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555-2017 自然保护区巡护规范

DB63/T 1555-2017 自然保护区巡护规范
标准编号:DB63/T 1555-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14.2K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3740
免费资源

DB63/T 1555-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63/T 1555-2017 自然保护区巡护规范简介:

DB63/T 1555-2017《自然保护区巡护规范》是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主要规定了自然保护区巡护工作的基本要求、巡护内容、巡护方法、巡护记录、巡护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规范,旨在提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该规范覆盖了以下主要方面:

1. 基本要求:包括巡护人员的资质要求,巡护装备的配备,以及巡护工作的组织管理。

2. 巡护内容:规定了巡护过程中应查看的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状况、人为活动情况等具体内容。

3. 巡护方法:指导巡护人员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实地观察和监测,包括路线选择、样本采集、数据记录等方法。

4. 巡护记录:明确了巡护记录的格式和内容,确保巡护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巡护报告:规定了巡护结果的整理和报告方式,包括巡护总结、问题分析、建议对策等内容。

6. 附录: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和参考信息,如巡护任务分配表、巡护记录表等。

这个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的规范管理,提高巡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生物多样性得到充分保护。

DB63/T 1555-2017 自然保护区巡护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3.1.1依法制止非法盗猎、盗伐、并荒、开矿、采挖等违法行为,并对其进行调查取证,确保自然保 护区资源安全 3.1.2观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物种和人类活动的变化,监测动植物异常情况(如植物枯死、病虫 害、动物死亡、动物肇事),为自然保护区管理自然环境和人为威胁提供基础资料。 3.1.3维护自然保护区设施、设备,以保证其正常运转。 3.1.4宣传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主要保护对象与核心资源的保护价值和重要性;了解当 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和与保护的冲突信息

3. 2. 1日常巡护

根据保护区管理目标、管理计划和野 由巡护员定期地沿固定路线进行的巡护工作。

3. 2. 2专项巡护

《高速公路LED可变限速标志 GB23826-2009》DB63/T 15552017

巡护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观念 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选择安全的宿营 刀具等,确保人身、车辆、资料和工县的安全。

3. 3. 2科学原则

照巡护目的,根据地形地势合理布设巡护路线。

戈规定工作,并及时、认真、全面地填写巡护表

巡护计划内容应包括组建工作小组,收集分析信息,确定重点保护对象及保护区域,开展巡护路线 设置、巡护表格设计、完善社区资源管理计划、制定巡护频次、巡护员分工及工具用品准备,制定巡护 检查和监督制度,完善野外巡护方案,

4. 2. 1 布局

路线设置应考虑周边地区、进入保护区的主要道路、与村庄相接森林或林地、人为活动频繁地 各种有代表性的生境。

综合考虑管理站、管护点、宿营地的位置。每日巡护的路线不宜太长,宜当天能够返回或到达计划 宿营地。

利用明显的地形标志物,在纸质地形图(遥感影像图)上标出巡护路线,并对路线进行编号,设置 图示;借助智能巡护系统采集端开展巡护的,采集端应支持调用电子地图的功能,并事先将巡护路线及 其他基础数据打包嵌入采集端作为背景地图。

3.1.1日常巡护的时间应固定,每条路线按巡护计划开展定期巡护。当地居民或外来人员进入 或较多、干扰较强的时期,或自然因素的变化对重点保护对象产生较强影响的特殊时段,应加大 护频次和区域。 3.1.2专项巡护的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般在物种繁殖季节、候鸟迁徙季、旅游旺季, 节、狩猎季节、防火季节应加大专项巡护力度

4. 3.1. 2 股仕 种索殖李节、医马迁促李 季节、狩猎季节、防火季节应加大专项巡护力度。

DB63/T15552017

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生活经验和具备专业技术(野生动植物识别等)技能的人,专项巡护应在四人以上, 成员必须包括具有熟悉所巡护的区域、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生活经验和具备专业技术技能的人,且至少有 一人具备执法资格并有执法能力。每一巡护小组应有一名组长。

4.5巡护人员基本能力要求

熟悉国家、省和州(市)制定的与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5.2图纸及数字地图使用

4. 5. 3 工具使用

能掌握照相机、简易罗盘、摄像机、卫星定位仪、望远镜、常用救护用品等常用工具的使用; 能巡护设备开展巡护时,能熟练掌握信息输入、拍照、摄像、卫星定位仪设置等操作技能

当地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地方特有和优势物

能识别当地主要的病害和虫害。

4.6巡护时应配备的设备和资料

4. 6. 1工作仪器

照相机、简易罗盘、摄像机和手持卫星定位仪(或智慧巡护系统采集段),及望远镜

4. 6. 2 救护用品

4. 6. 3 生活用品

食物、火柴、雨具,如需要野外露营时,应配备帐篷、睡袋、炊具等野外生活

4.6.5动植物识别手册

动、植物图鉴或观察(鉴定)手册。

法律法规政策汇编资料和以往相关巡护资料及资源调查和监测成果

DB63/T 15552017

5.2.1填写巡护表(或在智慧巡护系统输入巡护信息),记录巡护监测的基本信息、人为干扰活动、 动植物变化情况、火灾隐惠、森林病虫害、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等, 5.2.2制止违法犯罪和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 5.2.3进行野生动物肇事的调查。 5.2.4发现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隐患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2.5查看和维护自然保护区设施、设备,并将异常信息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5.2.6清除偷猎者布设的动物诱捕工具。 5.2.7对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公众进行宣传和教育。 5.2.8发现和记录其它特殊、异常和变化情况

5. 3.1巡护记录表填写

巡护员应按护记录表内容填写,学迹清晰。除文字和规定的代码外,不应使用其他符号或自 号。巡护记录表见附录A附表A.1

6.1.1当日巡护结束后,巡护员应整理巡护笔记,补充完善护表格(通过查找资料等形式对现场无 法辨别的物种信息进行补充),并由组长对本次巡护工作进行小结。 6.1.2基层管理机构应对巡护笔记和表格进行检查、分类整理,运用Exce1等软件对巡护表格进行录 入、统计和分析,制作图表,形成巡护报告。 6.1.3管理机构应建立巡护数据库,并根据巡护报告提出保护管理措施

6.2.1巡护报告类型

6.2.1.1根据时间区段分旬报告、月报告、季度报告、半年报告和年度报告, 6.2.1.2根据报告编写部门分个人报告、基层站点区域报告、全区报告。

6.2.2巡护报告主要内容

6. 2.2. 1巡护背景

本时间段巡护工作开展情况的陈述,包括巡护区域概况、巡护任务等的陈述

6.2.2.2巡护执行情况

DB63/T 15552017

本时间段巡护路线、巡护时间、巡护人员队伍组成、巡护人员出勤情况等执行情况的描述和

护路线、巡护时间、巡护人员队伍组成、巡护人员出勤情况等执行情况的描述和总结。

6.2.2.3巡护情况总结

应客观陈述巡护过程中的事实,可以在通过合理整理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分析,以获得 定规律性的信息。如人为活动情况概述、森林和重点野生动物情况及其他对保护区保护管理有价值的 信息等。可根据采集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整理分析后用数据图表给予简洁明了的总结,并结合结果和 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2.2.4下一阶段工作

6. 2. 2. 5 其他信息

佛山市环境卫生作业市场价格指导标准2019对其他重要信息进行说明。

对其他重要信息进行说明。

5.3.1通过传统护方式开展护时,基层管理机构应留存巡护资料复印件,每月一次将护资料原 件报送上级管理机构存档。 6.3.2借助智慧巡护系统方式开展巡护时,直接将信息上传到指定的服务器。达不到直接上传条件的, 每月一次将巡护信息下载并报送上级管理机构存档。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自然保护区巡护记录表格式

表A.1给出了自然保护区巡护记录表格式

DB63/T 15552017

《住宅远传抄表系统 JG/T162-2009》表A.1自然保护区巡护记录表格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