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1065-2019 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B33/T 1065-2019 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3/T 1065-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7 MB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32023
免费资源

DB33/T 1065-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T 1065-2019 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简介:

《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 1065-2019)是浙江省工程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地方标准,它规定了在该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全过程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这份规范的发布和实施,旨在提高浙江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保障工程的安全,减少因地质问题引发的工程事故,同时也促进了岩土工程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规范管理。

DB33/T 1065-2019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勘察目的与任务:规定了勘察的目标,如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及使用等阶段所需的基础地质资料。

2. 勘察阶段划分:根据工程的性质和规模,将勘察工作划分为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和施工勘察等阶段。

3. 勘察方法与要求:对地质测绘、勘探、取样、测试等各项具体工作提出了详细的操作规范和质量要求。

4. 勘察成果与报告:规定了勘察报告的格式、内容和提交时间,确保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及时。

5. 安全与环保:强调在勘察过程中应遵循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提倡绿色勘察。

6. 质量控制与验收:明确了勘察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和验收标准,确保勘察工作的质量。

这份规范的实施,对于提升浙江省岩土工程勘察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和质量标准。

DB33/T 1065-2019 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 Ep一一侧胀模量(kPa); Kp一一侧胀水平应力指数; ID一一侧胀土性指数; Up——侧胀孔压指数; 试验深度处土的有效上覆压力(kPa)。 3)绘制ED、ID、Kp和Up与深度的关系曲线。 4根据扁铲侧胀试验指标,可判别土类,确定黏性土的状态、土静止侧压力系数、水平基 系数等。 7.5.9现场直接剪切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场直剪试验适用于岩土体本身、岩土体沿软弱结构面和岩体与其他材料接触面的剪切 验,可分为岩土体试体在法向应力作用下沿剪切面剪切破坏的抗剪断试验,岩土体剪断后沿 切面继续剪切的抗剪试验或摩擦试验,法向应力为零时岩体剪切的抗切试验; 2现场直剪试验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现场直剪试验可在试洞、试坑、探槽或大口径钻孔内进行。当剪切面水平或近于水 平时,可采用平推法或斜推法;当剪切面较陡时,可采用楔形体法; 2)同一组试验体的岩性应基本相同,受力状态应与岩土体在工程中的实际受力状态相 近; 3)现场直剪试验每组岩体不宜少于5个,剪切面积不得小于0.25m²,试体最小边长不 宜小于50cm,高度不宜小于最小边长的0.5倍,试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最小边长的 1.5倍; 4)每组土体试验不宜少于3个,剪切面积不得小于0.3m²,高度不宜小于20cm或为最 大粒径的4~8倍,剪切面开缝应为最小粒径的1/3~1/4。 3现场直剪试验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开挖试坑时应避免对试体的扰动和含水量的显著变化;在地下水位以下试验时,应 避免水压力和渗流对试验的影响; 2)施加的法向荷载、剪切荷载应位于剪切面、剪切缝的申心;或使法向荷载与剪切伺 载的合力通过剪切面的中心,并保持法向荷载不变; 3)最大法向荷载应大于设计荷载,并按等量分级;荷载精度应为试验最大荷载的2%: 4)每一试体的法向荷载可分4~5级施加;当法向变形达到相对稳定时,即可施加剪切 荷载; 5)每级剪切荷载按预估最大荷载的8%~10%分级等量施加,或按法向荷载的5%~10% 分级等量施加;岩体按每5min~10min,土体按每30s施加一级剪切荷载; 6)当剪切变形急剧增长或剪切变形达到试体尺寸的1/10时,可终止试验; 7)根据剪切位移大于10mm时的试验成果确定残余抗剪强度,需要时可沿剪切面继续

进行摩擦试验。 4现场直剪试验成果整理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绘制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曲线、剪应力与垂直位移曲线,确定比例强度、屈服强度、 峰值强度、剪胀点和剪胀强度; 2)绘制法向应力与比例强度、屈服强度、峰值强度、残余强度的曲线,确定相应的强 度参数。 10波速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波速测试适用于测定各类岩土体的压缩波、剪切波的波速。其测定方法,可根据测试目 口现场条件,选用单孔法、跨孔法或面波法; 2单孔法波速测试的技术要求: 1)测试孔应垂直; 2)将三分量检波器固定在孔内预定深度处,并紧贴孔壁; 3)可采用地面激振或孔内激振; 4)应结合土层布置测点,测点的垂直间距宜取1m~3m;层位变化处加密,并宜自下而 上逐点测试。 3跨孔法波速测试的技术要求: 1)振源孔和测试孔,应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2)测试孔的孔距在土层中宜取2m~5m,在岩层中宜取8m~15m,测点垂直间距宜取1 m~2m;近地表测点宜布置在0.4倍孔距的深度处,震源和检波器应置于同一地层的 相同标高处; 3)当测试深度大于15m时,应进行激振孔和测试孔倾斜度、倾斜方位的量测,测点间 距宜取1m。 4面波法波速测试可采用瞬态法或稳态法,宜采用低频检波器,道间距可根据场地条件通 式验确定; 5波速测试成果整理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提供岩土的动力参数; 2)划分场地图的类型和场地类别; 3)评价岩体的风化程度和完整性; 4)计算岩土的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 5)场地地震效应分析和动力反应分析

7.5.10波速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方法可根据岩土类别和勘探要求按表7.6.1

JC∕T 2374-2016 注塑专用木塑复合粒料表7.6.1钻探方法的适用范围

7.7.4探井、探槽土石方量大,对场地的自然环境会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应有充分估计和措施, 勘探结束后应及时妥善回填。 7.7.5探井、探槽和探洞的资料成果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开图等反映井、槽、 洞的壁体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试验位置,并辅以全部拍照、摄像 的记录资料

7.8.1工程地质钻探的土样采取分为扰动土样与不扰动土样两类;土试样质量应根据试验内容 按表7.8.1分为四个质量等级,

表7.8.1土试样质量等级

各项要求; 2除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工程外,在工程技术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可用I级土试样进行力 学性质试验,但宜先对土试样受扰动程度作抽样鉴定,判断用于试验的适宜性,并结合地区经验使用 试验成果。 7.8.2土样的采取应根据取样要求、地层特点,选用合适取土器;所选用的取土器技术规格尚 应符合现行产品行业标准的规定。 7.8.3在钻孔中采取1、1、Ⅲ级土试样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软土、砂土中宜采用泥浆护壁;如使用套管,应保持管内水位等于或稍高于地下水位, 取样位置应低于套管底3D孔径的距离,D为套管外径: 2采用冲击、振动等方式钻进时,应在预计的取样位置1.0m以上改用回转钻进; 3下放取土器前应仔细清孔、清除扰动土,孔底残留土厚度不应大于取土器废土筒段长度, 活塞取土器除外; 4采取土试样宜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当土质坚硬压入有困难时可用重锤少击法; 5具体操作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及 现行浙江省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B33/1020)执行。 7.8.4土样取出后,应及时编号、填写封签、密封;土样应直立放置、防曝晒和冰冻;在运输 中应避免受震扰动。 7.8.5岩石试样可利用钻探岩芯截取制作或在探井、探槽、竖井和平中采取,采取的毛样尺 寸应满足试块加工的要求:在特殊情况下,试样形状、尺寸和方向由岩体力学试验设计确定。

地质条件复杂或重要工程,尚应采用遥感、物探等方法。 8.1.2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调查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 下水条件及不良地质作用等; 2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4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 5应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山区地基应调查岩石类型、坚硬程度、岩体构造、基本质量等级和风化程度,并作出评 价;除对建筑场地布置工作量外,尚应对建设场地及周边斜坡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必要时,应 布置勘探和测试工作; 7滩涂地基钻探和原位测试时应选用稳定可靠的勘探船或勘探平台,并编制避风、避浪或 候潮等作业计划。 8.1.3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并符合下列要求: 1搜集场地及附近地质、地形地貌、地层结构、物理力学性质和不良地质作用、水文地质 和当地工程经验等资料; 2在充分搜集已有的资料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与设计相关的地质条件; 3平原区地基勘察,当场地及周围资料不足时,应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调绘及勘探工作; 勘探点应布置在有代表性地段,勘探孔间距宜为250m~350m;勘探孔深应根据工程性质和地基 土地层结构特性综合确定,一般进入可利用的稳定持力层5m~8m 4山区地基勘察,当场地及周围资料不足或地层变化大时,应以工程地质调绘为主,重点 调查不良地质作用;勘探孔间距宜为200m~300m,调绘比例尺不宜小于1:1000,勘探孔深应 根据地基岩土结构特性和工程性质综合确定,宜进入稳定的基础持力层3m~5m。 8.1.4初步勘察阶段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充分研究已有勘察资料,查明场地所在地貌、地质单元:

1充分研究已有勘察资料,查明场地所在地貌、地质单元; 2初步查明影响场地和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 3初步查明场地地层时代、成因、结构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必要时宜进行工程地质分 区; 4初步查明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和腐蚀性;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场地,需判明地下 水升降幅度时,宜设置地下水长期观测孔; 5应对可能采取的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四套别墅的施工图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包括下列内容

1覆盖型岩溶、土洞及其发育程度; 2古河道、暗浜、暗塘、洞穴或其他人工地下设施: 3特殊性岩土对场地、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4评价抗震设防区建筑场地类别、砂土液化情况等,设计需要时应提供抗震设计动力参数。 8.1.6初步勘察的勘探点、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2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及断层破碎 带通过地段,勘探点应加密; 3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状布置勘探点; 4平原区地基勘探点、线间距,应以控制整个场地土层变化为主,按地基复杂程度一般可 为50m~150m;勘探孔宜优先考虑布置在拟建工程结构的重要部位; 5山区地基勘探孔的间距,按地基复杂程度可取30m~100m。 817初步斯氮斯探乳引的溶度可按表817确定

表8.1.7初步勘察勘探孔深度

注:1勘探孔包括钻孔和原位测试孔等:

进行波速、旁压、扁铲、地下水位长观孔等特殊用

1当勘探孔的地面高程与预计整平地面高程相差较大时,如填挖土方区应按其差值调整孔 深; 2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控制性勘探孔宜钻入中、微风化基岩5m~8m,一般性孔钻入中, 微风化基岩3m~5m; 3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 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 4当在预定深度内遇有深厚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 过软弱土层达到下部坚硬土层一定深度; 5对于具有特殊结构和大荷载的建筑物宜适当加深勘探深度; 6山区地基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基岩土结构、拟建建筑物性质和荷载特点综合确定。 般性钻孔,进入可供选择的持力层不小于5m;控制性钻孔,宜进入中等风化基岩3m以上。

数的2/3; 2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29-2010》,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 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主要土层采取岩土试样不应少于6个或原位测试点不少

8.1.10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