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LY/T 2811-2017 结构化森林经营数据调查技术规程简介:
《LY/T 2811-2017 结构化森林经营数据调查技术规程》是一部关于森林经营数据调查的专业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规范了结构化数据的调查方法、流程和要求。LY/T是林业行业推荐标准的代号,"Y"代表林业,"T"代表技术规程。
该规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采集:规定了森林资源数据的采集方法,包括森林面积、森林类型、林木种群、生长状况等关键数据的获取途径和质量控制措施。
2. 数据处理:强调了数据的整理、清洗、编码和标准化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分析:提出了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如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等,以便对森林经营状况进行科学评估。
4. 报告编制:明确了数据调查结果的报告编写要求,包括报告的内容结构、格式和数据呈现方式等。
5. 质量控制:强调了数据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总的来说,LY/T 2811-2017 是指导我国森林经营数据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对于提升森林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LY/T 2811-2017 结构化森林经营数据调查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结构单元spatialstrud
空间结构单元是指林分中标 ≥2)株相邻木组成的结构单元。参照树与 其最近4株相邻木构成的结构单元称为最佳
图1.参照树及其4株最近相邻木所构成最佳空间结构单元
空间结构参数指基于最佳空间结构单元民用机场选址报告确定编制单位项目招标文件,用于描述林木分布格局、树种隔离程度、大小分化程度和 密集程度的参数,包括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
角尺度uniformang
判断林未分布格局的指标,通过分析林未最近4株相邻未的分布情况来衡量林未分布的均匀性
3.2.4密集度crowding
3.3林层数forestlavernumbe
4结构化森林经营的数据调查
LY/T28112017
数据调查方法主要有大样地法、 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
大样地法适用于地形平缓,有足够面积设立典型样地的林分,样地面积要求至少为2500m。采用全 站仪、罗盘仪或皮卷尺对样地内的林木进行定位,并调查林分非空间结构指标等。空间结构参数计算可 运用相关软件
表1.样方面积与样方数量关系
LY/T28112017
采用基于最佳空间结构单元的点抽样调查方法,数据调查表格记录见附录C。调查步骤如下:
4.2.3.1抽样点设置
在林分中从一个随机点开始,走蛇形线路,每隔一定距离(10m~15m)设立一个抽样点(天然林 抽样点不少于49个,人工林中抽样点不少于20个)(图2):
4.2.3.2参照树选择与调查
选择距抽样点最近4株胸径≥5cm的林未作为参照树,并测量最远的参照树到抽样点的距离( 查记录参照树的树种、胸径、树高、冠幅、活枝下高、健康状况等。
4.2.3.3空间结构参数调查
分别以参照树与其最近4株胸径≥5cm的林木组成结构单元,调查各参照树的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 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统计结构单元中树种数和林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 赋值及意义分别见图3、图4、图5和图6
,基于最佳空间结构单元的抽样调查点设置示意
图3.角尺度赋值及意义
LY/T28112017
图4.大小比数赋值及意义
图5.混交度赋值及意义
图5.混交度赋值及意义
4.2.3.4林分密度估讯
4.2.3.4林分密度估讯
图6.密集度赋值及意义
LY/T28112017
点抽样调查时,每公项林木株数可通过抽样点到第4株相邻木的距离结合林分平均角尺度范围,采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计算方法见表2
点抽样调查时,每公项林木株数可通过抽样点到第4株相邻木的距离结合林分平均角尺度范围 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计算方法见表2。
表1.林分密度估计方法
表2式中,产为抽样点到第4株相邻木距离平方的均值,n为抽样点数,r为抽样点到第4株相邻木距 离的中位数。
式中,产为抽样点到第4株相邻木距离平方的均值,n为抽样点数,为抽样点到第4株相邻木距
1.角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LY/T28112017
LY/T28112017
相邻木夹角(α)定义:空间结构单元中,从参照树(i)出发,与最近4株相邻木的水平分布关系 中,任意两株最近相邻木的夹角有两个,令小角为α,大角为β,α+β=360°,图7中参照树与其最近相邻 木1和4、4和2、2和3、3和1构成的夹角都是用较小夹角αu、(1、αa、αa表示。
图7.参照树与其相邻最近的树构成的夹角示意图
林分平均角尺度计算公式:
1,当第j个α角小于标准角α i 0,否则
2.混交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混交度(M)定义:4株最近相邻木中与参照树不属同种的个体所占的比例,M计算公
林分平均混交度用修正的混交度公式计算(MS)计算公式:
1,当参照树第株相邻木非同种时 ij= [0,否则
1,当参照树与第株相邻木非同种时 [0,否则
LY/T28112017
LY/T28112017
式中:N为林木株数;M;为第i株树的混交度;n,为第i株树所处的结构单元中树种个数。 3.大小比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大小比数(U)定义:4株最近相邻木中胸径(或树高、冠幅)大于参照树的个体所占的比例,U计 算公式:
林分中目的树种的大小比数均值反映树种所测指标的优劣程度,计算公式:
0,如果相邻木比参照树i小 1,否则
4.密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密集度(C)定义:4株最近相邻木中树冠与参照树连接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树冠连接是指相邻树 木的树冠水平投影重叠,包括全部重叠或部分重叠,树冠刚刚相切或相对独立都不属于连接。C计算公 式:
1,当参照树写第株相邻木树冠连接时
分树种统计密集度GB∕T 1463-2005 纤维增强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求目的树种的平均值,即可得到目的树种的密集度,计算公
样地调查时,树高分层可参照国际林联 的林分垂直分层标准,即如果各层的林木株数 %,则认为该林分林层数为3,如果只有1个或2个层的林木株数≥10%,则林层数对应为1或2。点 查时按结构单元统计,即以最佳空间结构单元为单位统计林层数(按树高相差5m划分层次),统 构单元林层数为1、2、3层的比例,从而可以计算出林分整体的林层数
LY/T2811201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样方调查简表
LY/T2811—2017附录C(规范性附录)基于最佳空间结构单元的点抽样调查表抽参枝大密抽样点到胸树冠角混树林样照下小集第4株相邻径高幅尺交种层比备注点树树种名高度数木的距离cmmm度度数号号m数m2341223412334124341253412634调查地点:调查人:调查时间:9
15ZJ001 建筑构造用料做法LY/T281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