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3422-2019 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简介:
"DB34/T 3422-2019" 是安徽省地方标准,全称为《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这是一个针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安徽省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生态监测活动。
这个规程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监测目的:定义了湿地生态监测的主要目标,如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监测生物多样性,以及理解湿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 2. 监测对象:涵盖湿地的水体、土壤、植被、动物等各类生态要素。 3. 监测方法:规定了湿地生态监测的具体技术方法,如遥感技术、实地调查、样方取样、水质分析等。 4. 数据采集和处理:明确了数据的采集频率、标准和处理流程,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分析和报告:规定了监测结果的分析方法和报告格式,以便于理解和使用监测信息。
该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安徽省的湿地资源,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DB34/T 3422-2019 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生态监测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DB34/T34222019
根据湖泊和水库等开阔水域的自然特征,将水体划分成若干分区,在每一分区内设置若干代表性样 点;根据河流、河流型水库和河道型湖泊的自然特征,将水体划分成若干断面,在同一断面上间隔一定 距离设置一个样点。
6.4.3.1渔获物法
BIM技术咨询管理服务投标文件-商务部分6.4.3.1.1网箔法
6. 4. 3. 1. 2网断法
适用于湖泊、池塘、河流等较浅水体区域的鱼类监测。通过聚乙烯网片或竹、芦苇等编成箔帘, 布设成各种迁回曲折的形状,将鱼类诱入取鱼部,24h后统计捕获的鱼类。隔3~5d后进行1次重 复监测。按附录G表G.1格式记录,并拍摄照片。
6. 4. 3. 1. 3刺网法
适用于水流较缓的河流、湖泊、水库和采煤沉陷区鱼类监测。将单层或多层上端具浮子,下缘 的不同规格网目长方形网体垂直布设于水体中24h,统计捕获的鱼类。隔3~5d后进行1次 测。按附录G表G.1格式记录,并拍摄照片。记录完后,如无采集标本的必要,及时释放。
6. 4. 3. 1. 4 地笼网法
适用于湖泊、河流等浅水湿地的鱼类及洞穴鱼类监测。渔具为竹条和铁丝框架、外包尼龙网、网两 瑞或中间具网兜,鱼进入网兜后无法返回。将渔具垂直布设于水体中24h,统计捕获的鱼类。隔3~5 1后进行1次重复监测。按附录G表G.1格式记录,并拍摄照片。记录完后,如无采集标本的必要, 及时释放。
6.4.3.1.5拖网法
适用于湖泊鱼类监测。渔具为拖网,由拖拽缆绳和网具构成。沿一定方向拖动网具,统计单位时间 内的渔获物。隔3~5d后进行1次重复监测。按附录G表G.1格式记录,并拍摄照片。记录完后, 如无采集标本的必要,及时释放
.4.4监测时间与频率
春季、夏季和冬季各1次
HJ710.7的规定进行渔获物分析,按附录G表
6. 5. 1监测内容
DB34/T 34222019
6.5.2监测单元设置要求
6. 5. 2. 1样地设置
6. 5. 2. 2样点布设
采样点应能覆盖监测单元; b 除特殊情况(因地形、水深和监测目标所限制)外,所有采样点应在样地内均匀布设,可采用 网格式、断面或梅花式等布设方式,以便确定监测要素的分布趋势; 采样点应与水质、浮游生物、土壤等的采样点相同。 每个采样点上,应用合适的采样器各采集三个间隔23m的平行样品
6.5.3.1彼得生采泥器采样法
适用于湖泊敬水区以及河流中下游集水区等涉水不可过生境的底栖生物采样。操作程序参照
6.5.3.2盒式采泥器采样法
查用于滩涂、沼泽地和潮间带的生物定量采样。采样时,将定量框插入底泥中,用钢铲等工具将 域内的样品挖出,收集底泥样。样品的洗涤、分捡和保存参照H厂710.8的规定
6.5.3.3带网夹泥器采样法
适用于软体动物等大型底栖动物采样。操作程序参照HJ710.8的规定。按照附录H表H格式记 摄照片。
3.5.3.4D 型网采样法
适用于溪流、浅河等涉水可过的流水生境的底栖动物采样。采样时,将抄网置于采样基底,将抄网 直边紧贴河流底部,逆水流方向从河流下游向上游移动抄网1m,使样品随着搅动和流水的冲刷进入网 内,收集网衣中的有机碎屑和底栖动物。样品的洗涤、分捡和保存参照HJ710.8的规定。按照附录H表 格式记录,并拍摄照片。
6.5.4监测时间与频率
6. 5. 5内业处理
6.5.5.1种类鉴定
软体动物必须鉴定到种:水生昆虫(除摇蚊科幼虫)至少应鉴定到科;水栖募毛类和摇蚊科幼虫则 至少应鉴定到属;鉴定水栖寡毛类和摇蚊科幼虫时,应制片在解剖镜或显微镜下观察,一般用甘油做透 明剂。
6. 5. 5. 2计数
DB34/T34222019
每个采样点所采得的底栖动物按不同种类准确地统计个体数,在标本已有损坏的情况下,只统计头 部数量,不统计零散腹部或附肢等。软体动物的死壳不计数,
6. 5. 5. 3称重
每个采样点所采得的底栖动物除大型蚌类外,按不同种类用电子天平准确地称重。大型蚌类的称重 采用电子秤。待称重样品须满足下列要求: a)已固定 10 d以上; b 没有附着的淤泥杂质; c)标本表面的水分已用吸水纸吸干;
5.5.4生物多样性分析
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
7.2监测单元设置要求
参考 6. 4. 2]
如下: 江河沟渠分河心区、沿岸带两个采样区。河床较窄地段,于干流中心区采样;河床较宽地段, 还应在近岸处增设采样点; b 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段分段采样(依据现场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设点),在河流的主支流汇合 处,应增设采样点; 湖泊或水库在具有代表性的湖区或库区中心处和进、出水口处采样,在湖泊与水库内的特异水 体(如湖湾、库湾等)应增设若干个采样点,视水域岸边的曲度大小适当增设采样点; d) 湖泊与水库采样点的控制数量,水域面积小于500hm设置采样点至少3个,500~1000hm 设3~5个,10005000hm²设5~7个,5000~10000hm设7~10个,大于10000~15000hm 设10~15个,超过15000hm设置采样点15~20个。
7.3. 1水样采集法
适用于浮游植物、原生动物、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的调查。采用有机玻璃采样器,并配合浮游 采集。
7.3.1.1样品采集
DB34/T 34222019
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当水深小于3m时,采集表层(距离水面0.5m)和 底层(距离底面0.5m)的水样;当水深大于3m时,每隔0.5m或1m采集水样,每个采样点应 采水样1L。分层采样时,可将各层水样分别定量取平均值,或将各层所采水样等量混匀后取1L再 定量。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每个采样点应采水样10L~50L, 再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至100mL。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样品,可用浮游植物定量 详品,或者采集10L~50L水样混合后,先取出1L混合水样供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动物定量用, 其余用网过滤后供大型浮游动物定量。
7.3.1.2样品保存
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和轮虫定性样品除留一瓶供活体观察不固定外,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 本积的1~1.5%。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则需加入37~40%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4% 类和桡足类定量、定性样品应立即用37~40%甲醛溶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5%。 安照附录H表H格式记录
7.3.1.3拖网采集法
适用于枝角类、挠足类等浮游动物定性调查,使用13号浮游生物网。 一定性采集方法是在水中以20~30cm·s"的速度作"o"形循回缓慢地拖动,一般时间为5~10 min; 一定量采集方法是通过采水器采集指定深度的水,然后将水通过浮游生物网过滤,收集浓缩液。 按照附录H表H格式记录,样品的固定和保存同7.3.1。
7. 4监测时间与频率
每季度1次。在蓝藻水华期间,可开展1月1~2次监测
7.5.1水样的沉淀和浓缩
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及轮虫水样带回室内沉淀48h以上,将浓沉淀物移至小塑料瓶(带内盖) 采集时间、地点以及样品沉淀浓缩前后的体积等。
定性样品,其它浮游生物的种类鉴定还须使用定量样品作补充,用定量样品进行微型浮游植物等 在定量观察后进行,
7.5.3.1浮游植物计数
用计数框行格法或目镜视野法 植物的个数或细胞数。在10×40倍显微镜下 L计数框内按要求计数 100 ~300个视野内的个数或细胞数
7. 5. 3. 2浮游动物计数
7.5.3.2.1原生动物
DB34/T34222019
将定量样品充分摇匀,在样品瓶内液体的垂直中间位置迅速吸出0.1mL置于0.1mL计数框内, 在10×20倍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瓶样品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再换算成ind./L。
7. 5. 3. 2. 2 轮虫
将定量样品充分摇匀,在样品瓶内液 中间位置迅速吸出1mL样品,置于1mL计数框内, 在10×10倍显微镜下全片计数。每瓶样品计数两片, 取其平均值,再换算成ind./L。
3.2.3枝角类、桡足类
用5mL计数框将定量样品中的浮游甲壳动物分若干次全部计数。如样品中个体数量过多,可在浓 缩样品中取5mL~10mL,稀释后全计数,再换算成ind./L。
7. 5.3. 2. 4 无节幼体
样品中如果无节幼体数量不多,可直接计数,如过多可采用稀释法计数。
7.5.4生物量的测定
7.5.5生物多样性分析
湿地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和入侵特征,包括: a) 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植物等入侵物种; b 入侵物种的出现的具体地点、生境基本状况、分布面积; C 入侵物种的种群数量、种群结构。 d 入侵物种的生活力、入侵途径、繁殖方式、扩散方式、危害状况、防治措施。
8.2监测单元设置要求
8. 2. 1样地设置
5.2.1。底栖动物和鱼类监测样地参照6.4.2
8. 2. 2样带设置
监测样带行进DL/T 740-2014标准下载,定点记录入侵物种信息并拍摄,按附录I表I格式记
DB34/I34222019
记录样方内入侵物种信息并拍摄,按附录I表I格式记录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按照GB/T33703的规定执行,每天汇总记录1次,按附录J表J.1格
CJ∕T 99-1999 城市生活垃圾 pH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湿地水文监测内容包括:水源补给状况、流出状况、积水状况、水位、水深、蓄水量、积水深度 寸间、最大积水面积、最小积水面积、丰水面积、枯水面积、流速、最小流量、最大流量等。
9. 2. 2监测方法
通过野外观测获取湿地水文数据, 无法进行野外观测的,可以从附近的水文站不 生态监测站等调取数据,但应注明该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 湿地水文监测项目与方法见表1,监测结果按附录厂表J.2格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