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158-2019 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远程监控技术规程

DBJ/T15-158-2019 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远程监控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T15-158-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7042
免费资源

DBJ/T15-158-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5-158-2019 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远程监控技术规程简介:

DBJ/T 15-158-2019是北京市地方标准,全称为《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远程监控技术规程》。这份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在土木工程中,地基基础的检测与监测工作,特别是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远程监控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现场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还能实时、准确地获取数据,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这份规程详细规定了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远程监控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比如,远程监控系统的硬件设备选择、安装位置、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的保障等。

同时,规程也强调了对数据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篡改。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规程还要求能够实时反馈地基基础的状态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DBJ/T 15-158-2019是指导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远程监控技术在北京市范围内实施的重要依据,对于提升北京市地基基础工程的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DBJ/T15-158-2019 地基基础检测与监测远程监控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客户端可支持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图像、音视频浏览。

客户端可支持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图像、音视频浏览。

4.7.1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场地、环境与消防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f./. 1场地、消防、机房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 范》GB50174的相关规定; 2防雷与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有关规定; 3机房内的防水、防火和事故照明设施的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子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的有关规定。

GB/T 51339-2018标准下载4.7.2系统供电应符合下列规定

4.7.3系统工作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5地基基础监测远程监控系统

1监测(监管)单位应根据其开展监测(监管)项目情况,设置下列监 数据远程监控系统: 1)基坑工程监测; 2)边坡工程监测; 3)基础沉降观测(归为监测范畴时)。 2应设置图像监控系统。 3应设置地理位置定位系统。 4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5应具有监测项目监管辅助信息监控功能

图5.1.2地基基础监测远程监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5.1.2地基基础监测远程监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宜为星形(图5.1.2)。监测远 程监控系统应由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传输网络、前端系统、自动监测站、监

并可定期更新病毒定义文件,所有人机界面均应设置操作权限保护; 4)系统应能定期备份软、硬件组态数据和历史数据,系统出现故障后可 快速对数据进行恢复; 6电磁兼容性,系统的抗扰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 技术系列标准》GB/T17626抗干扰能力B级的相关规定,电磁辐射限值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4824的相关规定。 5.1.5视频监控系统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有关规定,图像监控系统与地理位置 定位系统应符合本规程第7章的有关规定。

5.1.5视频监控系统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有关规定,图像监控系统与

5.2.1监控中心主要设备应包括实时服务器、历史服务器、操作站、工程师站、 打印机等,可设置防病毒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5.2.2监控中心宜实现集中控制、操作和外部网络的数据与状态信息交换,并完 成所有采集的数据与状态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

等,可设置防病毒服务器、Web服务器等。 监控中心宜实现集中控制、操作和外部网络的数据与状态信息交换,并完 采集的数据与状态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 实时服务器的功能与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具有基本的系统管理、操作、组态和维护功能。 硬件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机应为当前主流服务器: 2)实时服务器应在调度控制中心单独设置; 3)实时服务器应实现热备穴余,穴余切换时间不宜超过1min且不应对输 入/输出造成扰动。 软件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系统宜采用Windowsserver、Linux等系统; 2)应支持ModbusTCP/IP、ModbusRTU、DNP3.0、OPC、UDP等数据 通信协议; 3)实时数据库的负荷应低于60%; 4)实时数据库的更新周期宜小于1min: 5)实时数据库宜具有对于采样周期为ls的I/O点的数量2倍的处理能力。

5.2.4历史服务器的功能与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具有历史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功能、操作站与工程师站应可随时调用历 和数据的功能。 硬件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机应为当前主流服务器; 2)历史服务器应热备亢余设置,亢余切换时间不宜超过lmin; 3)硬盘应热备穴余配置; 4)历史服务器应按照所有硬件点数的4倍、扫描周期为lmin、存储时间 以6个月为依据核算存储容量,计算后的硬盘空余空间不应小于40% 5)历史服务器宜配置磁盘阵列。 软件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系统宜采用Windowsserver; 2)历史服务器应配置商业数据库软件,具备数据库管理的功能: 3)历史数据库可采用集中式或分布式数据库; 4)历史记录软件应能记录存储过程变量、报警记录和操作记录,记录的 最小间隔周期不宜大于lmin; 5)历史记录软件应具有数据处理和统计运算的功能,应能按需要调用原 始数据、曲线显示、统计显示、制图及制表等。 操作站的基本功能与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1)应具备画面监视、操作控制、图形显示、处理报警报表调用和维护设 备等功能; 2)硬件和软件应具有高可靠性和容错性,软件应有从错误中快速恢复的 功能; 3)操作站不应用于软件开发、数据管理以及文档处理等其他用途。 硬件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机应为当前主流工作站; 2)宜按操作区域配置操作站,每个操作分区宜配置不少于2台操作站,

.2.7监控中心内各设备应支持NTP/SNTP协议进行校时

.2.7监控中心内设备应支持N1P/SNIP协议进行校时。 5.2.8监控中心尚应具有辅助信息、图像信息、电子地图管理和视频信息等监管 功能。

5.3.1监测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要设备应包括监测采集站、监测管理站、数据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可设置站场控制系统服务器; 2应完成本站场的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并上传至监控中心,在监控中心 授权或出现故障时,可对本站进行控制。 5.3.2监测管理站软硬件配置宜与监控中心一致。 5.3.3监测采集站应具有下列功能: 1具有自动巡测、选测、自检、自诊断功能; 2具备掉电保护功能; 3具有现场网络数据和远程通信功能; 4具有网络安全防护功能; 5具有防雷及抗干扰功能; 6具有工程所需的精度、量程; 7具有存储数据功能,存储格式应具有多种格式,应具有人工巡检采集数 据周期的存储容量; 8具有人工测量接口,可进行补测、比测。 5.3.4监测站服务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有对站场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操作的功能,并可与监控中心服务器交 换数据。 2硬件配置宜采用热备穴余设置;主机宜采用当前主流服务器。 3软件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系统可采用Windowsserver、Linux、Unix等系统; 2)应支持ModbusTCP/IP、ModbusRTU、DNP3.0、OPC等数据通信协 议:

5.3.2监测管理站软硬件配置宜与监控

5.3.4监测站服务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5.3.4监测站服务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有对站场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操作的功能,并可与监控中心服务 换数据。 2硬件配置宜采用热备亢余设置;主机宜采用当前主流服务器。 3软件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操作系统可采用Windowsserver、Linux、Unix等系统; 2)应支持ModbusTCP/IP、ModbusRTU、DNP3.0、OPC等数据通 议;

3)应支持站控设备的通信协议:

4)历史数据库可支持与监控中心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与回填。

5.4.1远程控制单元,主要设备应包括远程终端单元(RTU)、网络设备。远程 控制单元应完成地基基础监控的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并将数据直接上传至调度 控制中心或上传至相关自动监测站

纹笛。心 空制单元应完成地基基础监控的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并将数据直接上传至调度 空制中心或上传至相关自动监测站。 5.4.2远程终端单元应具有数据采集、控制及通信功能,结构上至少应具备控制 器、通信模件、存储单元、I/O模件;并宜配置下列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单元 1基础沉降观测数据: 2监测对象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倾斜等变形参数监测 数据; 3监测对象的支护结构内力、锚杆拉力、孔隙水压力等力学参数监测数据: 4监测对象的裂缝、地下水位等其他参数监测数据。 5.4.3远程终端单元的性能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具有在通信中断后恢复时数据可以继续传输,实现历史数据回填的功 能; 2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可以本地和远程在线诊断; E八仕

5.4.2远程终端单元应具有数据采集、控制及通信功能,结构上至少应

器、通信模件、存储单元、I/O模件;并宜配置下列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单元: 1基础沉降观测数据; 2监测对象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倾斜等变形参数监测 数据; 3监测对象的支护结构内力、锚杆拉力、孔隙水压力等力学参数监测数据; 4监测对象的裂缝、地下水位等其他参数监测数据。

1宜具有在通信中断后恢复时数据可以继续传输,实现历史数据回填的功 能; 2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可以本地和远程在线诊断; 3应带有与计算机连接的接口,使操作人员可在现场通过移动工程师站读 写RTU中的相关数据。

T∕CHTS 10023-2020 公路桥梁钢箱梁、钢桁架和钢塔制造与安装技术指南4.4远程终端单元的通信接口应符合下列

5.4.6传感器配置的基本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量程应为被测参数波动范围的120%~150%; 2传感器测量范围和精度应与二次仪表匹配,精度等级应比控制要求高 个等级; 3输出信号类型应与控制器输入通道信号类型相匹配: 4响应时间应满足系统采样时间的要求; 5线性特性的传感器应提供特定量程内的基本误差、重复误差和线性度等 指标; 6当用于安全保护和设备状态监视时,宜选择以开关量信号输出的传感器 不宜使用连续量输出的传感器: 7不宜选用平均无故障时间相差较大的多种测量元件组合的一体式传感器 5.4.7前端系统应支持NTP/SNTP协议校时,实现时间同步

5.5数据传输和通信协议

5.5.1监控系统通信网络应符合本规程第4.4.1条的规定。 5.5.2数据采集主机和监控中心(监控分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应符合本规程第 4.4.2条的规定。 5.5.3数据通信协议应根据广东省的实际情况建立统一的数据通信协议

5.6.1监控系统的通信的能力应符合本规程第4.5.1条的规定。 5.6.2系统集成接口应符合本规程第4.5.2条第1~3款的规定,通信的接口标准 和协议宜采用RS232、RS485/422A、CANbus、Modbus、TCP/IP等主流标准以 及其它国际标准

DB33∕T 1134-2017 静钻根植桩基础技术规程5.7.1客户端硬件应符合本规程第4.6.1条的规定。

5.7.3用户工具软件应符合本规程第4.6.3条的规定。 5.7.4客户端宜支持NTP/SNTP协议校时,时间同步。 5.7.5电子地图应能实现多级分层电子地图功能。 5.7.6客户端可支持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图像、音视频浏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