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1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4011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简介:

"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标准,全称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该规范制定于2013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主要是针对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处理技术提出的标准要求。

该标准涵盖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的全过程,包括垃圾收集、预处理、填埋场选址与设计、垃圾填埋、渗滤液和气体的控制、环境影响评价、运行管理、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它旨在保障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的环境安全、卫生、可持续性,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公众健康,并促进垃圾分类与减量。

GB 50869-2013的标准内容详细,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技术参数、监测要求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行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同时,它也是确保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符合国家环保法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依据。

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部分内容预览:

构形式可根据场地地质和环境条件、边坡高度以及边坡工程 等级等因素选定。

6.3.1场地平整应满足填埋库容、边坡稳定、防渗系统铺设及场

5.3.2场地平整宜与填埋库区膜的分期铺设同步进行津07SJ803-建筑防水构造(YH防水系列),并应考

6.3.2场地平整宜与填埋库区膜的分期铺设同步进行,并

6.3.3场地平整应结合填埋场地形资料和竖向设计方案,选择合

理的方法进行土方量计算。填挖土方相差较大时,应调整 计高程。

7.1.1根据坝体材料不同,坝型可分为(黏)土坝、碾压式土石坝、 浆砌石坝及混凝土坝四类。采用一种筑坝材料的应为均质坝,采 用两种及以上筑坝材料的应为非均质坝。 7.1.2根据坝体高度不同,坝高可分为低坝(低于5m)、中坝 (5m~15m)及高坝(高于15m)。 7.1.3根据坝体所处位置及主要作用不同,坝体位置类型分类宜 符合表7.1.3的规定。

表7.1.3项体位置类型分类表

7.2坝址、坝高、坝型及筑坝材料选择

7.2.1坝址选择应根据填埋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形地貌等方面 的资料,结合坝体类型、筑坝材料来源、气候条件、施工交通情况等 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7.2.3坝型选择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筑坝材料来源、施工条

工程大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和《土工试验规程》SL237的 规定执行。土石坝的坝体填筑材料应以压实度作为设计控制 指标。

7.3坝基处理及坝体结构设计

7.3.4坝顶宽度及护面材料应根据坝高、施工方式、作业

7.3.5坝坡马道的设置应根据坝面排水、施工要求、坝坡要求和 坝基稳定等因素确定。

7.3.5坝坡马道的设置应根据坝面排水、施工要求、坝坡要

7.3.7坝体与坝基、边坡及其他构筑物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接面不应发生水力劈裂和邻近接触面岩石大量漏水。 2 不得形成影响坝体稳定的软弱层面。 3 不得由于边坡形状或坡度不当引起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坝 体裂缝,

7.3.8坝体防渗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的有关规定执行。

8.1.1填理场必须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

8.2.3人工合成衬里的防渗系统应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结构,位于 地下水贫乏地区的防渗系统也可采用单层衬里防渗结构。在特殊 地质及环境要求较高的地区,应采用双层衬里防渗结构。

.2.4不同复合衬里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层: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3%; 2)反滤层(可选择层):宜采用土工滤网,规格不宜小于 200g/m²;

1 库区底部单层衬里结构(图8.2.5),各层应符合下 要求:

图8.2.5库区底部单层衬里结构示意图

1)基础层: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3%; 2)反滤层(可选择层):宜采用土工滤网,规格不宜小于200g/m

.2.6库区底部双层衬里结构示意

基础层;2一反滤层(可选择层);3一地下水导流层(可选择层);4一膜下保护层:

平台高差应结合实际地形确定,不宜大于10m。边坡坡度不工 于 1 : 2。

8.2.10防渗材料锚固方式可采用矩形覆土锚固沟,也可采月 平覆土锚固、“V”形槽覆土锚固和混凝土锚固;岩石边坡、陡 调节池等混凝土上的锚固,可采用HDPE嵌钉土工膜、HDPI 锁条、机械锚固等方式进行锚固,

2.11锚固沟的设计应符合下及

1锚固沟距离边坡边缘不宜小于800mm。 2防渗材料转折处不应存在直角的刚性结构,均应做成弧形 结构。 3锚固沟断面应根据锚固形式,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计算,不 宜小于800mm×800mm。 4 锚固沟中压实度不得小于93%; 5特殊情况下,应对锚固沟的尺寸和锚固能力进行计算。 8.2.12 黏土作为膜下保护层时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平整度:应达到每平方米黏土层误差不得大于2cm。 2洁净度:黏土层不应含有粒径大于5mm的尖锐物料。 3压实度:位于库区底部的黏土层不得小于93%,位于库区 边坡的黏士是不得小王90%

8.3.1根据填理场场址水文地质情况,对可能发生地下水对基础 层稳定或对防渗系统破坏的潜在危害时,应设置地下水收集导排 系统。

择采用碎石导流层、导排盲沟、土工复合排水网导流层等方法进行 地下水导排或阻断。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应具有长期的导排 性能,

地下水收集管管径可根据地下水水量进行计算确定,干管 (d)不应小于250mm,支管外径(d.)不宜小于200mm。

8.3.5当填埋库区所处地质为不透水层时,可采用垂直防渗惟幕

9.1.1填理场防洪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防洪标准》 GB5020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及相关标准的技术要 求。防洪标准应按不小于50年一遇洪水水位设计,按100年一遇 洪水水位校核。

和陡坡、集水池、洪水提升泵站、穿坝涵管等构筑物。洪水流 采用小流域经验公式计算。

9.1.3填理库区外汇水面积较大时,宜根据地形设置数

9.1.4填理场外无目然水体或排水沟渠时,截决沟出水口宜

9.2填埋库区雨污分流系统

9.2.1填理库区雨污分流系统应阻止未作业区域的汇水流

使用年限较长的填埋库区,宜进一步划分作业分区。 2未进行作业的分区雨水应通过管道导排或泵抽排的方法 排出库区外。 3作业分区宜根据一定时间填埋量划分填埋单元和填埋体, 通过填埋单元的日覆盖和填埋体的中间覆盖实现雨污分流。

9.2.4封场后雨水应通过堆体表面排水沟排人截洪沟等排水

9.2.4封场后雨水应通过堆体表面排水沟排入截洪沟等排水 设施。

10.2渗沥液水质与水量

10.2.1渗沥液水质参数的设计值选取应考虑初期渗沥液、中后 期渗沥液和封场后渗沥液的水质差异。 10.2.2新建填埋场的渗沥液水质参数可根据表10.2.2提供的 国内典型填理场不同年限渗沥液水质范围确定,也可参考同类地 区同类型的填理场实际情况合理选取

表10.2.2国内典型填埋场不同年限渗沥液水质范围(mg/L)(pH除

注:表中均为调节池出水水质。

1指标应包括最大日产生量、日平均产生量及逐月平均产生 量的计算; 2当设计计算渗沥液处理规模时应采用日平均产生量; 3当设计计算渗沥液导排系统时应采用最大日产生量; 4 当设计计算调节池容量时应采用逐月平均产生量。

10.3.1填埋库区渗沥液收集系统应包括导流层、盲沟、 井、集液井(池)、泵房、调节池及渗沥液水位监测井。

10.3.2渗沥液导流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0.3.3盲沟设计应符合下列

1调节池容积宜按本规范附录C的计算要求确定,调节池 容积不应小于三个月的渗沥液处理量。 2调节池可采用HDPE土工膜防渗结构,也可采用钢筋混 凝土结构。 3HDPE土工膜防渗结构调节池的池坡比宜小于1:2,防 渗结构设计可参考本规范第8章的相关规定。 4钢筋混凝土结构调节池池壁应做防腐蚀处理。 5调节池宜设置HDPE膜覆盖系统,覆盖系统设计应考虑 覆盖膜顶面的雨水导排、膜下的沼气导排及池底污泥的清理。 10.3.7库区渗沥液水位应控制在渗沥液导流层内。应监测填埋 堆体内渗沥液水位,当出现高水位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位。

11. 1 一般规定

11.1.1填理场必须设置有效的填理气体导排设施,严防填理气 体自然聚集、迁移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11.1.2当设计填埋库容大于或等于2.5×10°t,填埋厚度大于或 等于20m时,应考虑填埋气体利用。 11.1.3填埋场不具备填埋气体利用条件时,应采用火炬法燃烧 处理,并宜采用能够有效减少甲烷产生和排放的填埋工艺。 11.1.4未达到安全稳定的老填埋场应设置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 设施。

11.1.5填埋气体导排和利用设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 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CJJ133的有 关规定。

11.2填埋气体产生量

11.2.3填理场气体收集率宜根据填埋场建设和运行特征送

工 填理气体导排设施宜采用导气井,也可采用导气井和导

气盲沟相连的导排设施。

1宜用级配石料等粒状物填充,断面宽、高均不宜小于 1000mm。 2盲沟中心管宜采用软管,管内径不应小于150mm。当采 用多孔管时,开孔率应保证管强度。水平导气管应有不低于2% 的坡度,并接至导气总管或场外较低处。每条导气盲沟的长度不 宜大于100m。 3相邻标高的水平盲沟宜交错布置,盲沟水平间距可按30m~ 50m设置,垂直间距可按10m15m设置。 4应与导气井连接。 11.3.5应考虑堆体沉降对导气井和导气盲沟的影响,防止气体 导排设施阻塞、断裂而失去导排功能。

11.4.1填理气体输送系统宜采用集气单元方式将临近的导气井 或导气盲沟的连接管道进行布置。 11.4.2填理气体输送系统应设置流量控制阀门,根据气体流量 的大小和压力调整阀门开度,达到产气量和抽气量平衡。 11.4.3填理气体抽气系统应具有填埋气体含量及流量的监测和 控制功能,以确保抽气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1设计应留有充许材料热胀冷缩的伸缩余地,管道固定应设 置缓冲区JTS 165-6-2008 滚装码头设计规范,保证输气管道的密封性。 2应选用耐腐蚀、伸缩性强、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气密性 能的材料及配件。 3在保证安全运行的条件下,输气管道布置应缩短输气 线路。 11. 4. 5 填理气体输送管道中的冷凝液排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送管道应设置不小于1%的坡度。 2输送管道一定管段的最低处应设置冷凝液排放装置。

3排出的冷凝液应及时收集。 4收集的冷凝液可直接回喷到填理埋堆体中。

11.5.1填埋气体利用和燃烧系统应统筹设计,应优先满 用系统的用气,剩余填埋气体应能自动分配到火炬系统 燃烧。

11.5.2填埋气体利用方式和规模应根据填埋场的产气量及

条件等因素,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气体利用率不 于70% 。

LD∕T 73.1-2008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 装饰工程-抹灰与镶贴工程11.5.3填埋气体利用系统应设置预处理工序,预处理工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