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190.1-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11/T 1190.1-2015 古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木结构简介:
DB11/T 1190.1-2015《古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木结构》是北京市的地方标准,主要针对木结构的古建筑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的技术指导。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古建筑,确保其结构安全,防止因结构问题导致的建筑破坏或安全事故。
规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适用范围:规定了该技术规范适用于北京市域内的木结构古建筑的安全性鉴定。
2. 术语和定义:对在鉴定过程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确保各方理解和执行的统一性。
3. 鉴定程序:详细描述了鉴定的准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结构分析、鉴定评级、报告编制等步骤。
4. 鉴定方法:针对木结构的特性,规定了详细的鉴定方法,包括观察法、测量法、试验法等。
5. 结构分析与评级:规定了如何根据鉴定结果对古建筑的结构安全性进行评级,评级结果可以指导后续的保护、维修或加固工作。
6. 技术要求:对鉴定过程中的技术细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如数据采集的精度、分析的建立等。
7. 安全措施:强调在鉴定过程中应遵守的安全规定,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该规范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古建筑木结构的安全性鉴定工作,为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DB11/T 1190.1-2015 古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木结构部分内容预览:
图B.2应力波扫描结果
表B.2木材缺陷类型的应力波扫描仪判断
多图家受 诸多因素影响,故其显示的缺陷大小存在一定的偏差。利用阻力仪对存在缺陷的木构件进行单路径上缺 陷长度的修正,可获得更为准确的 其修正公式参考如下
式中: Ar一一阻力仪修正的缺陷面积,单位为(mm
阻力仪修正的缺陷面积JC∕T 2097-2011 工业用微晶板材,单位为(mm):
A, =A, X (B.2 L, × L2
应力波扫描仪检测的缺陷面积,单位为(mm²); 单路径(第1条路径)上阻力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2 单路径(第2条路径)上阻力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 第1条路径上对应的应力波扫描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第2条路径上对应的应力波扫描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一应力波扫描仪检测的缺陷面积,单位为(mm²); 单路径(第1条路径)上阻力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2 单路径(第2条路径)上阻力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 第1条路径上对应的应力波扫描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第2条路径上对应的应力波扫描仪检测缺陷长度,单位为(mm)
D.1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鉴定
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鉴定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23的要求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a)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的建筑,均应进行抗震构造鉴定; b)表D.1规定的建筑,还应对其主要承重结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表D.1古建筑需作截面抗震验算的范围
D.2木结构古建筑及其相关工程的抗震构造鉴定
木结构古建筑及其相关工程的抗震构造鉴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和7度的建筑,应按本标准第7章进行鉴定。存在C级、D级构件和连接 其可靠性应被判为不符合抗震构造要求。 ) 对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建筑,除应按本条a)项鉴定外,尚应按表D.2的要求鉴定
表D.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建筑抗震构造鉴定要求
D.3木结构古建筑抗震能力的验算
木结构古建筑抗震能力的验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的标准值应按(D.1)计算。
Ek = α, Gg ....
Fek一一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的标准值。对单层古建筑,Fer作用于大梁中心位置。对多层古建筑, E的分配与总作用位置,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011确定。 α.1一一相应于结构基本自震周期T,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50011确定。 Geg一一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对单层坡顶古建筑取1.15Ge;对单层平顶古建筑取1.0Ge;对 多层古建筑取0.85Ge;Ge为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D.4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力
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可按(D.2)进行结构构件抗震验算:
式中: S一一结构构件内力(轴向力、剪力、弯矩等)组合的设计值 R一一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Y一一木构架承载力的抗震调整系数,可取0.8。
D.5木材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
木材设计强度和弹性模量应按本标准7.2.3条确定。
D.6木框架侧向承载力计算
6.1木框架侧向承载力计算简图见图D.1。基本假定如下: a) 样卯节点和柱底连接均为有抗弯刚度的铰,木框架受力状况类同有转动约束的侧移机构 b) 柱侧移转角与样卯节点转角相同; c)各连接部位的约束弯矩随连接构件的相对转角增大而增长; d)当各连接的约束弯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 ,木框架形成破坏机构,
M (8) 一卯节点的约束弯矩,即卯节点的抗弯承载力; M.一一在侧向力作用下,柱体偏转,柱顶竖向荷载产生的重
D.6.2计算简图适用范围如下
图D.1木框架侧向承载力验算简图
0.6.2 计算简图适用范围如下: a) 柱底与基础连接面的轴向拉力值不应大于N,验算该连接面承载能力时,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 系数均取1.0; b)剪力值不应大于μN,μ为摩擦系数,取0.5。 0.6.3木结构古建筑木构架的侧向承载力可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 P一一古建筑木构架侧向承载力; H—一木构架高度:
2(M(e) +M月 H.tane
D.7直槿节点(包括透和半)计算
D.7.1直样节点(包括透棒和半样)计算简图见图D.2:
D.7.1直样节点(包括透棒和半样)计算简图见图D.2
D.7.2直抗弯承载力按下式验算:
D.7.2直抗弯承载力按下式验算:
图D.2直椎节点计算简图
图D.2直椎节点计算简图
blo, k, (μh +
式中: 1一一直与卯口接触面上的压应力,采用GB50005的木材横纹承压设计强度f.9o(全表面); μ一一摩擦系数取0.43; k一一直节点承载力调整系数;采用单向木楔填充卯口涨眼时,节点角变形比原有夹角增大时 节点角变形比原有夹角减小时取0.6。
D.8.1燕尾节点计算简图见图D.3
N——62的合力; F一一沿样头与卯口接触面上的摩擦力; M(e)一一燕尾样节点的抗弯承载力; h一一梁高度: 千一一燕尾与卯口接触面上沿梁轴线方向的合力; f'一一梁肩与柱接触面上的挤压应力合力; 一样的长度; 一样截面最大宽度; b 样截面最小宽度
D.8.2燕尾槿节点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D.8.2燕尾槿节点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图D.3燕尾椎节点计算简图
图D.3燕尾节点计算简图
M(e)=0.35lho,k,(μcosα+ sinα)
式中: 02—一头斜面上的正压应力,采用GB50005的木材横纹承压设计强度fo.9o(全表面) 一摩擦系数取0.43; ke一一燕尾样节点承载力调整系数,按表D.3选用。
JC∕T 2392-2017 石英玻璃碇 第1部分:气炼熔融法表D.3燕尾椎节点承载力调整系数
D.9柱偏转时的重力恢复力矩计算
D.9柱偏转时的重力恢复力矩计
9.1古建木结构的柱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偏转时,柱顶的竖向荷载产生的重力恢复力矩计算 图D.4。
D.9.2柱长细比D/H不大于1/12时,按下式计算重力恢复力矩:
D.9.2柱长细比D/H不大于1/12时,按下式计算重力恢复力矩:
图D.4柱偏转时的重力恢复力矩作用原理和计算简图
C一一内力组合修正系数,图D.1计算简图中,不考虑M(e)作用时《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 JGJ256-2011》,C=1,考虑M()作用时,C=0.6。 D.9.3计算木框架侧向承载力时,柱顶竖向荷载N产生对结构有利的效应,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均 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