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154-2019 建筑风环境测试与评价标准

DBJ/T15-154-2019 建筑风环境测试与评价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T15-154-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46.1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7041
免费资源

DBJ/T15-154-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5-154-2019 建筑风环境测试与评价标准简介:

DBJ/T 15-154-2019《建筑风环境测试与评价标准》是中国北京市地方标准,主要针对建筑风环境的设计、施工和运行阶段的测试与评价工作提供规范和指导。该标准的出台,旨在提升城市建筑设计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风灾对建筑的影响,优化城市风环境。

根据该标准,建筑风环境的测试与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风环境参数的测定:这包括风速、风向、风压、风压波动、风向角变化率等基本参数的测定,以及风振、风噪声等特殊参数的测试。

2. 风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建筑对周围风环境的影响,包括建筑对风速的改变、风压梯度的产生、风涡旋的形成等。

3. 风环境舒适性评价:考察建筑内部和外部的风速、风向等因素对人的舒适性影响,包括冷风感、热风感、吹风感等。

4. 风环境安全性评价:评估建筑在极端风况下的安全性能,包括建筑结构的抗风能力、幕墙的抗风压性能等。

5. 风环境优化设计:根据测试与评价结果,优化建筑的形态、布局、材料选择等设计,以改善风环境。

该标准对于建筑设计师、施工人员和风环境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保障建筑功能、舒适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的重要依据。

DBJ/T15-154-2019 建筑风环境测试与评价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试验与模拟方法 4.1风洞试验 4.2数值模拟 4.3现场实测. 5评价标准 5.1一般规定 5.2评价准则 附录A标准试验 本标准用词说明 .14 本标准引用标准名录 L 付:条文说明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试验与模拟方法 4.1风洞试验 4.2数值模拟 4.3现场实测. 5评价标准 5.1一般规定 5.2评价准则 附录A标准试验 本标准用词说明 .14 本标准引用标准名录 L 付:条文说明

GB∕T 35548-2017 地磁车辆检测器1 General Provisions 2 Terms and Symbols. 2.1Terms. 2.2Symbols. 3BasicRequirements 4Test and SimulationMethod 4.1 Wind Tunnel Test. 4.2Numerical Simulation. 4.3Field Measurement 5EvaluationStandard 5.1Basic Requirement 5.2EvaluationCriteria. Appendix AStandard Model Test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14 ListofQuotedStandards Addition:Exlanationof Provisions 16

1.0.1为了评价建筑室外风坏境舒适性、安全性及改善风坏境品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建筑工程的室外风环境测试与评价 1.0.3建筑风环境的测试与评价,应结合建筑室外风环境的分布特性、评价标准和建筑所在区域的风 气候特性进行。 1.0.4建筑风环境的测试与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其他国家标准和地方标 准的规定。

2.1.1 建筑高度 building height

人行高度h处的端流强度 一测点的风速标准差:

3.0.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新建建筑工程或改建建筑工程,应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对项目及其影响区 域内既有建筑的风环境舒适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估: 1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 2除1条规定的建筑工程外,其他对行人风环境有较高要求的建筑工程。 3.0.2进行建筑风环境舒适性及安全性评价时,应覆盖项目周围地面行人活动的道路、建筑主出入口 室外活动和休憩场所等风环境敏感区域。 3.0.3楼面和屋面等区域设有露天活动场地时,可按风环境测试与评价的相关要求评价行人活动区域的 风环境舒适性和安全性,场地地面高度取实际标高。 3.0.4基本风压大于0.5kN/m²、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建筑工程,应对其涉及行人活动的区域进行室外 风环境安全性评估。 3.0.5待建建筑工程的风环境评估,可采用风洞试验或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已建建筑工程的风环境 估,可采用风洞试验、数值模拟或现场实测等方法进行

4.1.6风环境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

1的模拟半径r不应小于S或者2H; 2应根据相似准则进行设计,风洞试验的阻塞比宜小于5%,且不应超过8%; 3对所研究的项目自身应精细模拟建筑物的体型,以及近地面和空中露天活动场所的细部构造; 4对所研究项目周边的干扰建筑,应模拟建筑物主要的外部轮廓和近地面构造以及对风环境影响较 大的地形地貌等; 5应对所研究项目周边的挡风障碍物进行模拟。 4.1.7应按照行人活动的类别将项目划分为不同区域,并在每个区域布置测点,测点布置满足以下规定: 1每个区域的关键位置至少布置三个代表性测点; 2重点区域测点应进行加密; 3测点高度换算到原型应为1.5m。 4.1.8风环境试验风向角宜取22.5°间隔进行全风向测试,测试风向角宜与当地风气候风向对应。 4.1.9风洞试验报告中应包括: 1物理信息:包括测试建筑及周边建筑信息、比例、照片,测点布置图示及局部测点 照片等; 2风洞试验及模拟工况:地貌粗糙度类别、位置平均风剖面和端流度剖面、试验风速、试验风 向角、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等; 3风洞试验结果:包括各风向下各测点风速比、平均风速、阵风风速数据及分布图等内容

4.2.1应通过附录A规定的建筑风环境标准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4.2.2风环境数值模拟中建筑儿何建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几何建模中,应尽可能精细地模拟所研究目标建筑物特别是底部的体型,以及近地面和空中露天 活动场所对风环境有影响的细部构造;对所研究项目有显著影响的周边建筑物或地形地貌应包括在内。 同时,应模拟影响范围内的周边干扰建筑群,以及项目周边的挡风障碍物;对所研究项目之外的干扰建 筑,几何建模的精细度可适当放宽,只模拟主要体型特征; 2模拟半径r不应小于Smax或者2H; 3计算域的的大小应保证建筑沿风向的最大阻塞比不应大于5%,并且沿风向上游离建筑物至 少5倍建筑特征高度,下游10倍建筑特征高度。 4.2.3采用网格离散的数值模拟方法时,在建筑边缘流动出现分离或预期物理量梯度较大的区域, 网格应加密并保证足够的网格分布密度。应选择不少于2种粗细网格划分方案,粗细网格尺度之比约为 2倍,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网格独立性检验,两种网格方案下所有风速监测点平均风速模拟结果的平均 偏差应控制在土种网内。 4.2.4应合理设置数值风洞的入口、出口及地面等边界条件。建筑物绕流模拟计算前,应建立对应 的空数值风洞,对所模拟的大气边界层端流风场特性的准确性及自保持性进行数值验证,以确保整 个流域的风速、端流强度等流动特性与目标风场一致,且沿流向不发生明显改变, 4.2.5模拟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值模拟中,应采用经过验证的适用于钝体建筑结构绕流模拟的端流及参数 2控制方程中对流项离散格式宜采用二阶迎风格式; 3数值求解过程中应保证迭代计算的收敛性,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及流方程的收敛残差应 小于1续性方3,能量方程的收敛残差宜小于1量方程6。 4.2.6风环境数值模拟宜取22.5宜风向角间隔进行全风向模拟,模拟风向角宜与当地风气候风向对应; 如条件受限,所模拟的风向角至少应包括夏季主导风向、冬季主导风向和全年主导风向。 4.2.7数值模拟报告中应包括: 1数值风洞信息:包括几何建模,网格尺度及数量、计算域尺寸、边界条件、瑞流及参数 离散格式、收敛标准、自保持性边界层风场的模拟验证、标准的验证结果、网格独立性检验结果; 2计算和模拟工况:包括模拟软件、风向角工况等; 3模拟结果:包括测点布置图、各风向下各测点风速比、平均风速、阵风风速等内容,同时应提供 各风向下的风速比云图、风速矢量图或流线图等结果。 4.3现场实测

4.2.5模拟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2控制方程中对流项离散格式宜采用二阶迎风格式; 3数值求解过程中应保证迭代计算的收敛性,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及瑞流方程的收敛残差应 小于1续性方3,能量方程的收敛残差宜小于1量方程6。 4.2.6风环境数值模拟宜取22.5宜风向角间隔进行全风向模拟,模拟风向角宜与当地风气候风向对应; 如条件受限,所模拟的风向角至少应包括夏季主导风向、冬季主导风向和全年主导风向。 4.2.7数值模拟报告中应包括: 1数值风洞信息:包括几何建模,网格尺度及数量、计算域尺寸、边界条件、瑞流及参数 离散格式、收敛标准、自保持性边界层风场的模拟验证、标准的验证结果、网格独立性检验结果:

4.2.7数值模拟报告中应包

1数值风洞信息:包括几何建模,网格尺度及数量、计算域尺寸、边界条件、瑞流及参数 离散格式、收敛标准、自保持性边界层风场的模拟验证、标准的验证结果、网格独立性检验结果: 2计算和模拟工况:包括模拟软件、风向角工况等; 3模拟结果:包括测点布置图、各风向下各测点风速比、平均风速、阵风风速等内容,同时应提供 各风向下的风速比云图、风速矢量图或流线图等结果。

1主导风向区域:尽量选取测试区域外围上游开阔(阻挡较少)区域,以测试主导风向风速; 2主要活动区域:建筑周围地面道路、主出入口、室外活动区等和楼面、屋面等设有露天活动场地 的人可涉足区域; 3最不利区域:无风区(死角)和涡旋区; 4其他区域:有特殊要求的区域,如污染物或热源排放区和通风口等。 4.3.5风环境现场实测测点宜根据如下原则进行布置: 1测点高度应为地面或活动平台以上1.5米高度处 2根据风洞试验或数值模拟结果布置典型测点或关键测点; 3测点数量根据测试区域面积合理确定。 4.3.6现场实测的参考点风速应采用实测相同时刻气象台站的风速资料。 4.3.7现场实测报告中应包含: 1现场实测基本信息:测试时间、气象条件、地貌粗糙度类别、测试权器型号及精度、测点布置图 采样频率; 2现场实测结果:各测点风向、平均风速、阵风风速、风速比等内容

1主导风向区域:尽量选取测试区域外围上游开阔(阻挡较少)区域,以测试主导风向风速; 2主要活动区域:建筑周围地面道路、主出入口、室外活动区等和楼面、屋面等设有露天活动场地 的人可涉足区域; 3最不利区域:无风区(死角)和涡旋区; 4其他区域:有特殊要求的区域,如污染物或热源排放区和通风口等。 4.3.5风环境现场实测测点宜根据如下原则进行布置: 1测点高度应为地面或活动平台以上1.5米高度处: 2根据风洞试验或数值模拟结果布置典型测点或关键测点; 3测点数量根据测试区域面积合理确定。 4.3.6现场实测的参考点风速应采用实测相同时刻气象台站的风速资料。 4.3.7现场实测报告中应包含: 1现场实测基本信息:测试时间、气象条件、地貌粗糙度类别、测试仪器型号及精度、测点布置图 采样频率; 2现场实测结果:各测点风向、平均风速、阵风风速、风速比等内容

式中: gh——峰值因子,取为 2.5:

式中:0一一测点风速标准差。 2当数值模拟方法不能获得风速时程时《高压直流输电用电压源换流器阀电气试验 GB/T33348-2016》,1.5m高度处风速脉动系数可按表5.

V= RVn(5.1.5)

B gh = 1 + ghlh

表5.1.71.5m高度处风速脉动系数Bah

表5.2.2风环境的舒适度分类(基于逐时风速)

5.2.3当缺少逐时风速资料时,可采用日最大风速进行评估,所依据的风速资料不应少于10年 5.2.4基于日最大风速进行评估时消防设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风环境的舒适度分类按表5.2.4采用年超越次数进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