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246.1-2012 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 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3246.1-2012 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 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标准编号:GBT 3246.1-201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4251
免费资源

GBT 3246.1-201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GBT 3246.1-2012 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 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简介:

GBT 3246.1-2012 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标准,全称为“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 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这项标准主要规定了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显微组织的检验方法,用于评估和控制铝及铝合金产品的内在质量。

显微组织检验是通过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来判断其性能和加工条件的一种方法。在铝及铝合金制品中,显微组织的形态、大小、分布等会直接影响其机械性能、耐腐蚀性、焊接性等重要特性。因此,显微组织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GBT 3246.1-2012 包括了显微组织检验的准备步骤,如样品的制备和抛光,以及具体的检验步骤,如使用显微镜观察,并对观察到的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和判断。此外,标准还规定了检验报告的编写要求,以便于检验结果的准确传达和有效利用。

该标准适用于各种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如铸件、锻件、挤压型材、冷热轧板带、管材、棒材等的显微组织检验。通过遵循这个标准,可以确保检验的公正性和一致性,有助于提升中国铝及铝合金制品的国际竞争力。

GBT 3246.1-2012 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 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部分内容预览:

3.1.1铸(或绽坏)试样

应根据种类、规格和试验目的要求,从有代表性的部位切取试样。例如,检验过烧试样应在加热 温区部位截取。

3. 1.2 加工制品试样

取样数量应根据标准或技术协议的规定及试验的要求确定。试样尺寸参照表1确定。

取检验面。在通常情况下DB15∕T 353.12-2020 建筑消防设施检验规程 第12部分: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除板材包覆层和铜扩 散的检验面为垂直于主变形方 他的组织检验面为平行于主变形方向的纵向截 面,其他加工制品的组织检验

测量包覆层厚度和铜扩散深度等检查制品表面层组织的试样应采用夹样法或镶样法,小试样可进 行镶样。夹样法试样间及样夹外层试样的外侧必须垫上退火状态的纯铝板片,保证夹紧试样后使试样 间无缝隙,样夹外层试样磨面平整。

试样的被检查面用铣刀(或锉刀)去掉1mm~3mm,铣或锉成平面。然后在研磨机上用砂纸 立度宜为68μm~100μm)沿垂直刀痕方向进行粗磨,宜采用煤油或水等进行冷却和润滑。磨掉 刀痕,将试样转90再用砂纸(磨料粒度宜为18um~35um)进行细磨,磨去所有粗磨痕为止

6.1将磨好的试样用水冲洗干净,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通常抛光机的转数在300r/min z/min。精抛光时,转数宜为150r/min~200/min

在装有粗呢子的抛光盘上进行粗抛。 用浓度 颠粒较粗的三氧化二铬粉与水混合的悬浮液或其

将粗租抛好的试样用水冲洗干净后,在装有细呢子(或其他纤维细软的丝织品)的抛光盘上细抛。用 浓度较稀、颗粒较细的三氧化二铬粉与水混合的悬浮液或其他抛光材料做细抛光剂。垂直于粗抛光痕 迹抛到表面无任何痕迹和脏物,在显微镜上可观察到清晰的组织为止

对特殊需要高质量显微图片的试样,细抛后可在装有鹿皮的慢抛光机上进行精细抛光。用氧化

三氧化二铝粉与水的悬浮液或其他抛光材料做料

3.7.11×××系列的试样难以完全去掉机械抛光痕迹时,可采用电解抛光。 3.7.2经细砂纸打磨和(或)机械抛光后的试样,用硝酸溶液(2.1)洗去表面油污,随后用水冲洗。再用 无水乙醇擦干表面后,方可进行电解抛光。

3.7.4电解液采用高氧酸乙醇溶液(2.2)。

图1电解抛光装置示意图

a)起始电压:25V~60V; b)电解时间:6s~35s; c)电解液温度:10℃40℃。 3.7.6电解过程中试样为阳极,可摆动试样,抛光面不得脱离电解液。所用阴极为铅板或不锈钢板 电解后试样用水冲洗,然后在硝酸溶液(2.3)中清洗表面上的电解产物,最后用水冲洗,酒精棉擦干。

应参照表2选择适宜的试样浸蚀剂

GB/T 3246.12012

4.2.1浸蚀方式及时间应根据浸蚀剂的特点、用途及合金性质与状态而定。通常铸态试样的浸蚀时间 小于加工制品试样的浸蚀时间,2×××、4×××及7×××系列的试样浸蚀时间短于1×××、3×× X、5×××、6×××及8××系列的试样浸蚀时间。 4.2.2浸蚀后的试样在水中冲洗后,除了需要鉴别合金中的相以外,均应用硝酸溶液(2.12)洗去表面 的浸蚀产物,再用水冲洗于净,最后用酒精棉轻轻擦净吹干,即可进行观察。

5.1在偏振光下观察铸锭(或锭坏) 粒组织及加工变形材料的显微组 织特征,抛光后的试样应进行阳极化制膜处理(参见图2、图3、图4、图5)。1×××、3×××、 5×××、6XX×及8X×X系列的试样阳极化制膜前可进行电解抛光以提高制膜质量。

GB/T3246.1—2012

图2纯铝退火板材显微晶粒组织(阳极制膜偏光

图32A12合金退火板材纵向显微晶粒组织(阳极制膜偏光)

图42A12合金铸锭显微晶粒组织(阳极制膜偏光)

图51060铸轧带显微组织(阳极制膜偏

6.2铸锭(锭坏)的显微组织检查

FB/T 3246.12012

见察试样,试样表面应洁净、干燥、无水痕,组织清晰

通常在术发独试行 相的组分以及观察均勾化处理状态的过烧组织

6.3加工制品滚火及退火试样检查

在制备好的试样上检香晶粒状态和过烧组织 放天200倍~500倍进行观系与照相。

6.4铝合金过烧组织的判别

金属温度达到或高于合金中低熔点共晶的熔点或固相线,使共晶或固溶体晶界产生复熔的现象叫 过烧。在显微组织检验中,出现复熔共晶球、晶界局部复熔加宽和在三个晶粒交界处形成复熔三角形三 种特征中的任何一种特征,判显微组织为过烧。 铸锭(或锭坏)、铸轧带正常组织与过烧组织参见图6~图9,加工制品淬火正常组织与过烧组织参 见10图14

图62A12合金铸锭显微组织与过烧显微组织(6号浸蚀剂浸蚀)

图77A04合金正常组织与过烧显微组织(6号浸蚀剂浸蚀)

图86063合金正常组织与过烧显微组织(6号浸蚀剂浸蚀)

1235合金铸轧带正常组织与过烧显微组织(6号浸

2合金板材淬火正常组织与过烧显微组织(6号浸饣

合金棒材泽火正常组织和过烧显微组织(6号浸饰

7A04合金型材淬火正常组织和过烧显微组织(6

2A70合金锻件淬火正常组织和过烧显微组织(6

6063合金型材风冷淬火正常组织(6号浸蚀剂浸蚀

GB/T3246.12012

152A12合金棒材热处理所产生的高温氧化(6号发独剂发理 沿晶界分布的气孔

6.6.1在合金板材的表面,为提高抗腐蚀性能或某种工艺性能的需要,而包覆的一层铝或铝合金,称为 包覆层,见图16、图17

图162A12合金板材包铝层组织(6号浸蚀剂浸蚀)

图172Q515合金包覆层组织(6号浸蚀剂浸蚀)

6.2应在试样的包覆面取5点10点,测量包覆层厚度,计算其平均值,按式(1)计算包覆率 V=t/hX100% 式中: V 包覆率,%; 包覆层平均厚度,单位为毫米(mm); 板材总厚度,单位为毫米(mm)。

V=t/h×100% 式中: V 包覆率,%; 包覆层平均厚度综合楼毕业设计(计算书、建筑、结构图),单位为毫米(mm); h 板材总厚度,单位为毫米(mm)

7.1试样的选择、制备及测量的一般原则

7.1试样的选择、制备及测量的一般原则 7.1.1根据试验研究的目的选取试样。

图182A12合金板材包铝层中铜扩散组织(7号浸蚀剂浸蚀) (已穿透)

香试样采用电解抛光,观察两面包铝层中铜扩散的

7.1.2应按照第3章和第4章制备和浸蚀试样。抛光过程中应保证试样无发热或明显的冷作硬化。 7.1.3采用比较法(7.2)或平面晶粒计算法(7.3)或截距法(7.4)测定晶粒尺寸。在每个截面上应测定 三个或更多个有代表性面积内的晶粒数。代表性是指试样上所有部位都对测定结果作出贡献,而不是 主观有意选定。

7.2.1比较法适用于等轴晶(或近似等轴晶)的完全再结晶晶粒和铸造材料晶粒。 7.2.2比较法是将在被检查试样上所观察到的晶粒图像与已知晶粒大小的标准图像比较,得到被检查 试样的晶粒尺寸(或通过简单计算)。 7.2.3图19图26是铝合金晶粒尺寸标准评级图《磷矿尾矿砂道路基(垫)层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CJJ/T208-2014》,放大100倍,每个图下的表内给出了放大倍数及 相应的晶粒级别指数G。当已知检测面积A上的晶粒数N、放大倍数为100时,可根据式(2)计算晶粒 级别指数G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