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6385-2016 覆压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定方法简介:
SY/T 6385-2016 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发布的标准,全称为“覆压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定方法”。这个标准详细规定了在覆压条件下,如何准确测量和计算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方法,这对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采,以及地层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这个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 测试设备:规定了用于测量的设备类型,如压力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测量容器等,以及设备的精度要求。
2. 样品准备:对岩石样品的采集、处理、干燥、称重等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 测试步骤:包括在不同压力下注入流体(通常是气体或液体),测量流体的流量,然后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孔隙度和渗透率。
4. 数据处理:规定了如何处理和分析测试数据,如何消除误差,如何得出准确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值。
5. 安全要求:强调了在进行测试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防止样品破碎、避免高压泄漏等。
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岩石,包括砂岩、碳酸盐岩等,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现场,只要在覆压下进行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量,都可以参考这个标准。然而,由于实际情况可能复杂多变,标准中并未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SY/T 6385-2016 覆压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定方法部分内容预览:
实验室常用静水压力加压的方式对岩样施加上覆压力,即岩样在各个方向上受到的应力均相等。 通常采用保持孔隙压力不变、逐渐增大上覆压力实现不同压力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定
.2孔隙度测定原理及方
SY/T 63852016
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即可获得岩石的孔隙度。在覆压条件下,岩石的总体积、颗粒体积和孔隙体积均发 生变化,其中颗粒体积的变化非常小,在忽略颗粒体积变化的前提下,测定岩石的总体积和孔隙体积 来获得孔隙度
JC∕T 1040-2007建筑外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4.3渗透率测定原理及方法
气体渗透率测定方法分稳态法和非稳态法两种:稳态法渗透率的测定依据达西定律,即流体通 横截面积多孔介质的体积流速(即体积流量)与势能梯度成正比,与流体的黏度成反比。非稳 采用“压力下降”技术,也就是采用孔隙压力随时间的衰减变化规律计算岩石的渗透率。
5.1覆压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仪: 技术指标:工作压力不小于50.0MPa,压力传感器精度±0.1%。 5.2氮气孔隙度测定仪: 技术指标:氨气注入压力为0.70MPa~1.50MPa,压力传感器精度±0.1%。 5.3其他工具和仪表: a)大气压力表:0.4级。 b)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02mm
5.1覆压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仪: 技术指标:工作压力不小于50.0MPa,压力传感器精度土0.1% 5.2氮气孔隙度测定仪: 技术指标:氨气注入压力为0.70MPa~1.50MPa,压力传感器精度±0.1%。 5.3其他工具和仪表: a)大气压力表:0.4级。 b)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02mm
6.1.1胶结岩样钻取
按GB/T29172一2012的要求,依据仪器设备的岩心夹持器尺寸钻取柱状岩样,岩样长度与直径 之比不小于1.0,确保圆柱的两个端面平行且垂直于其轴线
6.1.2疏松岩样钻取
6.1.2.1将疏松岩心置于低温环境里充分冷冻,确保岩样在钻切过程中不变形。 6.1.2.2以液氮作为循环介质,依据仪器设备的岩心夹持器尺寸在已充分冷冻的岩心上钻取柱状岩 样,岩样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小于1.0,要求圆柱的两个端面平行且垂直于其轴线
6.1.3疏松岩样包封
6.1.3.1用聚四氟乙烯生胶带将岩样轴面包裹两层,岩样两个端面各放置两层尺寸合适的钢丝网(其 中内层为200目,外层为80目~100目),再用热缩套或锡(镍)皮包封岩样轴面,并将钢丝网紧贴 岩样端面后固定。注意岩样上如有较大的缺口或孔洞时,需用其他不污染岩样的物质(如混凝土或者 有机玻璃胶等)充填。 6.1.3.2将包封好的岩样放回低温环境里再次充分冷冻。 6.1.3.3以合适的压力(常用2.75MPa)对岩样封压,使包封材料与岩样充分结合
岩样清洗按GB/T291722012的要求执行。
岩样烘于按GB/T29172—2012的要求执行
按SY/T5815的规定执行
7.1测定岩样颗粒体积或孔隙体积
29172一2012的要求测定,测定数据记录参考附
SY/T 6385=2016
7.2.1仪器准备:接通电源整机充分预热,对仪器的压力系统、参比系统进行实验前的校准。 7.2.2按照GB/T29172—2012的要求测定岩样在常压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7.2.3岩样安装:将岩样装人岩心夹持器中,按要求对岩样施加初始压力,一般为5.00MPa。 7.2.4按实验要求逐点增加上覆压力,保持压力恒定,测定岩样在各个压力点的孔隙体积和渗透率。 直到6.4确定的最高上覆压力点时结束实验(至少测定5个压力点),测定数据记录参考附录A。 7.2.5实验完成后,取出岩样,按仪器要求关阅 原和电源,并做必要的除尘和维护
覆压下岩石孔隙度测定样品为规则的柱塞样,总体积的测定用游标卡尺直接丈量岩样的长度 通过公式(1)计算其总体积。
V一一岩样总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 D一岩样直径,单位为厘米(cm); L一一岩样长度,单位为厘米(cm)。 对于疏松岩样必须考虑包封材料的影响,用游标卡尺直接丈量包封后岩样的长度、直径、岩样轴 面包封层厚度和岩样端面包封层厚度,通过公式(2)计算其总体积
SY/T 63852016
1一岩样轴面包封层厚度,单位为厘米(cm) 岩样端面包封层厚度,单位为厘米(cm)。
依据波义耳定律实现不同覆压下岩样孔隙体积的测定,即岩样与一固定体积的压力容器连接,该 容器充满一定压力的测试气体,测定该压力容器与岩样孔隙连通前后的压力,通过公式(3)计算岩 样在不同压力下的孔隙体积。
式中: V,——压力容器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²); V 岩样孔隙体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²)。
p,V, = P2(V + V)
覆压下岩样孔隙度的计算必须考虑由于上覆压力增天而引起的岩样总体积的减小,计算方法见 公式(4):
中一一岩样孔隙度,用百分数表示; △V—岩样初始孔隙体积与任意压力下孔隙体积之差,单位为立方厘米(cm²)。
8.2.1气体稳态法渗透率的计算
气体稳态法渗透率计算的一般方程参见GB/T29172一2012中的7.2.1。不同仪器,在渗透率测定 过程中采集的参数不同,其计算方法也不同,在实际测定中常用两种类型的渗透率测定仪,对应公式 (5)和公式(6)来计算渗透率。
K. 气测渗透率,毫达西(mD); Po 大气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Pi 进口端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P2 出口端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Hg 测试气体黏度,单位为毫帕秒(mPa·s); L 岩样长度,单位为厘米(cm); A 岩样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²)
Po 大气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P, 进口端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P2" 出口端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一大气压力下气体的体积流量,单位为立方厘米每秒(cm/s); P 测试气体黏度,单位为毫帕秒(mPa·s); L 岩样长度,单位为厘米(cm); A 岩样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²)
式中: C一常数,无因次; Q—流量孔板的流量值,单位为立方厘米每秒(cm/s); 水柱高度,单位为毫米(mm)
8.2.2气体非稳态法渗透率的计算
采用流量管渗透率测定仪时的计算方法见公式(7)
式中: B一常数,无因次; 一测试气体黏度,单位为毫帕秒(mPa·s); 一测定时间,单位为秒(s)。 采用“压力下降法”测定时按GB/T29172—2012中7.7.2的方法计算
8.3确定岩石体积应变系数
C.Q.hwL 200A
变系数α与岩石的泊松比有关,两者具有以
式中: α一岩石体积应变系数,无因次; 一一岩石的泊松比,无因次。 不同岩性的岩石泊松比不同,一般在0.2~0.4之间。要获得准确的泊松比需要通过岩石力学测 定仪测定,根据测定的实际值通过公式(8)计算,如果没有实际测定值,可选中间值0.3代替进行 计算。
3.4单轴向压力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值转换
岩石在覆压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在岩样轴向和径向施加相同压力下测定的,即为静水压力加压 条件下的测定值,在地层条件下认为下部岩石只受上覆岩石的压力,所以需要对静水压力加压条件下 的测定值向单轴向压力下的数值转换。 a)绘制有效上覆压力与孔隙度、渗透率变化系数曲线。 用岩样在不同压力下测得的孔隙度值和渗透率值除以岩样在7.2.2中测定的孔隙度值和渗透 率值,分别得到孔隙度变化系数(Φ,/Φ。)和渗透率变化系数(k,/k。),再以有效上覆压力为横坐 标,孔隙度变化系数和渗透率变化系数为纵坐标,在同一坐标下绘制出相应的变化曲线,如图1 所示。 b)计算单轴向压力下的孔隙度, 在图1横坐标上找到所需的有效上覆压力值A点,由A点垂直向上交曲线1于B点,B点纵坐 标即为静水压力下的孔隙度变化系数中,,用Φ,乘以地面孔隙度中。得出静水压力下的孔隙度中,。
SY/T 63852016
据公式(9)计算出单轴向压力下的孔隙度Φ,
1一孔院度变化系数曲线2一渗透率变化系数曲线
图1单轴向压力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校正示意图
中,=中。(Φ。Φ,) ×
中,=中。(中。中,)×α
中,一单轴向压力下的孔隙度值,用百分数表示; 中。一常压孔隙度值,用百分数表示; 中,静水压力下的孔隙度值,用百分数表示。 c)计算单轴向压力下的渗透率。 以单轴向压力下的孔隙度值Φ,除以地面孔隙度值中。得出单轴向孔隙度变化系数中,在纵坐标 中找到该点并做平行于横坐标的线交曲线1于C点,由C点垂直向下交曲线2于D点,交点即为单 轴向渗透率变化系数K。以K,乘以常压渗透率值k。即为单轴向压力下的渗透率值。 d)重复b)和c)可以计算出任意单轴向压力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值。
9.1岩样长度保留到2位小数,单位为厘米(cm)。 9.2岩样直径保留到2位小数,单位为厘米(cm)。 9.3岩样的颗粒体积、孔隙体积、总体积值修约到3位有效数字,单位为立方厘米(cm")。 9.4压力值保留到2位小数JC∕T 726-2005 水泥胶砂试模,单位为兆帕(MPa)。 9.5岩样的孔隙度值修约到3位有效数字,用百分数表示。 9.6岩样的渗透率值修约到3位有效数字,单位为毫达西(mD)
10原始记录和测定报告格式
10.1原始记录参见附录A。
a)岩样数量及其基本情况。
b)实验所用仪器及实验方法。 c)实验数据和图表。 d)测定过程中所遇到的异常情况。 10.3报告封面、首页和数据表格式参见附录B。
SY/T 6385201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覆压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原始记录格式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覆压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原始记录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