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894-2012 岩性地层区带评价技术规范

SY/T 6894-2012 岩性地层区带评价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Y/T 6894-201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1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5884
免费资源

SY/T 6894-201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6894-2012 岩性地层区带评价技术规范简介:

SY/T 6894-2012《岩性地层区带评价技术规范》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一项技术标准,主要规定了在石油地质勘查和开发中,如何进行岩性地层区带的评价与研究。这项规范的出台,旨在提高我国石油地质勘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义与术语:对岩性地层区带评价的基本概念,如岩性、地层、区带等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2. 评价原则:规定了岩性地层区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如系统性、完整性、可比性、实用性等。

3. 评价内容与方法:详细描述了岩性地层区带评价应包括的各个方面,如地层划分、岩性特征分析、沉积环境与储层属性研究等,并对各种评价方法进行了说明。

4. 数据采集与处理:对岩心、岩屑、测井等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进行了规定。

5. 评价报告编写:对评价报告的结构、内容和格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6. 评价质量控制:明确了评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执行这个技术规范,可以统一行业内岩性地层区带的评价标准,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降低勘探风险,对石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SY/T 6894-2012 岩性地层区带评价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SY/T68942012

岩性地层区带评价技术规范

下列件什对一 仪注日型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Z/T0217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 SY/T5520—2005圈闭评价技术规范 SY/T5615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064.4-1994 显象管石墨乳试验方法 附着性试验方法4.1岩性地层区带的分类原则

4. 1. 1 主控因素

突出岩性体变化和地层纵横向接触关系变化两大主控因素。岩性体变化突出沉积体或岩性体的形 态、结构、物性的变化:地层纵横向接触关系变化主要是指地层削截、超裂、相变、尖灭等。

4.1.2油气成藏特征的相似性

面上强调构造背景、源岩、储集体、油气输导体系等的相似性;纵向上强调同一区带内的 、供烃层系、输导体系和优势聚集方位等因素基本相似

4.2岩性地层区带边界类型

岩性地层区带边界类型分为: a)盆地构造单元边界。 b)主要沉积体系边界。 c)断层、地层尖灭边界。 d)岩性、物性体边界。 e)运聚单元边界,

岩性地层区带边界类型分为: a)盆地构造单元边界。 b)主要沉积体系边界。 ) 断层、地层尖灭边界。 d)岩性、物性体边界。 e)运聚单元边界。

4.3岩性地层区带的分类

岩性地层区带分为: a)地层型区带: 1)削蚀不整合型区带; 2)超毅不整合型区带; 3)古潜山型区带。 b)岩性型区带: 1)沉积岩性型区带:又可细分为碎屑岩岩性型区带和碳酸盐岩岩性型区带两种类型。 2)火成岩岩性型区带

评价资料包括: a)基础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 2)岩性地层区带内的非地表、地表、钻井、录井、测井、测试、分析化验资料; 3) 前人研究成果。 b) 成果图件: 1) 岩性地层区带识别与划分成果; 2) 综合研究成果; 3) 有效烃源岩分布图: 4) TOC含量分布图; 5) 有机质成熟度R。分布图; 6) 沉积体系分布图; 7) 特殊岩体分布图; 8) 含油气目的层厚度与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分布图; 9) 含油气目的层顶底面构造图; 10) 油气勘探成果图。

5.2岩性地层区带地质评价内容

5.2.1地层型区带地质评价内客

SY/T68942012

地层型区带地质评价内容包括: a)不整合结构: 1 碎屑岩不整合结构(风化壳、黏土层、底砾岩)特征; 2) 火成岩不整合结构(风化黏土层、水解带、溶蚀带、崩解带、母岩)特征; 3) 碳酸盐岩不整合结构(风化黏土层、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特征; 变质岩不整合结构(风化黏土层、溶蚀带、裂缝带)特征。 b) 地层因闭的有效性。 c) 烃源条件。 d) 油气运移输导体系。 e)油气充注及成藏期

5.2.2岩性型区带地质评价内容

岩性型区带地质评价内容包括: a)沉积岩: 1)沉积体系及相带; 2)成岩作用; 3)储层分布及物性特征。 b)火成岩: 1)岩性、岩相带; 2)储层分布及物性特征。 c) 储层顶、底板及侧向遮挡条件,岩性圈闭的有效性。 d)烃源条件。 e)油气运移输导体系。 f)油气充注及成藏期。

5.3岩性地层区带地质评价参数、标准与地质

5.3.1岩性地层区带地质评价参数、标准

家据5.3.1评价参数和标准,采用风险概率法进

5.3.2.2低功探程度区带

长用专家评价法,即特尔菲方法进行评价,见公

式中: R一区带地质评价值; 参加评价的专家人数; C一 第i个专家评价值所占的权重;熟悉该区带的专家的评价值权重较大,反之较小;

5.4岩性地层区带资源评价方法

通过对区带内所有已识别圈闭进行资源童计 来确定区带总资源量。单个圈闭资源计算来

运用统计学研究油气藏分布规律,并预测区带中油气资源量的方法,包括油藏规模序列法、油藏 发现法和趋势预测法等。适用于中、高勘探程度区带

类比法是一种由已知区带资源量推测未知区带资源量的方法,包括资源丰度类比法、FORSPAN 类比法等,适用于较低勘探程度区带

5.5岩性地层区带经济评价

使用经济综合吸引力估算方法,即根据剩余资源规模、剩余资源丰度、剩余资源品位、地面环境 四个因索确定经济综合吸引力,见公式(2)

5.6岩性地层区带综合评价与勘探部署

5.6.1区带目标优选

5.6.1.1区带综合勘探风险估算

区带综合勘探风险由地质风险、工程技术风险和商业风险三部分构成,各权系数的取值根据实际 情况确定。其中地质风险是影响勘探成败的主要因索;工程技术风险包括工程难度、地理环境和交通 状况:商业风险包括油价、通货膨胀和政策等。综合助探风险的计笠见公式(3)

式中: R—综合勘探风险;

式中: R—综合勘探风险:

R=Rb,+R..b,+R,bs

R,,b,地质评价值及其权系数; R。,b——工程技术风险及其权系数 R,b——商业风险及其权系数。

5.6.1.2区带综合评价值估算

SY/T68942012

G一综合价值: M,c;—经济综合吸引力及其权系数; R.C——综合勘探风险及其权系数。

5.6.1.3区带排队优进

根据区带综合价值大小排序,分为1,Ⅱ,Ⅲ类,分别代表好、中、差。 I类区带:综合评价值大于0.5。 Ⅱ类区带:综合评价值介于0.3~0.5。 Ⅲ类区带:综合评价值小于0.3

根据区带排队优选结果提出勘探部署建议。

6岩性地层区带综合评价技术

6岩性地层区带综合评价技术

6.1层序地层划分与盖区不整合面识别技术

利用层序地层划分与盖区不整合面识别技术识别“六线”,即岩性尖灭线、地层超双线、地层 刷蚀线、有效储层界线、流体突变线和构造等高线等;确定“四面”,即断层面、不整合面、最大洪 泛面和储层顶底板面的分布范围

储层识别技术包括: a) 砂体识别技术。 b) 碳酸盐岩缝洞识别技术。 c)火成岩储层识别技术。 d)特殊岩性体储层识别技术

5.3地质综合评价技术

6.3.1地层型区带评价技术

地层型区带评价技术包括: a)不整合面识别预测技术。 b)不整合体识别技术。 c)源岩及输导体系评价技术。

d)保存条件评价技术。

6.3.2岩性型区带评价技术

6.3.2.1沉积岩性型区带评价技术

沉积岩性型区带评价技术主要是指“四图叠合”分源评价技术,包括: a)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和沉积相工业化制图 b) 层序界面或目的层顶面构造解释和工业化制图。 c) 主要成熟烃源岩研究及其厚度或生烃潜力的工业化制图。 d) “四图叠合”区带划分和评价技术。主要以油气成藏组合为纵向地层单元,针对目的层进行 “四图叠合”,即构造图或主干输导体系图、沉积相图、油气勘探程度图和有效烃源岩分布 图的叠合,综合分析油气成藏关键要索和聚集规律,完成油气区带划分和评价及其工业化 成图。

6.3.2.2火成岩岩体型区带评价技术

淮安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试行)(淮住建发[2019]258号 淮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9年11月)火成岩岩体型区带评价技术包括: a)岩体识别及空间分布描述技术。 b)岩体成藏条件评价技术。 c)岩体资源量及勘探潜力评价技术

6.4油气运聚综合模拟技术

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包括: 构造面流线、流量模拟技术。 b) 侵入逾渗模拟技术。 c)达西流模拟技术。

7岩性地层区带评价成果

GB∕T 18616-2002 爆炸性环境保护电缆用的波纹金属软管内容包括:区带评价工作概况、工作流程、参数研究、地质评价、资源量计算结果、经济评价、 综合评价与勘探部署建议及附图等

主要附图包括: a) 目的层顶、底面构造图。 b) 目的层砂体或岩体储层厚度和物性平面分布图。 c) 烃源岩生烃强度平面分布图。 d) 油气输导体系综合评价图。 e) 目的层顶、底板保存条件综合评价图。 f) 评价区油气地质剖面综合评价图。 目的层有利区带平面综合评价图

区带评价图册应符合以下要求: a)图册内容按SY/T5615的规定编绘。 图册出版格式:单图尺寸宜为8开,左侧装订。大于8开时,只可左右、上下各折一次。开 幅380mm×260mm。成图比例尺不小于1:25000:应使用标准图例和符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