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146.3-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T 1146.3-2018 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第3部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简介:
JT/T 1146.3-2018 是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一项技术规范,全称为《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第3部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这份规范主要针对的是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旨在指导和规范内河航道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确保规划和建设活动与环境保护的目标相协调。
规范的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影响识别:明确内河航道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如水体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噪声污染等。
2.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利用科学方法预测这些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评估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3. 环境保护措施:提出预防和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包括设计优化、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环境恢复和补偿等。
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要求,包括报告的内容、格式、数据来源等,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5. 环境影响后评价:规范要求对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评价,以检验预测的准确性,并对可能的环境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这份规范的实施,对于推动内河航道建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内河水域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JT/T 1146.3-2018 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第3部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部分内容预览:
JT/T1146的本部分规定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 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 减缓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公众参与、评价结论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目录及编制要 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内河航道inlandwaterway 在江河、湖泊等内陆水域中可以供船舶通航的通道。 3.2 内河航道建设规划inlandwaterwayplanning 包括航道的功能定位、规划目标、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规划实施步骤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分为全 国航道规划、流域航道规划、区域航道规划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航道规划。 3.3 环境敏感区environmentalsensitiveareas 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域和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 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下列区域: 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b)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 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洞游通道、天然
JT/T1146.32018
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现行有效的相应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4.2.1.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按以下内容确定 a)一般情况下,评价范围设定为航道常水位线两侧及弃土区周边200m; b) 内河航道建设规划涉及通航建筑物及航运枢纽规划的,评价范围设定为通航建筑物及航运枢 纽外侧500m; c)当评价范围临近环境敏感区时,评价范围适当扩大。 4.2.1.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按以下内容确定: 一般情况下,评价范围设定为航道可能涉及或影响的水体(含水环境考核断面)及弃土区; b) 当评价范围临近环境敏感区时,评价范围适当扩大。 4.2.1.4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按以下内容确定: a) 内河航道建设规划,评价范围设定为航道常水位线两侧各200m; 内河航道建设规划涉及通航建筑物规划的DB32∕T 4153-202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对文物建筑影响评估技术规范,评价范围设定为通航建筑物外侧200m; c) 内河航道建设规划涉及航运枢纽规划的,评价范围设定为枢纽外侧200m; d)当评价范围临近环境敏感区时,评价范围适当扩大。 4.2.1.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依据规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确定。按照HJ19的 要求确定评价范围,一般应涵盖规划实施的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并依据规划涉及重要环境敏感区 的生态完整性要求适当扩大。
4. 2. 2时间范围
评价的时间范围应包括整个规划周期,并以规划的近期为评价重点时段。
评价专题应包括规划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公众参与、评 价结论等内容,
评价的工作流程参见附录A
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儿个方面: a)规划概述、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等; b)筛选出备选的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给出可能导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和评价 结论发生变化的不同情景
5.2航道建设回顾性评价
航道建设回顾性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上一轮航道规划的回顾性评价。包括规划的范围、期限、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建设实施情况。 b)上一轮航道规划的建设实施情况。包括不同河段的航道等级、特点,与航道相关的拦河水利 设施或航运枢纽的船闸设施现状、水力条件;描述流域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运力、运输船 舶情况:规划范围内航道开发建设现状与上一轮规划的对应关系
规划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内河航道的空间范围和空间布局现状; b)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编制的背景、定位; 规划的近期、中期及远期目标; 规划内河航道的地理位置、空间布局、岸线利用、平面布置、规模等级、技术标准、标准船型、货 种货量、配套工程等; e)规划时序、规划范围; f)与上一轮规划的对比分析
a) 给出规划的层级属性[如国家级、省(区、市)级],规划的时间属性(如首轮、调整规划,短期、 中期、长期规划); b) 筛选出与本规划相关的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经济与技术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并分析 本规划与其相关要求的符合性; c) 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等各规划要素与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运输行业相关规划的符合性,与所在地区区域规划、所属行业相关规划的 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容性,重点分析规划之间在资源保护与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保护要求等方 面的冲突和矛盾; d)通过上述协调性分析,从多个规划方案中筛选出与各项要求较为协调的规划方案作为备选方 案;或综合规划协调性分析结果,提出与环保法规、各项要求相符合的规划调整方案作为备选 方案
JT/T1146.32018
明确但没有明确的内容,分析规划基础条件、规模、布局及建设时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变化 情况; 针对上述不确定性的分析结果,筛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置针对规划环境影响预测的多 个情景,分析和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环境影响程度和环境且标的可达性
现状调查与评价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a) 通过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评价范围内主要资源的赋存和利用状况,评价生态状况、环境质量 的总体水平和变化趋势,分析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和环境要素。 b) 现状调查与评价宜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概况、资源赋存与利用状况、环境质量、环境 敏感区和生态状况等内容。 c 现状调查宜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的历史和现状资料。资料应能够反映整个评价区域的环境 特征,能够说明各项调查内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注明资料的来源及有效性。 d 对于收集采用的环境监测数据,应给出监测点位分布图、监测时段及监测频次等,并说明采用 数据的代表性。当评价范围内有需要特别保护的环境敏感区时,应有专项调查资料。当已有 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特别是需要评价规划方案中包括具体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应进 行补充调查和现状监测
e)文物资源和其他对区域经济社会有重要意义的资源的分布情况,并附相关图件; f)分析区域资源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6.2.5环境质量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地表水和地下水功能区划、各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主要水污染源、水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 子、地表水控制断面位置及达标情况,并附水环境功能区划图、控制断面位置图和监测点 位图; b)大气环境、声环境质量现状,附监测点位图; 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并附土壤类型分布图。涉及 规划河段土壤、底泥等存在污染,且规划实施对土壤、底泥可能产生影响的,应开展环境现状 质量监测和调查,说明主要污染因子、污染物分布区域和污染水平; d) 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植物区系与主要植被类型,特有、狭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 种类、分布和生境状况:生态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目标要求;主要生态问题的类型、 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并附生态功能区划及野生动植物分布等相关图件; e)1 调查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区,明确各类环境敏感区的类型、分布、范围、主要保护对象及相 关环境保护要求等,并附相关图件
6.3.1资源利用现状评价
根据评价范围内各类资源的供需及开发 分析区域资源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6.3.2环境与生态现状评价
6.3.2.1按照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评价水、大气、声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其质量的主 要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及来源:评价环保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情况,分析水、大气、声环境保护、主要 环境敏感区保护、固体废物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GB∕T 31433-2015 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和目前需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 6.3.2.2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从区域自然生态特点和生态系统完整性、服务功能及生态安全等 方面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识别区域现存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主要 原因。当评价区域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分析该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当评价区域涉及生态敏 感区时,应分析其生态现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6.3.2.3分析评价范围内已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类型、原因及造成的环境危害和损失、环境风险防范 方面存在的问题
6.3.3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回顾分析规划区内现有内河航道运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资源能 源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典型内河航道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情况,分析现有环境保护措施 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b) 根据规划区现有内河航道的空间布局及主要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选择典型的敏感区域分 析内河航道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评价区内内河航道工程的累积性、整体性环 境影响。 c) 对于上一轮规划已经开展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调查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查意见中 主要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已经落实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应分析其有效性, 对未落实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应说明原因
JT/T1146.32018
d 上一轮规划期内相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峻工验收的执行情况、航道开发建 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相关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措施和效果;上一轮规划实施内河航道现状 及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上一轮规划实施过程中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和 效果。
域环境现状和环境质量与环境功能区划、重要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间的差距,明确提出规划实施 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 6.4.2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分析参见附录B
7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7.1.1识别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资源与环境要素,建立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 判断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确定评价重点GB/T 38202-2019标准下载, 7.1.2根据环境且标.结合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结果及确定的评价重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