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ECA 20007-2021 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技术规程.pdf

T_CECA 20007-2021 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13931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_CECA 20007-2021 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技术规程.pdf简介:

"T_CECA 20007-2021 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技术规程",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China Planning Association,CECA)发布的一份专业技术规程。这个规程主要针对城市水系统,包括供水、排水、雨水收集与利用、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等各方面的规划。20007-2021版本的更新,意味着它可能包含了最新的技术标准,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对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该规程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城市水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旨在提升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保护水环境,保障城市的水资源安全,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它涵盖了城市水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各个环节,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等对城市水系统的影响。

总的来说,T_CECA 20007-2021 是城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技术指南,对于推动我国城市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T_CECA 20007-2021 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规程用词说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本规程用词说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1.0.1为规范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DB14∕T 714-2018 高速公路桥涵工程施工指南,协调城市水系、 供水、排水等涉水专项规划,促进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特制定 本规程。

1.0.3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

1.0.3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城市水系统urbanwatersystem

以水循环为基础、水安全为底线、水设施为载体、水管理为 手段、水健康为目标的综合系统,涉及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 保护和管理的全过程,是城市范围内与水相关的资源、空间、设 施的统称。

2.0.2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

以规范城市水系统的开发与保护,研究城市水系统的发展与 布局、统筹安排城市水系统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未来 定时期内城市水系统发展的蓝图

2.0.3城市水循环urbanwatercycle

城市水循环包括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自然循环指水体 通过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 的往复循环过程。社会循环指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进 行取水、净水、输配水、用水以及污水的收集、处理与排放,最 后回到自然水环境的全过程。

2.0.4水资源承载力

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某一特定的城市水系统中,在确保水资源 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的条件下,水资源可持 续承载的人口数量、经济强度等社会总量的能力。

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 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水域控制线与城市蓝线之间的空间。 2.0.8滨水空间waterfront 城市蓝线以外需要结合水系功能进行建筑管控的区域。 2.0.9蓄滞空间stormwater storage anddetention space 城市内部及周边用于蓄积、储存、滞留地表径流的空间。 2.0.10生态需水量ecologicalwaterdemand 一个特定区域内为维护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 的水资源总量。

3.1.1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以保障城市水安全为底线,以优 化水空间、涵养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完善水设 施、构建健康城市水循环为目标。 3.1.2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从宏观层面对水系统及相关基础 设施进行总体部署和统筹协调。 3.13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作为城市其他涉水专项规划的编

化水空间、涵养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完善水设

3.1.3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作为城市其他涉水专项规划 制依据

3.2.1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 原则,因地制宜地识别城市涉水方面的特征属性和典型问题,遵 循城市水循环规律。 3.2.2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坚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原则,便 于规划实施

3.2.4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体

约、循环利用、节能减排要求,并与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生态 修复及相关规划协调

模型、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加强公众参与,提高成果的科 学性。

3.1 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的规划范围应与国土空间规划确定

的城市中心城区相一致,研究范围按流域或汇水分区确定。

的城市中心城区相一致,研究范围按流域或汇水分区确定。

3.3.2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的规划期限,应与国土空间规划编 制期限保持一致,近、远期相结合,并兼顾城市远景发展的 需要。

3.4.1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包括水系布局与优化、防洪与排 捞安全、水资源与供水、水环境与污水处理、水生态保护与修 复、水设施布局等内容,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大纲编写。 3.4.2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按照本规程第A.0.1条整理城市 现状,按照本规程第A.0.3条开展城市水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价, 按照本规程第A.0.2条综合确定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的原则、目 标、指标、范围、年限等。 3.4.3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协调确定水源、供水、排水、节 水、再生水等专项规划的关键参数,统筹部署相应的基础设施。 3.4.4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划定水系、蓄滞空间、涉水设施 等管控范围并明确管控要求

3.4.1城币水系统综合规划应包括水系布局与优化、防洪与排

3.4.2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按照本规程第A.0.1条整理城市 现状,按照本规程第A.0.3条开展城市水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价, 按照本规程第A.0.2条综合确定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的原则、目 标、指标、范围、年限等。

4.1.1城市水系现状评估应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梳理包含河道、 湖泊等在内的地表水体,从水文条件、连通情况、开发利用等方 面研究水系与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 4.1.2城市水系布局优化应以水系现状和历史演变状况为基础 按照A.0.4条要求,保留自然水系,合理恢复具有重要价值的历 史水系,保障水系生态基流,明确城市水面率指标。 4.1.3有条件的地区或城市,可采用蓝绿空间结合的形式,布 置季节性排水水系和蓄滞空间,汇水范围超过2km的宜布置河 道或沟渠排水

4.1.2城市水系布局优化应以水系现状和历史演变状

4.2.1城市防洪排涝现状评估应从排水体制、雨水排水分区 受纳水体、调蓄空间、堤防和管渠建设等方面开展,识别城市积 水、内涝和洪水等主要问题及成因

受纳水体、调蓄空间、堤防和管渠建设等方面开展,识别城市积 水、内涝和洪水等主要问题及成因。 4.2.2根据城市近远期发展目标和水功能区划,合理确定水安 全与雨水设施建设标准,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城市防洪标准; 2内涝防治标准; 3排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4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 4.2.3城市防洪安全应结合流域防洪体系、水系格局及城市防 洪规划明确下列内容

全与雨水设施建设标准,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城市防洪标准; 2内涝防治标准; 3排水管渠设计重现期: 4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

4.2.3城市防洪安全应结合流域防洪体系、水系格局及城市防

4.2.3城市防洪安全应结合流域防洪体系、水系格局

洪规划,明确下列内容: 1堤防、泄洪、蓄滞洪等工程设施体系,确定设施的规模 及位置;

2 应急预案等非工程管理措施

业芯火来 二性售生有地 4.2.4城市排涝安全应结合内涝风险分析及内涝积水问题,明 确下列内容: 1合理划定排水防涝分区: 2明确雨水排放出路,确定排涝通道; 3合理布置雨水管渠系统、排涝设施及雨水调蓄设施: 4明确超标雨水行泄通道,提出对超设计标准暴雨和城市 内涝的应急管理,明确应急预案制定要求。 4.2.5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应结合海绵城市,明确径流总量控制 要求,确定雨水源头减排控制措施

4.3.1水资源与供水的现状评价应从城市水资源总量、可禾 水资源量、供水设施与用水状况进行分析,明确主要问是 成因。

源条件,确定水资源与供水指标,应包括下列内容: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3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 4人均综合用水量

4.3.3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评估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确定城 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边界条件,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为城 市规划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依据

4.3.4城市水资源配置应结合水资源条件明确下列内容

1测算城市需水量和水资源承载力; 2根据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以及非常规水资源条件 对各类水源进行优化配置; 提山开源节流措施与要求

4.4水环境与污水处理

4.4.1水环境与污水设施现状评估应从水环境质量、污染源情 况、污水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明确水环境质量风险及问题 成因。

污水设施目标指标,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2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 3 面源污染削减率; 4 污泥无害化处理率; 5 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4.4.3 1 城市水环境改善应结合水环境保护目标明确下列内容: 城市排水体制; 2 1 分析预测污水量及污染物排放量: 3 合理布局污水收集系统、处理设施及退水系统; 4 制定溢流污染治理措施,提出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对策; 5 明确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策略及措施。

4.4.4城市水系统综合规划应明确既有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污染 控制策略,按照水环境达标要求和溢流频次控制,确定截流倍数 和调蓄量。

因子、污染物特征的基础上制定,提出针对内源污染治理的长效 管控措施。

4.5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4.5.1水生态评价应识别城市中的各类水生态要素,分析各水 生态要素的数量、质量、本底条件及空间分布特征,综合评估城

市空间的水生态敏感性。

的目标指标,应包括下列内容:

DB21∕T 3177-2019 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程1生态需水量; 2水系生态岸线比例; 3生物多样性。

划定不同水生态重要性等级的区域、廊道和斑块,并提出水生 空间保护与管控措施

前提下对渠化河道进行生态修复,重塑健康自然生态岸线,营造 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

4.5.5临水空间和滨水空间宜采取下列绿色生态开发方式,保

扩修发水生态系统: 1采取低影响开发的方式,维持城市开发前后的自然水文 特征; 21 优先采用湿塘、湿地、植被缓冲带、生物滞留设施等生 态措施。

4.5.6滨水绿化和景观打造要结合水功能区划,滨水

GB/T 2900.89-2012标准下载选择宜优先选择本地物种。

4.6.1各类涉水设施的规划建设,应注重专业间的协调与统一 实现设施间的集约与融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