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177-2015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DB13/T 2177-2015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T 2177-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1.1K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4120
免费资源

DB13/T 2177-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2177-2015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简介:

DB13/T 2177-2015是河北省地方标准,全称为《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这份标准主要规定了在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的监控量测技术要求,旨在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预防和控制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该规程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监控量测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实时性、精确性和科学性等原则,确保量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监控量测的内容:包括隧道的位移、应力、应变、围岩压力、地下水位、空气质量和施工过程参数等。

3. 监控量测的方法:规定了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量测的具体方法,如地质雷达、超声波、光纤应变计等。

4. 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通过数据分析来判断隧道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

5. 风险评估与控制:依据量测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

6. 监控量测的管理:包括量测方案的制定、量测人员的培训、量测设备的管理等,以保证量测工作的规范进行。

这份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河北省公路隧道建设的科技含量,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B13/T 2177-2015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益控量测单位应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运用成熟、可靠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益控量测单位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监控量测的有效实施,做到组织管理有序、责任明确。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应经批准后实施,并视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进行调整。

4.1.3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应经批准后实施,并视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进行调整,

4.1.3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应经批准后实施CJ∕T 173-2002 电子式出租汽车计价器磁电式传感器

4.1.4监控量测仪器设备应进行检定或校准。 4.1.5基准点和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基准点距离监测断面较远时, 宜在隧道的稳定区域埋设新的基准点,并采取保护措施。基准点应定期进行检查校核。 4.1.6监控量测实施过程中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过失误差,定期对误差进行分析。

4.2.2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及工程特点编制监控量测方案,内容包括

a) 监控量测项目; b) 人员组织; c) 监控量测设备; d)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频率及控制基准; e) 数据记录格式; f) 数据处理及分析; 信息反馈及相关建议

4.3测试断面选择原则

总原则:隧道分部施工时, 序进行合理布置。隧道加 行横洞、车行横洞及连拱隧道正洞测线及 应根据隧道施工情况确定。周边位移和拱 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拱顶下沉测点原则

4.3.1断面选择原则

断面的选择应考虑围岩代表性、围岩变化、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的变化。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在围岩的不同分级接触区域,应至少布置一个监测断面; b 地质条件复杂段落,应布置监测断面; 隧道埋深较浅或者洞口附近的区域,宜适当增加监测断面; d 当施工方案出现变更时,变更段落应布置监测断面; 隧道出现大变形、塌方、突水突泥等重大事故,应在事故区域增设监测断面

4. 3. 2间距布置

监控量测断面布置间距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监测断面布置间距

DB13/T 21772015

DB13/T2177—2015

4.5.1监控量测的时机和频率应能系统反应隧 落池围闪选测项自盗测频 率应与必测项目监测频率相同。 4.5.2洞内、外观察应在每次爆破作业后及时实施并记录。

4.5.3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监控量测频率宜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应符合表2、表3的规定。同等条 件下取表2、表3中的较大值。

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距开挖工

表3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按位移速率) 单位:次/天

4.5.4选测项目量测频率应符合表4的

4.5.4选测项目量测频率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选测项目量测频率

4. 5. 5监测结束时间

监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5d~20d结束。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没有减小 应坚持测量至位移基本稳定后

DB13/T 21772015

.1仪器设备:照相机:米尺,测量精度:10m

5.1.2量测方法: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开裂、地表变形、边坡及仰坡稳 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筑物进行观察。洞内观察应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 地段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数码成像,填写开 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并与勘查资料进行对比。已施工地段观察,应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 变形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洞内、外观察记录表参见附录A。

5.2.1仪器设备:收敛计,精度0.01mm;全站仪要求测量精度测角为2”以内、测距精度为土(2mm+2ppm 以内。

仪器设备:收敛计,精度0.01mm;全站仪要求测量精度测角为2”以内、测距精度为土(2mm+2ppr 测点布置:全断面法设置1条水平测线,台阶法每个台阶设置1条测线,分部开挖法每部 条水平测线,偏压隧道或者小净间距隧道可加设斜向测线,全断面法、台阶法、CD法或CRD法、 壁导坑法测线布置见图1、2、3、4。

5.2.2测点布置:全断面法设置1条水平测线,台阶法每个台阶设置1条测线,分音 置一条水平测线,偏压隧道或者小净间距隧道可加设斜向测线,全断面法、台阶法、CI 双侧壁导坑法测线布置见图1、2、3、4。

图3CD法或者CRD法测线布置图

图4双侧壁导坑法测线布置图

5.2.3.1采用收敛计量测时,测点应采用钻孔预埋,通过布设于洞室周边上两固定点,每次测出两点 的净长L,求出两次量测的增量(或减量)△L,即为此处净空变化值。读数时应该读3次,然后取其 平均值。周边位移量测记录表参见附录B.1。

测方法包括自由设站和固定设站两种,通过对比不同时刻测点的三维坐标[x(t),y(t),z(t)],可获得该 测点在该时段的三维位移变化量(相对于某一初始状态)。在三维位移量监控量测时,必须保证后视 基准点位置固定不动。全站仪测量记录表参见附录B.2。

5.3.1仪器设备:精密水准仪,精度为0.01mm;钢钢尺;全站仪要求测量精度测角为2” 以内、测距 精度为±(2mm+2ppm)以内。 5测上在盟平用水准必

5.3.1仪器设备:精密水准仪,精度为0.01mm;铟钢尺;全站仪要求测量精度测角为 精度为±(2mm+2ppm) 以内。

5.3.2测点布置:采用水准仪时,拱顶下沉监控量测测点的埋设一般在隧道拱顶轴线处设1 测桩,悬挂铟钢尺:用全站仪时,测点桩可用不锈钢膨胀钩或钢筋弯成三角形钩,埋进围岩内

5.3.3量测方法同5.2.3

5. 4. 2 测点布置

DB13/T 21772015

DB13/T2177—2015

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并取得一定周期(5d至7d)的数据。一般条件下,地表下沉测点级 间距应符合表5的规定。地表下沉测点宜与洞内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横断面上。

表5地表下沉测点纵向间距

隧道开挖高度,H为隧道理深,B为隧道开挖断面宽度。

地表下沉监测范围横向应延伸至隧道中线两侧1~2(B/2+H+Ha),纵向应在掌子面前后1~2(H+ 点间距为2000mm5000mm,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地表下沉测点布置如图5所

图5地表下沉测点布置示意图

4.3量测方法:通过测量测点不同时刻标高h,求出两次量测的差值△h,即为该点的下沉值, 处于稳定状态时记录读数。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 读数。地表下沉量测记录表参见附录D。

6.1.1仪器设备:型钢钢架内力量测可采用表面应变计,格栅钢架内力量测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测试 精度0.1MPa

5.1.2测点布置:采用型钢钢架监测时,在横断面上, 根据钢架的长度和围岩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 测点进行监测,在测点位置的上下缘布设一对表面应变计,固定在固定座上时,拉压螺栓要适当;采用 格栅钢架监测时,选择与格栅主筋直径相同的钢筋焊接到适当的部位,监测钢架应力、应变的变化。

5.2.1仪器设备:多点位移计,测试精度0.1m

6.2.2测点布置:多点位移计应钻孔埋设,同周边位移量测布置在同一断面。可在拱项、两侧拱腰、 两侧拱脚和两侧边墙7个部位埋设多点位移计。 6.2.3量测方法:埋设在钻孔内的各测点与钻孔壁紧密连接,岩层移动时能带动测点一起移动,变形 前各测点钢带在孔口的读数为So,变形后第n次测量时各点钢带在孔口的读数为Sin。测量钻孔不同深 度岩层的位移,及测量各点相对于钻孔最深点的相对位移。钻孔内布置多个测点,分别测出沿钻孔不同 深度岩层的位移值。

6.2.3量测方法:埋设在钻孔内的各测点与钻孔壁紧密连接,岩层移动时能带动测点 前各测点钢带在孔口的读数为So,变形后第n次测量时各点钢带在孔口的读数为Sn。 度岩层的位移,及测量各点相对于钻孔最深点的相对位移。钻孔内布置多个测点,分别 深度岩层的位移值。

JGJ 39-2016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6.3围岩压力、两层支护间压力

5.3.2测点布置:压力量测每断面应不少于5个测点,布置在拱顶中央、两侧拱腰及两侧边墙处。每 个测点安装传感器应与接触面紧密接触,埋设好压力盒后应将其电缆统一编号,并集中放置于事先设计 好的铁箱内。

仪器设备:锚杆轴力量测采用测力锚杆。测试精度不低于0.01MPa。 测点布置:每一监测断面布置3根至8根量测锚杆,通常布置在拱顶中央,两侧拱腰及两侧 每一测力锚杆根据其长度及测量需要设3个至6个测点。量测锚杆在理设前应钻孔,所有的孔 置在同一垂直断面内;水平钻孔倾斜角度在垂直断面内不超过5°,水平面内钻孔与隧道壁面交 ~90°。钻孔时孔径应比量测锚杆杆体直径大20mm~30mm,孔深为200mm250mm。 量测方法:第一次读数应在量测锚杆埋设完经过48h后进行。按照表4.5.4频率读数

6.4.1仪器设备:锚杆轴力量测采用测力锚杆。测试精度不低于0.01MPa。 5.4.2测点布置:每一监测断面布置3根至8根量测锚杆,通常布置在拱顶中央,两侧拱腰及两侧边 墙处,每一测力锚杆根据其长度及测量需要设3个至6个测点。量测镭杆在理设前应钻孔,所有的孔位 应布置在同一垂直断面内;水平钻孔倾斜角度在垂直断面内不超过5°,水平面内钻孔与隧道壁面交角 为85°~90°。钻孔时孔径应比量测锚杆杆体直径大20mm~30mm,孔深为200mm~250mm。 6.4.3量测方法:第一次读数应在量测锚杆埋设完经过48h后进行。按照表4.5.4频率读数

6.5支护、衬砌内应力

3.5.2测点布置:初期支护内力量测元器 器件应在混凝主浇注前理设,衬砌内力测点应在衬砌内外两侧进行布置《城镇燃气工程智能化技术规范 CJJ/T268-2017》,每个断面布置不少于3个测点: 必要时在仰拱上布置测点。 6.5.3量测方法:支护、衬砌内应力所选量测元器件应与衬砌结构弹性模量相近,初期支护喷射混凝

6.5.3量测方法:支护、衬砌内应力所选量测元器件应与衬砌结构弹性模量相近,初期支护喷射混凝 土应力量测在工作面开挖24h内或下次开挖前测取初读数,二次衬砌内力量测宜在混凝土降至常温状 态后测取初读数。用于量测混凝土应力的方法主要有应变计量测法、应变砖量测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