

WS/T7002020

5.2.1集中式供水,未被破坏的自来水厂,按照GB5749执行,并加强水源水和末梢水的监测。在洪 涝灾害期间,水厂应根据水源水水质变化情况,及时使用或加大混凝剂和消毒剂的使用量,保证出水水 质符合GB5749的要求。 5.2.2集中供水点有条件的首选净水消毒设备进行生活饮用水消毒,对临时集中供水设施、设备,应 添加饮用水消毒剂。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时,作用30min后,出水口余氯量不低于0.3mg/L,使用二 氧化氯处理时,出水口余氯不低于0.1mg/L。 5.2.3使用槽车(如消防车、绿化工程用水车、洒水车等)临时供水的,应灌装符合GB5749要求的 水,槽车在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清洗消毒。 5.2.4分散式供水,如直接从江、河、渠、溪、塘、井、涌泉等水源取用水者,可根据水源水状况, 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阅消毒剂使用说明书,控制消毒剂用量和接触时间。具 体消毒方法见附录A。被洪水污染的水井应立即停止供水,待水退后经彻底清洗消毒恢复灾前状况后方 可恢复供水。 5.2.5煮沸是简单有效的消毒方式,在有燃料的地方可采用。煮沸消毒的同时可杀灭寄生虫卵,所有

家具、卫生洁具、办公用品等清污后,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冲洗、擦拭或浸泡, min,或采用200mg/L二氧化氯、1000mg/L过氧乙酸、1000mg/L季铵盐类消毒剂作消毒处理 时间15min~30min。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5.4餐(饮)县的消毒

餐(饮)具清洗后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在15min以上。也可使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 效氯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消毒剂浸泡后应以清洁水冲洗干净。临时避 时安置点公共使用的餐(饮)具每次使用前均应消毒并保洁。

新鲜的瓜果、蔬菜可用含氯消毒剂100mg/L200mg/L或二氧化氯50mg/L~100mg/L作用20min~ 30min;或过氧乙酸500mg/L~1000mg/L、或酸性氧化电位水冲洗10min;或10mg/L臭氧水作用 10min。消毒后均应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5.6.1参与灾后环境清污、动物户体处理等工作后均应进行手消毒,可选用有效的手消毒剂或碘伏搓 擦两手。

两手。 6.2因长时间洪水浸泡造成皮肤红肿、损伤者应及时就医,也可用碘伏或其它皮肤消毒剂进行 毒。

WS/T7002020

5.7.1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新鲜动物户体应尽快深理或火化,对已经发臭的动物户体,可用有效氯 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喷洒户体及周围环境,去除臭味并消 毒,然后再深埋处理或火化。 5.7.2户体埋葬的场所应由当地政府指定,不得随意乱埋。地点应选择远离水源及居民点的地方,选 择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向。挖土坑深2m以上,在坑底撒漂白粉或生石灰,把动物尸体投入坑内,再用干 漂白粉按20g/m²~40g/m撒盖于户体上,一层尸体一层漂白粉,然后覆土掩埋压实。 5.7.3遇难者的尸体一般不会引起传染病流行,或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但对于已腐烂发臭的体, 在裹尸袋内要适当喷洒漂白粉或其他消毒除臭剂。户体用塑料尸袋包裹严密,不漏异味,不渗出腐败液 体,及时送往火化场处理。在移运和处理过程中应遵循既要防止传播传染病、又要防止污染环境的卫生 原则。 5.7.4户体清理后需要对其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喷洒,作 用30min~60min 5.7.5运送尸体的交通工具可采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溶液喷 洒,作用30min~60min。如遇较大量体液等污染的情况,应先采用5000mg/L~10000mg/L有效氯 消毒剂去污染后再用前法处理。车辆、工具每次使用后消毒

6.1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在产品有效期内。 6.2消毒剂应有专人管理,做好消毒剂的集中储存、供应、分发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必要时,对 库存消毒剂进行有效含量测定。 6.3消毒工作应按照附录B规定的程序开展,消毒剂的配制、使用均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并做好消毒剂的配制、消毒工作及消毒效果检测相关记录,记录格式可参照附录C

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效果

1.1.1消毒前采样:将无菌棉拭子在含10ml0.03mo1/L磷酸盐缓冲液(PBS)试管中浸湿 壁上挤压至不出水后,对无菌规格板框定的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采样面积为5cm×5cm),

WS/T7002020

往返各8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使其四周都接触到物体表面。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拭子采样端剪入原 PBS试管内,充分振打,进行活菌培养计数。 7.1.1.2消毒后采样:消毒至规定的时间后,在消毒前采样点附近的类似部位进行棉拭子涂抹采样。 除用采样液(含相应中和剂)代替PBS外,其余步骤和方法与消毒前采样相同。将消毒前、后样本4h 内送实验室进行活菌培养计数。

按照GB5749相关规定进行评价。

照GB5749相关规定进行

7.3公用生活物品消毒效果

按照GB37488相关规定进行评价。

按照GB14934相关规定进行评价。

WS/T70020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洪涝灾区饮用水消毒

A.1饮用水水源的选择

A.2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

A.2.1缸(桶)水消毒处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或用明矾 昆凝沉淀后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白精片或泡腾片。按有效氯4mg/L~8mg/L投药,先将漂 粉精片或泡腾片压碎放入碗中,加水搅拌至溶解,然后取该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 混合均匀,盖上缸(桶)盖,30min后测余氯0.3mg/L~0.5mg/L即可。若余氯达不到,则应增加消 毒剂量,缸(桶)应经常清洗

A.2. 2 手压并的消毒

手压井一般只经过消毒处理,水质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消毒方法同A.

A.2.3大口井的消毒

A.2.3.1直接投加法

投消毒剂前先测量井水量再计算投药剂量,以漂白粉消毒圆形水并为例,可按式A.1计算

h×3.14×r²×c

少每天2次,在早晨和傍晚集中取水时段前进行

,在早晨和傍晚集中取!

A.2.3.2持续消毒法

WS/T7002020

将漂白粉或漂粉精片装入开有若于个小孔(孔径为0.2cm~0.5cm,小孔数可视水中余氯量调整) 的饮料瓶中(每瓶装250g~300g),用细绳将容器悬在井水中,同时系一空瓶,使药瓶漂浮在水面下 10cm处。利用取水时的震荡使瓶中的氯慢慢从小孔中放出,达到持续消毒的目的。一次加药后可持续 1周左右。采用本法消毒,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投加药物,测定水中余氯,余氯量在0.7mg/L左右。若 水井较大,可同时放数个持续消毒瓶。

A.2.3.3超量氯消毒法

经水淹的水井需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 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超量氯消毒。 方法是:先将井水掏干(若井水中查出致病菌,应先消毒后再掏干),清除井壁和井底的污物,用 3%~5%漂白粉溶液(漂粉精减半)清洗后,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再按加氯量10mg/L~15mg/L 投加漂白粉(或漂粉精)即每㎡水加40g60g漂白粉(有效氯按25%计),浸泡12h~24h后,抽 尽井水,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A.2.3.1或A.2.3.2消毒,投入正常使用,必要时经细菌学检 验合格方可使用。 蓄水池(箱)的清洗消毒可参照此法

A.3使用一体化净水设备

自然灾害发生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一体化净水设备对原水进行处理和消毒。可直接以 河水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为水源,可有效去除胶体、悬浮物颗粒、溶解盐类、有机物以及微生

DB45∕T 1551-2017 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A.4临时应急供水的运送

A.4.1瓶装水运输方便,水质安全,可用来解决应急饮水问题。 A.4.2在道路交通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利用水车送水,居民就近取水。用于送水的设备,无论是水车、 消防车、洒水车、水箱或聚乙烯塑料水桶,在运水前,都应对盛水容器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用有效 氯400mg/L溶液冲洗,作用30mim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待运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达0.5mg/L以上, 以确保运送水的卫生质量,防止运送的水受到二次污染。 供水量可参考如下:临时救援而设的门诊和医院每人每天40L~60L,后勤供应处每人每天20L~

A.5.1按GB/T5750检验。 A.5.2水源水检验项目:浑浊度、pH、色度、氨氮以及其他有关项目。 A.5.3饮水检验项目:浑浊度、余氯、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色度、臭味及其他有关项目。其中浑浊 度和余氯两个项目每日每批处理水均测定。

WS/T700202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预防性消毒工作程序

预防性消毒工作应在消毒专业人 进行现场调查,可根据当地灾情具体情况、污染程度、范围以及可能发生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待消毒对 象的种类、性质、数量及消毒方法

消毒前应穿戴好工作衣、帽、口罩、手套,备好防护用具,进行现场观察,估计污染情况,阻止无 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并按面积或体积、物品种类、数量多少,正确选择消毒剂种类和拟采取的消毒方法, 计算所需配制的消毒剂用量,并注意所用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保证配制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必要时在实施消毒前应由检验人员先对不同消毒对象采集样品,送实验室检验JTS∕T 164-1-2021 港口货运车辆射频识别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了解消毒前 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