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1/T 0009-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501/T 0009-2020 碳管理体系 要求简介:
DB1501/T 0009-2020《碳管理体系 要求》是一部地方标准,其全称为《北京市碳排放管理技术要求》,该标准主要针对北京市的碳排放管理进行了规定。碳管理体系是一种帮助企业或组织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管理框架,主要包括碳排放监测、管理、报告和改进等活动。
具体要求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碳排放监测:要求企业建立碳排放监测体系,对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和追踪。
2. 碳排放管理:强调企业应制定和实施碳排放管理策略,包括节能减排措施,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足迹。
3. 碳排放报告:规定企业应定期编制碳排放报告,公开其碳排放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4. 碳管理审核:鼓励企业进行内部或外部的碳排放审核,确保碳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5. 持续改进:鼓励企业持续改进碳管理,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逐步降低碳排放。
总的来说,DB1501/T 0009-2020标准旨在推动北京市的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上发挥积极作用。
DB1501/T 0009-2020 碳管理体系 要求部分内容预览:
DB1501/T00092020
DB1501/ T 00092020
碳排放源carbonemissionsource 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3.6 碳排放量carbonemissions 组织在一定时间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计量单位为“吨二氧化 碳当量”。 3.7 碳源流carbonsourceflow 流入组织或流出组织边界的化石燃料、含碳的原材料、含碳的产品或含碳的废物。 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废气如果被现场回收利用而不流出组织边界,则不属于碳源流。 3.8 碳排放权carbonemissionrights 组织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所获得的碳排放指标从而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 3.9 碳配额carbonemissionquota
碳排放源carbonemissionsource 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 3.6 碳排放量carbonemissions 组织在一定时间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计量单位为“吨二氧化 碳当量”。 3.7 碳源流carbonsourceflow 流入组织或流出组织边界的化石燃料、含碳的原材料、含碳的产品或含碳的废物。 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废气如果被现场回收利用而不流出组织边界,则不属于碳源流。 3.8 碳排放权carbonemissionrights 组织在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所获得的碳排放指标从而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 3.9 碳配额carbonemissionquota
由碳交易管理部门发放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额度LY/T 3040-2018标准下载,计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4.2组织的机构、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相关的机构、职责和权限得到分配、沟通和理解。 最高管理者应分配职责和权限,以确保: a)碳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DB1501/T00092020
b)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报告碳管理的绩效以及改进机会; d 在整个组织中推动低碳发展战略: e)在策划、实施碳管理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最高管理者应在界定的碳管理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碳管理方针,碳管理方针应满足: a) 与组织碳排放的特点、规模相适应; b) 包括改进碳排放绩效的承诺; 包括履行其合规义务的承诺; d 为制定碳管理目标提供框架; 形成文件,在内部不同层面得到沟通、传达,并可为相关方获取; 根据需要定期评审和更新
组织应进行碳管理的策划,形成文件。策划应与低碳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并保证持续改进碳排放绩 效。策划应包含对碳排放绩效有影响活动的评审
组织应识别碳排放对其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组织应: a)识别政策变化驱动的风险; 注:政策的不确定性、产品标识政策与标准、强制性碳排放报告、碳税、碳排放交易机制等。 b)识别政策变化驱动的风险; 注:政策的不确定性、产品标识政策与标准、强制性碳排放报告、碳税、碳排放交易机制等。 c 识别物理参数变化驱动的风险: 注:极端气候引发的自然灾害对组织造成的潜在风险。 d)识别其他风险。 注:利益相关方的诉求、社会责任、企业声誉等。
组织应确定碳排放量核算的方法学和准则,编写碳排放报告。碳排放报告至少应包括: a 碳排放量核算的目的和核算准则; b 碳排放的范围和边界; c) 核算期; d) 工艺和设备信息; e) 碳排放源及排放种类; f 碳排放活动水平及其交叉验证的方式; g 碳排放因子:
组织应确定碳排放量核算的方法学和准则, 碳排放量核算的目的和核算准则; b) 碳排放的范围和边界; c) 核算期; d) 工艺和设备信息; e 碳排放源及排放种类; f 碳排放活动水平及其交叉验证的方式; g) 碳排放因子:
DB1501/ T 00092020
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 i)计量器具信息及碳排放数据的不确定性; i)主要碳排放源和改进碳排放绩效的机会; k)与碳排放量相关的其他事项。
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 i)计量器具信息及碳排放数据的不确定性 j)主要碳排放源和改进碳排放绩效的机会;
5.5碳减排目标、指标和碳减排方案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碳减排目标、指标,覆盖相关层次、过程或设施等层面,并形成文件。 目标和指标应与碳管理方针保持一致,碳减排指标与碳排放目标保持一致。组织应建立、实施和 减排方案以实现碳减排目标指标。碳减排方案应形成文件,并定期更新。
在实施和运行碳管理体系过程中,应使用策划阶
组织应确保与碳管理体系相关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训、技能或经验所要求的能力,无论这 些人员是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组织应识别与碳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 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组织应保持适当的记录,
组织应确保为其或代表其工作的人员认识到: 符合碳管理方针、程序和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满足碳排放管理体系要求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改进碳排放绩效所带来的益处; 自身活动对碳排放核算、报告、控制、交易和遵约产生的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其活动和行为对 实现碳排放目标和指标的贡献,以及偏离规定程序的潜在后果,
3.4碳信息披露与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与碳管理体系有关的内部和外部交流所需的过程,包括: 息服务 a) 信息交流的内容; b) 信息交流的时机; C 信息交流的对象; d 信息交流的方式。
4.2策划信息交流过程
组织应对碳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交流做出响应 组级织应保留文件代化信息,作为其信息交流 的证据。组织应: a)考虑其合规义务; b)确保所交流的碳管理体系信息一致且真实可信。
6.4.3内部信息交流
DB1501/T00092020
a)在其各职能和层次间就碳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内部信息交流,适当时,包括碳管理的变 b)确保其信息交流过程使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能够为持续改进做出贡献。
6.4.4外部信息交流
组织应按其合规义务对碳管理相关信息进行外部交流。 注:外部交流可包括碳排放信息披露、碳排放报告等。
组织的碳管理体系应包括: a)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 b)组织确定的实现碳管理体系有效性所必需的文件化信息。
6. 5. 2 创建和更新
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a)标识和说明; b) 形式和载体; c)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3.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碳管理体系及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应予以控制,以确保其: a)在需要的场合和时机,均可获得并适用; b)得到充分的保护。
组织应识别其确定的碳管理体系策划和运行所 部的文件化信息,适当时予以控制。为控 制文件化信息,组织应进行以下适用的活动: 准信息服 a)分发、查阅、检索和使用; b) 存储和保护,包括保持易读性; c) 变更和控制; d)保留和处置。
5.6产品方案及运行计划
组织应分析政策和市场情况,制定产品方案,建立产品方案实施和监督管理机制、信息反馈和动态 调整机制。产品方案应包括: a)能源、原材料等市场分析; b)碳排放水平、配额获取量及价格变动趋势分析; c)产品价格分析:
DB1501/ T 00092020
d)产品种类和产品产量计划; e)不确定性分析及动态调整机制设计。
6. 6. 2 运行计划
组织应制定运行计划以降低碳排放量。运行计划应包括: a) 组织排放总量和碳排放水平分析; b) 碳交易工具和碳融资工具适用性分析; C) 组织节能降碳潜力分析及节能减碳工程可行性分析; d) 技术创新研究; e 运行计划设计; f 不确定性分析及调整机制设计
6.6.3产品方案和运行计划后评估
组织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产品方案和运行计划后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 a)产品方案和运行计划的落实情况; b)产品方案和运行计划实施投入收益分析: c)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碳数据质量控制的文件化信息。内容包括碳数据管理计划、构建碳数据结 构、碳排放数据收集及排放量计算。
6.7.2碳数据管理计划
组织应建立数据质量监管制度,明确数据质量管理要求。碳数据管理计划应包括: a)建立碳排放数据收集和上报流程; 确定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人员、计量器具、数据记录及数据质量验证; C 确定碳排放数据准确性验证方法,进行数据不确定性分析
6.7.3构建碳数据结构
组织应建立碳数据结构规范碳排放数据的采集 信息服务 整理。碳数据结构包括: a) 确定核算边界和范围; b 识别碳源流; C 确定数据维度: d) 确定各碳源流数据源的排放因子。
6.7.4碳数据收集及排放量计算
组织应规定碳数据收集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数据记录、外部资料采集、取样分析等;确定碳排放量 化方法和计算公式。
6.7.5碳排放数据技术复核
组织应规定碳排放数据技术复核的过程和方法
【八层】11305.82平米大学实验楼(计算书、部分建筑、结构图)DB1501/T00092020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碳配额管理的文件化信息,组织应保持碳配额管理的相关记录。内容包括: 年度碳配额和碳排放量预测; b) 确认年度碳配额量; C 新增设施配额及变更管理; d 配额账户管理以及配额清算,
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碳交易管理的文件化信息,组织应保持碳交易管理的相关记录。内容包括: a) 掌握最新政策法规; b) 对碳市场的实时监测与分析; 碳交易策略及分析; d)碳交易资金风险防控
DB36∕T 1206-2019 水利水电工程竣工验收抽样检测规程6.10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碳排放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C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
组织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其碳排放绩效和碳管理体系绩效。组织应确定: 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内容; b 适用的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以确保有效的结果; C 实施监视和测量的时机; d 对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时机; e) 评估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