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1/T 3270-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β射线法简介:
DB21/T 3270-2020 是中国的地方标准,全称为《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β射线法》。该标准主要针对固定污染源(如工厂、燃煤设施等)排放的废气中的低浓度颗粒物(PM)的测定方法,其中,β射线法是一种常用的颗粒物检测技术。
β射线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β射线对颗粒物的散射或吸收进行测量。在废气中,颗粒物会拦截β射线,导致β射线强度的衰减。通过测量衰减的程度,可以推算出颗粒物的浓度。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较好的优点,特别适合于低浓度颗粒物的连续监测。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设置好一个β射线源,然后让废气经过检测器,β射线源发出的射线会与颗粒物发生作用。通过测量射线强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颗粒物的浓度。然后,将测量结果与标准曲线对比,就可以得到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具体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的精度和准确度取决于多个因素,如β射线源的稳定性、检测器的校准、废气的性质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控制和校验各个环节。
DB21/T 3270-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β射线法部分内容预览: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32702020
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方法原理, 5试剂和材料, 6仪器和设备 7采样和测定 8结果计算与表示 9注意事项 10附录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方法原理, 5试剂和材料 6仪器和设备 7采样和测定 8结果计算与表示 9注意事项, 10附录
工程造价流程.docxDB21/T3270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
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β射线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低浓度颗粒物(≤50mg/m)的测定。 当采样体积为1m(标干体积)时,方法检出限为0.1mg/m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48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 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I83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放射性元素核衰变过程中发出的电子流。 注:B射线源可以使用147Pm、14C或85Kr等放射源。
将具有加热/制冷功能的颗粒物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利用等速采样方法抽取一定量的含颗 粒物的废气,采用烟道外过滤的方式,颗粒物被截留在捕集材料上。β射线通过滤膜时,能量发生衰 减,通过对衰减量的测定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β射线衰减量与颗粒物的质量遵循以下吸收定律
式中:N 单位时间内通过滤膜的β射线量 No—单位时间内发射的β射线量; k——单位质量吸收系数,cm²/mg; 一单位面积颗粒物质量,mg/cm² 颗粒物质量经如下方法测得:
DB21/T32702020
步骤1:空白滤膜的测定
步骤2:颗粒物截留后滤膜的测定
N,=Na.e*k(m+m)
合并式(2)和(3)得:
式中:N 单位时间内通过空白滤膜的β射线量; N2 单位时间内通过颗粒物截留后滤膜的β射线量: 单位面积空白滤膜的本底颗粒物质量,mg/cm: 4m 单位面积滤膜上截留的颗粒物质量,mg/cm。
可选用玻璃纤维滤膜等滤膜(包括滤带)。滤膜应边缘平整、厚薄均匀、无毛刺、无污染,不得 有针孔或任何破损。滤膜材质不应吸收或与废气中的气态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对于直径为0.3μm 的标准粒子,滤膜的捕集效率应>99.5%,对于直径为0.6μm的标准粒子,滤膜的捕集效率应>99.9%。
6.1废气中水份含量的测定装置
5. 2废气温度、压力、流速的测定装
6.3β射线颗粒物测定仪
DB21/T32702020
颗粒物采样装置由采样管、冷却和干燥系统、流量计和抽气泵单元以及连接管线等组成。除组合 代采样管由烟道外过滤的滤膜及固定装置代替烟道内过滤的滤筒及滤筒采样管外,采样装置其余均应 符合HJ/T48中采样装置的要求。 采样管应采用耐腐蚀、耐热材料制造,并具备全程加热功能,加热温度在130℃土10℃。采样管前 瑞应采用弯管方式,并保证采样嘴与采样管整体呈90°角,前弯管表面应平滑,避免突变。采样嘴应 符合HJ836中采样嘴的要求。为避免静电对采样装置的影响,采样装置应配有接地线
6.3.2分析测量装置
分析测量装置主要由"c等射线源、β射线探测器、滤膜传送控制装置、滤膜加热装置(加热温度 05℃±5℃)等组成。不同类型β射线分析测量装置组成可以不同,本标准列举了两种烟道外过滤颗 粒物采样及分析测量装置示意图,详见图1和图2
图1烟道外过滤颗粒物采样及分析测量装置示意图(滤带)
DB21/T32702020
7.1采样位置、采样点和采样时间
采样点和采样时间应符合GB/T16157、HT/T397
7.2.1检查滤膜是否存在破损或其他异常情况。 7.2.2按照HJ/T48中流量准确度的要求对颗粒物采样装置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准确度进行校准。对于 组合式采样管皮托管系数,应每年校准一次;当皮托管外形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及时维护校准或更换 7.2.3确定现场工况、采样点位和采样孔、采样平台、工作电源、照明及安全措施等应符合监测要求 7.2.4准备监测所需其他仪器设备、防护设备及原始记录等,
7.3.1根据现场实际测量的烟道尺寸,按7.1要求选择监测断面,确定采样点数目。 7.3.2记录现场基本情况,清理采样孔处积灰。 7.3.3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漏气,检漏应符合GB/T16157中系统现场检漏的要求。 7.3.4测试前应使用标准膜片对仪器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标准膜片的标称值误差应在±5%范围内。 7.3.5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要求设置采样管及滤膜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7.3.6待加热温度达到设定值并稳定后DB32∕T 2549-2013 悬索桥主缆除湿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要求对空白滤膜β射线透过量进行测量 7.3.7开始采样,采样步骤参见GB/T16157中采样步骤的要求,或按照仪器的操作方法使用微电脑平 行自动采样,采样过程中进入采样嘴的吸气速度与测点处的气流速度应基本相等,相对误差不超过 土10%。采样全程应保证采样管温度及滤膜加热装置温度在要求的范围内。 7.3.8采样结束后,对截留颗粒物后的滤膜β射线透过量进行测量。 7.3.9根据采样前后β射线穿过滤膜的衰减量得出滤膜上截留的颗粒物质量,结合本次标干采样体积 计算得出颗粒物浓度。W文
7.4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7.4.1现场采样的质量保证措施应符合HJ/T397中现场采样质量保证措施的要求。 7.4.2样品采集时应保证每个样品的增重不小于1mg,或标干采样体积不小于1m。 7.4.3应保证采样后截留在滤膜上的颗粒物全部在β射线的照射范围之内;测试前后β射线穿过滤膜 的能量衰减量不应超过总量的75%。
颗粒物浓度按式(6)计算:
式中:p一一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中颗粒物浓度,mg/m: m—滤膜上捕集的颗粒物质量,mg; Vm标准状态下干采气体积,m²。
颗粒物的浓度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DB21/T32702020
1应定期检查标准膜片,如发现膜片表面附有灰尘等, 应用无水乙醇清洗膜片表面:如膜片表 破损、变色等,应及时更换标准膜片。 2应根据使用频率定期用洁净气体对采样管进行反吹
6家验证实验室对浓度水平为3mg/m、25mg/m、40mg/m的颗粒物浓度尘源进行测定: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0%~11.2%、3.0%~7.4%、4.1%~7.0%;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1.6%、1.4%; 重复性限分别为:0.7mg/m²、3.3mg/m²、6.0mg/m²; 再现性限分别为:0.6mg/m²、3.2mg/m²、5.7mg/m²。 6家验证实验室对某电厂总排口、某钢厂排放口、某焦化厂排放口等典型排污口排放烟气中颗粒物 浓度进行测定。某电厂总排口烟气中颗粒物浓度为1.3~2.5mg/m、平均值1.8mg/m;某钢厂排放口 烟气中颗粒物浓度为6.3~9.6mg/m²,平均颗粒物浓度为7.9mg/m²;某焦化厂排放口烟气中颗粒物浓 度为7.1~10.0mg/m²JC∕T 2123-2012 耐火浇注料标准脱模时间试验方法,平均颗粒物浓度为8.6mg/m²。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2%~17.8%、6.0%~16.8%、7.6%~13.2%;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3%、1.3%、3.6%; 重复性限分别为:0.8mg/m²、2.7mg/m²、2.5mg/m²; 再现性限分别为: 0. 9 mg/m、2. 5 mg/m²、2. 4 mg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